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模板>材料浏览

民生新闻类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与广播民生新闻性采写探究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主题:民生新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5

广播民生新闻性采写探究,该文是关于民生新闻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与民生新闻和采写和创新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民生新闻论文参考文献:

民生新闻论文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论文广播电视编导论文选题西部广播电视期刊民生问题论文

【摘 要】广播民生新闻因其主要关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特别容易引起广大听众的情感共鸣,是近年来深受听众喜爱的广播节目之一,受众面广、受众人数多.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与兴起,媒介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各媒体纷纷推出民生新闻节目,逐渐暴露出内容同质化、低俗化、娱乐化等弊端,严重干扰了受众的信息需求,也影响了广播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在这种背景下,广播媒体要积极进行民生新闻的创新,为广大受众提供高品质的民生新闻作品,促进广播媒体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广播媒体;民生新闻;采写;创新

何谓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准,报道风格通俗亲切,及时反映民众日常生活、关注百姓喜怒哀乐的新闻.广播民生新闻报道的主角是普通民众,走亲民化路线,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节目“高高在上”的形象,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深受广大听众的追捧,尤其得到本土听众的关注和参与,掀起了广播新闻的收听热潮,一度成为广播播出节目的主要内容.随着媒体分众化时代或“窄播”时代的到来,加上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广播媒体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加巨大,广播媒体为了提升媒介市场占有率,纷纷推出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导致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出现同质化、低俗化等倾向,极大削弱了广播媒体的社会公信力,也直接导致了部分听众收听“忠诚度”的下降.在媒介发展的新时期,广播媒体要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就必须探寻个性化生存途径,做好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播民生新闻,打造高品质民生新闻节目以及品牌栏目,重新塑造民生新闻的形象,最大程度地吸引广大广播听众的关注和收听.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民生新闻?这是一个需要广大广播记者认真思考的课题.广播民生新闻报道除了要遵循“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原则,尊重广播新闻的内在规律外,还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与探索更好的采写技巧和新闻编排技能,制作出内容丰富多彩、可听性强且又有深度的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新闻一线工作经历,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新时期的广播民生新闻.

一、以“受众”为中心,选择合适的报道主题

众所周知,无论什么类型的广播节目最终都是面向受众播放的,受众喜爱与否直接关系到广播节目的收听率,广播民生新闻更应如此.

民生新闻的内容取材更多关系到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生活琐碎之事,因此,广播民生新闻要围绕“受众”这个中心,做到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从受众最关心的新闻主题出发,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与报道语言,站在听众角度娓娓道来,将老百姓身边典型的事和人报道出来,引起听众的心理共鸣,满足他们日常的信息需求和心理需求.但这不等于说广播记者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选题,而是要在符合党和国家政策制度范围内,报道最有新闻价值的民生新闻,要起到移风易俗、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作用.

二、发挥广播优势,写“活”民生新闻

广播媒体不同于其他媒体,因其依靠声音传播的特质,广播比电视、网络更能适应困难的环境,更适合在农村以及偏远地区发展,可以说,广播与基层民众的关联性更强.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广播记者在采写新闻稿件时要大量运用同期声,引进先进数码技术,录制现场声音,使听众在收听节目时如身临其境,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参与新闻事件中.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才能做好广播民生新闻.

随着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没有精彩内容的广播节目一般不会激起受众的收听兴趣.面对各种各样的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受众最终会选择更加优质的节目,这就要求广播记者要写“活”民生新闻,将新闻报道中的人和事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听众面前,让受众有种“声临其境”的感受.

三、挖掘新闻内涵,进行深度系列报道

广播民生新闻虽然报道的重点是普通老百姓,但不能因此就随意取材,广播记者要认真筛选各种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深挖新闻内涵,升华新闻报道的意义,让广播民生新闻能为百姓的生产、生活、工作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解决百姓普遍关注的实际困难.深挖新闻内涵,对重大的新闻事件进行多方面的深度系列报道,加深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印象,从而让受众养成持续关注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的习惯,稳定和提升广播节目的收听率.

四、创新新闻报道手法,做到“雅俗共赏”

广播民生新闻节目既要覆盖不同的地域,又要面向不同的收听群体,由于每个听众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对信息的需求各异,如何照顾到更多听众的收听需要,广播记者需要牢牢抓住听众的心理,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体会群众的疾苦,找准受众信息需求“痛点”,对广播民生新闻报道进行创新.在新闻的选材和报道方式、切入角度上,要特别注重引导受众从善审美,同时拓宽新闻题材的视野,在“大主题”下寻找并策划贴近本土受众的“小选题”,从而以小见大、由浅及深,反映民众的意愿,做成“雅俗共赏”的新闻大餐.

五、加强言论评述,提升民生新闻品质

在媒介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新媒体时代,为了增强广播民生新闻的竞争力,需要提升民生新闻的档次,增加新闻的影响力,而评论是各大媒体常用的一种提升品质的方式.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多媒体工具的普及,听众发表评论的渠道增多,基本上实现了“事事可评、人人可评”,如今评论在广播民生新闻中的份量不可忽视.广播民生新闻可以加入专家或知名评论员的点评,既点出事实,又提出观点,尤其对社会热点问题,如涉及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社会养老等方面的新闻事件,广播记者在进行常规报道时,除了详细明了地叙述新闻事件的各个新闻要素外,还可以加入评论,增加新闻的可听性,引发听众的思考,从而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或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推动新闻事件得到更好、更及时的处理,彰显广播媒体的社会责任.

但是广播民生新闻中的点评,一定要以客观事件为依据,不能妄议、非议,不要激起社会负面效应.

六、开辟反馈渠道,注重与听众的互动

之前广播媒体基本都是单向传播模式,即“我播你听”,受众一般只能被动地收听广播新闻,不能随意挑选自己想听的广播节目,不利于突出听众的主体地位;就算想表达自己的收听感受或对节目改进的建议,却没法找到反馈意见的渠道,这无形中影响了受众的收听热情.因此,广播电台和广播记者应该重视受众的参与度,积极开通电话、网络论坛等渠道,鼓励广大受众参与到广播民生新闻的采写和编播环节中去,加大与听众的互动交流频率,及时采纳受众提出的合理建议,不断优化广播民生新闻节目.此外,通过举办与受众的交流活动,也能从中发掘更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增加采写“独家新闻”的几率.

七、借助新媒体扩大传播渠道

广播节目的信息载体是声音,优点是传播迅速、响应快,但也受到信息形式单一、信息转瞬即逝、传播距离受发射台信号强度等的限制.

新媒体依托互联网传播信息,理论上可以覆盖全世界大多数地区,只要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台式电脑等设备都能够接收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广播信息传播的不足,使广播的信息内容和传播范围均得以拓展.此外新媒体平台可以根据电台的需求开发出不同的功能模块,例如内嵌网站、发布和接收活动信息、汇总统计相关数据报表,这些全新的功能为电台增添了触角,也增加了运营模式,电台的信息形态也不再仅仅是我们熟悉的声音传播.

民生新闻借助新媒体传播,可以有效扩大传播范围,在受众中形成更持久的关注.同时,新媒体的互动方式也会在民生新闻中得到体现,有利于使新闻事件形成热点.比如,安徽广播新媒体音频客户端“达耳闻”,定位于音视频垂直细分市场,以声音产品为主,内设听新闻版块,集结全台各频率热点民生新闻于一个版块,有利于受众选择收听,形成收听共振,扩大了影响力.

总之,广播民生新闻作为广播节目的主要内容,广播媒体必须高度重视民生新闻的创新和发展,并结合广播电台的实际情况,加强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拉近广播与听众的距离,彰显广播媒体的社会责任.通过广播民生新闻报道,将“小民生”转变为“大民生”,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全力做好有特色的民生新闻,满足广大受众的信息需求,提高广播节目的收听率,不断增加广播媒体的广告收益,促进广播媒体进一步发展壮大.

归纳总结,这篇文章为大学硕士与民生新闻本科民生新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民生新闻和采写和创新方面论文范文.

媒介融合背景下类型化广播趋势探究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通过美国未来学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传播与资讯通讯科技终将汇聚合一”的思想传达出来 而学界真正将“媒.

融媒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比较优势探究
【摘要】媒体融合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已在我国各级媒体中全面展开,传统媒体已基本形成了电视(报纸、广播)加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的融媒体平台 融媒体时代,曾经是地市级电视台“王牌&rd.

电视民生新闻公益策划中的资源整合以安徽广播电视台《映山红行动》为例
【摘 要】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第一时间最知名的公益策划映山红行动为例,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公益策划应如何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社会爱心力量,如何根据情况的变化改变活动主题,不断推陈出新,.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