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目录>材料浏览

关于古俗民风话口唅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与古俗民风话口唅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主题:古俗民风话口唅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8

古俗民风话口唅,本文是关于古俗民风话口唅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和民风有关论文范文.

古俗民风话口唅论文参考文献:

古俗民风话口唅论文参考文献

毛艳清

我国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传统的礼俗繁多,如占卜、祭祀、婚丧嫁娶等等.尤其丧葬习俗蕴涵特定的文化指向,历来为我国古代社会各个阶层所重视.其中在死者口中放置东西,后世称之为“口唅”的习俗,源远流长,成为中华丧葬文化中重要的一环.

口唅,又称口塞,一般是指在死者口中置放的玉石.《周礼·秦官宗伯·典瑞》:“大丧共饭玉,唅玉.”《说文解字》:“唅,送死者口中玉也.”玉在古人的心目中有着很神秘的色彩,玉为天地之精华,是祥瑞之物,能驱凶辟邪,能保佑死者亡灵,尸骨不朽.这种礼俗可追溯到新石器中晚期,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口唅的习俗一直流传到近代,在这漫长的时期里,只是唅殓的器物不同而已.

据古籍记载,曾有过饭唅葬俗,饭唅是用粟、米之类置于死者口中,由于粟、米之类容易腐烂变质,因而唅饭的情况现已无法找到痕迹.

玉则在考古发掘屡见不鲜.从文字记载和考古发掘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期,死者的权力、身份不同,葬唅的物品不同,且质地也有所不同.鸡心形玉唅(图1),长4.2 厘米,墨绿色,一端椭圆形,另一端尖凸,中有一圆孔,琢磨光滑,1976 年上海市青浦县松江遗址92 号墓葬中出土.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玉口唅.

在河南省安阳殷墟20 多个墓葬中,发现死者口中有玉珠、玉蝉、玉鱼、管状短玉、长方形玉片等.在小屯村以北大司空南面古墓群中,有14 个墓葬中发现了贝,有的散布在墓坑里,有的在人骨骸的口腔内,骨骸口腔里的贝就是当时的唅.贝是我国最早的实物货币,在新石器晚期,我国便出现了用贝来进行商品交换,商品交换的结果使得天然贝供不应求,然后出现了人工制造的石贝、骨贝、玉贝.唅贝是拥有财富的象征,可以在阴间地府享用,这说明殷商时代不仅仅用玉作唅,而且有用贝作为口唅的习俗.

西周进一步发展玉殓葬,形成自己独特的丧葬礼俗,普遍放置口唅,唅物增多,墓葬中发现有贝、玉蝉、玉鱼、玉环、玉圭等唅物.同时期出现了玉冥巾,所谓玉冥巾,即在织物上缝缀玉片覆盖在死者的面部,玉片是按五官之形制作的几何形,也称之为玉覆面.西周中期玉冥巾较为普遍.玉冥巾﹙图2 ﹚,青白色,左右对称,做工精美,立体感强,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西周墓地出土这件玉冥巾现藏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

自古以来,人们恐惧死亡,生前求长生不老,死后祈求灵魂不灭,而且事死如事生,渴求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如生前一样的生活,享受荣华富贵,因此,墓葬中陪葬品应有尽有.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为战国早期,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漆器、玉器.出土精美的玉器达323件,其中玉唅有21 件(图3),包括牛6 件、羊4 件、猪3 件、狗2 件、鸭3 件、玉鱼3 件,最大的比小黄豆略大,最小的与绿豆相似,这些象生的微型玉畜,雕琢精细,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古代猪、牛、羊为太牢,是祭祀用最高级的牺牲品.曾侯乙是一国之君,才享有如此高的规格,其意愿墓主人曾侯乙长生不灭,六畜丰昌,像生前一样享受一切荣华富贵,永远拥有宝贵的财富.

西汉国富兵强,提倡孝道,实行厚葬,是我国历史上丧葬殓玉最为完备的时代,有玉衣、嵌玉的枕、玉九窍塞、玉握等.玉九窍塞即眼盖(罩)、鼻塞、口唅、耳塞、肛门塞和套,用玉塞住人的九窍门,防止精气由体内逸出,元阳外泄,以使其灵魂不灭,尸骨不腐,魂魄升天,转世成仙.

河北满城两件玉唅(图4),一号汉墓出土的玉唅呈月牙形,长7.2 厘米.二号汉墓出土的玉唅,长4.75 厘米,如新月形,这两件玉唅适合于卡在人的口内,它是按照口的形状而设计的,从而可知古人十分重视死者口中的唅物.

在汉代口唅玉的种类逐渐减少,玉蝉成为口唅的主要物品,蝉初冬入土,来年夏季幼虫从土中钻出,羽化成蝉.蝉象征幻化,蝉性高洁,蝉置于死者口中,以求灵魂不灭,是生命延续不断的象征,祈望死者象蝉一样精神不朽,脱壳复活,转世再生.

七窍玉唅(图5),眼罩、鼻塞、耳塞、口唅.其中口唅为玉蝉和珠.玉蝉长5、宽2.4 厘米,洁白无瑕,薄片扁身,中间稍厚,蝉头呈三角形,简单两条阴线刻画蝉的眼睛.珠为玛瑙,径1.7 厘米, 黑、朱两色,安徽省天长市三角圩汉墓出土.

汉代玉唅蝉二件,一件(图6)长6.1、宽3、厚0.4 厘米,青白色, 细密光洁,有灰白沁.另一件(图7)长4.4、宽2、厚0.6 厘米,白色,温润细密,有松香沁.这两件蝉体扁平,中间稍厚,两侧略薄,双目外凸, 阴线勾饰头背双翼,造型粗犷有神,线条简洁有力, 安徽省文物总店藏.

东汉时期丧葬礼俗为之一变,魏文帝时,以身作则,倡行薄葬.口唅玉蝉逐渐减少,而唅物的种类增多.唐代死者口中唅玉已是凤毛麟角.隋唐以后至明清时期,唅物除了贝、珠、玉之外,还出现了用铜、金、银货币的口唅,如:太原南坪宋墓中墓主口唅铜钱两枚,安徽省文物总店藏金口唅四枚.

宋代玉口唅(图8),宽2.7、高2.5、厚1.1 厘米,白色,偏黄,有松香沁,似月牙形,两端呈三角形,下部为半圆形,内厚边薄,做工精细,圆润光滑.安徽省文物总店藏.明代金口唅钱,圆形方孔,两枚一面均錾刻“西方接引”,日出东方,日落西山,神话传说西方是众神之地,人死之后最好的归宿是上西天,西方有通天之路,口唅“西方接引”希望西方接纳指引,一路顺畅,早日羽化升天.一枚直径2.2厘米,圆形方孔,上面錾刻“西天见佛”四字(图9);另一枚直径2.4 厘米,圆形方孔,上面錾刻“一心念佛”四字(图10);这枚金钱应该是佛教信徒所唅之物.东汉末期,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唐代僧人玄奘去西域取经,更加深入人心,佛祖在西天,西方是净土,西方有三圣.口唅上刻“西天见佛”、“一心念佛”表示佛教信徒对佛祖的虔诚安徽省文物总店藏.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丧葬礼俗也有了重大的改变.人死之后,净身、更衣,设灵堂、烧纸、送冥钱、送衣物,送葬时放鞭炮、打纸幡,“西方接引”、“一路走好”等等礼俗还在延续,但口中唅物却已经逐渐消失,逐渐被人们遗忘,“口唅”便成为历史名词.但口唅这一葬礼俗,对了解、探讨我国古代民俗文化与宗教文化有一定帮助与借鉴.

(责任编辑:郭彤)

综上而言:上述文章是关于对写作民风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古俗民风话口唅本科毕业论文古俗民风话口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手机放兜里,充电口要朝上
平时很多人都有把手机放在兜里的习惯,但大都是随手一放,时间长了,就会发现手机充电变慢了 这是因为放手机不正确导致的 专业人士对此的建议是手机放兜里,充电口要朝上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衣兜是较脏的,一些灰.

话重阳 颂党恩 赞改革 谈 献良策汇川区各单位重阳节主题系列活动温情开展
近日,汇川区各单位围绕“颂党恩 赞改革 谈发展献良策 话重阳”……系列主题开展活动,诠释了新时代崇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精神内涵 汇川区委离退局、上海路街道党工委、高桥街道党工.

形似蜈蚣话满城
成都的别称还有“少城”“太城” 有人说少城、太城都是一回事儿,都是清朝修筑、供满人居住的地方 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并不完全正确 宋代诗人范成大曾记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