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mpa论文>材料浏览

马克思主义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信仰本质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2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信仰本质,本文是马克思主义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跟信仰和马克思主义和政治信仰本质类论文怎么写.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范迎春1,2

(1.河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2.复旦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上海 200433)

摘 要:作为科学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指向,实现了价值性与真理性的统一、现实运动与终极理想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根本上是一种政治信仰,蕴含着社会理想并致力于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政治信仰;共产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7-0046-03

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唯物史观和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指向,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世界观的信仰,它不是宗教观的信仰,在根本上是一种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使用过“信仰”等词语,但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具有信仰的一般特征,还具有与其他信仰不同的本质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的提出

作为科学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指向.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上的关于共产主义理想的理论,使以往自发的、带有幻想性质的社会理想信仰有了科学的理论根基,成了无产阶级科学的信仰.出于对当时思想状况和现实斗争需要的考虑,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这样的词语并没有被使用,但却并不能说明他们反对理想、信仰的提法.因为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理想”一词常常被空想家所使用,而“信仰”则是神学家的常用语.为了使工人阶级清楚明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性,为了把自己致力于的共产主义运动与以往的非科学的斗争区别开来,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使用“共产主义信仰”类似的术语.甚至还特别强调共产主义不是“理想”.“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1]87其根本目的在于强调共产主义信仰与以往理想、信仰的根本不同在于共产主义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反对的是宗教信仰,他们把信仰置于一般意义上去理解,努力把信仰从宗教中解脱出来.他强调“资产阶级的‘信仰自由’不过是容忍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自由而已,工人党则力求把信仰从宗教的妖术中解放出来.”[2]317马克思恩格斯不但认为无产阶级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科学的信仰,而且还特别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拯救无产阶级于宗教信仰之外,去认识、学习直至信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列宁在为《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所写的介绍文章中首次使用了“共产主义信仰”:“恩格斯当时还不满二十四岁.家庭环境使他厌倦,因此他急于要离开.他父亲是个专横的、信教的工厂主,对儿子四处参加政治集会,对他的共产主义信仰很生气.”[3]276明确使用过“马克思主义信仰”一词,他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4]131

在这里需要加以说明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这两个概念.从本质上讲,二者之间的根本内涵是一致的,是同一信仰的完整指称.共产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信仰马克思主义必然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精华共产主义,二者称呼不同,只是突出重点不同,当我们使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时旨在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重在“学理基础方面”;当我们使用“共产主义信仰”时旨在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性性,其理想直指未来的共产主义,突出其“方向目标方面”.

二、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的本质所在

信仰作为人类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精神现象,是客观的人立足于社会实践中通过对自我的反省、思考而指向未来的价值追求,是人关于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自我认识,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实践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化.作为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信仰一样,都来源于人类的客观活动,表现为信仰主体以“信”为核心的知、情、意、行在内的主体心态,具有信仰的本质.“知”主要体现为对作为完整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情”主要体现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立足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憧憬,蕴含着对人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注以及相应的情感因素.“意”是信仰中确保“知”与“情”朝着“信”的方向努力的重要力量,马克思主义信仰中的“意”是确保指向共产主义的保持性因素.马克思主义信仰中“行”主要体现对共产主义理想追求的实践行动上.总之,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批判、吸收了以往的人类文明成果,基于无神论的文化背景以及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共同体所创立的,其目的是消灭私有制,把人类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身依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物化对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直指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科学的信仰,它除了具有信仰的一般特征外,也具有与其他信仰不同的本质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价值性与真理性的统一

价值性是信仰得以确立的重要特征,体现为人们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信仰的对象对于信仰主体的真实性、可信性.也即是说,信仰主体对信仰的对象的价值性评价是以其科学性、真理性为基础.信仰者对信仰对象真理性的认识是信仰主体价值选择的根据.据此,信仰就是价值观和真理观在某种意义上达到统一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所谓信仰的价值性就是信仰所指向的未来,与信仰主体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设想的未来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人们的理想总是体现着人们的价值标准与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就在于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以无产阶级作为价值主体,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谴责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关怀人的发展,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高价值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为最高目标.所谓信仰的真理性是指信仰必须以科学的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为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理性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科学性、实践性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吸收借鉴了以往信仰的精华,坚持开放、包容.“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而是对“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5]309.马克思主义信仰实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价值性与真理性的统一,将理性与信仰(科学与宗教)的矛盾置于客观实践中并加以解决.马克思主义信仰以科学的理论体系为依据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尺度与人民群众主体尺度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现实运动与终极理想的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他们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的客观现实,勾画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并强调在现实运动中去实现.

一方面,理想性是信仰的重要特征,作为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以共产主义为其远大理想目标;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信仰注重物质生产和人民群众等现实性因素在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的作用,主张要在“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中不断实现理想,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基础.马克思主义信仰所指向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是关于未来社会的政治理想,还是一种改变现实状况的现实运动,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这样,“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6]89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对客观现实的批判和不满的基础上,为人类指明了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共产主义方向.马克思恩格斯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的艰苦探索,扬弃了以往信仰学说的“空想”性质,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实现了现实性与理想性的高度统一,是人类社会的科学信仰.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蕴含并展示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作为科学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指向,蕴含并展示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而“富有人类精神生命本色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造就着人类最根本的信仰,反过来,人类各种形式的信仰又从根本上表征着人的本质中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运行与发展.”[7]从个体角度讲,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终极指向.它使个体通过对自我所处客观世界的认识、反思、改造,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从社会角度来讲,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信仰主体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主观确信.共产主义理想是一种合乎人类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未来的发展图景,实现了“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沟通.个体层面对人的自由全面的向往与追求和社会层面对共产主义社会的信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8]730-731

总之,马克思主义信仰从历时与共时、主观与客观、当下与未来的结合上全面展示了共产主义信仰丰厚的文化内容和结构,在价值与真理、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这三个对立的两极中维持一种张力,保持一种最佳的平衡状态,真正实现了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根本上是一种政治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世界观的信仰,它不是宗教观的信仰,在根本上是一种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它蕴含着社会理想并致力于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关注于对人的自由全面的追求,对人的终极关怀,都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以共产主义理论为归宿,这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只有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才能对人的本质规定、人的历史发展做出科学说明.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所谓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1]73现实的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能动性的人.社会关系规定着人的本质;而社会关系中最本质的是生产力所决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所以马克思说,“每个个人和每一代人当作现存的东西接受下来的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是哲学家们想象为‘实体’和‘人的本质’的东西的现实基础”[9]43.其次,只有从唯物史观和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出发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解放问题.只从道义上揭露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压榨,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吃人的本质是从根本上实现不了无产阶级解放的,也通达不了人的自由发展.共产主义理论以唯物史观为基础,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改变现有的不平等,最终实现无产阶级以致全人类的解放.正如恩格斯所说,正义、人道、自由、平等、博爱“这些字眼固然很好听,但在历史和政治问题上却什么也证明不了.”[9]325再次,只有在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解放的共产主义制度下,或者说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价值、尊严、幸福、自由、平等才能得到真正实现.无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尊严不是靠空喊的政治口号来实现的,而是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的共产主义制度才能得以真正的确立.只有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让无产阶级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对人的价值、尊严的追求才有制度保障,人的自由、平等、幸福才有物质基础.最后,只有坚持唯物史观,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才能真正成为自然、社会和自觉的主人.一般认为只有在自由自觉地活动中,人才能得以全面发展.但是如何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或者说人如何从烦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这些都依赖于生产力高度发达所创造的客观条件.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力高度发达,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社会财富极为丰富,人成了真正的自然的社会的主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真正的人的解放才能得以实现.虽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平等的人道主义思想是正确的.但是它的真正实现则必须依赖于共产主义理论变成现实的共产主义社会.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关于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只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学说的一部分,其本身并不能构成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更不会成为一种独立的信仰学说.我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已经内在地包含了对人道主义的追求.故我们的科学信仰只能有一个,这就是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证明了共产主义信仰的科学性,“这种科学证明是一个历史规律的证明,亦即以经济学为实证,以辩证法为哲学指导和概括的历史观证明.”[10]53

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资本论》通过对资本的分析,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无产阶级受剥削的根源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为共产主义信仰的科学性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撑.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唯物史观是共产主义信仰与其他信仰相区别的根本.“唯物史观是以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件和观念、一切政治、哲学和宗教的.”[2]209当共产主义信仰的发生、发展实现了与现实生活的展开过程、历史生活的演进过程三者一致时,作为科学的信仰魅力才能充分地展示出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哲学论证,辩证法以其特有的批判性,从观念上批判了资本主义永恒论,也使人们加深了对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的理解.而且这种哲学证明是与经济学结合的,是在经济学证明基础上的.共产主义信仰以丰富的经济学、哲学知识为理论根基,实现了历史性与当代性的统一,不再是局限于单纯思想领域内的价值系统.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是共产主义信仰得以实现的现实基础,是共产主义信仰得以成长和发展的动力.通过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共产主义信仰来实现对现实的批判、对自我的反思、对自我的辩证否定,最终使自我不断走向成熟.

总之,共产主义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但更重要的,它还是用客观运动改造客观现实的现实运动.马克思主义信仰实现了现实运动与终极理想的统一,作为政治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是无产阶级的远大理想,更是改造现实社会以实现理想的现实运动.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以对客观世界正确解释的、对社会历史规律正确揭示的、对人类的社会理想予以论证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也以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5]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荆学民.当代意义——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三重维度[J].人文杂志,2005(5).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0]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上文结束语,本文论述了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信仰和马克思主义和政治信仰本质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马克思主义本科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意识形态领域下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几个着力点
要坚定政治信念,是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 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学生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自信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出现了的问题 找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的着力点是我们目.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缺乏认同由于国家的进一步改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交流进一步上升,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为大学生们准备了多种多样的选择,一些大学生.

90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当今中国,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各行各业蓬勃发展,高……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肩负着为祖国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具备较高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合格人才的重任 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