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十年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三十年的不了情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十年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3

三十年的不了情,该文是十年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不了情类本科论文范文.

十年论文参考文献:

十年论文参考文献 贵州省情论文范文论文十二章翻译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人生十六七杂志

时间过得真快啊,我的老朋友《中华儿女》转眼间已经30岁了.每当我回想起与这位老朋友的交往,心中便激荡起一片深情,并牵出我与她之间的难忘故事.

热心读者的第一次遇见  

说起我与《中华儿女》的交往,是从当她的读者开始的.记得1988年,我还在浙江省江山化工总厂厂长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因为平时要起草行政文件、撰写总结报告,还要采写新闻报道,需要不断阅读许多报刊和书籍,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其中我喜欢阅读的杂志之一就是《中华儿女》.

第一次见到《中华儿女》是1988年7月底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前往江山市文化馆阅览室浏览报刊.我像往常一样把工作证交给阅览室的工作人员押在他桌上后,便问他有没有新杂志到.我知道他也是个“老书迷”,处在他那个有利位置上总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有新杂志到便先睹为快.我们熟悉了,才知道他这个小秘密,所以我每次去总要从他那里淘点新杂志.

只见“老书迷”的脸上露出了一道神秘的笑容,悄悄地对笔者说:“昨天下午刚到了一本,我看了一个晚上还没有看完,你过一个小时来找我,我再给你看.”“这是啥杂志,如此宝贵、如此神秘、如此好看?”我不解地问.“等会你看到就知道了,现在我不告诉你.”他脸上又露出一丝诡异的微笑.

我只好从柜架上取下几本杂志、几份报纸,坐到阅览室离“老书迷”最近的位子上,像往常一样翻阅起来.可与以往不同的是,注意力没有那样集中了,不时地抬起头来用双眼“扫描”一下“老书迷”的举动,生怕他把那本杂志借给别人看.

好不容易熬到一个小时,我便去找“老

◎徐忠友书迷”要杂志.没想到“老书迷”向我摆摆手说:“还有两篇没看完,再过半个小时来取.”

“你怎么说话不算数?做人要讲信用呀!”我有点急了.“那好,我再看20分钟你来拿,保证说到做到.”我看“老书迷”一脸的歉意,只好重回到座位上.

又好不容易熬了20分钟,我再次走到“老书迷”桌前,他从半闭半开的抽屉里拿出一本杂志来,我第一眼看到了最上面红底白字刊名:《中华儿女》,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亲笔题写的!便伸手去拿.

“老书迷”把拿杂志的手又缩了回去,轻声说道:“我告诉你,我们馆里有新杂志到,邮递员送到我手上后我先看,有些内容重要的、新创刊的、好看的,我看后再送给我们领导看,因为我们领导也是爱看书学习的.领导看后,再放到书柜里给读者看到.这本《中华儿女》是创刊号,里面的内容又重要又好看,按以往的程序是要先交给馆领导看后才能给你看.你在江化厂长办公室工作,这个你懂的.我们是老相识了,我这次破个例,先把杂志先借给您看,你不要跟别人讲.”

听了“老书迷”的一番话,我先前一肚子的气变成了感动,便连连向他致谢.赶紧从他手里接过杂志后,便躲到阅览室一个无人的角落里看了起来.

只见《中华儿女》刊名下,有一行扁平的繁体黄字:’88创刊号.蓝色的封面背景上排印着杂志中的主人公为时任河南省副省长刘源、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再复、全国青联常委陶斯亮、香港中华造船厂(集团)董事总经理王敏刚的肖像照.虽是小16开本的杂志,但封面设计在当时已显得很大气了.

打开内页,首先看到的是时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刘延东写的创刊词《爱国图强 振兴中华——祝〈中华儿女〉杂志创刊》,并配有她的照片.再看封二,是著名画家韩美林画的一幅《壮牛图》.一头粗壮有力的牛,正撒开四蹄、竖起尾巴向前飞奔.落款处写着:“赠中华儿女,愿青年朋友奋进.”

细开目录,开设了“创刊词”“专稿”“对话录”“大特写”“当代市长”“海外精英”“今日华佗”“人物剪影”“文化长廊”“海外乡音”“史海轶闻”“动态”等13个专栏.其中排有《西花厅里的笑声》等近30篇文章题目,文章按现在的说法可以称为以“高端访谈”为主,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指导性、可读性很强.

当时大家读书看报都很认真,不像今天人们说的“看书看皮、读报读里、翻微信像游泳”,而是一字一句地读的,我对重要的文章、语言,还要做读书笔记.我还算读得快的,到中午吃饭时才读了三分之二.

“怎么办呢?”我在座位上自言自语几句后,便走过去向“老书迷”请求:“我把工作证押在你这儿,这本《中华儿女》创刊号让我中午带回去看一下,等您两点上班后我送过来还你行吗?”

“老书迷”用手摸了好几下脑袋,又看了看我的工作证,这才勉强开口说:“按规定杂志是不能外借的,看你也是个书迷,就给你再破个例.这样吧,除了工作证押在我这里,还要再押10块钱,不能把杂志搞脏了破了或者丢了,否则以10倍的赔偿.”

那时工作证比现在的要珍贵,不是人人都有的.而且《中华儿女》的定价是1元,交给他10元钱就等于是10倍了.我也知道“老书迷”虽然有点精明,但他身上确有些责任,于是我同意了.

回到家后,我边吃饭边看,连平时的午睡也不睡了.直看到下午两点多钟才匆匆看好,把杂志送到“老书迷”手里.他还说我拖延了半个小时,半开玩笑边用手刮了一下我的鼻子,才把工作证和押金还给我,然后把那本《中华儿女》创刊号送给文化馆馆长看.

随后我想了一下,如果每个月为了看《中华儿女》都去找“老书迷”打交道,这太麻烦人家了.于是,我便找厂工会的同志商量,请他到邮局订一份《中华儿女》.从此以后,我每个月就比较方便地读到《中华儿女》了.

1993年10月,我被破格招聘到共青团浙江省委主办的《浙年报》工作,与团主管的《中华儿女》是“一家人”.报到后的第一个星期,我就到报社资料室去看看有没有《中华儿女》.一看有的,心里可高兴了,马上就坐下来阅读.两年后我从《浙年报》总编办副主任提拔为编务室主任,报社资料室归我管.为了能及时看到每月的《中华儿女》,我便仿效江山市文化馆“老书迷”的方法,让资料员每月收到《中华儿女》后先送给我一阅.这也算作一种不寻常的待遇吧.

有心作者“找到组织”

2004年7月,我进入浙江省委统战部主管的情系中华杂志社工作,担任联络采访部负责人.《中华儿女》与《情系中华》刊名虽有两字之差,但都开辟有人物与历史类栏目.我们杂志社也订有《中华儿女》杂志,所以我在采写一些人物报道时,便会从资料柜里取出来认真阅读一下,作为自己采写人物时参考.

在完成《情系中华》的采访任务后,我也有了当《中华儿女》作者、向其投稿的想法,所以我便有意识地采写了一些人物稿件.中间有几年时间,我投了很多篇稿件,但都没有被采用、

“这是为什么呢?”我一时找不到答案,还是去把《中华儿女》拿来翻阅,发现其报道人物要在全国有影响,与当时的社会热点相吻合,而且事迹要比较感人,也就是有正能量的优秀中华儿女.

机会终于来了.2010年元旦前夕,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黄亚洲给我的邮箱里发来一条新闻线索:为迎接为雷锋题词47周年,他创作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和一部同名小说《雷锋》,准备在3月5日举行首映和首发.他为什么写《雷锋》?带着这个问题,我去采访了他,才得知他是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后,深入到灾区采访,看到现场有很多奋不顾身抗震救灾的“活雷锋”,让他觉得雷锋还活在人们中间,雷锋精神并没有过时,我们的时代也需要雷锋.深受感动的他回来后,便继续到湖南雷锋故乡、辽宁雷锋所在的部队深入采访,相当于作了一次重走“雷锋路”.回来后,他便花了一年半时间,写好了一部《雷锋》的长篇小说,并改编出一部同名电视连续剧.

因为我与黄亚洲很熟悉,我当初加入浙江省作家协会就是他介绍的,我知道他的许多背景资料.采访黄亚洲结束后,我便及时写就了《黄亚洲:长篇小说〈雷锋〉是怎样诞生的》一文,附上照片发到《中华儿女》编辑部的邮箱里.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我正在办公室写稿,突然电话铃声响了.我赶紧拿起电话,便听到以下声音:“你是徐忠友吗?我是《中华儿女》的刘之昆,你投给我刊的黄亚洲写《雷锋》的稿子,我们决定采用……”我知道刘老师是编辑部主任,他来电话发表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果然在2010年第9期上就刊发了.这是我在《中华儿女》上的“处女作”.

好事接踵而来.不久,采写的《何镜堂:“东方之冠”的设计人生》也刊发了.

后来,可能是刘之昆主任退休了,我投了很多次稿都没被采用.我很纳闷,甚至还为找不出原因有时心里感到有“失去组织”的痛苦,但我并不放弃,继续采访合适的人物,继续向《中华儿女》投稿.

再重新找到组织是在2014年.这年9月17日上午,由浙江中华文化学院主办“中华文化与浙江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一位身穿红马甲的浙江博物馆志愿者,应邀为出席国际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们作了一场题为《璀璨浙江,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漫谈》的主题报告,他就是时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吕祖善.尽管他的普通话带有浓浓的乡音,但讲的内容不是“官样文章”,很接地气.不多时,我采写了《吕祖善:穿红马甲的“省长”志愿者》,同样附上照片发到《中华儿女》编辑部的邮箱里.不久,我便接到了《中华儿女》编辑部副主任任华南的电话,她告诉我稿件将被采用的好消息,让我产生了又“找到组织”的感觉和温暖.

此后,我又采写了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中国文联副主席兼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著名文物保护和鉴定专家毛昭晰等知名人士的稿子,均发表在《中华儿女》上,其中采访许江的稿件还作为封面文章.记得在联系毛昭晰采访事宜时,毛先生在电话中说:“我年事已高,前些日子北京的一家大报想采访我,我都谢绝了.”当我告诉他此次采访的稿件有可能会在《中华儿女》上发表时,便让司机开车送他到我的办公室接受采访,可见《中华儿女》在有些被采访者心中是有很重分量的.

苦心藏者的真情见证

这么多年,我在阅读《中华儿女》、为《中华儿女》采写稿件的同时,还*了多年的《中华儿女》杂志,数量有200多本之多.

从我*的这些杂志中,可以看出《中华儿女》所走过的30年发展足迹:从开本来看,最初是小16开64页,后来发展到大16开96页;刊物也由原来的月刊,变成了月双刊;在国内版的基础上,又编辑了海外版,同时旗下还新办了一些别的报刊.从杂志的装帧来看,封面多次换过式样,还出过几年双封面;刊名从横排到直排,又从直排到横排;边框从白边到红边……

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变化,在上世纪90年代刊发的不少是、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已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往事,也有等当时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经历或生活.特别进入新世纪后,《中华儿女》紧跟时代前进的脚步,作出新的改变,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读者,坚持以“家国天下,民族脊梁”的办刊理念,以鲜活的人物报道书写新一代炎黄子孙的非凡人生、儿女情怀,形成杂志高层次、高格调、高水准、高质量的独特风格和品牌价值,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我平时不仅节衣缩食*了包括创刊号在内的大量《中华儿女》,还*了《中华儿女》的一些专刊,这些成了我特别的财富,曾在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浙江传媒大学举办的*展中展出过.一晃30年了,欣慰的是我与《中华儿女》结下的不了情绵延至今……

责任编辑 余玮

本文总结,该文是一篇关于不了情方面的十年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十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同居有情结婚无义,风雨十年换来一地
文,巴山客寂寞男女,互相慰藉1963年出生的施文军是重庆北碚区澄江镇人 1990年6月,住北碚一家建材厂上班的他与同事杨柳结婚,随后生下两个儿子 2003年初,因工厂效益不好,他与妻子双双下岗,一家人.

十年婆媳母女情
今年63岁的易琼芝是村里公认的“好婆婆”,儿子外出务工10年来杳无音信,儿媳妇王卫平患病多年,生活无法自理,易琼芝把儿媳妇接到家中照料,不仅生活上细致周到,把她照顾得妥妥帖帖,.

三十多年《今古传奇》情
文 周在天思绪把我带到三十多年前,一次我去上海出差,返回时在上海火车站看到有出售今古传奇杂志,随手拿起一本翻看一下,真的,一看就放不下来了 多年过去了,当时的感觉仍然能够清楚地记得,犹如一阵清风迎面扑.

一路长歌情 十年谱华章记温州市女声合唱团的成长之路
一路长歌情 十年谱华章——记温州市女声合唱团的成长之路项雅丽温州文化犹如一棵繁茂的大树,而温州市女声合唱团,正是这棵大树上鲜亮的硕果 2016年7月10日晚,俄罗斯索契第九届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