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目录>材料浏览

历史变迁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我国著名景区内挑山工的历史变迁和未来角色定位以泰山和黄山挑山工为例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历史变迁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7

我国著名景区内挑山工的历史变迁和未来角色定位以泰山和黄山挑山工为例,该文是历史变迁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和黄山和黄山挑山工和国著名景区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历史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历史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著名杂志有哪些杂志内页版式设计著名期刊著名学术期刊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景区中的特殊职业——挑山工的实际效用正在逐渐消失,规模也日渐萎缩.本项目小组希望可以通过自己走近挑山工这一角色,从而了解到其历史发展变迁,并对其未来规划做出合理猜想,为政府及相关单位对这一特殊人群未来规划提供一些实际合理的建议.

一、名称来源

对于挑山工这一名词的认识,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孩子都是通过读冯骥才的《挑山工》而知晓的.《挑山工》创作于1981年,自1983年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之后,到2016年三十余年的时间里,已经有3亿多名小学生学习过这篇文章,而它的读者远不止3亿.而对于挑山工这一名词的定义,有人出于对泰山挑山工的偏爱认为这一名词专属于泰山挑夫,但在这里我们统指在山地景区内以人力从事生活物资、消费废品等实体物品的运输工作的人员.

二、职业现状

“他们和我们不是一个分管部门,所以我们也不清楚他们是一个什么样的运行体制.”这是我们在泰山遇到的林区巡警员告诉我们的话,在此之前,我们尝试着与登山途中遇到的挑山工闲聊,但却是屡屡遭到拒绝和“冷漠脸”.对此,我们通过其他资料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泰山建设时,曾经有过8支挑山工组成的队伍,人数一度达到300人,现在仅余十几个人;而黄山挑山工相对较为热情一些,在交谈之中知道他们目前也只是几十人的规模了.

无论泰山、黄山等景点,挑山工多为当地农民,由于钱少活累,一般年轻人干不了,用挑山工的话说:“有本领的农民都去城里打工挣钱,没本领的就来做挑山工,出出力气就可以了.”但是,虽然这项工作在看上去的确十分辛苦,作为挑山工的他们却反而觉得这是自己一份骄傲,平均每个挑山工在这一行业工作的时间达到七八年,“我也不想挑山工就这么少下去,毕竟对挑夫这个活儿有感情了.但这活儿钱少又累,不好招人了.”

三、调查分析

本次问卷随机抽取游客及身边人群,展开挑山工相关情况了解程度调查,了解掌握他们对挑山工人的看法和感情倾向,以及对挑山工人未来发展的简单预测,期望得到相关数据并分析总结出一些实际合理的建议.

1.半成以上的受访者并没有与挑山工进行过沟通交流.68.48%的受访者并没有与挑山工有过交流;15.57%的受访者有过交流的想法但并没有实际交谈;3.59%的受访者欲与之交谈却被拒绝;17.37%的受访者与挑山工有过交流.结果说明,一方面,人们对挑山工缺乏关注了解,少有交流,另一方面,挑山工缺乏沟通主动性与积极性,与外界交流环境相对封闭,有待改善.

2.近6成受访者关注过挑山工所挑货物的重量.约有60%的受访者估算过挑山工所挑货物的重量,其中约52%的受访者估算过货物重量但没有求证,仅8.98%的受访者估算并与之确认过货物重量,剩下38.92%的受访者并不关心挑山工的货物重量.结果说明半数以上的受访者关注挑山工的基本工作情况,但仍有小部分人不在意,总体来说,社会的关心程度并不够.

3.受访者表示并不歧视挑山工.85.03%的受访者表示尊重挑山工的工作,67.66%的受访者表示敬佩挑山工的坚韧,12.57%的受访者表示对挑山工职业的惋惜,41.92%的受访者表示对挑山工艰辛工作感到难过,11.38%的受访者为挑山工的未来感到担忧.此题为多选题,结果表明受访者并不歧视挑山工及其所从事的职业,尊重此种自食其力的生活,但此特殊的职业仍引起了大家对他们现时的惋惜,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担忧.

4.大部分人认为生活所迫,自身文化水平过低其周围环境因素是挑山工从事此职业的主要原因.68.86%的受访者认为挑山工人是生活所迫而不得已从事挑山工行业,64.07%的受访者认为其生活环境限制了其择业发展选择而从是挑山工,53.89%的受访者认为其文化水平不高,只能卖力气为生二选择成为挑山工,32.34%的受访者认为一些挑山工是子承父业,从长兄辈那里接过挑山工的担子,9.58%的受访者认为一些挑山工是应人所邀或其他原因从事挑山工.此题为多选题,结果表明大部分人认为其自身文化水平过低,生活所迫及其周围环境因素是挑山工从事此职业的主要原因.

5.受访者认为文化水平,自身见识所限和方便照顾家人是挑山工不更换职业的主要原因.62.28%的受访者认为挑山工文化水平限制他们更换职业,56.29%的受访者认为从事挑山工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使他们不更换职业,50.9%的受访者认为挑山工自身见识所限孤儿继续从事挑山工,41.92%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习惯了挑山工这个职业不愿更换,13.77%的受访者认为挑山工待遇高,他们不愿意更换工作,2.4%的受访者认为是其他原因.此题为多选题,结果表明,受访者认为挑山工人自身条件所限,难以更换其他职业如自我创业等,另一方面,相较远赴外地打工,节假日才能回来一次,离家近且薪酬相对较高的挑山工,是他们更愿从事的工作.

6.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随着科技发展,挑山工并不会很快从历史舞台上消失.53.29%的受访者认为挑山工仍会继续存在,51.5%的受访者认为挑山工的作用会变小但仍占据一定地位,48.5%的受访者认为挑山工的实际作用会淡化,成为景区一景,29.34%的受访者认为挑山工会慢慢淡出景区,成为科技下的个别存在,4.19%的受访者认为挑山工会被科技完全取代.此题为多选题,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挑山工并不会很快从历史舞台上消失,将继续以别种姿态继续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7.近4成受访者表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挑山工的关怀程度仍不足够.39.52%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做的不够到位,28.74%的受访者认为所谓政策优惠只是走走形式,14.97%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基本没有给予挑山工相应的关怀,仅6.59%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了挑山工足够的关怀,10.18%的受访者没有发表意见.此题为单选题,结果表明大部分受访者关心挑山工的生活工作情况,质疑政府部门的政策优惠力度及落实情况,政府应着重宣传并落实给予挑山工的政策优惠.

综上所述,人们虽然知晓挑山工,但由于其职业特殊,平时难以经常接触,加之挑山工心态略有自卑封闭,与外界交流沟通并不积极主动,故大家难以了解他们的生活近况及思想状况,社会对他们的关怀依然不够.挑山工因为自身学历所限,生活环境所迫及,只能从事挑山工卖力气生活;而相较远赴外地打工,节假日才能回来一次,离家近且薪酬相对较高的挑山工,是他们更愿从事的工作.人们普遍认为,挑山工并不会很快从历史舞台上消失,将继续以别种姿态继续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如慢慢淡出景区,成为科技下的个别存在,或者实际作用淡化,成为景区文化的一种,景区一景.大部分受访者关心挑山工的生活工作情况,质疑政府部门的政策优惠力度及落实情况,政府应着重宣传并落实给予挑山工的政策优惠.最后,因挑山工条件所限,失业后也只能靠卖力气为生,或外出打工或回家务农,还有一些人担心他们会完全失业,不知以何为生,由此可见大部分受访者关心挑山工的未来发展,并且希望社会能给予他们更多关注,政府也能为他们做出妥善的安置措施.

四、发展规划

(一)是否要继续生存下去

挑山工这一职业自古以来就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从秦始皇登泰山封禅需要挑夫的抬轿,到明朝普门和尚和弟子开凿黄山时石块的运输;从黄山画派生活在云雾里的日常用品到泰山玉皇顶上一砖一瓦的建筑材料.可以说,他们一直存在,虽然现在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挑山工自己运上去的钢索正在导致自己慢慢的失业,但很多人相信,不管未来科技形式怎样他们都将作为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继续行走在大山上.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了解,大家在了解到挑山工本身对此的骄傲自豪之后还是希望他们可以留下来.而且在冯骥才先生作品的背景下,每年不知有多少人是携家带口冲着挑山工这一道风景而来的,其中所吸引的游客数量也是景区政策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很多人表示只要景区和相关部门提高工资,优化他们工作的环境和条件,相信还是有不少人表示愿意留下来的.

(二)会否势必不复存在

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益的最大化,旅游事业热潮现象引起的大规划景区整改,这些或多或少都在逼迫着挑山工们离开自己熟悉的岗位;集体村落的打工潮,市场苦力资源的需求导致打工工资的上升,回乡创业政策的鼓励等,这些因素也在鼓励着他们为了自己的生活,投向更高回报的岗位和角色定位.据了解,从泰山中天门挑到南天门,2.6公里左右的距离、3200多级台阶,100斤的货物大概能赚五六十元钱,身体素质好点的挑山工旺季时一天能走3趟,一个月下来大概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收入虽不错,但由于山上条件差又潮湿,挑山工长年累月住在没有窗户、没有电灯也没有门的简易石头棚子里,大部分人都患有颈椎病和关节炎.工作和生活上的艰苦,也许挑山工忍得了,但随着机械化的运作越来越多,挑山工的活儿越来越少却是不争的事实.挑山工把索道“挑”上了山,索道却让挑山工们渐渐失业了.如今泰山上的挑山工有的回家种地,有的去外地打工,有的做了建筑工,还有的随着泰山景区的开发,做起了小买卖.不少人卸下担子转行做起了其他...

(三)是否有挑山工民俗博物馆

从山东泰山景区获悉,2014年起就在面向全国征集具有泰山挑山工民俗文化特征的各类展品,用来筹建泰山挑山工民俗博物馆,留存挑山工精神.并且打算根据作品的征集情况,决定博物馆的建设大小及具体的建设位置.这一项活动等到我们调查人员再次前去调查时也是发现正在筹划中,很多人对此表示大力支持.当地居民谢女士说,自己是地道的泰安人,常把泰山挑山工的辛苦讲给孩子听,“这也是泰安文化的传承,以后如果有了博物馆,相信会有更多的实际影像资料,带着孩子常去看看也能让他们知道惜福.让挑山工精神能一代代传下去.”

黄山风景区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央视纪录片《中国行--北纬三十度》节目中关于挑山工这一角色的报道,还有黄山人举办的安徽年度新闻人物中“齐云山上最后的女挑工汪美红”事迹的报道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这份工作的艰辛.而相关部门也是大力宣传挑山工精神和筹建挑山工博物馆,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他们这群默默付出的最可爱的人存在,让他们的精神在更深更远的地方和人们心中得以传播.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该文结论,上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黄山和黄山挑山工和国著名景区方面的历史变迁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历史变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在壶屋通内的陶瓷工坊触碰冲绳传统文化
初到冲绳,会感觉这里建筑破旧,在多云的天气里,这座拥有许多矮小水泥建筑以抵御台风的城市,绝不会荣登 “全球最美地方”的榜单 但这座城市却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之处,其中之一便是壶屋.

我国智慧景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
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各个景区为了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景区经营管理效率大规模的引导先进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信息交互、智能定位、虚拟现实、物联网…… 这些技术的使用能够为游客.

河南这七个原生态景区,有山有水没门票
经常有各路朋友问在河南还有那些景区好玩又不要门票的 于是我们便撸起袖子扒拉了起来,发现河南这些有山有水免门票的地方,这些地方的风景由于尚未大规模开发,虽然很美,但是设施不太完善,请大家游玩的时候做好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