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应用技术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专业为例相关论文如何写

主题:应用技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1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专业为例,该文是关于应用技术方面论文范文集和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和机械专业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应用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应用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卫生产业期刊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企业人才管理论文产业经济学论文

[摘 要]产业需求属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而机械工程行业的需求决定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专业根据国际形势和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结合机械的专业特点,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时代背景下,以构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科学合理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为目标,对本专业学生的企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产业需求;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2-0150-03

产业需求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是对专业人才培养一种有力保证.专业人才培养制订的培养计划,一般情况下都是滞后于产业的发展变化的.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我国的各个方面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升华,基于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大学生学习的知识对后续就业指导作用差、适应企业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强.研究高等教育的许多学者也纷纷反思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并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从字面上来看,“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模式”.[1]而培养人才的模式也应该是可以借鉴的,笔者从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生产实践进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

一、当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变化特点

高等教育本科专业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分为两大类,即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专业,其史底蕴深厚.但是机械制造行业在全球化、智能化、市场化综合作用的背景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经远远跨越了传统的机械行业,深深地嵌入机械制造、电气控制、自动化生产、智能制造等多个方面的领域.为此,从近10年高校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所开设的关于机械相关领域及其他领域的课程与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领域,能较容易发现这种趋势.

(一)从知识视角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机械设计与制造相关知识体系为基础,深度融入、广泛运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智能算法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交叉学科的知识体系,建构成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制造加工生产的过程,不断趋向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的机械生产加工的学科专业.其主要涉及的课程领域有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系统设计、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数控技术及应用、机械动力学、软件工程、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机械创新设计、工业机器人基础、机械故障诊断学、文献检索、专业外语、有限元方法、机械优化设计、工艺过程自动化、先进制造技术、特种加工等,这些也是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相关的学科技术领域.

(二)从企业需求看机械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与电气控制、智能制造、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各个行业领域已经并将继续保持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使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的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传统意义上,鉴于行业市场的变化、企业利润的追求,机械企业已经升级转型,已经从原来的机械简单加工制造转型为大规模、非标准、智能化等多个现代属性的生产趋势上.企业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也从单一机械专业的人才需求转变为既懂机械制造技术,又懂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鉴于机械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快速变化,高校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也在发生变化.总体上来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的学生培养已经变得比较多样化,各个高校都在结合机械行业的变化,进行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探索.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高校紧跟时代特征,不仅仅凭借高校体系内的人才培养方式来培养人才,更多的高校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企业需求、行业需求上,探索人才培养的变化趋势.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总的趋势,涉及的学科知识愈加广泛,应用的范围愈加具有交叉性,对现代意义上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人才要求变得较为特别,不再是统一的、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人才培养需要牢牢地结合企业现实的需求来进行培养.学生接受的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不再是单一地从学校学习或者短期的企业实践中得到,而且更加注重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大生产背景下,关注机械企业自身转变,而进行相关方面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就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变化特点进行的人才培养探索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由全国示范性高工专——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原国家轻工业部所属上海香料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一所以应用型、技术型科学研究为导向,以工科为主、经管文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智能制造技术和无损检测与控制,在表面工程、精密检测上具有特色和优势.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单一的高职高专层次的应用技术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地方高校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技术人才成为必然选择,即应用型人才是掌握应用技术的人才.”[2]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应用型人才企业实践能力培养是中心,企业实践教学环节、课外科技活动的目的是以应用型人才企业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落脚点也是在应用型人才企业实践能力培养.检验应用型人才企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强弱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检验.它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一)依托“教育部卓越工程市教育培养计划”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市教育培养计划”为切入点,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相关企业的联系,开展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应用研究型学科专业体系的建设,主要围绕长三角地区现代机械产业链的特点,针对大中小企业机械生产的难点技术研究与应用,优先发展面向现代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网络制造等领域的人才培养.目前机械工程学院已经与德国西门子、上海电气集团等及其下属企业或控股企业开展相关领域的人才联合培养.此培养技术主要在机械工程学院卓越班中开展,主要特色为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学完大学本科所有课程,而后一年在相关机械领域的企业进行企业实践学习,此过程通过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在企业实践中产生与完成,从而实现了培养人才与企业紧密结合.

(二)建立校企联合实践基地

机械工程学院在培养特色方面,强调通过广泛地参与企业实践活动,主要通过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机械领域的基本技能和工程创新能力;并通过引入项目教学法和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比如本领域进行了校企合作课程,从而使得校企合作实验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予以保证,总体上实现了学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就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同时,我校也为长三角地区的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培养和输送了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所培养的毕业生符合行业企业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即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3]他们广泛受到了相关企业的欢迎.

(三)紧密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大力发展科技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开展了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设活动,主要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3D大赛、单片机大赛等专业大赛,通过赛事促进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理解产业需求转型的变化情况与特点,为课程学习和各类专业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学生在科技竞赛过程,特别是在企业冠名的大赛中,比如“东富龙”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亚虹”模具设计大赛等,了解企业设计流程、设计理念,为后续学生进一步的职业生涯提供指导作用,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指导方向.

(四)进行产学研项目反馈人才培养的机制建设

“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生产、学习和科研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之一是广泛的横向课题研究,此类横向课题特点为实在地解决企业生产应用中科学技术问题,能较好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人才培养的实时动态反馈相关科技应用的前沿实况具有显著的借鉴意义与指导作用.学院坚持科研工作为学科建设服务与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基本方针,所有科研项目主持人均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或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并将横向科研项目适当地设计或改装为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或毕业设计论文.学院为了进一步提高师生对生产实践状况的了解,定期或不定期地以多种形式,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实务部门、企业生产一线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实践锻炼,以期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工程师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一线科研实践和技术研发,及时掌握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索研究

当前,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提法比较广泛.应用型人才是指在一定理论规范的指导下,将知识直接应用于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工作的人才.[4]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别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前者更加强调人才复合型、广博型、适用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不单是人才培养的出路,也是地方高校转型的路径.地方高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地是合适的.从社会的发展来看,应用型人才也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倒逼结果.因为当前高职高专已无法承担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任务.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及注意点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二是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三是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5]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是简单人才的培养,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容易出现同质化的竞争,这对学生、学校、企业、国家、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损失.我们应借鉴国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较突出的国家,比如德国.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培养模式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二是突出实践性教学.[6]从这点可以看出,人才培养要紧紧地围绕企业需求、产业需求进行培养.突出人才培养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院对人才的培养也主要从这些方面进行探索,具体为以企业需求、产业需求导向设置企业实践内容、课外科技活动;设置专业类型及人数.现阶段,中国高校办学,较容易出现专业设置“学科化”,但是这隐藏了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很少考虑市场需求,仅局限于着眼学科发展.规划专业没有重点,很少考虑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否是社会急需的、是否是新的经济结构需要的新型人才.[7]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这是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战略选择,也是关系其生死存亡的根本出路.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较大的影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较好地考虑好这两点之间的平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贯彻以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以及产业链高端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指导为办学方向,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所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宏观理念绝大多数来源或分化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其具体的措施为“专业转变、课程转变、教学转变”.基于此,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集群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此三个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也是不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区别所在.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高校教育在此三个环节较容易出现学科知识的导向,而忽略企业现实需求,以岗位实践要求为标准,通过“岗位倒逼”即“职业标准倒逼”的教学方式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一种具体体现.具体做法是将职业标准融入日常课程内容,树立职业标准理念,在学习课程内容中掌握职业标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企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四、结论

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有培养目标与过程错位、理论与实践教学对抗、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的不一致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有:以应用型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为主的培养规格、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的培养过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突破口是提高学生企业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刘凤华]

本文评论:这是关于对写作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和机械专业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应用技术本科毕业论文应用技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电子商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文从制定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和一些商.

构建基于创业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7 014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
乔 丹 任 彦 蒋晓薇(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 · 绵阳 62100)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12 039摘 要.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改革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为例
【摘 要】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任务来看,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显然存在诸多问题,毕业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其改革要着眼全局,从局部到整体有序推进,要体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毕业设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