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高中地理类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跟高中地理课堂人地协调观素养渗透以中图版必修2城市化为例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高中地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8

高中地理课堂人地协调观素养渗透以中图版必修2城市化为例,该文是高中地理类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和高中地理和城市化和素养有关论文例文.

高中地理论文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论文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地理教育期刊高中德育论文国家人文地理杂志

人地协调观内涵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是四大核心素养中最为核心的价值观,也是地理学中最核心的研究主题和思维视角.

一、课程标准解读

本节课程标准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而本课时的落点是“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程标准中的行为条件是“运用有关资料”.因此,教学中和课后评价方式均精选案例,选取以学生身边可感的生活典型案例为依托;行为动词为“解释”,要求学生达到理解认知水平,从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学业水平评价的要求来看,应达到水平层级三;行为内容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含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从人地协调观素养水平层级来看应达到水平层级四.

本节课教学目标设定为结合实例,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同时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分析地理现象的一般思维方法.具体目标如下:结合实例,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类对环境施加影响的方式及其带来的影响;结合实例,探究“城市病”的解决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自然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关系;建构案例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初步构建形成信息获取、分析、归纳、辩论等思维结构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设计思路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中图版地理教材第2章第2节“城市化”第二课时的内容,课堂设计思路及主要流程为:目标驱动—情景载体—问题导向—活动探究—展示交流—目标检测.通过创设情境,以“深圳海绵城市”为例导入,建立区域认知思维,通过分析城市化对水文、气候等的影响,运用综合思维建立人地协调观念,通过实践,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当中,使地理课堂呈现“形散神聚”的效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节课依托学生熟悉的城市为案例,采用“问题教学”和“探究教学”两种策略.

三、课堂实施过程

1.情境导思

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对内容进行创新编排,本节课以当前地理热点现象“深圳海绵城市”进行情境创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种“生态治水”的新方式,突破了“以排为主”的传统雨水管理理念.

通过将学生“放”到情境中,观察图1显示的绿色屋顶、生物滞留、透水路面、雨水再生利用、森林、湖泊、雨水花园等信息,思考这些事物的具体作用;通过合理设置“海绵城市”出现的背景依据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问题,引入本课主题——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身边地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前沿.

2.活动探究

探究1:城市化对水循环环节和气候的影响(如表1)

通过设置情景—提出问题—自主合作—展示分享—总结归纳等一系列学习过程,学生分析城市化对自然的影响,如城市化对水循环的环节、对气候施加的影响,并理解其施加影响的方式,初步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同时也为活动2进行铺垫.

探究2: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表2)

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结合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从而发现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此外,通过引导学生梳理影响分为有利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科学辩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以及城市化对自然地理要素中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形、环境及人文地理要素交通、住房、医疗等产生的影响,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科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一般思维方法.

3.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仍以热点“海绵城市”为例,补充材料传统模式“快排”与“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进行对比(如图4),设置“分析海绵城市对减轻城市内涝的作用”和“简述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意义”两个问题,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解进行梳理并得出对策:第一,海绵城市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储存和渗透,减少了地表径流,从而减轻内涝.第二,“海绵城市”建设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加强蓄水能力,促进雨水资源利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缓解水资源紧缺现象,是“生态治水”的新方式.通过学生对海绵城市的思考,让学生意识到在城市化的同时可以通过对植被、湿地的保护及采用雨水收集、透水砖等措施缓解“城市内涝”,人类可采取合理措施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人地关系的对立统一,人类活动应在尊重自然环境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人地协调观.

4.总结归纳

为呈现更完整清晰的课堂内容,请一位学生总结该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梳理展示思维过程与结构(如图5).

5.目标检测

本节课采用学生调查、收集分析、整合资料,并以论文形式汇报的表现性评价方法:“请结合城市病的各种表现,从期刊杂志、网络报纸上搜集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理解分小组写一篇关于防治城市病的小论文,字数300~500字.”本环节通过论文形式让学生寻求人地关系协调的措施,是一种能真实反映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最佳评价方法.

四、深化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念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自然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关系.在此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具体过程中,教师首先需明确人地协调观包含的三方面内涵,结合课程标准,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其次课堂导入中注重真实生活情境的设置;再次探究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城市病的解决措施时,注重学生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施加影响的方式和影响进行分析,强化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通过对海绵城市生态意义的分析,渗透人地协调观的终极目标,即“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人类唯有以不损害自然价值的方式实现文化价值,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双赢”,从而在课堂实践中渗透人地协调观;最后对教学可采取表现性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唤起学生的学科兴趣.▲

作者单位:本文由深圳市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王惠飞、深圳市横岗高级中学王滔滔、深圳市龙岗区教学研究室郭芳英撰写

上文评论:上文是关于对写作高中地理和城市化和素养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高中地理本科毕业论文高中地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高中地理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
摘 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地理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使课堂学习充满趣味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兴趣 高中地理课堂互动式教学有互动性和主动性、性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创新互动式教学模.

如何打造高效快乐的高中地理课堂
杨海锋(贵州省晴隆民族中学561400)【摘 要】本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针对高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以及地理运用能力提高缓慢的问题,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激发积极情感因素
摘要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将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教师只有真正运用情感教育才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新.

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导学法需要教师能够以特定问题为基础进行相应情景的创设,使得教师能够在情景当中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更好地引导,而学生能够主动地对知识点进行有效探究 学生在问题导学法的引导下,能够更加主动地去探究知识点.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