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材料浏览

科技项目方面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农业科技项目监测和评估:理论、实践与问题类硕士论文范文

主题:科技项目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5

农业科技项目监测和评估:理论、实践与问题,该文是科技项目方面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跟科技项目和农业和评估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科技项目论文参考文献:

科技项目论文参考文献 农业科技论文现代农业科技杂志现代农业科技杂志社农业科技期刊

Erik MillstonePatrick van ZwanenbergFiona Marshall

翻译(节译):许宁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100122)

摘 要: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增强农业,尤其是小农经济的存续能力和可持续性,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贫的关键.本文在梳理和回顾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监测和评估(M&E)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调整或改进监测和评估方法,以优化其对预期接受者的积极影响.本文最终得出结论:在“创新体系”下实现的科技创新是最为成功的;应该充分利用机会,推动创新的预期接受者参与项目早期和中期阶段,以评估变化理论的准确性和充分性;所采用的监测和评估方法与手段将对获取的数据类型产生一定影响;研发机构的文化背景可能会抑制相互之间交流的顺畅性,但处于研发机构和农民之间的*机构的发展将对相互交流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农业科技;监测;评估;理论

DOI:10.13856/j.cn111097/s.2016.05.013

1引言

与过去数十年相比,农业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减贫问题的重要性直到近期才获得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农业和粮食发展议员小组,2010).这一点可从人们对千年发展目标中的饥饿、食品和耕作等关键问题的关注中看出来,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不乐观前景进一步加强了人们的认识.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1世纪早期,小农经济有时被描绘成传统过时农业(Alston等,2000年).然而,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增强小农经济的存续能力和可持续性,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广大贫困人群实现减贫的关键(世界银行,2007).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当前的科技创新项目监测和评估方法(如发布的指南和实践所列明)将在多大程度上提供机会,辩证地检验创新,尤其是小农经济创新,将如何惠益预期接受者的基本假设.

农业研发项目社会经济影响的相关翔实、可靠统计数据,并不如学者和决策者所预期的那样充实.目前已有研究尝试估算农业研发投资的“回报率”,但这些几乎全部来自于工业化国家的研究(Alston等,2000).例如,2000年,Alston等(2000)对汇总报告了1 886个回报率估算值的292项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元分析.“除去两个极端异常的观测结果……每年农业研究的平均回报率是100%,农业推广的平均回报率是85%,研究和推广回报率联合估算研究的平均回报率是48%,所有研究综合后的平均回报率是81%.然而,这些平均值是不完整的,或者在某些方面有重大的误导作用”.2006年,Pardey等发表了一份关于发展中国家农业研发的研究报告,但其并没有提及“回报率”问题.

一份近期评论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业已制定了一系列方法来估算农业研发的投资影响(Piesse和Thirtle,2010).总的来说,农业研发的投资回报十分可观,尤其对于工业化农业而言,但其对发展中国家最贫困小农户的减贫贡献却并不十分突出.这两份论述均未提供具体项目的数据报告结果,他们的分析侧重投资回报率,但是没有触及不同受益人间的分配问题.这些证据表明,在工业化国家,尽管一些创新采用者相对于农民来说比较贫穷,但是他们往往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和城市周边地区比较富裕的农民.贫困的小农户和没有土地的农村贫困人口要么无力投资许多创新项目,要么因采用“劳动置换”的创新技术而非“创造就业”的创新技术而蒙受损失.新技术的采用模式变化很大,在最贫困人口中的采用率尤其较低,而新技术的采用也没有达到预期的减贫效果,这使得农民、研究人员和资助者大失所望(Rling,2006a).在很大程度上,新技术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加剧了不平等,减少了农业就业,同时破坏了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Griffin,1974).

因此,有必要对可加强农业创新预期影响、减少不利影响的条件有一个相对认识.研究人员和赞助机构竭力采用监测和评估系统来评估绩效.然而,监测和评估系统并不总能证明项目的成功与否,这表明评估工具仍有待改进,以此来加强积极影响而减少消极影响(IEG,2009).在这种情况下,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探讨如何进一步改善、提高这些监测和评估方法,以优化积极影响.本文通过回顾监测和评估实践的演进以及设计和部署过程来回答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2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方法不仅关注监测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而且还关注支撑农业研发项目的变化理论.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研究方法,是因为我们假定农业科技创新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创新人员与其赞助机构所采用的基本变化理论的合理性、充分性和准确性.本文的研究同样基于以下理念:与那些不注重收集数据机会的监测和评估形式相比,注重收集数据(这些数据用于检验基本变化理论)机会的监测和评估形式将更大有裨益.

项目建议书通常反映了项目受益人生活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带来的一些因果机制.变化理论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与基于不切实际的、幼稚的甚至错误的假定的项目相比,基于现实和合理理论的项目更有可能实现设想的影响(Nonie,2009,尤其是第三段).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当前指南和实践在多大程度上提供了机会来辩证地检验这些理论?成功的项目又在多大程度上为受益人提供了机会来评估变化理论,并促使他们参与确定项目和受益人均最有可能取得成功的路径?

农业开发项目的监测和评估往往将收集有关拟议时间表进展的数据,这些时间表中将概括项目开展的步骤顺序.这些计划往往基于将基本变化理论视为正确的一系列假设,这些假设通常未受到项目组或者赞助机构的检验或质疑.据报道称,受益人有时持有谨慎怀疑的态度,但是研究人员或者是赞助机构很少了解他们的心声(Chambers等,1989;Scoones和Thompson,2009).

本文借鉴了两组主要的信息:首先,有关创新如何出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农业中如何出现创新的研究型争论.其次,分析了多个有影响力机构有关农业研发项目监测和评估的指南.最后的结论部分概述了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3了解产业创新:从线性模式到系统模式

直到20世纪70年代,工业化国家的公共科技政策几乎完全基于线性创新模式.首先是线性“科学推动”模式,将科学研究视为创新的起点(Bush,1945).科学投入的增加将或多或少地直接或自动导致创新和技术的增加,而这反过来也将改善社会和经济福利.线性“科学推动”模式被广泛理解为科学研究的提供与新技术的吸收之间大多是自动发生的,因此也就没有必要了解技术演变的过程和背景.这样一来,项目评估主要侧重于比较系统的投入和产出,例如,研究支出和专利,而较少关注项目实施之前、期间和之后的过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7).对监测和评估的启示是,监测应关注预定目标的进展,以及妨碍投入流向产出的瓶颈问题,评估则应侧重于投入与产出的比较.这种监测和评估方法一直延续至今,但近年来更多地以更严格、更有意义的方法加以补充,尽管仍有部分学者坚持采用线性的技术推动框架,以下提供了一些相关示例.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第二种线性模式,即线性“需求拉升”模式,其将需求变化视为创新的推动力.在该模式下,需求结构的变化引起科技创新,进而进一步刺激科学发展.线性“需求拉升”模式其实是线性“科学推动”模式的逆转或反转.不同产业部门创新模式的实证研究表明,很少有实际的创新过程能够与任一种线性模式相匹配(Freeman和Soete,1997).事实上,涌现了大量的模式,包括导致出现创新的各种科学推动和需求拉升混合模式.这两种模式均无法充分体现创新成功和失败的条件.

20世纪80年代早期,涌现出了全新的理念,其表明,尽管“科学推动”模式强调科技研究的重要性,但是却错误地认为仅投资研究就足以带来创新.同样的,市场拉升框架主要侧重于需求对新模式的影响,尤其将满足用户需求视为成功的关键,但是却错误地认为公众对基础研究的支持是不必要的(Arnold和Bell,2001).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创新体系和创新模式在学术界和政界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系统方法的分析单位从个体和个体组织转移到创新网络中的组织团体(Rosenberg,1971;Nelson和Winter,1982;Freeman和Foray,1993;Heilbroner和Thurow,1994;Dosi和Soete,1988;Hall等,2003).这些团体主要由多方利益相关者构成,如包括大学、科研院所、投入和产出供应链中的私营企业及其客户.这些模式强调了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相互学习的潜力.

4农业发展的线性模式

在农业部门,人们对农业技术创新过程如何运作的认识直到近期才逐渐发生了类似的转变,尽管与工业部门相比,这一转变过程显然慢了许多,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系统中.公共资助型农业科研机构一直采用线性“科学推动”创新模式,即通过推广机构网络将创新成果传递给农民(Eponou,1993).

与美国、英国和荷兰等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研究系统往往采用线性“科学推动”模式(Eponou,1993;Holmes,1988).在欧盟等发达国家中,相对完善的推广服务机构不仅为农民提供获取新技术和新信息的渠道,而且致力于从农民那征集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上游”的研究人员.这种相互知识流动的益处十分明显,保持这种反馈循环将推动各方之间的相互了解.

在发展中国家,即便是在当前,线性“科学推动”模式仍然主导着农业创新政策,这部分源于研究人员和赞助机构往往采用线性和区域化的创新过程观点(Rling,2006b).区域化思维方式有其独特的优点,它可以随时与Hood等所定义的“责任避免”关联起来(Hood等,2001).个体单元的从业者很容易将紧密连接链上的失败责任归咎于其他单元的从业人员.这些线性模式中的监测与评估实践通常专注于比较系统的投入和产出.系统中游者可能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来判断项目进展;系统下游者可能判断产出和影响,却极少检验基本变化理论,特别是在技术开发的早期阶段.

Clark对在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或者CG)支持下运营的全球农业研究机构及许多国家农业研究机构(简称NARS)采用线性模式的原因做出了解释,这也有助于解释这些组织为何都致力于解决农村贫困家庭的需求(Clark,2002).在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系统内,并没有简单易行的途径将农民的问题直接传递给研究人员,这些研究人员通常按照传统的学术价值以及未经研究人员证实的技术变革有益影响的相关假设行事,尽管这些假设可能为农民和其他人所质疑.国家农业研究机构也致力于建立跨学科的组织架构,以关注农民面临的问题.研究课题的设置以及技术轨迹的设计仅基于研究人员和赞助机构的科技愿望,而非受益人的需求.制定了各种方法来承认,农民对自身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特征及动态有着重要的认识.这些创新方法受到这样一种认识的推动,即农民可以或确实可以预见研究人员参照框架之外的许多问题.制定了参与式技术开发方法,鼓励科学家在设计和执行实地试验时与小农户进行沟通协作,以开发出这些农民所期望的、且适合其自身状况的技术.

然而,在实践中,这些方法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有限.Rling认为:国家和国际农业研究中心仍然相信非洲的“魔法”和绿色革命方法.在关键时期,农业研究的核心任务仍然是育种、生物技术、智能农业、机器人技术、高投入农业及单位面积产出.目前,营销方法、农业系统研究和参与式研究仅对技术转移的主导政策模式产生少量影响.增强研究的影响并不在于单纯的增加研究投入,而需要提高农民影响研究的能力(Rling,2006b).

这些影响之所以如此有限,不仅因为研究人员继续采用线性模式,科研机构的制度和程序约束也产生了一定作用.农民对自己面临的挑战以及技术创新与其自身需求之间的相关性的认识往往具有很大差异,且依具体情况而定,但从制度上来看,还是期望农业科学家能够提出具有伸缩性并且可在各种不同文化和农业生态环境下都适用的解决方案.然而,为大家所熟知和认可的Rling的论述则表明,监测和评估系统应该包括核查农民的心声能否被听到,以及农民议程影响研究项目设计和选择的机制.

5创新体系观点在发展中国家小农经济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末,来自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的创新体系观点开始在发展中国家农业创新中得到逐步应用.其中一个重要的不同点是,创新体系中的“需求”则往往触及较少,尤其是数量众多的、脆弱的及代表不足的小农户(Barnett,2006).这表明,*机构有个很重要的作用,既能够理解和翻译语言、文化,又能翻译并以经纪人身份进行协商.尽管他们的观点有可能会被误解为是在自我诡辩(Howells,2006).

Barnett指出,创新体系方法的核心观点是,不仅狭隘地关注“研究”,而要更加关注“创新过程”(Barnett,2006).Barnett将许多当前的实践描述为试图将知识通过漏斗输入软管之中,期望至少有些知识能够出现在软管的另一头.他认为,应更多关注需要知识出现的领域以及投资使用相关知识的过程、机制和机构.为此,研究人员和赞助机构应该“在关注新知识提供方的同时,也关注知识的使用方”(Barnett,2006),以便加强减贫效果.

如果农民和其他研究使用者能够更加紧密地融入到研究过程中,那么监测和评估实践需要更加接近研究体系的受益人.这种情况之所以不常见,主要是因为一些研究人员没有关注到这些潜在利益,其他人虽然关注,但又对系统收集和利用其潜在投入的方式缺乏信心.

6启示

(1)当特定“创新体系”下的多重主体来完成时,这样的创新才是最成功的.如果在缺少“有效消费需求”、公众无视甚至抵制的条件下试图引进新技术时,可以预见的是新技术的采用率和/或保留率一定很低.

(2)创新项目均假定了特定“变化理论”,即暗示着创新的引入将提高目标受益人的生活水平.尽管研究人员往往以变化理论为由来发起项目,但仍有必要在项目早期阶段积极邀请创新体系的潜在参与者来评估和评论变化理论.传统上而言,研发和创新项目的监测与评估往往在事后开展.如果充分利用在早期上游(事前)及中游阶段评估变化理论准确性和充分性的机会,那么这应有助于创新团队认识到初期不确定性,并对后续的新信息及其他学习机会做出回应.

(3)可采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来完成和加强监测与评估.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本身就有助于收集不同过程阶段的信息.上游评估必然将有别于在拥有项目特定活动和经验相关可用数据后开展的评估.不同的工具要集特定类型的数据,并选择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上述讨论强调了一些替代方法,并指明了其中一些方法如何及为何更加恰当和有用.

(4)已经有许多机构认可并接受了上述3个结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3个结论所指的实践正付诸实施;且相关方法的实施更加分散,缺乏系统化.部分原因在于研发机构(包括从业人员和赞助机构)的文化僵化.在某些情况下,上述提倡方法的实施激励较弱,而在其他情况下,由于缺乏实施工具,考虑农民参与的热情有所削弱.由于一些研究人员面临与贫困农民进行沟通的困境,而贫困农民也可能面临类似的困境,因此,有必要树立相关团体有关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扮演*角色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备注:①这些新理论强调了创新如何借鉴和生成自身的特定技术知识体系.特定技术知识存量的发展将影响公司识别走在技术前沿的最有成效的(即最有利可图的)的途径.因此,市场需求变化(市场拉动)和科学变化(科学推动)并不会直接影响创新模式.市场需求变化(市场拉动)和科学变化(科学推动)的结果受到公司及其积累的特定知识体系的影响.②www.eiard.org/docu/Eiard_Ia_paper.html(访问日期:2010年9月3日).③www.eiard.org/docu/Eiard_Ia_paper.html(访问日期:2010年9月3日).④www.eiard.org/docu/Eiard_Ia_paper.html(访问日期:2010年9月3日).⑤http://boru.pbworks.com/Onlinemanual(访问日期:2010年9月3日).⑥参见www.gateoundation.org/grantseeker/Documents/Guideline_AG_Proposal.doc(访问日期:2010年9月3日).⑦参见www.stepscentre.org/(访问日期:2010年9月3日).

原载:IDS公报,2010,41(6).

上文点评:此文是关于科技项目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科技项目和农业和评估相关科技项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张桃林强调:加快十三五农业科技提升农业科技效率
2015 年11 月2021 日,2015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 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学会会长张桃林在论坛上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农业科技发展必须立足国情农情,.

多元产业空间背景下的农业科技工程能力:概念框架、趋势与提升策略
摘要农业科技工程同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农业科技工程创新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创新效率对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农业科技和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本文首先辨.

学院校史档案编研和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童 俊(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四川 · 成都 611130)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12 063摘 要 本文基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