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因子分析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与山地城市避灾绿地布局影响因子分析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主题:因子分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9

山地城市避灾绿地布局影响因子分析,本文是因子分析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与影响因子和绿地和山地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因子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因子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化学期刊影响因子排名期刊影响因子多少算高中华医学杂志影响因子医学杂志影响因子排名

摘 要院城市避灾绿地布局是避灾绿地规划的关键环节.山地城市用地紧张,避灾绿地布局与平原城市有较大差异.从安全性、避灾人口承载量、可达性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山地城市避灾绿地布局的影响因子,为山地城市避灾绿地科学布局提供参考.

关键词院山地城市;避灾绿地;布局规划;影响因子

城市避灾绿地是指当地震、火灾、洪水等大规模的突发灾害发生时,城市中能用于紧急疏散和临时安置市民短期生活的绿地空间[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40%以上地区属于7 度地震烈度区[2].20 世纪中叶以来,我国发生的地震灾害总共造成了27万余人丧生,成灾面积30 余万km2,波及我国22 个省份,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3].

山地城市是指与山体有着某种程度的联系的城市,城市建设在丘陵和山坡等复杂地形上或者城市位于相对平坦坝区,但城市被群山包围,而形成的以平坝为主体,部分城市用地位于山地上的城市.

城市绿地是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中最为重要的一类,尤其在防止震后次生灾害、延缓和阻隔火灾蔓延及提供临时避灾急救等方面,具有城市其他开敞空间无法比拟的优势.

山地城市防震避灾绿地体系应根据城市的绿地建设现状和居民的避灾行为特征来确定,根据现有的绿地和规划绿地,按统筹规划设计、安全第一、平灾结合、因地制宜、分级配置等原则进行布局,布局应主要考虑避灾绿地的安全性、避灾人口承载量、可达性3个方面.安全性是指避灾绿地本身及周边的安全性,避灾人口承载量指避灾绿地能容纳的避灾人口数量,可达性指在紧急情况下人们通过步行到达避灾绿地的便捷性、安全性以及所需最短时间,避灾绿地与、消防、医院的距离等都直接影响民众避灾的快速和安全性.

1 影响山地城市避灾绿地布局的安全性因子分析

一旦城市灾害来临,灾民们便自发地向避灾绿地避灾,因此,避灾绿地必须保证自身不受到城市灾害或是次生灾害的影响,应具备良好的防灾能力,保证避灾人员的人生安全不受到威胁[4].因此城市避灾绿地在选址时应着重考虑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的安全性以及灾后阻隔火势的性能等.

1.1 地质结构稳定性

山地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绿地内部可能会有稳定性差的陡坡,根据唐川[5~6 ]等关于云南省区域斜坡稳定性的研究得出,地质稳定性随坡度升高而降低,山地坡度超过20°时,地貌就会出现明显的变形现象,其稳定性也随之降低,当坡度超过30°时,变形面积将会占到坡度面积的70%以上.这些不稳定的陡坡在地震发生时容易产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不利于受灾民众的避难和灾后的救灾工作.

1.2 周边建筑高度

现代建筑物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发生时会引起建筑的结构变形,进而导致建筑物发生坍塌,从而对人们的人生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害.因此,在规划建设避灾绿地时,应当保证其远离高层建筑或者限制避灾绿地周围的建筑高度,从而在灾害发生时,保障灾民的安全[7].

1.3 与周边山体河道的距离

山地城市中,有些临近山体或河道地势平缓的地域建设有绿地,这些绿地所处地形虽然很适宜避灾,但地震发生时,山体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进而威胁避灾绿地的安全.山区的河道一般流经山体之间,山体滑坡易造成堰塞湖,从而也会威胁河道下游的避灾绿地.因此,避灾绿地应远离山体和河道,以免受到次生灾害的危害,从而保障灾后的避灾功能.

1.4 缓冲隔离带宽度

缓冲隔离带可起到阻隔山体滑坡的碎石危害,防止火灾大面积蔓延,隔离建筑物坍塌废墟等作用.要降低火灾、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的威胁,避灾绿地需要宽度足够宽度的缓冲隔离绿带,从而保障灾民的人生安全.一般认为,缓冲隔离绿带以10~30m宽为宜.

1.5 植被防火性和固土护坡性

植物是避灾绿地防火功能实现的重要因素.植物通过作为遮蔽物、构成防火空间以及作为水分供给源的要素,在城市发生火灾时,绿地具有抑制火情的作用.避灾绿地内植物具有防火性能可让绿地内的人员、设施不受火灾的威胁.

植物根系的稳定性使其可以稳定土壤并有效防止山体滑坡,进而保持避灾绿地及其周围的地质稳定性[8].从而保证避灾绿地内灾民和设施安全,使其充分发挥其防灾避险功能.

2 绿地人口承载量因子分析

避灾绿地主要功能是在灾害发生时,为受灾民众提供及时有效的避难疏散场所.因此,避灾绿地规划建设中应考虑避灾绿地的承载量.避灾绿地是否能为灾民提供有效的避灾条件,主要体现在场地内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其服务范围内的灾民,即避灾绿地的承载量.而承载量与绿地内适宜避灾的开放空间,即扣除坡度大的山地、水体及被低矮植物覆盖的地面等不适避灾的区域之后,剩下适宜避灾的区域,即有效避灾面积有关,同时,与是否能满足不同避灾时间所需的人均有效避灾面积有关.

2.1 绿地规模

绿地规模关系到避灾绿地是否有足够的空间来发挥避灾功能,只有当避灾绿地有足够的空间时,其避灾功能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优先考虑利用大规模的公园绿地,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周边其他避灾资源,构成承担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固定和中心避灾绿地.

2.2 内部空间布局

避灾绿地内部的空间布局也关系到避灾绿地的有效性.空间布局是指对避灾公园的出入口空间、避灾空间、救灾空间和道路系统之间的联系.避灾绿地的出入口应均匀分布,以全开放式最宜,且灾害发生时,固定和中心避灾绿地不仅有灾民出入,还有各种救灾车辆和机械进出,因而固定和中心避灾绿地的出入口应比较宽敞,灾民进入避灾绿地后,通过各条园路进入到广场、绿地等避灾空间中[9].

2.3 植物选择

避灾绿地内的植物配置的合理性也关系到避灾绿地的有效性,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提升避灾绿地的避灾功能.如含水分多的植物可以有效防止火势的蔓延,并有隔离火源的作用,且植物自身的特性如芳香、色彩等可以有效的抚慰灾民惊慌的心情,起到平复灾民心绪的作用,食用植物和药用植物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维持生命等,但前提条件是所有植物都应是适于在园林绿地中应用的观赏植物.

2.4 人均有效避灾面积

避灾绿地的承载量是指在避灾绿地内符合避灾条件的地域(有效避灾面积)内所能容纳的最大避灾人数.避灾绿地分级不同,人口承载量也不同,紧急避灾绿地主要为人们在灾难发生1d内临时避灾的场地,能满足人们站立和蹲坐就行,人均避灾面积1~2m2就能满足这一需求.固定避灾绿地以满足人员应急避灾和救灾期间的基本生活为主,容纳避灾人员时间大致在1 天以上,半年以内,内部配备基本的生活设施,保障基本生活,满足人基本的肢体活动空间,包括站立、坐、躺卧等基本活动,山地城市固定避灾绿地的人均避灾面积不低于3 m2为宜.中心避灾绿地作为指挥全市救灾和恢复重建期间相对长期避难场所,内部应配备保障基本生活的设施,能够满足安置避难人员10~30d,人均有效面积为4.0m2/人[10].

3 影响山地城市避灾绿地布局的可达性因子分析

山地城市不同于平原城市的地貌条件,道路坡度起伏较大,道路通行能力较平原城市差.在灾难来临时,受灾人员主要是沿着城市路网进行疏散,进而到达避灾空间,因此,受灾人员能否及时到达避灾绿地,成为衡量避灾绿地优劣的因素之一.此外,医疗、和消防等机构在灾难发生时,也要迅速到达避灾绿地并投入到救灾工作中.因而这些机构能否及时便利的到达避灾绿地,也是衡量避灾绿地布局的因素.

3.1 居民区服务面积

灾害发生时,居民会自发向避灾场所迅速移动,而居民的出发点一般为城市的居住区,因此,居住区离避灾场所距离的远近,直接关系到居民抵达避灾场所时间的长短.因此,在城市避灾绿地布局中,应考虑居民向避灾绿地避灾所需的时间.根据相关文献可知[11],城市避灾绿地体系中应当保证灾民步行5min之内能到达紧急避灾绿地,步行5~20min 能到达固定避灾绿地和中心避灾绿地.

灾难发生时,居民一般通过步行抵达避灾空间,根据步行速度人均4.8km/h,而地震最佳逃生时间为灾后5min,因此可以推断出灾后人们在最佳逃生时间里最大行进距离约为500m.应用GIS软件的领域分析功能建立缓冲区,并计算研究区避灾绿地在500m半径内的服务范围,根据城市人口密度计算出各绿地服务范围内的人口数量.且绿地可服务人口数不宜超过避灾绿地极限承载量,即在人均有效避灾面积下(2m2),避灾绿地所能容纳的人口数.

3.2 与最近医疗机构距离

城市灾害发生时,避灾绿地内的应急医疗救护设施只能提供一些针对轻伤者的基本救护工作,对于伤势重的灾民,需要到附近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因此,避灾绿地与最近的医疗机构的距离越近,灾民就越能得到及时的救助[12].国务院在2003年下发的通《国务院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中规定救护车应在接到求救电话15min 内到达现场,伤员在1h内必须得到救治.但灾害发生时并不是所有道路都适宜救护车通行,必要时,医护人员需徒步一段距离或是全程徒步抵达避灾绿地救治伤员.考虑到医护人员需背负医疗设备和使用担架运送伤员,故其徒步速度应较正常速度更慢.

3.3 与最近消防机构距离

灾害发生时,往往伴随着一些次生灾害,其中最容易发生的便是火灾,而避灾绿地作为灾后大量人员的聚集地,一旦受到火灾威胁,就有可能造成重大的次生灾害事故.因此,保证避灾绿地消防救援工作十分重要,而避灾绿地离消防机构的距离越近,消防机构赶到避灾绿地的时间就越短,消防救援工作开展的就越及时.国家《城镇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配备标准《GNJI-82》规定从接警到抵达火灾现场开始救火总时间不能超过15min.

3.4 与最近机构距离

灾害来临时,大批受灾人员在慌乱无序中向避灾绿地转移,绿地内人员数短时间内大量增加,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而产生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如果机构的工作人员能及时到达避灾绿地维持秩序,可避免骚乱、哄抢等行为的发生.从而有力地保障避灾绿地内各项活动的井然有序,充分发挥其功能.因此避灾绿地离机构的距离的远近也十分重要.应根据交通路网情况,选取适宜的避灾通道和救灾通道.

根据疏散通道的相关标准、道路所处地形状况、道路宽度、道路等级和连通性筛选可用的避灾通道.进而使用Arcgis网络分析功能,计算可用避灾绿地到上述3个机构的最短距离.

4 小结

避灾绿地的科学布局是城市避灾绿地规划的关键环节,也是建设后能快速有效满足避灾需要的基本保障,避灾绿地的布局应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影响安全性、可达性、避灾人口承载量的各方面因素,才能保证避灾效益最大化.

括而言之:本文论述了关于影响因子和绿地和山地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因子分析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因子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这些救命药得避光,否则影响药效或变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临床药学教研室主任 吴玉波出现急症,除了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之外,也可能需要服一些救命药 但部分救命药怕光,光照后加速氧化分解,进而影响药效甚至出现毒性 油 油片剂主要用于缓解.

2019年一四一团棉花产量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杨芳林,李钦钦(兵团第八师一四一团北野农业公司生产技术部,新疆石河子832028)收稿日期2015—11—24摘要探讨气象因子(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及4 9月大于.

我国城市老年人旅游现状与影响因素
摘要我国城市老人外出旅游的比例并不高,外出旅游在人口社会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性老人、低龄老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人、健康老人、有偶老人外出比例较高 老年人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经济状.

建筑设计中的影响因子
【摘要】建筑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建立宏观的合理性理念,合理确定建筑设计标准,总结合理性措施 在达到建筑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更多的效益,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建筑设.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