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目录>材料浏览

关于教育智慧相关论文范本 跟《易经》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教育智慧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教育智慧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2

《易经》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教育智慧,该文是关于教育智慧相关论文范本和《易经》和中国传统和智慧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教育智慧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智慧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

作者简介

王筱菲,号老咪,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博士,获得伦敦大学皇家艺术学院艺术学学士与伦敦大学政经学院人类学硕士.出版著作《因为太阳的缘故》《把风雨做成标本》《你去哪》《跨越中英两国的教育机制》等.

中国作为依旧生机盎然的文明古国,其精神的传承得益于独特的中国传统教育智慧.这种教育在今天被泛称为国学教育,以表明与近百年来成为主流的西方教育之不同.如今,国学教育或被高高捧上神坛,不加质疑的奉为圭臬;或被认为是古老陈旧,不合时宜的学问.不论是妄自尊大还是妄自菲薄,都不利于我们真正理解国学教育.人们通过教育传授知识,传播思想,传承生命的智慧,东方西方各有所长.而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立足于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去认识与理解其他文化,更不必削足适履地试图用西方理论来诠释中国哲学,理解中国艺术.

中国的教育思想古老而深刻,其中虽然有一些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再具有普适性,但其核心的本质依然充满生命力.这个教育思想的核心就蕴含在《易经》中.易经作为六经之首、儒道之源,是中国文化的根.清初易学家胡煦称《易经》为传道之书,因为《易经》中所探讨的最主要的命题就是天人关系以及如何透过构建和谐的天人关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大学》中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描述了中国教育理想中一个人从内在修养到外在事功的成就次第.而这个次第从本质上就是求道、体道、行道的过程.因此,要了解中国教育智慧的本质,就要从《易经》这部传道之书入手.

自古对《易经》的研究众多,自然也有从教育角度去进行探讨的.清末易学家杭辛斋曾写道:“近世教育制度,发轫于欧西,裨贩于日本,规模弘远,成效卓著.适值我时衰俗弊之秋,以国力之不竞,舍兴学无以为图强之本,遂尽弃其学而学焉.而不知现世所行之学制,为我国所采取而未能遍举者,无不悉备于《易》象之中.”并且举例河南张之锐用《易》来论述近世教育的主张.张之锐把易经中的教育思想用五个卦来代表.蒙卦主要讲了启蒙教育的精髓,蛊卦讲了国民教育的要点,临卦讲了人才教育的重要性,观卦讲了普及教育的内涵,无妄卦则讲了世界教育的精神.现以张之锐所选出的这五卦为例,浅析其中的教育内涵,以期能够更加了解《易经》中所蕴含的中国教育智慧.

蒙卦之启蒙教育

《序卦传》:“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蒙卦作为乾、坤、屯之后的第四卦,象征了出生之后稚嫩的阶段.万物在诞生之初,都是幼稚的,对于这个世界蒙昧无知.蒙卦取蒙昧之象.蒙是一种寄生草本,又叫菟丝草,喜欢绕着豆科类植物生长.菟丝草一方面纤柔细弱,需要依傍其他植物,一方面又生命力旺盛,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就会四处蔓延.如同我们的幼年,需要更有力量者的支持,自身也具备强大的学习潜力.所以蒙不仅象征着最初的蒙昧,还意味着教育的启蒙.与无知伴随的,是求知的渴望,是对这个世界的探索精神.在这样稚嫩的状态下,如何让求知欲导向智慧,让探索精神不被熄灭,要靠好的启蒙教育,蒙卦中就写出了古人对于启蒙教育的思考.

蒙卦卦辞:“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蒙昧没有关系,依然可以亨通.亨通的方法是,请教老师,开智启蒙.蒙卦首先讲的就是作为一个学子要端正求师问道的态度.《礼记)冲讲“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就是“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的道理.也就是说,学生应该谦恭地去老师那里求学,而不是等着老师来自己这边教导.学生去求学不是一个简单的尊敬姿态,而是自发性的对知识的向往.真正尊重并渴求知识,才会真诚尊敬和追随传播知识的人.相应的,如果老师追在学生后面,要求对方学习,那效果一定是不尽如人意的.所以文王说“童蒙求我,志应也”,学生求知的心能够和老师传道的心相应,这是启蒙的前提条件.

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孩子的启蒙教育,首先要看他对什么领域有求学的渴望,对哪位老师有天然的敬意.这种自发性的求知欲与对于老师真诚的尊敬,必然会带来好的教学效果.

“童蒙求我”是求师的正确态度,那么“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则是讲了问道该有的态度.学生最初提出问题,老师必会尽心尽力地解答.如果再二再三地问同一个问题,则说明没有认真倾听和思考老师的教导,是对教育的轻慢,对老师的不敬.学生若想得到老师的指导,必须以诚挚的心求教,并能够学而常思,举一反三.人们到庙里烧香拜佛时,都知道对神灵不可亵渎,渎则不信.对待老师也是如此.西方人一直讲批判性思维,强调不断向老师提问的重要性.乍一看似乎与我们所讲的有矛盾,其实不然.批判性思维是好的,孔子也说“学而不思则罔”,这个思即是批判性思维,强调不能只照本宣科地学死书,而是要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把知识转换成智慧.其实只有经过思考,才会提出高品质的问题,才会得到有价值的答案,而不再反复纠结在一个问题上,一问再问,不得其解.“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强调了提出高品质问题,并认真思,将知识内化成智慧的重要性.

蒙卦的卦象是水在山下,象征纯净的泉水从山中流出.杜甫在诗中写“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泉水出山后,会流经不同的环境,过程中必然受到染污.如同我们纯真的心会随着成长而受到世风的侵染.但泉水不能因此停止流动,孩子也不应为之而拒绝成长.这时候就要靠好的启蒙教育为孩子奠定一生的人生格局和精神高度.象日:“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在学生时代,教导以正道,培育出言行果决,德才兼备的君子,入世也不会迷失本心,反而成为栋梁之材.就如同泉水,其始也涓涓,其流也浩浩,源头不绝,终究到海.正所谓“蒙以养正”,蒙卦指出了启蒙教育对于我们人生的深远影响.

蛊卦之国民教育

《彖》曰:“蛊元亨而天下治.”这是《易经》中除了乾元用九之外,唯一提到“天下治”的一卦.天下若想得治,离不开好的国民教育.当民众萎靡颓丧,国事也会随之败坏.蛊卦讲了如何在民心混乱之时,通过“振民育德”,唤起国人的公民意识,进而从大乱步入大治.

《说文》曰:“蛊,腹中虫也.”相传苗疆有益术,可以用益虫“蛊惑人心”,扰乱人正常的健康和心智.益虫不易获得,要取百虫于皿中,使互相蚕食,最后所剩的一虫方为蛊.蛊的上一卦是随卦,有大家志同道合,彼此欢喜相随之意.可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事,彼此投其所好的聚成一团,成了小团体,时间长了往往就缺乏了开阔的思路与平和的心境,就有了是非,也就是“蛊”的开始.蛊卦艮上巽下,阴阳二气各行其道,如否卦般无法相交.虫子通常喜欢在腐烂潮湿、气息不流通的地方繁衍,所谓“物必自腐,然后虫生”.阴阳二气不交,则腐败自内部滋生,如同益虫.但蛊卦的卦辞却是:“蛊:元亨,利涉大川.”“元亨”是因为虽然整个卦象看来阴阳二气不交,但中爻的九三与却彼此相孚,隐含着泰的发展趋势,有元亨的潜质.所谓“烦恼即菩提”,有苦才思解脱,知不足方能奋进,乱之终同时也是治之始.当蛊之时,正好可以进行大的格局调整,提升整体的国民教育.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风行山下,风俗败坏,虫蛊滋生.然而,意识到问题恰恰是解决问题的开始.蛊卦时值乱世,正是英雄辈出之际,利涉大川的改革时期.若能重新振作,不惧世风日下,那么原本摧花折木的风,亦可振作万物;原本阻挠前路的山,正好涵养万物.所以说,世风的转变能伤风败俗,也能化民济世,一切只看人的作为.蛊是有毒的虫子,但是,有毒的东西有时候又有有毒的用处,所以,也是可以治病的,以毒攻毒,则转而成药.阴阳变化,从来都是利害并存.我们学习蛊卦,要看到蛊的正反两个方面.民风的流行趋势若能遇到有道君子通过培育道德来教化扭转,那么社会风气便可重归清正.

在这一卦中,上九爻的爻辞“不事王侯,高尚其事”非常耐人寻味.《象》日:“不事王侯,志可则也.”这里的不效忠于乱政绝非不闻不问,不沾世事.而是立身正心于浊世,以正视听.恰恰是借着树立精神标杆,治人心蛊,而非消极遁世.所以说在乱世中那些不同流合污、潜心修德的人对于整个民风的转化都是很重要的.

临卦之人才教育

培养真正的人才,不是一般统一化教材可以完成的任务.《易经》中早就提出,要想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深刻性的人才,需要给予人们思维的空间,也就是临卦的“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临卦的卦象为坤地在上兑泽在下,大地与水泽的关系本来亲密无间,但如果大地不够宽广,水流没有去处,也会造成山洪暴发.如果将大地比作教育者,水泽好似人才,那么用严苛的、限制性的教育方法,或者会带来水泽的干枯,也就是思维的僵化,或者会导致水泽的泛滥,也就是思想者的叛逆.若教育能具备“教思无穷”的深远,又有“保民无疆”的宽厚,则会给人才提供充足的成长空间与发挥平台.

临卦的上一卦是蛊卦,讲了在世风不正之时如何通过提升国民教育来改变社会风气.当社会风气重返清正,国民素质有了普遍的提升,就需要培养尖端的人才,以做出非凡的成就.临卦下卦兑为泽为悦,上卦坤为地为顺.地与泽皆属于阴.虽然同属阴,但兑卦在下,二阳居于初爻和二爻.卦气是从下往上流动的,所以为阳长阴消之象,阳气的发展态势开始盛大.在全卦六爻之中,二阳虽是少数,但是初与二的位置对于阳爻来说,可谓得位乘时,有骎骎日上之势.三国时期的易学家宋衷评论临卦:“事立功成,可推而大也.”如同一位才具卓绝的青年,有种舍我其谁的气势与自信.

临卦的卦辞为“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这个卦辞提醒我们,在前景无量时,依然能够看到事物的反面,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放到人才教育中,就是一个前途无量的栋梁之材,更需要利贞守正,不能恃才傲物,一味冒进.汉人京房根据“至于八月有凶”推算出了十二辟卦:复、临、泰、大壮、央、乾、姤、遁、否、观、剥、坤.这十二卦正好对应十二个月的阴阳变化规律,从复卦建子之月十一月开始,阴极一阳生,到临卦二阳始盛,来到十二月建丑之月,再到泰卦建寅一月,三阳开泰.以此类推,一直到观卦,也就是八月四阴生建酉之卦.为何在临卦的十二月就要说来年八月有凶呢?郑玄注解:“阳气自此浸而长大,阳浸长矣,而有四德.齐功于乾,盛之极也.人之情盛则奢淫,奢淫则将亡,故戒之以凶.”人才教育如果只重才识而不知道德行的培育,就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以致虽然前途大好,却走向了极端.唯有防微杜渐,于得势时守正,方能止于未乱.就如康熙皇帝的《易经》老师在讲到临卦时所说:“盖祸患之刑,即忧于方盛.惟及其盛而戒之,则开元之隆,不变为天宝.”所以临卦的人才教育即强调给予人才充分的成长空间,又提醒有才识者应以走极端为戒,才能称为德才兼备的栋梁.

观卦之普及教育

通俗教育的要点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要有好的主流引导,诚信庄严,以中正示天下,同时要兼顾各地的风俗,因地制宜.不同于人才教育,通俗教育应该因地制宜,“省方设教”,根据各地不同的风气习俗,了解老百姓的性情习惯,然后因势利导.

观卦巽上坤下,两个阳爻在上,犹如日月当空,普照大地.九五爻是天子之位,上九爻是宗庙之尊,二者是王道的呈现.象征君王作为民众观摩的榜样,修德行政,推行礼乐,百姓观而化之.普及教育在于养成民众常识性与应用性的素养,而不强调特定的专业知识.常识性、应用性的知识应该是大家都能够有渠道去学习,而且具有主流引导性.观卦拿到现代社会的语境来理解,就是解释了主流思潮的导向对普罗大众的影响.《尔雅·释名》日:“观,示也.”《谷梁传》有言:“常事日视,非常日观.”也就是说,这个观与我们平常的看不同,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展示呈现,如同我们常说的成语“蔚为大观”.

观卦的卦辞是:“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盥与荐都是古时候的祭祀礼仪.盥是把酒洒在地上,向上蒸腾连接天,向下沁润连接地,借此请神降临.荐是祭祀时奉献祭品的环节.马融日:“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王道可观,在于祭祀.祭祀之盛,莫过初盥降神.”所以,老百姓对国家祭祀大典的观礼是古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盥礼降神的部分更是最为可观的重中之重.为何降神的部分最重要,乃至于文王说“盥而不荐”,荐不足观呢?因为“有孚颙若”.“有孚”是诚信,有诚心就会有感应.“颙”是敬仰,诚敬庄严,才能请得神明下降.打动神的不是所供奉的祭品,而是祭品所代表的诚敬之心.当今之世的普及教育如同古时的礼仪一样,需要国家的推广和示范.而推广与示范中如果有真诚和实质性的内容,不仅仅是虚浮的口号和形式,就会真正地深入人心,在百姓中起到影响.

《彖》日:“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示天下.”观卦下卦坤顺,故而能顺人心天道,上卦巽柔,在上位不失其谦逊柔和.普及教育的推行也应该如风行地上,广被万物,顺应百姓的需求,而不是强行推广.礼乐之教不是在庙堂中闭门造车的结果,而是在体察民情后所设置的切实方针.《象》日:“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先王如风吹过大地一般,巡视四方,观民情而立教化.制定的政策应该效法天道的自然运行,才能自然地得到普及.

无妄卦之世界教育

无妄卦上乾下震,都是阳性能量.乾阳以至诚至刚感应天下万物,引动震阳的至诚至刚,其中没有私心,没有虚妄.乾为天为金,震为雷为木,震木遇乾金,正是金克木之象.但按照《易经》中能量自下爻而上的运动规律,震必然向前.我们常说“无妄之灾”,其实也有“无妄之福”,无妄指的是没有人为私心缘由的事件,既然天道如此,就要如同震顺乾而动一般,坦然相对.

当我们谈到世界教育时,首先要超越的就是区域性的偏见和私心.要站在人类的角度去思考,而不局限于一段历史、一个民族.教育之道到了世界的范围,要能够以无私广大之心来参赞天地之化育.我们人的生命来自于天,本来应该是“天道无为,人道无妄”,然而,性动情发,人为为伪,人心常常给自己设立重重艰险.分出彼此,制造对立,而渐渐失却了天性.如果不能诚心地顺从天道,妄念杂生,就必然会有灾祸.世界教育旨在拓展人的胸襟,了解更广大的规律,与更普世的人性连接,而不是局限在小的文化标签中.这时候就需要无妄卦的精神,所谓“君子以茂对时育万物”,让万物各正性命,体察大的气候格局.如《中庸》中所言“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正是无妄卦的世界精神.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内在有自己的操守品格,外在有不可抗的趋势格局.顺应天命而内心不妄动,顺应世界的大势去学习,同时又不失自己的本心.这样就是以我心印天心,不仅是一国之民,更是世界公民.文王系无妄卦的彖辞为:“盈天地间,惟此真实之理而已.”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结,在联结中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立也显现出来.使得我们常常忘记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都是人类.无妄卦让我们以真诚开放的心去体道,正如清代易学家牛钮所言:“无妄即所谓城,诚则自无不正.从来妄之溺于利欲者易见,妄之溺于意见之偏、学术之误者难知.惟其难知,是以果于自用,轻试之世道民物,而贻害无穷也.”好的世界教育一定是给我们提供更没有偏见的、公正的视角.

结语

杭辛斋提到教育五卦的文章,虽然是点到为止,却可以看到这些古老的思想暗合了当今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等潮流.教育不仅是成才之学,更是成人之美,《易经》中处处都是人如何与天道进行校准,作为一部传道之书,其中所谓的吉凶,绝不是寻常意义中的利益权衡,而是透过世间的种种来历练自己,成长为一位君子的指南.本文浅谈《易经》中的教育智慧,旨在思考在大家都在探索教育改革的今天,或许我们可以回到中国的根本经典《易经》中寻找解决之道.

归纳上文,上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易经》和中国传统和智慧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教育智慧本科毕业论文教育智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背不下《道德经》,也得记住老子的处世智慧
老子又名道德经,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在这部著作中,老子用自己独特的见解,为我们解化宇宙苍生,其中就有关于大气做人、小细作事、廉洁为官的一些论述 1.立身淳厚,抛弃虚华老子首先提出了要大气做人 &l.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业管理学文献价值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业管理学文献价值焦 浩(兰州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摘要蒲松龄农桑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管理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农业管理学文献价值 书中主要涉及到对佃户、雇工的.

从《茶经》看儒家思想
茶经作为中国茶业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它在中国农林业史上的地位可想而知,但茶经中所蕴含的思想却少有人提及,就算提及,也多以中庸……思想为主 例如孙长龙谈及茶经中的儒家思想时,就从中庸入手,认为茶不仅具有.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