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饮食文化方面论文范本 和丰子恺散文中的饮食文化探析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主题:饮食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2

丰子恺散文中的饮食文化探析,本文是饮食文化方面论文范本和丰子恺散文和饮食文化探析和丰子恺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饮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饮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饮食文化论文2000字

贾晓珉

【摘 要】饮食文化是丰子恺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个题材类型.本文在分析丰子恺散文饮食文化体现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探析在饮食文化背后所蕴藏的作家的故乡情结与人文情怀.

【关键词】丰子恺散文饮食文化故乡情结人文情怀

夏沔尊在《谈吃》中说;“在中国,衣不妨污浊,居士不妨简陋,道路不妨泥泞,唯独在吃上丝毫不能马虎,中国民族的文化,可以说是口的文化.”[1]的确,在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国家,不仅平常百姓重视吃,在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也喜欢将“吃”作为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他们不仅写美食的种类,也在描述“吃”的同时透露人理.丰子恺作为一个漫画家、散文家,用自己细致的笔触书写故乡的饮食文化,在更深层面折射出作家内在的故乡情结与人文情怀.

一、饮食文化的体现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2]丰子恺的散文,充斥着故乡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祭祀食俗等的饮食记忆.

(一)日常食俗

丰子恺追求的艺术是“生活化的艺术”.日本学者古琦润一郎在《读缘缘堂随笔》一文中赞扬丰子恺“一是说丰‘非常喜欢孩子’,二是说丰不写‘实用或深奥的东西’,但任何琐屑轻微的事物,一到他的笔端,就有一种风韵.”[3]丰子恺的散文,是将日常饮食融入自身的生活氛围之中,从小处着笔,细致描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忆儿时》中,丰子恺记叙了儿时与家人一起吃蟹的情景.“先折蟹脚,后开蟹斗……蟹螯上的骨头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看的蝴蝶……父亲吃蟹真是内行,吃的非常干净.”他将父亲吃蟹的风雅之事描写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动作都传达出父亲动作的娴熟.“我们都学父亲,剥的很精细……剥完之后,放一点姜醋,拌一拌,就作为下饭的菜,此外没有别的菜.”如今,在丰子恺的故乡,河蟹作为一道美食传承下来.这里不仅有儿时吃蟹的“穷”乐,而且作为儿时的美味,是作者对故乡的怀恋.

其实日常食俗在丰子恺的散文中还有多次出现,譬如在回到家时“老妻忙着烧素菜,故乡的臭豆腐干,故乡的冬菜,故乡的红米饭”(《家》);在离家求学前,母亲总要让他吃糕和粽子意味着“高中”(《旧话》)等等,都体现了故乡的饮食民俗,更重要的是饮食文化代代传承,极具价值.

(二)节日食俗

节日食俗主要是指在岁时节日中的一些饮食文化.如在新年、清明、端午等节日中的饮食习惯与美食文化等.与《新年怀旧》一文不同,在《过年》中,作者不是以回忆童年过年的乐趣为主,而是以客观的笔致呈现过年的习俗,节日食俗描摹生动有趣.在写美食的同时也将一些食俗的禁忌融入其中.“十五日……商店旧例,年酒席上的一只全鸡,摆法大有道理:鸡头向着谁,谁就要免职.所以上菜的时候,要特别当心.”这是送伙计回家的习俗.过年时的美食是丰富多样的,每一天的食物也是变换的.“廿七夜过年,是个盛典.白天忙着烧祭品:猪头、全鸡、大鱼、大肉,都是装大盘子的.”食物的摆放与盛盘的方式等都体现的节日习俗中的吉祥与禁忌的隐喻.

丰子恺的笔下《清明》并不像众多文人墨客笔下抒写的“路上行人欲断魂”那样,而是充满怡人之乐的.在其散文中,祭品的摆放、上坟时的规矩等都有所涉及,而主旨则归于文末.丰子恺感慨道:“我们终年住在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而在他的笔下,清明呈现的是另一番愉悦的景象,悲伤的氛围消失殆尽.

丰子恺笔下的节日食俗是以追忆儿时的欢乐时光而建构起来的.尽管有些语句夹杂了成人的思想,可是在叙述时,却以孩提时欢乐的眼光来讲述,使得欢乐的氛围跃然纸上,独具魅力.

(三)祭祀食俗

祭祀食俗是源于人们灵魂不灭的观念.“供奉神灵、祖先的食品最终还是被凡人享用,娱神和娱人融为一体.”[2]而祭祀食俗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就是认为将人间美味用来祭祀,可以得到神灵或者祖先的庇护.

丰子恺不是单纯地介绍祭祀食俗,而是将当地的人与事、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可见其书写的饮食文化并不单纯为了记录风俗,更多是为自己的情感表达作铺垫,使得人物塑造更加的丰满,环境定位更加真实.

在《四轩柱》中,写何三娘娘的病,讲述了当地“谢菩萨”的习俗.“‘谢菩萨’又名拜三牲,就是买一个猪头,一条鱼,杀一只鸡,供起菩萨像来,点起香烛,请一个道士来拜祷.”而在“谢菩萨”的背后蕴藏着“阴谋”——让人随份子.《元帅菩萨》一文,更是如出一辙.他从食俗着手,落脚于迷信的一套说辞,将元帅菩萨背后的秘密揭露出来.明明是父亲为其买了丸药吃了就好了,而在乡人看来却是因为“母亲去许愿,菩萨原谅了之故.后来办了三牲,去请菩萨.”在祭祀食俗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内心批判的声音.百姓是被迷信规约的,失去了自身的判断意识,是可悲与无奈的.

正是通过不同饮食文化的书写,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色彩的石门湾,呈现出了一幅生动的饮食习俗画卷,而在这幅画卷的背后,作家的情感进一步地表达出来,带给读者一个具有灵性与色彩的江南水乡.

二、丰子恺饮食书写的溯源

一个地方的风俗,作为一种文化往往深深地烙印在作家的记忆里,影响着作家的创作.石门湾的饮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在其散文之中,这种文化又随着作家的笔触流传下来.这样,不仅给散文增加了文化气息,也使得丰子恺的创作更富有“人间气”.

(一)故乡情结

叶圣陶有一段对丰子恺漫画的回忆:“其中的《挑芥菜》《断线鹞》《卖花女》,曾经引起当时在北京的佩弦对江南的怀念.我想,要是我在看这些幅画,一定会像佩弦一样怀念起江南来,怀念起儿时来”[4]特别是在旅居他乡时,丰子恺更是怀念故乡美味.以至于在寓居在上海的弄堂时,依然保留故乡的生活习惯.“我们是浙江石门湾人,住在上海,也只管说石门湾的土白.吃石门湾的菜,度石门湾似的生活……这真是一种奇妙的生活.”

在走过来很多省市之后,作家仍然保留着自己的土白,其中蕴含着对故乡的怀念.美食也是如此,丰子恺笔下书写的是自己孩提时代熟知的美味.回忆江南时,他说:“我很高兴,我很满足,我对于我们的江南十分满足.”作家笔下的家乡是“自然之美,最为丰富;诗趣画意,俯拾即是.”

饮食作为表现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物质形态,在民间风俗中占有不容小觑的地位.不论是日常食俗还是节日食俗都带有了一种地域文化特色.处于江浙一带的石门湾,饮食文化更是多姿多彩的.丰子恺通过味觉体验,用笔墨将其描写出来.《忆儿时》中的桑葚、炒蚕蛹等都深深地烙印在作者的成长记忆中,也成为他创作的一部分,通过自觉不自觉地方式将其表现出来.节日里的食物更是孩子们的快乐.在《清明》中,一个鸡蛋,因为难得抢到而变成了无限的美味.丰子恺是将儿时的快乐与自身的故乡情结都融入自己的笔触之下,使自身的情感表达真实而感人.

(二)佛家思想

丰子恺师从李叔同,在老师出家之后,丰子恺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转变.丰子恺逐渐变成“居士”.“作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的散文正如他的人和他的画一样,是一个‘的自己’.”[5]在描写饮食文化的同时,作家自身的思想也融入其中,特别佛家思想.《忆儿时》中,丰子恺回忆了儿时的三件趣事,可在每一小节结束时,都写到“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内心的忏悔是因为这三件小事都是杀生的.对于信仰佛教的人而言,杀生是大的罪过.这篇散文的主旨最终归于内心的罪恶之感.在《癞六伯》一文中,作家写酒文化的同时,也有对癞六伯生活的详细描述.癞六伯的“后花园”令人神往,那里有作家内心渴望的宁静之感.另一方面,他对癞六伯的孤苦无依,也流露出悲世情怀.丰子恺虽然深受佛家思想的影响,但是他的内心又是充满矛盾的.在《新年小感》一文中,他写道:“人生的幸福可由人自己制造出来.物极必反.人生苦到了极点,必然会得福.好比长夜必定会天亮一样.新年之乐的蜡烛快点完了.不要可惜已经点去的部分,还是设法换一支新的更长大的蜡烛;最好换一盏长明灯,光明永远不息.”丰子恺的散文常常在文末点题,升华文章的主旨.这一段话中正是佛家思想的体现,是在黑暗中对光明的期盼.

(三)人文关怀

民俗文化书写的背后隐含着作家的人文情怀.丰子恺的漫画中有对“民间相”“社会相”的描摹.他的漫画是幽默与讽刺兼备,可见丰子恺虽然有着佛家的思想,但更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在其散文中也有着对现实的关注与内在的批判意识.

《过年》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送完灶君之后,陈妈妈为父亲做的饭,香气犹存,父亲认为因为灶君没有吸取,所以这饭菜香.“我现在回想,他是假痴假呆,逢场作乐.因为他中了这末代举人,科举就废,不得伸展,蜗居在这穷乡僻壤的蓬门败屋中,无以,唯有利用年中行事,聊资消遣,亦‘四时佳兴与人同’之意尔.”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小的细节,作家内心的思想就凸显出来.我们不能独断的认为作者对科举制度的严厉批判,却能从中体会到他内心的无奈之感,父亲的话也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在《癞六伯》一文中,丰子恺写到农夫喝时酒是因为醉的快醒的也快,这样一来,就不会耽误干活,而癞六伯在喝酒之后发疯、骂人.作者“参观了”其处所后,给予癞六伯无限的同情.“癞六伯孑然一身,身材瘦小,身上有许多癞疤,无人知其姓甚名谁,爱喝酒,喝醉后,爱在桥上骂人.这些与鲁迅笔下的阿Q有几分相似.这是因为他们都生活在浙江农村,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但是癞六伯身上没有阿Q的某些缺点,如欺压弱小等.”作家把癞六伯描写的如此鲜活生动,一方面归功于其文字功力,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作者对于底层民众的关怀和同情,才能将癞六伯的孤苦无依与真诚善良表现出来.酒文化只是其中的配角,正是这样的一个小配角,使得癞六伯的存在有了真实的可能性.

丰子恺作为一个散文家,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情感完全皈依于佛家传统,在保留善心的同时,也极力地批评社会中存在的弱点.在关注底层百姓的同时,他也有着较为深刻的思想意蕴.透过饮食文化的书写,背后所隐含的人文情怀与故乡情结体现出来.

三、结语

丰子恺的散文在对日常生活的描摹中,不乏对故乡饮食文化的渗透.通过对他散文中饮食文化的细致分析,笔者看到的不单单是民俗,而是书写饮食文化背后所蕴藏的作家自身情怀.丰子恺在其散文中,常常表现出来对故乡的怀恋之情,这是毋庸置疑的.而更深层的探索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书写民俗文化的背后,是为了人物的塑造,环境的烘托,进一步将作家内心的人文情怀表露无遗.

参考文献:

[1]夏丏尊.平屋杂文[M].开明书店,1938:55.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72~77.

[3]富华.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细读”[J].文学评论,2009(3).

[4]胡赤兵.论丰子恺散文思想内容的两重性[J].安顺师专学报,2000(02).

[5]丁秀娟.感悟丰子恺[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4:296.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

汇总,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饮食文化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丰子恺散文和饮食文化探析和丰子恺相关饮食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丰子恺:画尽纯朴童真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 丰子恺把自己栖息于灵魂的制高点,把自己的一生原原本本地献给了艺术,也把全部的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世间万物 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画面大多以毛笔绘成,题材接近人民生活.

丰子恺送画
丰子恺是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尤其是他的漫画和散文,风格独特、登峰造极,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深受人们喜爱 他的艺术造诣除了与生俱来的天赋以外,其实还和他的精益求精有关 一次,丰子恺在乘船的时候,突然发现.

丰子恺:年龄不是问题
如果谈到作家里有谁能配得上“赤子之心”,我想无人能出丰子恺之右 他不仅在面对孩童时单纯童真,贫穷和成人世界的复杂也难以将其异化 我最初喜欢上他,是因为华瞻的日记,他以小儿子的口.

丰子恺的童心
●徐廷华丰子恺是以其漫画闻名于世的 他的漫画虽离今天的时代很远了,却依然常读常新 丰子恺本名丰润,字子恺 在家族同辈中,他是唯一的男孩 他从小喜欢绘画,尤爱临摹芥子园画谱,以至于成年后,进入创作期的丰.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