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岳阳楼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三临岳阳楼,三探诗歌空间变化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主题:岳阳楼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6

三临岳阳楼,三探诗歌空间变化,本文是岳阳楼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与岳阳楼和诗歌空间变化和诗歌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岳阳楼论文参考文献:

岳阳楼论文参考文献 投稿诗歌诗歌月刊诗歌投稿诗歌杂志

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登岳阳楼》一课的相关链接部分,编者有意识地将杜甫另外两首咏岳阳楼的诗列出来,恐怕一方面在于通过提供更多的诗歌素材,进一步促进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杜甫及其诗歌,另一方面在于引导同学们对《登岳阳楼》《泊岳阳楼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三首诗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提升大家比较分析的能力.

对此,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从这三首诗中挑选两首做比较分析的文章不少,而其中大多数又主要是从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景物描写的角度进行比较,对帮助同学们整体把握是很有好处的.但是,单纯针对这三首诗歌做空间比较分析的,似乎少之又少.这三首诗围绕岳阳楼,以不同的空间构建来拓展诗境,可以说是各有特色,若能以此为开掘点,进行分析,以之为例,让大家掌握诗歌中的空间变化的类型及特点,对于增强诗歌解读能力会大有好处.

我们首先来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湖阔兼云涌,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诗歌首联以“湖阔”起笔,一个“阔”字大有纵横之意,加之于“湖”后,尽显拓展的力度,让人瞬间有置身于八百里洞庭的亲历感.接着紧承以“云涌”,视线转向天际,天之风云涌动,湖之波澜壮阔,湖天虽景异物殊,但意气相似,相互映衬,显示出空间的阔大.以此为背景,再写一“楼”独立,尽显其孤.写天气“晚晴”,也有几分落寞之意.这一联中,作者先是着力拉升,笔法雄健,其力度可谓大矣,然后再写自身周遭的情境,有意识地回收,饱含深沉,一放一收之间,诗境腾挪,空间上既统一又对立,充分显示了杜甫在空间构建上的老到与娴熟.

颔联作者用徐孺子之典,表现裴使君对自己的礼遇;用谢宣城之典,委婉道出对裴使君的感激之情,似含楼孤人不孤的意思,与首联相承.

稍加停顿,颈联作者又开始在空间上进行布局,以自身所站的孤楼为点,借助视线的延伸,把本来已经压缩的空间再次打开,写湖岸积雪之中绽开的丛丛梅花和百草从春天的泥土里萌生之景.“丛梅”着一“发”字,可见其繁茂与盛开的活力;“百草”着一“生”字,描绘出春草破土而出绵延一片的青葱.但是不得不承认,因为意象本身的限制,使意象最终呈现的相对逼仄的空间与打开的意图相冲突,无法与开篇的阔大气势相呼应.本诗先写空间之大,再收回来,目的应该是拓出更大的空间,但显然这首诗并没有做到,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本诗是对裴使君诗歌的唱对,文字中多少渗透着迎合与应承,这制约了空间的发展.

所以,在尾联中,作者用渔父之典,反用屈原南征之典,表达渴望被裴使君礼遇而留居岳阳的想法.

这首诗在空间构建上,以孤楼为中心,形成了“放一收一放”的空间模式,从模式本身来讲,还是极具张力的,但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其在效果上稍显苍白,当然,这还是无损于这种空间模式的典型性.

我们再来欣赏《泊岳阳楼下》: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凤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这首诗开篇便托出“江国”,何谓“江国”?“江国”,一为古国名,在今河南省息县西南;一为河流多的地区,多指江南.此处为后者.浩渺的江南水国绵延超过千里,此非目光可及,但作者从虚处落笔,却给人实实在在的空间感,有一种自然而真实的广大无垠.首联第二句以“山城”与“江国”形成对应,由“国”到“城”,很明显地有了较强的空间变化,也就是从江南过渡到此时所处的岳阳城,为了消解这种变化造成的割裂感,作者有意识地以“百层”去形容山城,用高度呼应广度,不露痕迹地实现空间上的缩减.

颔联作者写风卷夜浪的情景,也就是将目光聚焦到江面上,由一城到一江,空间再次缩小,但江面开阔.写风,足见风之强劲;写浪,大有夜浪滔天之势.诗句里充盈着动荡与飘摇,空间变小,而情势似乎愈强,于是顺势推出大雪纷飞之中的一舟一灯,一舟可谓小也,一灯可谓更小,更小的实质不是灯,而是灯光下苍苍垂老的作者.

这样一层一层写来,从“千”到“百”,再到“翻”与“洒”,笔力虽然不减,但空间一直缩小到嶙峋枯槁的躯体上,不禁让人长叹.

如果诗写到此处便突然停止,不可否认,也可以称得上好诗.像贺铸《野步》-诗:“津头微径望城斜,水落孤村格嫩沙.黄草庵中疏雨湿,白头翁妪坐看瓜.”由城到村,由村到庵,由庵到翁妪,在空间建构上与《泊岳阳楼下》颇为相似,读来确有几分妙趣,但其功力仅仅只是放在构图上,有妙趣但不深沉.而杜甫写到灯时,与前三句浑然一体,处境心境跃然纸上,沧桑和艰辛溢于言表.可见,诗人着力于物理空间,实际上是表现心理空间,心理空间借助层层缩小的物理空间来得以实现.不过,不得不承认,诗歌只是停留在悲苦这个层面,虽然有了心理空间,但摆脱不了狭隘局踏的诗境,称得上好诗,但很难成为被人称道的佳作.

庆幸的是,杜甫并没有就此搁笔.颈联中,作者分别用“留滞”“艰危”,试图保持与“舟”“寒灯”的一脉相连,再通过“才难尽”“气益增”,将前一联中隐藏的作者推到前台.诗意也随之一转,停滞难行,雄才大略也不会因此消退,艰危重重,反而使气魄壮大.顿时使人感觉本来已经相对封闭狭小的物理空间,因为作者内心的强大与执着而打开一个缺口.

尾联作者以鲲鹏自喻志向之远大,想象自己能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便是从缺口处拓展空间,以至于无边无际,至此,诗歌的情境推向最,并与前段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似断犹续,首尾相照.

这首诗在空间构建上,先着眼于物理空间的层层缩减,聚焦于人,再在心理空间上拓开,实现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的有效对接.不过,在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对接处,也就是颔联与颈联之间,痕迹过于明显,值得推敲.

最后,我们再来品读《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中,“昔”与“今”是时间概念,似乎与空间无关,但我们又不禁思考,“昔闻洞庭水”时,作者在何处?八百里洞庭天下闻名,写洞庭的诗文也数不胜数,自小好学,“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的杜甫不会不知.那时他在河南府巩县,从7岁再往后推28年,那时他35岁,在长安应试而不得.无论从巩县,还是从长安,到洞庭湖都至少是千里,可见,

“昔”与“今”之间所隐藏的是难以想象的空间的跨越,一头是年少或壮年,一头却是垂垂暮年,中间横亘着人生的辗转与漂泊.时间与空间,一明一暗,交织在一起,透着深深的沧桑与悲凉.而今登上岳阳楼,心愿得偿,往回望,是流逝的时间与跨越的空间,往前看,则是昔日所闻的洞庭水.

颔联中,湖水浩瀚,将吴楚大地拆分,似乎吴楚本来为一体,但因为浩大水势的存在,而被割裂推移,这是从横向的层面铺开;天地广大,却在湖水中日夜漂浮,洞庭本为天地的一部分,但它却含天纳地,实质上是以光影的投射,赋予洞庭以纵向的立体感.一横一纵,宏大而壮观.这一方面是据实而来,是物理空间的展示;另一方面又不可能纳吴楚乾坤于目下,或许展示的是作者长久以来一直深藏在心中的洞庭,这个洞庭早已不是实实在在的洞庭湖,而是一种心理或精神上的寄寓.而且,“日夜”一词,凸显的是时间,如果说,前一联是含空间于时间,这一联则是含时间于空间,时空融为一体,实际上让空间具备了动态的变化,增强了空间的表现力.

颈联中,作者从洞庭湖转移到孤舟之上,这是由大到小的物理空间的变化,而这一联写作者既病且孤,无亲朋一字的处境,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作者的心境.这样,又与上一联的心理空间对接.如果说上一联是作者有雄心而造壮景的话,而本联则是作者以浩大背景下的小舟之孤显自身的落魄.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一脉而下,两者相辅相成,又存在一定的独立性,使诗句更具意韵.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联虽然落脚于孤舟,但其内部也存在空间的变化.作者在孤舟上,亲朋在远方,遥遥相隔,即便亲朋有心寄信来,或自己有心寄信去,也只能是无可奈何.

最后的尾联,作者又是一放一收.“戎马关山北”,是远眺,站在岳阳楼上向北方望去,眼前展现出一幅惨烈的战争图景.不过,作者虽然做出嘹望的姿态,但望到的只是水天相接,或山峦起伏.可作者不自觉地将眼前的远景,替换成依据时世而想象的图景,通过写国家的动荡和时局的混乱,为上联所写的自身漂泊、亲朋失联做了最好的注脚.而“凭轩涕泗流”则将前句打开的空间收回,一方面写“轩”,呼应首联中的“岳阳楼”;一方面写登岳阳楼之人,老泪纵横.当我们将“今上岳阳楼”“凭轩涕泗流”连起来读的时候,会发现是如此连贯,如此顺畅,而这又将整首诗串联起来,构成了一个循环的空间,让人叹服.

这首诗,单纯以一种模式来概括其空间特点,似乎有些困难.但我们可以发现,诗中既有大空间与小空间的跳跃与比对,也有贯穿始终的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的融合,还有在整体上构成环形空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杜甫超乎寻常的空间驾驭能力.

三首诗,在空间上各有各的特点,因为空间构建的不同,诗歌在情感表达的方式、力度和类型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了解诗歌的空间特点,对于把握诗歌的情感很有帮助.对此,我们可以用杜甫的这三首诗作为范例,进行对比学习,继而推广到更多的诗歌鉴赏上去.

该文总结:此文为一篇关于岳阳楼和诗歌空间变化和诗歌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岳阳楼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岳阳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给你自由空间,抒写生活真味
记得一位语文前辈说过“选择了语文就选择了痛苦,离开了语文就离开了幸福 ”这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教语文的幸福感在此不赘述,而语文教学的痛中之痛则是写作之痛 从学生跨入初中门槛.

扎根本土新闻,创造报业新空间以《广州日报》《身边新闻纸》为例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深刻地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与习惯,传统报业的经营空间日益被侵占 只有实现有效的形态创新,报业才可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身边新闻纸是广州日报根据本地化定位的需求.

给心灵空间,还生命深度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 ”在对问题的认识、体验上,深度的不同,一定会有收获的不同,有时会有本质的不同 而平日里,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一.

美术馆建筑弹性空间设计探析
摘要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所提出的“通用空间”概念衍生出现代建筑的“弹性化设计”概念,“弹性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能够满足建筑对.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