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材料浏览

专业实践方面论文怎么写 跟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效果:问题管窥、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专业实践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7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效果:问题管窥、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该文是专业实践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管窥和社会工作和影响因素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专业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专业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理论和实践杂志社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小学教育专业论文题目教育实践和杂志

摘 要:加强实践教学是优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源于教学组织机制的微失,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存在落差现象.为此,要以教学理念明晰为灵魂、教学方法革新为关键、教学资源保障为基础、督导队伍建设为核心,不断健全其组织机制.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效果;教学组织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6)11-0051-04

“国家富强,人才为要”.培育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是国家人才发展顶层设计的重要目标.

社会工作专业担当着培育实用型社工专业人才的重要职责.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社会系统的进一步转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需求增加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现实短缺的矛盾,使得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步入发展的“春天”.2005 至2015 年,高校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由170 所增至230 多所.实务取向的专业教育品质,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密切加强实践教育教学环节,不断提高实践教育教学成效.2012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倡导必须“强化实践育人环节”;2015 年,《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调要“结合专业、强化实践,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可见,加强实践教育教学是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质量和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进路.令人堪忧的是,当下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而学术界对此缺乏应有关切.故此,深入探究社工专业实践教育效果现存的主要问题、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无疑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效果问题管窥

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效果,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坚持全面考察的原则.我们认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基于专业认知,以机构探访为主要形式的认知型实践教学环节;基于专业价值、知识和技能学习,以社会工作方法和实务技能模拟训练为主要形式的实训型实践教学环节;基于专业技能运用,以课程见习、毕业实习和社团实践主要形式的服务型实践教学环节;基于创新能力培养,以学术讲座、项目研究和课程论文为主要形式的研究型实践教学环节.[1]考察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效果必须对这四个环节进行全方位考察,方可获得科学、完整而深入的认知.为此,2014年10月至12月,笔者选择X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教学正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实践教学成效初步彰显,但存在实践教育诸环节成效落差现象.

1.认知型实践教学效果普遍不高

当前,社会公众对社会工作专业普遍认知不高,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习者不少是专业调剂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以机构探访为主要形式的认知型实践便成为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初步认知的不可或缺的导入性环节.基于实务取向的品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也非常注重这一环节,但由于作为一种新兴专业还处于探索阶段,因而存在机构探访活动自发性、实践教学效果模糊性问题.X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自创办以来,广泛组织或引导学生开展了市救助站、市青少年中心、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残障托管机构、专业社工服务机构、劳教所、养老院、光荣院、孤儿院等探访活动,但满意度分别只有75.5%、65.3%、75.6%、62.1%、68.4%、56.2%、76.1%、80.1%、73.8%、67.1%和56.6%,其满意度普遍不是很高.

2.实训型实践教学效果存在差异

尽管学习者对实训型实践教学效果表示高昂的热情和较高的满意度,但实训课程效果存在差异.调查结果显示:方法类社会工作专业实训课程中,小组社会工作、个案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研究方法、心理咨询方法、社会统计软件运用等实训课程教学效果满意度渐次下降,分别为93.4%、86.6%、82.7%、79.3%、72.8%和65.8%,小组工作实训与社会统计软件实训满意度相差27.6 个百分点;实务类实训课程中,老年工作、民政工作、残疾人工作、青少年工作等实训环节满意度依次下降,分别为88.1%、88.0%、87.9%和77.9%,老年社会工作实训与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训满意度相差10.2个百分点.

3.服务型实践教学效果差异显著

一方面,专业见习实习与社团实践学习效果差异显著.X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见习和毕业综合实习满意度都在80%以上,但社会工作协会组织的社区志愿服务(如社区垃圾分类、道路交通协管)、社区少儿课外辅导、同辈心理咨询服务、残障机构服务、光荣院见习、养老院见习的学习效果分别只有77.9%、75.1%、76.2%、75.3%、75.5%和73.6%,都没有达到80%.另一方面,不同见习基地的学习效果差异显著.街道办事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和农村养老机构的见习效果相对较好,分别有81.2%、84.4%和89.6%的表示满意,而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市救助站、学校社会工作进行专业见习的分别只有65.3%、68.4%、65.7%和73.3%回答见习效果“非常好”或“比较好”.

4.研究型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研究型实践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学术研究能力进行训练的主要环节,其教学形式主要有学术交流与讲座、开展课题研究、课程论文练习和毕业论文撰写.在这些形式中,课题研究和课程论文的学习效果较为显著,但学术交流与讲座的效果评价参差不齐.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分享性讲座评价是最高的,有80.0%以上的参与者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有实务督导背景的发达地区高校专家次之,平均有78.1%的做出积极评价;理论性较高的专家讲座其效果评价较低,大约只有66.6%的被访者表示学习效果“很好”或“比较好”.

二、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效果影响因素

美国著名学者巴里·波斯纳提出,成长源于经验基础上的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缺乏反思的问题是永恒的弊端.[2]这意味着,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要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反思,方能揭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客观规律,方能全面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质量.那么,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从系统的视角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既受到宏观层面的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影响,又受到中观层面的地方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程度的影响,还受到微观层面教学组织机制的影响.[3]结合个案反思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主要因素在于实践教学组织机制的微失.

1.认知型实践教学组织机制微失

认知型实践教学要求“师者”积极发挥组织管理功能,在联系实践基地、分解学习任务、带队探访机构和知识解惑答疑等环节发挥领军作用;也要求“学者”主动扮演好自我组织角色,在划分探访小组、明确探访目的、反思探访过程等环节发挥重要功能.然而,实证调查发现,在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中,尽管学生较好的发挥了自我组织功能,但教师在资源支持和实务指导上角色模糊,所以机构探访与专业认知效果并不高.有高达80.1%的学生认为“探访活动不深入、探访过程走马观花”,有52.6%的受访者表示“学校支持度不高”,也有49.3%的认为“老师指导不够,学生探访目的不明”,还有44.3%的认为“活动后评估、总结和反思还不够”.此外,分别有21.1%、29.7%、35.5%和37.2%的认为机构探访活动存在“院系组织不到位,探访秩序混乱”、“机构配合度不高,因人而异”、“学生自组织能力不够,积极性不高”、“相关政府部门支持度不高”等问题.

2.实训型实践教学组织机制微失

实训型实践教学要求积极发挥“师者”的组织管理功能,也要求“学生”主动发挥自我组织作用.然而,实证调查发现,在具体实操过程中要么存在实训设施短缺现象,要么存在教师实训指导能力欠缺问题,要么存在学生设计能力缺失困境,要么存在教师理论灌输替代学生自主参与问题,从而大大影响了课程实训教学的实际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85.1%、74.2%、58.4%、43.0%和43.7%的学生认为实训型实践教学存在“实训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实训课程安排较少”、“课堂教学取代实训活动”、“学生参与实训积极性不高和”“教师实训技能较低”等问题.可见,影响社会工作专业实训教学实际效果的影响因素,既有学校投入层面的也有培养方案设计方面的,既有专业教师素质层面的也有学生自己方面的.

3.服务型实践教学组织机制微失

一方面,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组织机制微失.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43.3%、35.7%、40.6%、39.6%、54.2%和33.1%的被访者认为专业见习实习存在“学校支持程度不高”、“院系组织还不到位”、“专业教师指导不多”、“相关政府部门支持力度不高”、“见习实习单位督导不够,学习内容与专业相关性不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社团实践组织机制微失.也分别有63.1%、24.6%、70.5%、66.8%、43.1%、50.5%、58.2%、34.7%的认为社团实践存在“活动的专业性不强”、“活动方案设计不合理”、“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活动经费”、“教师指导不够”、“协会组织宣传不够”、“高年级对低年级会员传帮带不够”和“活动后期评估、总结和反思不够”等缺陷.

4.研究型实践教学组织机制微失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参与学术研究活动中存在教育者组织不够和学生自主性不高双重问题.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分别有75.4%、54.2%、69.0%、28.5%和32.1%的学生认为学术研究活动存在“学校宣传和组织力度不够”、“院系宣传和组织不够”、“专业教师指导不够”、“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积极性不高”、“学术研究奖励不能及时兑现”等问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术讲座存在组织机制微失问题.当问及“您认为院系组织的系列学术讲座存在哪些不足?”,分别有32.2%、19.7%、88.7%、100.0%的认为存在“讲座时间安排不科学”、“学生组织不到位秩序不好”、“讲座内容新颖性不高缺乏吸引力”、“学生兴趣不大存在强迫听讲现象”等问题.

三、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效果提升策略

指出,凡事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4]面对先天欠缺或后天不足的困境,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效果,不能坐等我国本土社会工作职业发展之后再着手推进社工专业教育,也不能等待社会工作社会认同度提高后再求取政府和单位对实践教育的支持,只能通过充分发挥教学主导者的能动性,通过健全教育教学组织机制来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

1.教学理念明晰是灵魂

所谓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教师所采取的实践教学行动基于其所依据的假定和原则的类型不同而明显地有所差异.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的传统模式坚持教师本位、知识本位和讲授本位,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技能训练和价值培养,忽视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因而存在过于注重教师组织作用的“填鸭”现象和过于注重学生自组织功能的“放羊”问题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具有鲜明的采借性和时代性特点,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传统模式将教师组织与学生自组织相分离的弊端,但由于专业发展时间的短暂性和专业教师的转型性,新型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理念还比较模糊.因此,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教学效果,应进一步明晰教师组织与学生自组织有机融合的教学理念.“他组织与自组织是互补的,一切合理地生成、存在和延续的系统都是他组织与自组织的辩证统一”[5].笔者认为,在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教学中,教师组织管理与学生自我组织两种机制功能互补,今后应积极促进教师组织管理与学生自我组织的有机融合,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组织机制的优化.

2.教学方法革新是关键

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6]“教学生学”,意味着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中,要打破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教学、以理论灌输取代实践教学的传统窠臼,要不断革新实践教学方法.实务取向的专业属性和国际经验的示范效应,使社会工作专业的初创者基本意识到实践教学方法革新的重要性;但是,专业教师的转型性和文本教学范式的习惯性,亟需进一步革新实践教学方法,链接好教师“教”和学生“学”这两个系统.具体而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应积极而规范的运用情景教学、问题导向、案例分析、课题驱动、网络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因为,这些现代教学方法内蕴“学生主体、教师向导”理念,通过教学流程的科学设计,将教师组织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能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创造性,非常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

3.教学资源保障是基础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物质经费的恰当投入,尤其是实训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经费保障,是确保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教学实际效果的基础.目前,我国不少社会工作专业院校尤其是新办的社会工作专业没有建立实训室、实习基地类型单一、实践教学经费缺乏制度化.对X学院168位专业学生20项需求调查中,“建设和完善校外见习和实习基地”、“建设和完善校内社工实训中心”、“加大实践教学活动项目经费的投入”位列前三,分别有93.8%、90.1%和75.3%的认为是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实效的重要举措.

为此,我国社会工作专业院校应借镜国际社工经验或资深专业经验,尽快建立一个包括个案工作室、小组工作室、社区社会工作室、心理咨询室及其配套设施的多功能实训平台,逐步建设类型多样(社区型、群团组织型、专业服务机构型、行政机构型、企事业单位型等)、地域多元(沿海型、内陆型、境外型、民族型等)、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建立和完善制度化的专业实践教学项目经费投入机制.

4.督导队伍建设是核心

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强调实践与反思的有机结合,没有督导的实践是无效实践.[7]为确保实践教育教学效果,在机构探访、专业实训、社团实践、项目研究、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等环节中要选配好理论水平高、实践素质强的专业督导,在课程见习和毕业实习中既要配备好专业督导又要激励好机构督导.针对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理念不够明晰、实践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实践教学督导能力不足等困境,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应整合学校师资资源,并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方式提高专业督导队伍水准,尤其应倡导在产学研合作中实现师资队伍的双师化、多方共赢与教学相长.当然,教学督导队伍建设还应建立健全校地联合实习督导制度,激励好机构督导,以形成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督导的合力.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化,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正在兴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发展和改革浪潮.但源于实践教育教学环节组织机制的微失,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存在成效落差现象.从微观角度看,提升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效果应健全其组织机制,从理念、方法、资源、督导等方面促进教师组织与学生自组织有机融合.当然,社会工作专业的科学发展还应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和促进地方社会工作职业的快速发展.

归纳总结:上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专业实践本科专业实践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管窥和社会工作和影响因素方面论文范文.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征、影响因素和培养
余金鑫(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 401524)摘 要职业价值观决定着每个人选择职业时的标准和方法,每个人职业的价值观的不同,他们对待职业的态度和选择也有所不同,职业的选择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所.

民办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摘要基于西安翻译学院是陕西省地区高校转型发展的试点单位及社会工作专业是其卓越人才特色专业,而社会工作者又是以实践为基石、理论为导向的应用性能高的人才,文章以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创工作室创业教育模式和实践
摘要现今中国已走上全面创新之路 创新发展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