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设计规范开题报告范文 与传统园林建筑设计和现行建筑设计规范的有机结合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主题:设计规范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2

传统园林建筑设计和现行建筑设计规范的有机结合,该文是设计规范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与建筑设计和有机结合和园林类开题报告范文.

设计规范论文参考文献:

设计规范论文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技术和设计期刊建筑设计论文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

1 传统园林建筑设计与现行建筑设计规范的矛盾

中国传统园林千百年来已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营造方式与审美情趣,传统园林建筑也一样.园林建筑在园林中有组景作用,是驻足休息、林泉起居的建筑物,布局主张“依山就势”“自然天成”、以变集中为分散的方式,与自然景物相互穿插、交融 [1].这就决定了传统园林建筑不但与人的关系密切,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也比普通建筑更为密切,并且优先考虑建筑的思想性与形式,其次才是功能性.

而现代建筑把功能放在第一,目的是以更节省的用材来围合出更大的建筑容积,因此其大多容积大、面积广、层数多、人流较集中.基于对人的安全及疏散考虑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量化技术规范体系,比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设计抗震规范等,这一系列的规范是全行业必须遵循并具法律效力的标准.较于现代建筑注重理性的数据安全优先,传统园林更注重直接观感与人文色彩,这促成了古典园林的感性思维模型 [2],因此传统园林建筑设计常与现行技术规范产生矛盾.现代建筑技术因其实验性数据、统计计算方法及标准化生产,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建筑业的主流技术.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之没落,使得国人缺乏或不自信以现代的科技手段来研究传统建筑技术,中国传统建筑沦为民间的非主流,不可能形成权威统一的标准.主流的建筑技术是基于西方的建筑技术发展而来的,从来没有兼顾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加上现代建筑材料层出不穷,与传统营造格格不入,规范的制定者基本没有以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为出发点来制定规范.因此在传统园林建筑设计实践中,有些惯例做法不符合现行规范.随着近年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传统文化的自醒,传统园林及园林建筑的营造越来越多,而基于中国固有建筑技术的规范编制滞后或没有制定,使得这种矛盾越显突出.

现代园林里常有的传统建筑营建,主要有传统结构类的木结构、砖石木结构及现代结构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仿建等,而建筑规模也有大体量建筑与小品建筑之分.针对不同结构形式、不同材料、不同体量的园林建筑,为符合现代规范的要求,其应对措施也不同:比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单层亭榭、连廊等建筑小品,若完全按抗震规范设计,梁柱截面较大,会失去古典建筑轻巧优雅的体态;而大型、高层或多层的传统风格园林建筑,如塔、楼、阁等,又必须满足内部消防疏散要求、外部消防车通道及扑救面要求等等.因此在这类型建筑设计中,必须在符合传统建筑审美的同时有机地融入现代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2 设计难题

在传统园林建筑设计实践中,因着重于传统的审美情趣与营造方式,常常与现行建筑设计规范产生矛盾,常见的设计难题有这几类:

1)设计传统园林建筑是否遵循

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

2)抗震设计问题;

3)防火及疏散问题;

4)建筑安全防护问题;

5)结构安全问题;

6)节能问题.

3 与现行建筑设计规范有机结合

3.1 遵循现行建筑设计规范

中国传统建筑自有一套传承的经验,而现行建筑设计规范的制定基本没有涵盖传统建筑.现行规范是国家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现在设计传统园林建筑要遵循这套规范.但生硬或片面地理解及运用现行建筑规范必然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二方面有机结合来解决这样的矛盾.这里“有机”是指在设计中自然而非生硬地运用现行规范,合理利用规范给出的空间,在设计中巧妙地达到规范要求,融规范的硬性数字于园林建筑设计的无形之中,令建筑营造之后,外在观感既符合传统审美又不违反规范的规定.要完全解决这些矛盾,还需规范制定者专门以传统技术的角度来制定相关的规范.

3.2 抗震设计问题

传统木结构属于柔性(弹性)结构体,构件之间采用榫卯连接,当遭遇地震力作用时,其柔性结构摇晃而产生的构件间及榫卯间的摩擦力,可抵消地震力,而榫卯节点可约束构件使之不致脱离.有科研人员曾制作了1 ︰ 2 故宫某歇山式传统木构建筑模型,在震动台做抗震试验,分别模拟了烈度 4 度至 8.5 度地震下传统木构的抗震能力,结果是在烈度 8.5 度地震下该建筑墙体倒塌,木结构体只有轻微的损坏,试验结论是:传统木结构浮放柱底、榫卯节点、斗拱等构件能发挥较好的耗能减震作用 [3].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虽然目前没有量化的计算方式,但传统的木结构园林建筑因体量小、层数低,从构造来讲,其抗震性能并不低.若在人流集中之地或较大型的园林建筑,为满足抗震规范要求,确保室内人员安全,也可采用现代结构构造措施.

3.3 防火及疏散问题

现代建筑的设计是围绕“安全、防火与疏散”来展开的,从以往的火灾事故可知,建筑物防火及疏散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4].从现行规范角度来看待传统园林建筑的防火及疏散,主要需关注 3 方面问题:平面布局、建筑材料防火和消防辅助设施.

3.3.1 平面布局

现行建筑规范里有防火分区的概念 [4],是以不同类型建筑独立防火区的面积大小、防火区间的隔火方式等来预防火灾蔓延,发生火灾时,建筑的损坏可控制在最小范围.房间面积、疏散口数量及分布、疏散门洞宽度、疏散过道及楼梯宽度、房间至疏散口或楼梯的距离、疏散楼梯是否有直接的出口等均有严格的量化数据约束.

传统园林建筑强调的是有法而无定式,即不为任何清规戒律所羁绊,而最忌坠入窠臼与故辙 [5].故而其平面零散自由,空间相互串通,往往不利于防火与疏散,但一般体量较小,较少超过防火分区规定的面积.若超过规定面积,可以采用较宽的不燃性实体墙来分区,墙体高出屋面且不开洞.但疏散门洞、过道、楼梯等的具体设置均应按规范来执行.这并非以规范的名义来约束自由的平面布局与空间设计,设计师应带着防火及疏散的安全意识来进行平面布局与空间设计,巧妙地把硬性的规定融入到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的自由布局中来.通过设计师的巧妙构思,是可以做到既符合现代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又不失传统审美情趣的.

3.3.2 建筑材料的防火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对于建筑材料本身是否防火是由建材的耐火时间来确定的,规范也规定了材料在建筑的具体位置所能承受的具体耐火时间.目的是发生火灾时,建筑材料能耐得住火烤,燃烧时能延长破坏时间,为处于室内的人争取更多逃生机会.规范按建筑材料的耐火时间,分不燃性、难燃性、可燃性 3 种材料,传统园林建筑多用木材,而木材为可燃性体.规范还根据建筑主体结构使用的材料,规定了建筑有 4 个耐火等级,木结构建筑为四级耐火等级(最不耐火等级),最高允许建造层数为二层、防火分区最大面积不能超过 600 m2.这个规定,破除了人们印象当中木结构建筑不防火、不能使用的刻板印象.传统园林建筑一般体量小,且外墙围护少易于疏散,所以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是可以使用木结构的.同时还可以加入现代技术来延长木材燃烧的时间,比如对木构件进行浸渍或喷涂阻燃材料来减缓燃烧和热辐射,或通过添加保温隔热材料来阻断木构件与火焰的接触 [6];在人流集中的房间用不燃性的混凝土结构,而连廊等易于疏散的地方用木结构,这些方式都可以实现或延长木材燃烧时间使人容易疏散逃生.

3.3.3 消防辅助设施

常规的有消防喷淋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及灭火器材设置等,消防辅助设施的设计可参照现代建筑现行有关规范执行,并尽量做到隐蔽,如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构件来隐蔽管线.而规范规定了加装防火喷淋系统的木结构建筑,其防火分区面积最大可达到 1200 m2,对于传统园林建筑空间的设计来说这更具有灵活度,设计师更有发挥的余地.

3.4 建筑安全防护问题

现行建筑规范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以保护室内人员的安全为出发点来编制的,传统园林建筑的安全问题主要分为安全疏散与安全防护两种.上文已提及安全疏散,而设计中常遇到与规范有冲突的安全防护问题有:

1) 现行建筑规范规定栏杆高度≥ 1.05 m,垂直杆件间净距要≤ 0.11 m,且要求不易攀爬(避免有横杆),这个规定主要是防止儿童随意攀爬、穿越栏杆.而传统园林建筑的栏杆设计非常讲究,“栏杆信画,因境而成,制式新番,裁除旧套”,若栏杆按这个规定来设计,必定显得单调乏味、毫无美感,不符合传统园林建筑栏杆多样化、图案化的审美习惯.一般来说,园林栏杆只需要设计高度满足规范的要求,栏杆的外露样式可仍遵循传统样式,仅在栏杆内侧增设一个整体实板(墙)或设置一块整体玻璃防止儿童攀爬、穿越即可.

2)水驳岸和步道、水中汀步等不设栏杆或低矮栏杆是传统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做法,是营造亲水环境的手法,但似乎不符合规范的安全要求.其实按《城市绿地设计规范》[8],只要在沿水岸边外扩 2 m,水深设计不超过 0.5 m,同时水底使用硬质材料,则可以不设栏杆.设计师往往更关注驳岸上面的设计,而忽略了水底标高设计、规范的合理利用.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9] 条款 6.6.3 规定:“临空高度在 24 m 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 1.05 m栏杆高度应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计算,如底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 0.22 m,且高度低于或等于 0.45 m的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面起计算.”而在传统园林建筑设计中美人靠主要用于临空(常用于二层楼)的地方或水边,若按此规范执行,则美人靠就不能设计使用.一般来说,在二层楼临空时建议不要设置美人靠;当临空高差比较小时(< 1 m),可以考虑设置美人靠,即便发生人员坠落,不至于发生太大的危险,是在可控的范围内.在水边若能满足沿水岸边外扩 2 m 内,水深设计不超过 0.5 m 时也可以设置美人靠.

3.5 结构安全问题

结构安全是建筑最重要的一环,现代建筑技术有一套严格的结构计算方式,结构规范对此也有要求,并依此设计了一套施工图审查制度,制度要求拟建的建筑均要有完整的结构计算.而传统园林建筑是按经验来设计的,没有结构计算这个环节,因此与现行规范是有矛盾的,现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1)园林建筑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现代技术,而传统建筑构件仅仅以附属装饰的样式来表现,同时要注意装饰构件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可靠度;

2)人流集中的主要建筑结构采用现代技术,人易疏散的建筑如敞廊、亭、无围墙的轩、榭等采用传统木结构技术;

3)传统木结构园林建筑实体承重墙较多的,可在墙角及楼层间设置附加混凝土构造柱及圈梁这种现代的混凝土砖混结构形式,依靠节点构造加固的方式来提升建筑结构整体性与可靠性,增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

3.6 节能问题

传统园林建筑与节能有关的部分,主要为合墙体、屋顶的保温、隔热设置及门窗的保温、隔热与密封等.现代建筑经常使用的合墙体保温、隔热措施以墙体自保温、自隔热为主,以保温、隔热砂浆为辅,这与传统做法冲突不大.传统园林建筑的实墙体一般设计得比较厚,经过热导计算能满足节能要求的,可以免用辅助的保温、隔热砂浆.若墙体自身的热导计算不能满足节能要求时,则应设计为内墙保温、隔热砂浆,这样可以避免外墙保温、隔热砂浆与传统建筑外墙质感的冲突.

屋顶保温、隔热的机理基本与合墙体一致,当坡屋顶结构为现浇混凝土、外覆传统瓦作时,需谨慎设计塑料类的保温、隔热板.因为塑料类保温、隔热板是有一定厚度的弹性材料,若采用这类弹性板夹在混凝土板与瓦作之间,易出现脱离断层情况,因此不宜使用.若混凝土板经热导计算不符合节能要求,必须采用塑料类保温、隔热板时,则应把这些板设计粘贴在现浇混凝土板底.这些材料也适用传统木结构屋顶,经热导计算的木结构屋顶结构层若能符合节能要求时,这些附加的保温、隔热板则尽量不设置;若经热导计算不符合节能要求,必须附加设置保温、隔热层时,可把屋面设计成双层椽条与双层望板式构造,在二构造层之间铺设保温、隔热板.

建筑物耗热量的一半,甚至更多,是通过门窗的传热和空气渗透引起的 [10],因此门窗的保温、隔热与密封度是节能设计的重要一环.传统建筑门窗均采用木门窗,木材的热导性能与现代门窗材常用材料相比相差不大,甚至还有一点优势;门窗所使用的玻璃也可以按计算要求采纳普通玻璃、镀膜玻璃、夹层玻璃及中间空玻璃等.木门窗的密封度相对差一点,这点是木材自身性质的局限,解决方案是外观做成传统的木门窗,内部加能符合节能要求的现代门窗,但这样一来不仅增加造价,感观上也不舒服,是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期待国家能出台符合传统建筑营造规律的规范来.

4 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传统园林建筑的营造与现代的建筑设计规范存在着种种矛盾,但经过设计师缜密、巧妙处理,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也可以做到既满足现行规范的技术要求,又不失传统的内涵与审美情趣.

括而言之:上文是关于建筑设计和有机结合和园林方面的设计规范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设计规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有大量的元素可以应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与景观效果 在本文当中笔者分别从景观空间设计、传统色彩、传统符号、传统文化寓意植物、传统景观.

陕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纹样造型的构成规律
摘要陕南传统民居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其民居建筑装饰纹样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因为地域、民族、以及文化……种种因素,形成了自己的造型特点并呈现出一定的构成规律 本文从移花接木、重在适合、注重完满、意念造型.

设计生活文化视域下南京传统手工业现状
【摘 要】南京自明代起就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手工产业聚集区,如今我们仅从保留至今的街巷名称便可窥见一斑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现代文明和城市化的推进,传统手工生活文化消失殆尽 本研究基于对历史文献的查读和实.

《苏州园林》:领略江南第宅园林建筑风貌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本课生字词及作者情况;2 掌握本课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方式 3 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特点   过程和方法  1 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2 熟.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