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材料浏览

人才培养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东华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和工程专业为例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主题:人才培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8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东华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和工程专业为例,本文是人才培养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跟东华理工大学和人才培养和新工科背景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金融工程专业导论论文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给排水科学和工程论文

[摘 要]基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高校应从加大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加强实习基地“工程实训”的校企合作、大力开展“双师型”师资培训、培育工程应用型人才就业新渠道五个环节对其进行改革创新.通过这些举措,学生就业情况明显好转,教师实践指导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好.

[关键词]工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2-0140-03

东华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始建于2001年,依托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组建成立,是东华理工大学2007-2010 年校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十多年发展,其初步形成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给排水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教学体系.现行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基础上制定的,其理论课程体系基本符合专业办学标准的要求,在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上甚至高于专业指导规范的规定.但其实践教学环节存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过程管理不严、实习基地利用效率低下、青年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欠缺等问题.国家大力推进新工科专业建设,并进一步强调了工程教育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地位[1-2].因此,我校给排水专业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近些年,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环保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近5年国家大力推进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日益强烈、要求日益提高,这就为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因此,基于工程应用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工程应用型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管理及水处理相关工作.因此,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安排都以强化工程意识,培养实践能力为中心.为了突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1.人才培养计划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

提高人才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比例,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供时间上的保证和更多的锻炼机会.考虑到学生毕业设计只选做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其中的一个方向,新版人才培养计划增加2周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实践课程,毕业前岗前生产实习增加至5周,为学生及早接触工程实践创造条件.毕业设计加长到12周,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保证每天8小时都有指导教师在专业设计教室进行指导,保证学生随时有问题随时解决.

2.加强毕业设计改革创新

在毕业设计中,要着重培养学生查阅规范和手册的能力.聘请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指导毕业设计,鼓励学生到设计单位做毕业设计,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严格要求毕业设计选题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毕业设计内容既要考虑设计图纸的数量,同时也要注意设计质量,避免出现图纸量较大、设计深度不够等问题,毕业设计在设计深度上要求有部分图纸要达到或基本达到施工图的要求,使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设计环节,就能够清楚认识到各设计阶段应达到的深度,进而得到更全面的训练.

3.注重绘图能力和识图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绘图能力方面,一是重视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在课内学习工程制图训练、给水排水CAD、专业识图、绘图训练等课程外,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鸿业市政管线、天正给排水、BIMspace 等专业绘图软件的使用,到了工作岗位即可运用计算机进行绘图设计;二是注重徒手绘图基本功训练,计算机绘图的应用使工程制图大为简化,但徒手绘制设计草图是工程师思考方案的最便捷和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在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绘图的同时,也更要注重徒手绘图基本功训练,以培养学生图示思维和表达的基本素质

4.以注册师执业资格制度为指导.

制定人才培养方式、教学大纲要主动对接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以注册师执业资格制度为指导,强化对学生职业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在公用设备工程师所要求的执业范围内胜任工作.

(二)构建新型实践教学平台

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创新的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法,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3].其可很好地解决传统二维设计软件工作效率低、可视化差、交流困难、常与其他专业发生冲突、资料信息管理困难等问题.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自2013年与鸿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工程设计中心以来,先后建立了鸿业市政管线设计中心及BIM设计中心.这些工程设计实践教学平台的实施,对促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工程设计实训环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提升作用,有利于培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协同能力,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培养质量.同时还能进行跨学科相关专业协同设计,在工程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促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

(三)构建实习基地“工程实训”校企合作模式

实习基地是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的载体,实习基地建设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环节效果.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自2004年以来先后与南昌鹏鹞水务有限公司、南昌市朝阳环保有限责任公司、青云水厂等水务集团建立了实习基地,起初这些教学实习基地的建立很好地促进了实践教学质量.随着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实践教学要求越来越高,而这些教学实习基地普遍存在利用效率低下,实习内容、形式相对单一,学生每次实习只能参观半天,不能顶岗操作.这类传统实习基地模式愈发不能满足工程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要求.因此,构建新型实习基地“工程实训”模式就显得刻不容缓.这种模式主要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实习—毕设(课设)—就业一体化”校企合作模式,在企业实习应届毕业生的论文题目由企业指导教师拟题,毕业答辩时邀请企业指导教师作为答辩组成员一起为学生进行答辩.在该模式下,学生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所做的内容与将来就业“无缝对接”,使得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三方面形成一体[4].

校企合作模式下“工程实训”的内容以毕业生就业去向为导向,主要分两个方向,一是提高学生工程设计、施工管理能力的工程实训,我校给排水专业与抚州市建筑勘察设计院、江西鑫安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等10家行业设计、施工单位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二是提高学生水处理技术研究能力的工程实训,我们与南昌水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新奇环保有限公司等5家环保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利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去这些设计、施工、环保单位进行实习培训,期间学生跟从企业指导教师参与实际工程设计、施工等相关工作,从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四)大力开展“双师型”师资培训

为了提高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专门对教师进行了实践指导能力的培训,如邀请鸿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对我系教师进行鸿业市政管线培训、定期选派教师参加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更新知识工程高级研修班学习培训,使得这些教师不仅具有自己原来的研究方向,同时具备比较丰富工程实训的培训经历,从而提高各位教师实践指导能力[5].同时针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经验、工程设计等能力尤为欠缺的问题,定期选派青年教师赴设计院长期挂职锻炼,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设计能力[6].至今,已有4人次先后赴设计院参与为期半年以上的工程设计培训.通过这些举措,专业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大大提高,有效改善了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五)依托学校核、地学特色,构建专业核学科特色,培育工程应用型人才就业新渠道

东华理工大学是省部共建的一所具有地学优势和核学科特色的多科性地方院校,经过60多年办学,逐渐形成核学科特色鲜明、地学优势突出,是中国核地学人才培养摇篮.依托学校核、地学特色,人才培养计划增设核学科方向工艺管道设计基础、核电站概论等理论课程,增加核工艺管道配管设计大作业等实践环节,建立专业核特色方向实习基地.通过这些措施构建了专业核学科特色,有效地拓展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就业新渠道.

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实施效果

(一)基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面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各个环节的实施,突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和探索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的实践性教学理念,即“一个核心、两个依托、三个层次”实践性教学理念,该理念以培养“工程实践设计能力”为核心,以“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为依托,建立了“基础性实验实习、综合训练和拓展应用性实践”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理念;并以理论教学为依托,以工程设计为主线,建立起“一体化、分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框架,建立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管道工程、水处理工程三大实践知识体系,并以此建立了相应的实践性课程体系.经过近四年一个人才培养周期的实施,实践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也明显提高了.

(二)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工程应用类企业就业比例高

通过面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各个环节的实施,近两年给排水专业毕业生实际就业率维持在90%以上,在“工程应用”类企业就业的比例达到70%以上.从总的就业率来看,2015、2016、2017年的就业率相比2013、2014年提升显著,就业质量明显好转,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都去了设计单位、环保单位和具有一级资质的施工单位.通过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表统计情况看,用人单位对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好评率较高,普遍认为我们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三)培育了工程应用型人才就业新渠道

通过构建学科核特色,我校逐渐培育了工程应用型人才就业新渠道.目前,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已成为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广核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等核电企业固定人才输送地,近三年,毕业生中有14人次去核电相关企业就业.

(四)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明显改善经过自主培养和引进人才并举,学校建立了一套教师学习、交流、培训的制度.通过教师走出去(去生产单位挂职锻炼、攻读博士学位、国内外访学及学术交流、下企业下农村科技特派服务、引进国内外优秀博士、聘请国内外优秀学者为师生做讲座等方式),构建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教师队伍中,尤其是青年教师100%经历实践能力培训.通过这些举措,具有工程背景教师的比例越来越高,专业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大幅度提升,体现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性提高了,明显改善了实践教学环节效果.

三、结论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工程应用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基于新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新内涵、新要求,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技能要求愈发提高的情况下,学校更应该重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 参考文献]

[1] 赵继,谢寅波. 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创新[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3-17.

[2] 夏建国,赵军.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5-19.

[3] 梁超,濮文渊,王磊,梁广伟,耿跃云.BIM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 给水排水,2012(1):142-144.

[4] 崔泽艳,陈礼洪. 给排水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3(3):71-73.

[5] 易津湘,杨兆辉. 给排水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与应用[J]. 教育研究,2013(4):118-119.

[6] 程丽红,杨伟峰,易萍华,李凤臣.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东华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51-153.

[责任编辑:刘凤华]

上文结论,这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东华理工大学和人才培养和新工科背景方面的人才培养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摘 要论文分析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专业课程体系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入手,阐述了土木工.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一带一路”是以经济贸易为主结合互联互通核心概念,意在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共同打造互信、融合、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培养创新创业人.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改革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为例
【摘 要】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任务来看,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显然存在诸多问题,毕业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其改革要着眼全局,从局部到整体有序推进,要体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毕业设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