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目录>材料浏览

关于转专业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与转专业政策对大学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上海Y大学转专业数据的相关性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主题:转专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5

转专业政策对大学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上海Y大学转专业数据的相关性,本文是关于转专业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跟学业成绩和大学学业成绩和专业政策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转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转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形势和政策论文大学生涯规划论文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大学心理论文

[摘 要]对于理论上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转专业政策的作用,许多文献中都有定性的分析,但是在定量研究方面,尤其是对转专业政策能否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方面,相关研究比较少见.本文通过对大学学业成绩与学生转专业选择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转专业的选择与学生的大一年级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与转专业后的二至四年级的学业成绩没有显著相关.这一结果显示,在转专业之前,获得转专业的机会对学生学习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转专业之后,虽然学生能够在更符合自身兴趣的专业进行学习,但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没有因此显著提高.

[关键词]转专业;学业成绩;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1-0186-05

转专业政策作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不管是从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还是从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贯彻落实,或是从大学生对全面成长成才的需要等方面来看,转专业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其所发挥的作用在理论上已被诸多文献所论证.而在经验研究方面,转专业政策对促进学生在更符合自身兴趣的专业的学习效果如何?这是当前研究所忽略的.而要回答该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析指标是重要的.大学学业成绩至今为止依然作为衡量大学生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转专业政策给予学生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与大学学业成绩是否具有一定的关联?二者的关系是否可以从新的视角为转专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更多的信息?在既有的文献中,基于经验数据对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很少见.本文通过对上海Y大学三届所有转专业学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转专业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有更多的经验和认识.

转专业政策,顾名思义就是给予不想继续就读高考录取专业的学生调换就读其他专业的机会和相关规定[1](本文的转专业既不包括学生由于身体原因、休学原因、复学原因的转换情况,也不包括二年级专业分流的专业转换情况,只包括通过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及高考成绩考核的转专业情况).从政策设计的初衷来看,满足学生转专业的主观意愿,不管是从学习的内驱力的需要,还是外驱力的促使,将为学生创造选择面更广的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2014年国家实施新一轮高招改革,浙江2017年已实施“专业(类)+学校”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上海2015年春季招生改革,已经开始将志愿填报及投档细化到专业类别等,促使学生专业意愿和实际就读专业契合上一步到位.很多学者研究也认为,转专业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无论从大学生的专业发展角度还是从职业发展乃至人生规划角度,都起到积极的作用.贺建刚等通过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得出,从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来看,认为成功转专业后更有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比例分别为58%和9%;相应的,如果未成功转专业,则有28%比例的学生认为会降低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2].呼晓等认为,“成绩分析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3].也有文献从积极心理学角度,通过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大学学业成绩与自我决定动机的外在动机认同型、外在动机监管型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学业情绪的积极高唤醒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以说明转专业政策对大学生带来的主观情感的影响,一定程度可以通过大学学业成绩客观数据进行反映.所以,本文尝试从定量的角度来说明转专业政策对大学学业成绩的影响,为转专业政策本身的完善及良性循环提供数据依据,同时为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本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转专业前后学生的学业成绩与转专业选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转专业政策和转专业前的大学一年级学业成绩呈正相关,与转专业后的学业成绩即二~四年级学业成绩没有显著相关,该结论是建立在上海Y大学的具体转专业条件标准基础上得出的.

一、描述性统计:转专业学生学业成绩排名

根据上海Y大学高校的转专业政策,只有大一的平均绩点的专业排名前5%的学生才有资格转专业.所以,转专业学生在大一的学业成绩均排名在前5%以内.我们还对转专业后学生在转入专业的平均绩点排名进行了统计分析.表1为统计结果.

转专业学生转入新专业后,在大学学业成绩上有着不同的表现,依然排在专业前5%的学生比例为35%左右,排在前10%的学生比例为60%左右,少部分学生专业排名在50%以下,但显然与大一学业成绩专业排名都在前5%存在一定差异.原因可能是学生转入新专业后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或发现转专业后又面临其他相关问题和困难,或转入自己意愿中的专业后反而减弱了更多投入学业的压力和动力,或转入的专业原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强,平均绩点高,转入学生在原专业学习成绩高的优势在新专业体现不明显等.那么,是否可以由此得出转专业政策对学生转专业之后的学业成绩不仅无促进作用,反倒可能让其退步的结论?对此,我们在后文运用更严格的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

二、模型与数据说明

1.研究方法与模型

根据之前所述,转专业政策本身所带来的多种主观方面的影响可以通过学业成绩客观数据进行反映,但不可否认的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智商,学习态度、习惯及个人努力程度,教师课堂行为及学习环境等,又因为各高校在设定转专业标准时,通常都是以之前的大学学业成绩(在本文中是大学一年级的学业成绩)作为选拔的标准,所以获得转专业的机会也可能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当然,学生转专业的目的也是多方面的,如转入专业是学校强势特色专业,转入后学生精神上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或者考虑未来的就业前景等,所以本文提出两个假设性结论:(1)学生在转专业之前的学业成绩与转专业的选择显著相关;(2)学生在转专业之后的学业成绩也与转专业的选择显著相关.

我们构建如下线性回归模型:

gpa等于α + β1 trans_maj + β2 controls + εgpa表示大学学业成绩,trans_maj表示学生是否转专业的虚拟变量,controls表示可能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其他控制变量,如高考成绩、生源地区、所在专业、入学年份、性别等.为分析转专业政策对学生转专业之前和之后大学学业成绩的影响,我们这里的gpa将包括:学生在转专业之前(即大一)的平均绩点(gpa_1)、转专业之后(即大二到大四)的总平均绩点(gpa_2to4),以及转专业之后的平均专业课绩点(spe_2to4).大一的平均绩点与学生是否转专业有关,反映了获得转专业机会本身在事前是否能够激发学生更多投入大学学业学习中,大二到大四的学业成绩与学生是否转专业有关,尤其是这一时期专业课的成绩反映了学生获得转专业的机会之后,是否激发学生更大的提高大学学业成绩的动力.

2.模型的内生性问题与数据说明

我们这里将对大一的学业成绩专业排名在前10%、前7%学生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之所以这样选择,主要是为了解决模型可能的内生性问题.由于上海Y大学转专业的条件是以是否达到大一学业成绩专业排名前5%为标准,所以,上述回归模型可能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转专业选择与学业成绩存在着内生性问题,即因为只有学业成绩在专业排名前5%的学生才可以转专业,所以,如果转专业学生成绩显著好于非转专业的学生,那么其原因可能并不是转专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业成绩,而是政策本身的筛选机制导致了成绩更好的学生才能转专业.回到模型中,误差项事实上包含了一个既与我们的被解释变量相关,也与解释变量trans_maj相关的遗漏变量.这将导致我们的结果不能反映出学业成绩和转专业之间的真实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数据选择方面,我们选择大一年级专业排名前10%和前7%的两组学生.因为专业排名前5%是转专业的条件,所以,转专业的学生成绩一定会好于大多数非转专业的学生.因此,如果选择全部学生或者选择学生的范围过大,就会造成严重的内生性问题.如果只选择学业成绩专业排名在前5%的学生,虽然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但是也可能带来另一问题:因为学业成绩在前5%的学生都符合转专业条件,所以除了转专业的学生外,其他的学生可能对本专业比较满意,那么,转专业政策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影响学业成绩的假设不存在.因为,本质上,我们希望研究的是所有不喜欢或不愿意在原专业的学生,如果被给予转专业的机会,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会发生变化.问题是,学生是否喜欢或愿意在原专业学习的数据是不可得的.但是如果在我们选择的研究样本中,喜欢或愿意在原专业学习的学生和不喜欢或不愿意在原专业学习的学生是随机分布的话,我们的回归结果依然是有效的.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排名前10%和前7%的学生中,是否喜欢或愿意在原专业学习的学生是随机分布的.也就是说,我们选择前10%和前7%两组样本的依据是基于对上述学生专业喜好意愿分布的随机性和转专业政策导致的内生性之间的权衡.

二是使用工具变量.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转专业选择与学生是否在高考中被第一志愿录取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即大部分的转专业学生都是非第一志愿录取的.而我们一般也可以相信,在学业成绩排名前10%的学生中,是否被第一志愿录取与模型中的残差项ε 并无显著的相关性.所以,我们使用学生在高考中是否第一专业志愿录取(maj_enr1)作为工具变量,那么,上述模型可以改为gpa等于α + β1trans_maj + β2maj_enr1 +β3controls + ε.

所采集的数据直接来自于上海Y大学的招生及教务部门,数据具有真实可靠性.数据为该校2010~2012级所有转专业及大一学业成绩专业排名前10%、前7%,剔除非完整数据(退学、休学、转学、插班生、参军入伍等)的学生的招生录取及大学学业成绩数据.该校大一年级学业成绩排名前5%的学生只要提出转专业,在非特殊情况下(身体条件、特殊政策专业或专业),允许转专业,转专业的次数为1次,时间为大一学期末.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1.回归分析

接下来,我们将用三届学生中学业成绩排名前10%和前7%两组数据,对大一年级的平均绩点(GPA_1)、二~四年级总平均绩点(GPA_2to4),及二~四年级的专业课平均绩点(SPE_2to4)与是否转专业(trans_maj)这一内生变量,及其他控制变量进行回归.

在以下三个回归结果表格中,每一个表格都是用学业成绩排名前10%和前7%两组数据分别进行的三个回归:(1)学业成绩与是否转专业的一元回归;(2)加入控制变量的多元回归;(3)引入高考录取专业志愿是否第一专业志愿录取的工具变量(maj_enr1)回归分析.另外在控制变量中,我们分别控制了标准化高考成绩(score_enro)、性别(gender)、理工或文史(science)、城镇或农村(cit 上海Y 大学)、专业差异(major)、生源地差异(province)、录取年份差异(上海Y大学ear),cons为常数项.

(1)是否转专业与大一年级学业成绩的回归

根据前文的分析,如果获取转专业的机会对之前不喜欢或不愿意在所学专业学习的学生而言是一个重要激励的话,他们在大一的学业成绩(GPA_1)将与是否转专业显著相关.表2是该回归结果.

在上述结果中,我们看到,对于学生成绩排名前10%的学生,一年级的平均绩点在0.1%的置信水平上与内生变量——是否转专业(trans_maj)在三个回归中都是相关的.而对于学业成绩排名前7%的学生,二者在单变量回归中无显著相关性;在控制了其他相关变量后,二者在学业成绩排名5%的置信水平上是相关的;在引入工具变量(maj_enr1)后,二者也是在学业成绩排名5%的置信水平上相关,且相关系数相差不大.

上述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学业成绩排名前10%还是在学业成绩排名前7%的学生中,学业成绩与学生转专业选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且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之后,转专业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更强了.而比较上述学业成绩排名前10%和排名前7%的数据结果,我们确实可以发现,在排名前10%的数据中,显著性要强很多.当然,我们认为这里的原因主要是,即使使用工具变量,在排名前10%的数据中,内生性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相对而言,排名前7%的数据中,内生性问题就较弱,尤其是使用了工具变量进行回归以后.总之,我们的回归结果表明,在转专业完成之前,获取转专业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言有较强的激励作用.

(2)是否转专业与二~四年级学业成绩的回归

根据之前的分析,学生在改到更符合自己意愿的专业后,有可能出于对学习的兴趣而更努力地学习,即在理论上,学生二~四年级总平均绩点(GPA_2to4)应该与是否转专业相关.表3是该回归结果.

在上述结果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否控制了其他变量,或引入工具变量,即使在排名5%的置信水平上,无论是对于学业成绩排名前10%的学生,还是学业成绩排名前7%的学生,二~四年级总平均绩点(GPA_2to4)与是否转专业(trans_maj)都无显著的相关性.该结果意味着,与没有转专业的学生相比,在转到更符合自身意愿的专业之后,转专业的学生至少在学业上并没有体现出更突出的表现.

(3)是否转专业与二~四年级专业课学业成绩的回归

这里,我们对二~四年级的专业课平均绩点(SPE_2to4)与是否转专业进行回归.一般来讲,相对于总平均学业成绩,专业课成绩更能反映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因此根据之前的分析,在理论上学生二~四年级的专业课平均绩点应该与是否转专业存在正相关关系.表4是该回归结果.

在上述结果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否控制了其他变量,或引入工具变量,即使是在学业成绩排名5%的置信水平上,无论是对于排名前10%的学生还是排名前7%的学生,专业课平均绩点(SPE_2to4)与是否转专业(trans_maj)都无显著的相关性.该结果与表3的结果类似,在转专业之后,与没有转专业的学生比较,在转到更符合自身意愿的专业之后,转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业上并没有体现出更突出的表现.

四、总结

本文通过三届转专业学生的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得出转专业的选择与大一年级学业成绩呈正相关,与转专业后二~四年级学业成绩没有显著相关.而转专业学生在转入专业的学业成绩的排名统计情况也与大一学业成绩排名都在前5%存在一定差异.但本文研究不可否认存在不足,仅仅用大学学业成绩作为衡量转专业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过于单一.本研究最终目的是想结合当前高考改革“专业+学校志愿”投档录取及转专业改革不断加强的趋势下,通过大学学业成绩来验证大学生实际就读专业与专业意愿相匹配时对大学生提高学业成就的促进作用.但衡量大学生学业成就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是多样化的,在当代注重学生全面成长的教育理念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独立思考习惯、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可能占据着更大的比重,所以本文尚需通过更多工具、更多指标来研究大学生就读专业与实际专业意愿的真正匹配程度,通过对学生的主观体验的变化,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获得奖学金、老师及周边同学的评价等因素进行更深一步的调研分析.

综上资料,本文论述了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学业成绩和大学学业成绩和专业政策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转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转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构建和谐社会之影响
阿米娜·满苏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岳普湖县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岳普湖县 844400【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执政的目标所在,计划生育政策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影.

高校社团课对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影响分析
摘要高校社团课目前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强大功能,而社团课在激发学生自我意识和实践探索方面的强大特质,为学生规划发展指导、理想信念培育提供了“活力空间&rdquo.

中国纪录片海外传播的翻译问题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调查数据为样本
王庆福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周梅芳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作为集视觉听觉于一身的媒介,纪录片在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纪录片被视为促进不同民族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因.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