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建筑艺术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跟钱塘江海宁段清时期鱼鳞石塘的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类论文范文资料

主题:建筑艺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7

钱塘江海宁段清时期鱼鳞石塘的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本文是关于建筑艺术类论文范文资料和海宁和段清和文化价值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建筑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建筑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石油类期刊企业文化杂志社艺术期刊企业文化的论文

[摘 要]钱塘江海宁段清时期临江鱼鳞石塘,横亘于海宁占鳌塔东西两侧,全长约33km,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被誉为“捍海长城”.明代黄光升首创的鱼鳞石塘,是中国古代海塘工程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清代鱼鳞石塘是在明代鱼鳞石塘基础上的发展.其典型代表是从康熙末年至乾隆在海宁、海盐一代修筑的鱼鳞石塘.海塘文化与潮文化密切关联,海塘文化是责任文化,是浙江精神的血肉.

[关键词]鱼鳞石塘;古海塘建筑艺术;海塘文化

文章编号:2095 -4085( 2018) 11 - 0025 - 02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千里奔袭、汹涌澎湃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咏颂歌的对象.纵观历代咏潮诗篇,或气势磅礴,壮烈激昂;或情系民生,怀古伤今;或唯心唯物,探寻潮因.钱塘江大潮这一罕见的自然奇观,与熠熠闪光的吴越文化交相辉映,在历史演进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潮文化.

但是,在历史上涌潮也曾给钱塘江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掠夺性的危害.由于江底沙洲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岸是侵蚀岸,受到潮灾的侵袭更为深重.因此,海塘作为防御海潮入侵、防止海岸崩坍、保护沿岸居民生产生活的特殊堤防工程,登土了历史舞台.

1 海塘工程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东南经济区发展的基础

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历代统治者和官员们都越来越重视海塘工程.公元910年,吴越王钱锣用竹笼块石建筑杭州捍海塘,这是钱塘江海塘建筑技术的第一次重大变革,看来不仅在气势上不输人,他还对海塘建设做出了贡献(见图1).北宋景佑4年(1037),杭州知州俞献卿、两浙转运使张夏建造了杭州石堤,张夏又设置捍江兵士400人,专门从事采石修塘、随损随治的工作,这是目前所知钱塘江最早的叠石塘和常设专管海塘队伍,后来人们将张夏神化祭拜,在萧山有“沿江十八庙,庙庙供张公”之说.

2 鱼鳞石塘的建筑艺术解析

明嘉靖21年( 1542),浙江按察使司佥事黄光升在海盐创造性地建筑了五纵五横鱼鳞石塘,又按《千字文》字序每隔20丈编定海盐县石塘字号.黄光升的鱼鳞石塘是中国古代海塘工程技术的一个杰出成就,为明清鱼鳞石塘的不断进取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明代以前,历代的海塘往往存在两个根本的致命弱点,一是“塘根浮浅”,二是“外疏中空”.海塘在潮水的长期进攻下,“侵所附之土,溯以入,绦以出”,如此造塘,也难怪“石如齿之疏豁,终拔尔”.

针对这两个致命弱点,黄光升采用重力式砌石结构.塘基为马牙桩或梅花桩,为保证塘基坚固,打桩前必先“去沙涂之浮者四尺许,见实土乃人桩,人之必与土平”.在塘身的稳定性方面,黄光升想到了稳如泰山的梯形,“层必渐缩而上,作阶级形,使顺潮势,无壁立之危也”.此外,“层表里必互纵横作丁字形”“层中横必稍低昂作幞头形”“层相架必跨缝而置,作品字形,以自相制,使无解散”这些砌石方法都能大大加强海塘的整体性和抗击潮水的能力,从而使塘身“若肉之附骨,可免溃坏矣”.石塘的外形呈鱼鳞状,故称为桩基鱼鳞石塘,如(图2).

正如清世宗胤稹面谕“如果工程永固,可保民生,即帑金千万,不必惜费”.在清代,海塘建设成为重要的大型国家工程之一.从康熙59年( 1720)至乾隆55年( 1790)这漫长的70年里,海塘工程从未间断.康熙59年( 1720)正月,浙江巡抚朱轼以木柜装石为基,以大石建造海宁海塘958丈,这是清代大规模兴建石塘的开端.康熙61年( 1722)2月,闽浙总督觉罗满保、浙江巡抚朱轼筑海宁浦儿兜至姚家堰西段鱼鳞石塘500丈,草塘1055丈,是海宁、仁和两县最早的鱼鳞石塘,也是清代首次兴建鱼鳞石塘.乾隆8年(1743)6月初九日,海宁城西浦儿兜大石塘工尾至城东尖山间鱼鳞石塘竣工,实建塘长6097. 68丈,加帮土戗112丈.

清朝人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对明代鱼鳞石塘做出了更进一步的改善,清代鱼鳞石塘结构中,最典型的是康熙和乾隆年间的鱼鳞石塘.康熙时期,改进了砌塘料石结构,将块石“上、下凿成槽榫,嵌合连贯”,又在石块接缝之间,采用“油灰抿灌,铁撵嵌口”的方式,增强了塘身抗冲刷的性能,避免石块间的崩裂,使塘身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得到提升.在桩基处理上,采用“密排梅花桩三路”和“三合土坚筑”,使塘基稳固,这既能有效地减少塘基的不均匀下沉,又能大大提高塘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乾隆时期,砌石采取“厚薄不等,以丁顺间砌,参差压缝”的方法,有助于增强塘身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塘基在迎水面“钉马牙桩二路,以御潮刷“,进一步增强抗冲刷性能,又在“塘身九层以下,外砌坦水保护”,使塘基拥有更好的耐久性,大大延长了整个海塘的使用寿命,在条石砌筑黏结上,“每砌灰一石,用汁米五升”,中国人巧妙地运用了稻米的黏性,采用糯米汁石灰,使鱼鳞石塘坚固而富有韧性.中国历史进入近代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的蓬勃开展,光绪三年(1877)在修建海宁念汛大口门二限石塘工程时,首次采用机械钻条石眼,以安装铁箫和铁笋,海塘工程技术向着现代化和机械化昂首迈进.

3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体现了独特的建筑语言

鱼鳞石塘的建筑艺术具有中国特色、浙江味道,灵巧而纯朴.它形似鱼鳞,使它获得鱼的生命,拥有鱼的灵性,不惧江潮,不惧汹涌的波涛.它塘基坚实、塘身厚重而充满韧性,它顺着地形因势而起,刚柔并济.它的身后还有一套完备的纵深防潮体系,代表着中国古代海塘工程技术的最高成就.它是一尊威严的石像,它是水上的长城,抵御着咸潮,挡住了千军万马,捍卫着身后的整个杭嘉湖平原.

从明清鱼鳞石塘身上可以看到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印记.光绪3年( 1877)8月22日浙江巡抚部院梅的奏折不仅体现了大清皇室皇权独尊的思想,还能看出那个时代洋务派的悲哀——他们只专注于器物上的变革而不敢触及封建专制的本质.海塘修筑过程中诞生的塘工号子,其唱词明快、曲调高亢、节奏沉稳、旋律多样,同鱼鳞石塘古老而沧桑的面孔一起,见证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团结与智慧.敬畏自然的先民们将大潮的力量归于神明,“伍胥神不泯,凭此发威名”,发祥于钱塘江两岸的潮神传说渐渐渗入民族的血液中流传至今.“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这是唐朝诗人徐凝的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可见潮文化在唐代已然兴盛.若把明清鱼鳞石塘与民国时期洋灰塘、解放前后斜坡塘、塔山坝等相集合,就形成了浙江独有的海塘文化,海塘文化是潮文化的延续,是高昂激荡后的冷静执着.

4 文化价值传承是真正的灵魂所在

所谓文明与文化,只是在说:文明是一个民族的外貌,而文化是他们的内心.一个建筑的文化价值,就在于让一个民族*其内心.明清鱼鳞石塘,不是某个帝王的赫赫功绩,不是某个朝代的建筑精华.不是故宫,不是大雁塔,不是秦始皇陵.它是完完全全的民生工程,许许多多的人为此献出满腔热忱和毕生心血.海塘文化,是责任文化.大潮伤民,就要修筑海塘抵御潮水;海塘崩坍,就要争分夺秒及时补救.千百年来,海塘守护着身后的平原,责任成为海塘的一部分,正如一代又一代的海塘入,责任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责任是抵御大潮的最坚固的城墙.

以责任和担当为核心的海塘文化,与以进取和拼搏为核心的潮文化相辅相成.它们一个是盾,一个是矛,激出最绚烂的火花.海塘文化是浙江精神重要的一部分,它让浙江精神变得具体而丰满.

该文总结,本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海宁和段清和文化价值方面的建筑艺术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建筑艺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新时期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艺术的体现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质量的要求标准定位也越来越高 随之而来的是大众对休闲娱乐设施和场所要求提高的热潮,而且居住环境已经不单纯是为了满足住宿的需要,更加注重的是反映出消费者的文化品.

三栖书记胡楚良:书写石塘新篇章
石塘社区位于杭州城北入城口,320 国道旁,在天子岭静脉小镇规划范围内,区域总面积 3 58 平方公里,分三个自然村,户籍人口 3100 余人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一直以来,外来人口多,居民私搭乱.

略论蒙元时期陈设用玉的历史文化价值
李毅君摘 要 蒙元时期陈设用玉主要受到来自汉地传统儒家文化与“西方”各种文化东传的深刻影响,并以多元一体的玉文化面貌,反映出蒙古族以金山东西、长城南北两条轴线为基准而走过的历史.

傅抱石抗战客蜀时期人物故实画成因考
张鹏艺术作品及其固定风格的生成需要若干条件,既赖系一种累积式的自然规律,也必须受到某些偶发因素的推促 傅抱石在抗战客蜀时期创作的众多人物故实画,题材丰富而具有明显的系列化特征,形式风格趋于一致 这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