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图书馆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和我国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行为综述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主题:图书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5

我国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行为综述,该文是关于图书馆方面毕业论文范文和技术接受模型和感知和图书馆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图书馆论文参考文献:

图书馆论文参考文献 现造技术论文建筑模型论文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电脑知识和技术期刊

摘 要 近年我国学者关注移动图书馆用户的感知行为问题,并将技术接受模型(TAM)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除考虑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及行为意向等传统TAM变量因素外,还引入其他外部变量和内部变量,对用户感知行为进行不同程度解释和验证.为整体了解我国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行为研究进展,文章统计我国TAM研究文献,重点对移动图书馆TAM模型构建及扩展路径、潜变量、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归纳与讨论,对后续有关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行为研究提出建议,以进一步动态预测与解释用户行为,提高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

关键词 移动图书馆 用户感知行为 技术接受模型 移动服务质量 综述

引用本文格式 明均仁,郭财强,张俊. 我国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行为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17(7):125-131.

A Research Overview of User Perception Behior for Chinese Mobile Library Based on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MING Jun-ren,GUO Cai-,ZHANG Ju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perception behior of mobile library users has aroused concerns in Chinese library community. Based on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theoretically,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TAM variables such as 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behior intention,scholars also introduce other external and internal variables to explain and verify user behiors in different degrees. To overview the studies of perception user behior for Chinese mobile library,this paper conducts a statistic analysis of related literature,summarizing and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expansion of TAM model,the latent variable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f TAM model,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follow-up studies of user perception behior for mobile library,so as to give a dynamic prediction and explanation of user behior,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obile library service.

Keywords mobile library;user perception behior;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mobile service quality;review

0 引言

移动图书馆是泛在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其成功建设与应用一方面依托于先进技术,另一方面还依赖于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行为反馈.当前移动图书馆在开展移动信息服务过程中,受到利用率不高、用户难以接受与使用的困扰.如何改变用户对待移动图书馆的认知观念,如何确定并对影响用户接受的主导因素施加影响,以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等问题,都与用户感知行为研究有关.可以说在推广图书馆移动服务时,及时准确地把握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感知与接受行为,并根据用户的反馈指导其建设是移动图书馆建设成败的重要行为准则.为把握国内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领域的研究现状,有必要对移动图书馆用户的技术接受行为进行整体性了解,以确定移动图书馆用户在技术采纳行为中的主导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构建与推广移动图书馆服务.文章以CNKI文献总库为数据源,以关键词“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行为”“技术接受模型”“TAM”对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感知行为研究进行统计,共检索到81篇相关文献(截至2017年1月),重点对移动图书馆TAM模型构建、扩展路径、潜变量、实证研究、后续研究改进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与深入分析,以求从不同角度和多个层次开展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认知和接受研究,进一步动态预测与解释用户行为,提高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

1 TAM模型概述

1989年Dis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专门用于信息系统接受的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 )[1],认为当用户感知到使用某一技术能够提升其工作绩效,就会认为该技术是有用的和易用的,在使用态度上就会倾向于该技术,其使用行为意愿会变得强烈,并最终倾向于接受该技术.TAM揭示了用户接受信息系统的一组通用影响因素,能有效解释、预测用户面对信息系统的使用态度与行为表现.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技术接受模型在实证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是解释和预测用户信息技术接受行为的有力工具.技术接受模型理论经历了从TAM、TAM2、UTAUT到TAM3的演进.技术接受模型是一个较为精简的模型,它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条主线,即用户对新技术的使用行为取决于用户的行为意向.将技术接受模型应用到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行为分析上,探索移动服务环境下图书馆用户接受与使用信息服务面临的各种问题,有利于发现和改进图书馆在发展和建设移动信息服务中的不足,提高图书馆的移动服务质量.

2 移动图书馆TAM模型构建及扩展

近年图书情报领域学者尝试将各种用户行为理论及模型与新的信息环境相结合,对模型进行扩展和修正,以进一步解释用户行为.大部分学者对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行为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引入相关变量,构建及扩展模型,具体路径见图1.学者主要从三个角度引入外部变量进行用户感知行为解释与预测:(1)引入相关模型中的变量,如主观规范、自我效能、感知行为控制、感知信任、感知风险;(2)引入其他信念变量,如兼容性、可视性、结果展示性;(3)引入外部变量,作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前置变量,如感知愉悦性、相关性、屏幕设计、领域知识、个体特征、自我效能.同时,引入性别、年龄、学历等调节变量,以发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揭示不同群体对移动图书馆的接受和适应能力及重视程度.另外,在研究信息技术接受的过程中,实际行为的客观测度是最理想的,但考虑到测度困难,当前国内文献都认为行为意向和实际使用行为之间具有积极的强关联,以行为意向代替使用行为作为最终的因变量.

2.1 核心变量

学者将TAM理论框架运用到移动图书馆领域来研究用户对于移动图书馆的使用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在研究中主要围绕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行为态度和行为意向这4个变量展开.TAM模型提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都会影响用户态度,感知易用性通过影响感知有用性对用户行为意向产生作用.与传统图书馆相比,移动图书馆突破了时空限制,用户可广泛地访问图书馆来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极大增强用户对移动图书馆有用性的感知,使用户感到移动图书馆能提高工作绩效,增强用户的行为意向;同时,移动图书馆系统平台易于操作、简单实用、屏幕界面友好等特征,也加强了用户对移动图书馆易用性的感知,并影响其感知有用性,从而对移动图书馆服务产生积极的行为态度,进而促使用户产生使用该项服务的行为意向.

2.2 外部变量

2.2.1 影响感知有用性的变量

综合相关文献研究,当前影响感知有用性的变量主要有网络外部性、社会影响、系统特征、信息质量等.网络外部性理论认为网络外部性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刘岩芳等基于此引入网络外部性这一变量构建移动图书馆用户接受模型[2].王双指出移动图书馆作为新生事物,用户在初次使用前并没有接触过它,因而在使用之前都是先观察别人的行为与倾向,受大众传媒和周围人的影响,而这些会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因此在研究中不能忽略社会影响因素[3].明均仁参考Lindgaard[4]的分类研究,将系统特征分为相关性、系统帮助和可访问性,并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其他变量,构建面向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接受模型[5].

2.2.2 影响感知易用性的变量

综合相关文献研究,影响感知易用性的变量主要有网络外部性、社会影响、系统特征、界面特征、个体创新与个体差异(领域知识、自我效能).林强将网络外部性作为社会影响因素的内部变量,与其他变量一起构建了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模型[6].韩超群等将社会影响作为影响行为意愿的主要因素构建了移动服务用户采纳行为整合模型[7].Lindgaard认为信息系统的界面特征可分为术语、屏幕设计和导航[4].此后,基于TAM的图书馆研究都参照此标准,并认为界面特征显著影响数字图书馆的感知易用性.Agarwal及Raaij 等发现较强的个体创新性也有助于用户更容易地操作信息系统,这将影响用户的感知易用性[8-9].明均仁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个体创新变量,构建了面向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接受模型[5].杨艳妮等在对不同学科类别、不同学历用户进行分析时引入了个体差异这一变量,以技术接受整合模型TAM3为理论基础,构建了移动图书馆APP用户采纳模型[10].

2.3 影响行为态度的变量

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已被证明直接影响用户的行为态度,除此之外相关文献研究指出系统的兼容性、可视性(可见性、可及性)也会对用户的行为态度产生影响.许炜指出,系统能否满足用户需求以及能否更好地方便潜在用户使用,都会影响到用户对系统的最终接受,并基于对高校数字图书馆特征以及相关理论的分析,引入3个组织环境变量(系统可见性、系统可及性和相关性),2个用户接口特征变量(术语词汇、界面设计),2个个体特征变量(计算机自我效能、领域知识),构建用户接受理论模型[11].

2.4 影响行为意向的变量

综合相关文献研究,影响行为意向的因素除了TAM中最重要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两个变量外,还有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个性创新、感知信任、感知成本、感知价值、感知风险、感知乐趣、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便利条件、感知移动性、服务质量、网络外部性等变量.黄怡菲等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发现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都显著影响用户行为意向,其中态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最大,感知行为控制次之,而主观规范的影响较小[12].林强发现感知易用性、感知移动性、个体创新、感知信任和网络外部性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的行为意向[6].刘岩芳等以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经过实证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价值和感知乐趣正向影响用户行为意向,而感知成本负向影响行为意向[2].贺伟等引入感知风险、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构建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模型,并指出感知风险负向影响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意向,而绩效期望、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正向影响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意向[13].徐新雨发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便利条件、感知移动性和个体创新显著正向影响移动图书馆的用户行为意向[14].

2.5 调节变量

外部变量在影响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及行为意向的过程中,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即在不同的情境中,各种外部变量对认知和使用意愿的影响力不同,这些因素即为调节变量.Venkatesh及Sun等都强调了调节变量在技术接受研究中的重要性[15-16].通过调节变量的研究,可以发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对于理解用户对移动图书馆信息系统的接受过程非常重要.

性别对于理解用户接受与使用新技术的决策过程非常重要.事实上,有大量信息系统领域和非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证明了性别在影响个体行为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17].年龄的差异是导致个体行为差异的重要因素,是信息技术接受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用户由于各自不同的学术角色,对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有用性和易用性感知存在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不同的用户对移动图书馆资源的接受和利用情况也可能各不相同.因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群体等控制调节变量因素对于不同用户群体接受移动图书馆的影响程度和调节效应是不相同的,通过调节变量的对比研究,有助于深入研究用户接受行为,以发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在不同条件下的影响关系及其原因,消除样本特征的影响.

3 实证研究

3.1 研究对象

目前国内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行为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高校,具体分为本科生、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高校教师.将高校师生作为调研对象,一方面是易于发放问卷和收集样本数据,另一方面可节约研究成本.同时,高校师生作为移动图书馆的最主要使用者,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高校师生作为学历比较高的群体,所掌握的领域知识相对丰富,自我效能较强,有使用移动图书馆的意愿,也是移动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

3.2 研究设计

对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行为的研究大都由之前的定性研究、描述性统计研究转为现在的定量及实证研究.学者大多采用李克特五级或七级量表设计问卷,在正式发放问卷前一般都会预先进行抽样调查,对问卷进行完善;通过发放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的方式来收集样本数据,然后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影响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的影响因素.其研究过程遵循着建立研究课题→寻找相互理论→提出假设→将假设或命题具体化以便于操作→确定研究方案→开展调查设计或者试验设计→收集数据资料→分析、筛选和检验数据以验证命题或假设→分析研究结果→充实理论或者修改理论的路线,以揭示移动图书馆用户在技术接受时的通用影响因素,有效解释、预测用户面对移动图书馆系统时的使用态度与行为表现.

3.3 样本量与分析工具

不同的样本数据搜集方法在成本控制、资料的准确性、完成问卷所需的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考虑到成本、时效性、适用范围以及是否容易统计,当前有关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行为的大部分实证研究主要采取纸质问卷与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从样本量来看,发放的问卷(纸质问卷和网络两者总和)最低为220份,最高为612份,而有效问卷数最低为184份,最高为508份.可见国内研究通常把发放的问卷数设定在200份以上,以保证所收集到的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邱皓政等指出,样本量在200以上才是一个中型的样本,稳定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需要大于200的样本量,即一个中型的样本[18].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时,一般会先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再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最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如AMOS进行模型验证或Smart-PLS结构方程分析,以探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如表1所示.

3.4 结论

3.4.1 TAM模型适用于移动图书馆

针对国内有关移动图书馆TAM的实证研究,通过整合分析后发现: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行为意向等在内的TAM概念是非常可靠的,可应用于不同的用户情境中;对于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感知行为,TAM模型依然具有普适性.其中,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行为意向,即用户越认为移动图书馆服务对自己有用,其使用移动图书馆的意向也就越强烈;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感知易用性一方面直接正向影响其使用行为意向,另一方面通过感知有用性间接影响行为意向.这一实证结论同大多数技术接受模型的实证研究一致[1,15,17,28]: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关键的认知信念因素,TAM模型中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用户的行为意向影响在相关研究中得到了支持和证明;在移动图书馆服务环境下,技术接受模型理论仍然有效.

在模型构建及扩展上,国内相关移动图书馆TAM研究结合移动服务技术接受研究、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接受研究和移动图书馆的国内外研究,通过引入外部及内部变量和控制调节变量进行动态预测,加强模型的解释力度,说明了这些变量在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情境下也对用户的技术接受具有普遍影响.相关变量通过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等变量显著影响着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行为意向.

3.4.2 确定主要影响因素

移动图书馆作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方式,用户对其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内学者关注移动图书馆用户的感知行为问题,通过实证在不同程度上确定了影响用户接受与使用移动图书馆的主导因素.

在实证中证实了感知易用性、相关性、社会影响、网络外部性、个体创新、主观规范、信息因素(信息有用性、信息易用性)、信息人因素(用户使用经验、用户信息需求)都正向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进而对用户的使用行为意向产生间接影响;术语、界面设计、相关性、系统可及性、个体差异(包括自我效能、领域知识)、感知愉悦性、社会影响、个体创新、网络外部性、信息因素(信息有用性、信息易用性)、信息人因素(用户使用经验、用户信息需求)、信息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进而对感知有用性产生间接影响,并通过感知有用性进一步影响行为意向.另外,影响行为意向的因素有:绩效预期、自我效能、社会影响、网络外部性、便利条件、个体创新、服务质量、感知成本、感知愉悦性、感知信任、感知风险、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社会规范.

3.4.3 调节变量分析

Zmud认为在技术接受模型中,人口统计变量的差异会导致使用意向的差异[29].在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国别地域中,不同类型的技术使用者会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应用各种不同技术,但大量研究表明模型出现混乱的结果,这也说明技术接受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不同的研究情境.由此可见,不同的情境因素(调节变量)对用户的技术接受过程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对TAM模型中情景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技术接受模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这些扩展性研究将使TAM更加完善和成熟,具有更强、更广泛的适应性.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群体对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的接受和适应能力不同,对外界因素的重视程度也不同.研究指出,男性更易受到感知有用性的影响;相反,女性更易受到感知易用性的影响;男性决策不受主观规范的影响,女性却在信息技术使用初期受到社会影响因素影响,其作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降低[30].靳娟在研究高校学生使用移动图书馆的行为意愿时,将学生类型细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对比分析[19];杨艳妮等将学生依据不同学科类别、学历层次进行分组分析,发现文科生和理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在采纳因素上存在差异[10];李贺等为了对数字图书馆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研究,根据用户的学术角色将用户研究样本进行划分,并研究其组间存在的差异;结果发现本科生对数字图书馆利用率低但却可以很好地拟合模型;博士生或教师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利用率较高,但对模型拟合的结果不是很好[31].该观点也在Vakkari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32].

4 结语

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是一项较复杂的行为,后续有关移动图书馆感知行为的研究有必要从多个维度来进行客观分析,以系统全面地掌握影响用户接受与使用移动图书馆的主导影响因素.今后基于TAM的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行为研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当前有关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行为的实证研究,所讨论的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假设关系不一定能够系统完整地描述影响因素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各种复杂关联,在研究结果上会有一定的欠缺和偏差.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适当增加或删减一些变量,针对不同群体和调节变量对各种情况进行细分,延伸或扩展TAM模型中的部分潜变量或者外部变量,以揭示各个变量之间更为细微的关系,并对比分析不同学科和用户群体在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行为上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以及存在哪些差异.

(2)当前大部分有关移动图书馆用户技术接受的实证研究,都由用户自己报告使用移动图书馆的主观感受,收集的样本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可能会扭曲和扩大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无法像电脑记录那样客观反映用户使用信息系统的情况,研究者无法保证被调查者如实反映其真实感受,因此研究分析所获得的数据结果有时会放大变量间的关系;即使研究者想通过查看用户的系统使用记录来进一步分析用户感知,也存在数据获取与测量的困难.另外,图书馆服务商及管理人员不会提供后台日志数据,况且这些数据也不能反映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系统的主观心理感受.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应用或借鉴一些其他方法真实获取样本数据.比如,现有研究人员建议利用神经心理学的脑功能成像分析工具测量用户实际行为,最终获得真实的心理活动数据[33],也可以辅以现场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获取相关数据并加以研究[34].

(3)当前多数用户感知行为研究采用剖面研究法静态地研究变量间的关系,即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一次性取样,然后统计分析所选取的样本,其实证结论只能解释被调查者在某个时间点的静态使用状况,不能全面反映使用的整个过程.对过程的忽视必然会对研究结论的全面性造成影响.而对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行为的研究应该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取样至少需要两次以上,每次取样的时间应存在一定的间隔.今后应加入更多的实地观察和长期取样调查对比,将系统日志与自我报告双向结合,长期动态跟踪用户行为,从而真正掌握使用者的实际使用行为,指导移动图书馆建设,提高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Dis F D. 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MIS Quarterly,1989,13(3):318-339.

[2] 刘岩芳,于婷. 用户接受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情报科学,2016(1):110-114.

[3] 王双. 移动图书馆用户接受模型研究[J]. 情报科学,2013(4):39-44.

[4] Lindgaard G. Usability Testing and System Evaluation:A Guide for Designing Useful Computer Systems [M]. London:Chapman & Hall,1994.

[5] 明均仁. 基于TAM模型的移动图书馆用户接受研究[J]. 图书馆建设,2013(11):45-49.

[6] 林强. 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行为的整合模型实证研究[J]. 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3):82-87.

[7] 韩超群,杨水清,曹玉枝. 移动服务用户采纳行为的整合模型——基于移动阅读的实证研究[J]. 软科学,2012(3):134-139.

[8] Agarwal R,Prasad J. Ar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Germane to the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J]. Decision Sciences,1999,30(2):361-391.

[9] Raaij E M,Schepers J J L. The Acceptance and Use of A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China[J]. Computers & Education,2008,50(3):838-852.

[10] 杨艳妮,明均仁,黄传慧. 基于TAM3的移动图书馆 APP用户的信息采纳行为研究[J]. 图书馆,2015(9):90-95.

[11] 许炜. 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接受研究[D]. 武汉:武汉大学,2009.

[12] 黄怡菲,杨兰蓉. 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模型及实证研究[J]. 现代情报,2013(11):172-177.

[13] 贺伟,李贺. 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实证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5(7):39-47.

[14] 徐新雨. 基于UTAUT模型的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意愿实证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2014.

[15] VenkateshV,Morris M G,Dis G B,et al.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oward a unified view[J]. MIS Quarterly,2003,27(3):425- 478.

[16] Sun H,Zhang P. The role of moderating factors in user technology acceptance[J]. Human-Computer Studies,2006,64:53-78.

[17] Venkatesh V,Morris M G. Why don’t men ever stop to ask for directions?Gender,social influence,and their role in technology acceptance and usage behior[J]. MIS Quarterly,2000,24(1):115-139.

[18] 邱皓政,林碧芳. 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与应用[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19] 靳娟. 高校学生使用移动图书馆的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合肥:安徽大学,2014.

[20] 宋文杰. 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南京:南京大学,2016.

[21] 余世英,明均仁. 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接受模型实证研究[J]. 图书馆建设,2014(1):21-27.

[22] 范晓春. 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行为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信息生态视角的分析[J]. 图书馆学研究,2015(14):85-93.

[23] 赵玉明,明均仁,杨艳妮. 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接受模型研究[J]. 图书馆论坛,2015(10):74-81.

[24] 甘春梅,宋常林. 基于TAM的移动图书馆采纳意愿的实证分析[J]. 图书情报知识,2015(3):66-71.

[25] 宋文杰,朱学芳. 基于TAM模型的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意愿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5(11):71-77,60.

[26] 朱多刚. 高校学生使用移动图书馆的行为意向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2012(4):75-80.

[27] 李恩科,许强 ,郭路杰. 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图书馆论坛,2016(1):85-93.

[28] William R. King,Jun He. A meta-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6(43):740-755.

[29] Zmud 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MIS success [J]. Management Science,1979,25(10):966-979.

[30] Hong W Y,Thong J Y L,Wong W M,et al. Determinants SQ of user acceptance of digital libraries: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system characteristic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1,18(3):97-124.

[31] 李贺,沈旺,国佳. 基于TAM模型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利用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5):53-56.

[32] Vakkari P. Perceived influence of the us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on scholarly work and publication productivity[J].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59(4):602-612.

[33] 潘晓月,陈渝. 信息技术接受行为研究模式述评[J]. 图书馆学研究,2012(14):6-12.

[34] 高芙蓉,高雪莲. 国外信息技术接受模型研究述评[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2):95-105.

作者简介 明均仁,博士,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郭财强,张俊,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 2017-02-02

(责任编辑:刘洪)

该文结论:本文是关于图书馆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技术接受模型和感知和图书馆相关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我国农业技术问题与
陈华(郓城县张鲁集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郓城274700)摘 要 农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可以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扩大内需……,因此,农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顺利.

我国卫生技术评估流程规范
【摘要】我国卫生技术评估已形成一定发展态势,但卫生技术评估机制尚有待建设,特别是对卫生技术评估流程进行规范 通过梳理英国、澳大利亚的卫生技术评估流程指南,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卫生技术评估流程规范框架.

我国中高职衔接模型和实践基于课程职业能力标准分级的视角
,罗晓斐(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075)摘要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当前国内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学制衔接、生源衔接……外延式衔接上,这些模式很难构建出能够支撑职.

关于用户感知和利用图书馆的相关性分析
摘 要本研究探讨了用户感知、大学图书馆的利用以及用户感知与利用图书馆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图书馆是学习和在校期间非课堂时间的首选场所 在图书馆的常见活动包括个人学习、阅读、计算机利用、查找资料.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