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团队建设类本科论文范文 与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建议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主题:团队建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3

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建议,该文是有关团队建设学术论文怎么写与高职院校和团队建设和几点建议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团队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团队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团队建设论文外语教学期刊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当前,高职教育已从规模发展转入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上.内涵建设的核心是专业建设,双师结构教学队伍作为专业内涵建设的主体和对象,是内涵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关键所在,其建设水平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高水平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和核心,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上背景下,师资建设中的“双师”建设也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很多高职教育的学者、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见解,也提供了很多建设方案.但对于如何打造一支合理的双师队伍,许多高职院校在认识方面还有所不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设成效,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双师”概念的提出与演进

1990年,《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上海学者王义澄《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的文章,这是国内第一次有学者提出“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1995年,《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教改〔1995〕15号)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应该“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其中有1/3以上的‘双师型’教师”.1998年,《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则意见》中再次提出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2000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强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同年,《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将“促进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双师”概念内涵解读

这里包含“双师型”“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这样三个概念的解读.

(一)“双师型”教师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对专业教师提出了“双师型”的要求,以教师素质的提升来达到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进而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出了不同的理解.

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双师型”认定:第一种是“双职称”,即教师系列中级以上职称加上另一行业中级以上职称,如高校讲师+企业工程师;第二种是“双素质”,既具备理论教学素质同时也具备指导专业实践教学的素质;第三种是“双证书”,既具有教师资格证同时获得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如高校教师资格证+车工技师;第四种是“双能力”,既能承担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类似于前面提到的“双素质”;第五种是“融合”,要求“双证书”和“双能力”同时具备.

在职业教育领域,处在不同层面的管理者和教学者因为视角的不同,自然而然会对“双师型”产生不同的认识,甚至相互交叉理解不当.为此,就应该自上而下统一认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简单地说,“双师型”不应是单一的能力特征,而应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应包含以下两重含义:就教师个人来说,“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为既具备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又能承担专业核心技能指导,具有教师和工程师(或者是技师)双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专业教师,要求我们的教师一方面是教育专家,另一方面也是行业专家.对教师这个整体来说,“双师型”的概念即指这个整体的教学团队需要具备“双师”能力,某一个教师个体可以只具有理论教学能力或技能指导能力,但就整体而言,必须合理配置,相互补充,从而使得整体的师资具备“双师型”特征.

(二)“双师素质”教师

之后教育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再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现状,拓展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并提出“双师素质”教师的概念.新的概念由“双师型”衍生而来,其提法更具包容性,即要求专业教师全面扎实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必须具备解决实际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能力.这种提法更倾向于教师个体,就“双师型”概念的解读来看,其实也包含“双师素质”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要求职业教育教师除了具备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能力外,还要能够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指导.

(三)“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团队”的概念来源于企业,后引入教育界.所谓教学团队,是指以教学育人为共同目标,在此基础上为达到某个具体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彼此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建的团体.

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界对“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普遍看法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旨在为完成教学任务,以专业及课程建设为平台,由学校专职教师及行业教师两类教学人员组成的一种教学团体形式.

“双师结构”的概念明显区别于“双师型”和“双师素质”的说法,“双师结构”的对象并非教师个体,而是针对整个教学团队.它不要求团队成员都达到“双师素质”要求,重点强调团队成员在各方面的能力素质上要相互搭配,彼此补充.一方面,人无全人,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擅长与特点,不可能面面俱到、样样精通,要想使每个教师既是理论教学的“行家”又是实训指导的“里手”,只能是一种美好的设想和规划,事实上是难以做到的.另一方面,探索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其教学活动分阶段进行,在不同阶段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岗位也有明确分工,这就需要具有不同教学特长的各类师资保持一定的比例相互补充,既要有专门的理论教学者,也要有专攻实践教学的技术能手,还要有理实结合的综合性师资.

因此,“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也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从整体而言,高职教学的师资团队要做到专兼结合,“专”指专职教师,他们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在实践能力方面稍弱;“兼”指从行业聘请的教师,他们在具体工作的实践方面具有教学优势.就个体而言,要求每个专业教师具备“双师素质”,这个想法很好,但限于个人能力、精力和外在环境的制约,事实上是很难做到的.

成功的职业教育案例表明,只靠高职院校自己的教学师资难以满足日益更新的社会需求对师资队伍知识及技能的要求,从企业聘请技术人员补充师资队伍,并由他们来传授行业新知识、新技能是优化高职院校师资的较好解决办法.实际上,不可能也没必要苛求每一位教师都具备“双师素质”.比个人的“双师素质”更为重要和合理的是构建一支人员搭配合理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尽量避免从身份上认定“双师型”教师,从而解决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数量及质量上跟不上高职教育发展需求的问题,反映出国家对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总体要求.

三、“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升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岗位无缝对接.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对我们的教师而言就需要他们在教学中以典型的职业活动为教学载体,以工作过程、情境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达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而这样的要求,仅靠学校内的专任教师是很难完成的.通过“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借鉴于行业专家的思路、经验与构想,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开发岗位职责、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一同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材、制定相关评价标准,目的是将生产环节全面引入专业教学中,达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与岗位对接、教学资源与生产资源整合的目的,进而保证高职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二)增强服务能力的需要

高校的职能除了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外,还包括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往往是我们专任教师所忽略的,反映出来便是专任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不足.通过“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开发教师队伍的科研和社会服务作用,带动专任教师的科研意识并为之创造硬件条件,发挥整体智力资源优势,实现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及科技服务等功能,提升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效率,提升高职院校的经济社会效益与综合竞争力.

(三)提高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的需要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师资引进的时候均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硬性要求,这些研究生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但缺乏生产实践经验、技能以及技术应用能力,若让他们从事一线的技能实践教学,则显得不尽如人意.即使是双师型教师,也因为长时间没接触生产一线,会存在知识结构老化、对最新的行业前沿缺乏了解等问题.教师尽管实践技能及经验较为丰富,但普遍缺乏教学意识,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等能力不足.因此,两者教学能力的缺失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在专任教师基础上引入一定数量教学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在短期内提升团队的双师能力,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换,在两者合作的过程中,分享知识与经验,从而提升团队整体与教师个体的教学能力.

四、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理论研究基础,结合笔者多年的高职教学经验,对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在职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了解最新的技术前沿信息,必须加强在职教师的培养与培训.通常的做法是由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培训结合学校自主培养.鼓励教师走出去,选送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到国内先进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参观考察、进修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及管理方法;由师资培训基地或学校聘请国内外职业教育专家与企业技术能手开展职业教育理念或教学方法的专题课程,结合我国国情和学校实际,引入国内外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课程开发模式,探索符合当今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体系、教育教学方法和课程开发体系等.

(二)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

为加强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定期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习,参加一线实践活动,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师,有助于教师锻炼成真正的“双师”.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及智力资源,为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平台.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同时开展行业及专业调研,了解对应专业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将这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做到理论紧密结合实践.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三)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重视教师作用,根据实践教学需要,从行业企业聘请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技师或能工巧匠等,把教师的聘用当做一项长期战略来完成.通过与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等一些方式来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加大实践教学教师比重,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四)引入企业技术能手,充实专业教师队伍

根据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适当放开学历门槛,从企事业单位引进高级技术人员来充实专业教师队伍,特别是技术能力突出的技师、高级技师,从而达到高职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五)加强实践教学培训,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培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注重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习惯、职业技能、职业心态等方面的全面学习,当教师培养出一个职业素养较高的学生,他自己本身的职业素养也得到提升.

(六)产学研结合,鼓励专业教师开展企业咨询,参与企业科技开发

大力提倡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业务工作,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将大大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技能及应用能力.

(七)以赛促练,提升专业教师教学技能水平

这里的“赛”,主要包括教师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以及作为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省内外及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在组织或设计竞赛的过程中参与比赛项目或专业技术标准的研究,从而提升教师本身的教学技能水平.

五、结语

高职教育的不断转变和蓬勃发展迫使我们要不断加强“双师结构”队伍的建设,而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标准也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职业院校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己任的,而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前提.在“双师”教师队伍建设中,既要注重其数量,更要注重其质量;既要注重其专业素质,更要注重其技能素养,使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真正成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

[2]许峰.“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46.

[3]季舒鸿,高查清.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内涵与建设要素[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4):49-53.

[4]寻云杰.构建财经类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24):45-46.

归纳总结:上述文章是关于高职院校和团队建设和几点建议方面的团队建设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团队建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基于分离原理的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建设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对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在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与高职院校的积极努力下,双师素质型教师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双师素质型教师.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的途径
摘要自从教育部启动“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后,各大专院校纷纷响应,建立自己的教学团队 立足高职英语教学,探讨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教学团队;高职;途径;.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为了给国家建设提供更大的助力,为国家建设输送更多的专业化、技能化人才,我国大力兴办职业技术教育,以解决国家建设所需人才缺口较大与实际人才培养数量较少之间的尖锐矛盾 在高……职业技术院校中,对学生进.

基于双师制教学模式分析职业院校教学 路径
李 敏  刘晓霞(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摘 要职业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制建设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我国社会体制中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时能够展现出较高的宽容性,且人才的培育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