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工程教育类论文例文 跟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布局方法与思路赵海峰类论文例文

主题:工程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3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布局方法与思路赵海峰,本文是有关工程教育专升本论文范文跟思路赵海峰和布局和教育类论文范文资料.

工程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工程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中国机械工程期刊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

摘 要:高等工程教育布局一直是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重点,布局对于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产业需求、工程科技人才现状和成长规律及其评价指标、高校等教育机构能力限制都会影响高等工程教育的布局,教育层次、规模与内容需要根据影响因素来规划.明确各个教育层次的教育目标及结构,强化道德、合作、创新教育,优化区域间的教育规模,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布局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布局方法;影响因素;布局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8)09-0011-06

一、高等工程教育布局的影响因素

高等工程教育布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因素对高等工程教育布局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不同,因素间也会相互影响,只有将高等工程教育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清楚,才能更好地总结出布局的方法.

(一)产业需求

产业需求布局具有聚集性特征,会呈现区域性分布,产生的工程科技人才需求也会呈现区域性分布的特征,高校等教育机构也会按照相应区域布局来满足各个区域的人才需求.随着产业不断地发展,会出现新类型的产业需求[1],会在全国某个或某几个区域选择新产业的布局位置,这会产生一批新的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从而引起高等工程教育布局在区域位置的变化,同时,新类型的产业需求会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2]高新技术的发展与传统教育内容的结合不仅会扩展区域内高等工程教育布局的规模,还会创造新的教育内容.若某个区域中产业需求高,那么相应的工程科技人才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教育规模就相对较大,需要建立更多的高校等教育机构或增加高校等教育机构的办学规模,以此来满足相应区域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量.若某个区域中产业需求类型多,就需要培养更多类型的工程科技人才,那么高校等教育机构的学科结构、课程设置就会相应地多样化和复杂化.航空、海洋、环保新兴产业需求的兴起,使得高等工程科技人才需求增多,因此就业机会相应增多,但在我国高新产业仍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高新产业相关企业对工程科技人才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对现有工程科技人才满意度较低.由此可见,随着产业需求的不断升级,对工程科技人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产生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原有产业需求培养的工程科技人才难以满足现有产业需求,解决此问题,需要调整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布局.首先,我国高校等教育机构需要依照相应产业的技术需求及对工程科技人才素质需要,对知识进行更新,调整教育内容,使得培养出的人才迅速转化为产业发展可用的生产力.其次,需要调整教育层次及相应层次对应的教育规模,因需而动,若某产业需要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较多,就需要扩大教育规模培养相应需求的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相反,若产业需求对工程人才层次要求不高,就需要适度扩大本科生教育规模,限制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的教育规模,以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可以说产业需求的扩大促进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加快了高等工程教育资源的整合,调整了高等工程教育布局.

(二)工程科技人才现状

高等工程教育布局的目的是以需求为导向,强调实用性,培养各个层次从事工程活动的科技人才,同时使教育资源效用最大化.这也需要了解各个领域各个区域的工程科技人才现状.各个领域各个区域工程科技人才的总数量、占比、素质及岗位层次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区域目前高等工程教育的规模、比例、内容及层次.只有将工程科技人才的供给与需求相结合,才能了解目前工程科技人才在数量、素质及层次方面的需求差额,进而结合其他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对高等工程教育进行布局,以满足社会需求.

(三)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

在分析工程科技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后,人们会认为可以进行高等工程教育的布局,往往容易忽略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而人才成长规律也是高等工程教育布局的影响因素.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揭示了不同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发展规律,包括时间特征、能力特征、素质要求等.能力特征包括专业知识、创造力、沟通能力、外语水平、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素质要求包括责任感、忠诚度、道德*等其他素质.不同层次的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各异,在进行高等教育布局时,需要考虑工程科技人才具体的成长规律.对于某领域某层次工程科技人才整体来说,人才成长的时间规律对于高等教育布局具有重大影响,例如,航空航天领域中的高层次人才,若需要花费6 年时间培养才能转化为满足航空航天领域发展需求可用的生产力,那么在航空航天领域,对于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布局就需提前6 年进行规划,也就是说目前航空航天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布局,在6 年之后才能有一定的效用.这就对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预测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也显现出滚动预测与滚动教育布局的必要性.对于工程科技人才个体来说,不同阶段的素质、能力要求不同,高校等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也会随之改变.而且工程科技人才成长中会存在离开岗位进行再一次教育的现象,这对高等教育布局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例如,假设2020 年需要新增100 万航空航天领域高层次人才,若忽视人才成长规律,不考虑继续教育问题,则航空航天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布局会稍显单一,即只针对在校生进行高校等教育机构布局、课程设计及素质培养.这对接受继续教育的工程科技人才是不适用的,他们可能对专业性知识需求更高或有针对性地提高某一方面的素质能力,这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这种单一性的高等教育布局也会对高校等教育机构的空间及数量设置产生误差,造成部分高校等教育机构教育资源闲置或不足的后果.

(四)工程科技人才评价指标

工程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主要影响高等工程教育布局中的教育内容,即对高校等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等方面的设计产生影响.对工程科技人才的评价指标反映了当今社会对工程科技人才的考核及需求侧重点.为了面向社会需求,在高等工程教育各个阶段,高校等教育机构需要根据有关评价指标对教育内容进行更新与优化.工程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一般包括基本素质评价指标和岗位素质评价指标,对应着素质教育及专业教育.而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不同,体现着重要程度的不同.对于权重高的指标,高校等教育机构需要大力重视,增加相应课时及学分.对于权重较低的指标,控制相应课时及学分,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例如,目前道德*被越来越多的领域作为工程科技人才的评价指标,高校等教育机构就需要开设科学工程与道德*课程,加强工程科技人才该方面的素质教育.

(五)高校等教育机构能力限制

高等工程教育布局很大程度上需要高校等教育机构的参与,而它们的能力限制对高等工程教育布局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包括可培养人才数量上限、专业类型限制、教育实力及师资队伍限制.在明确某领域和区域工程科技人才需求预测、工程科技人才的现状、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及工程科技人才评价指标后,需要对教育内容、教育层次、教育规模等布局问题进行设置.在教育规模方面,需要考虑目标高校或教育机构的可培养人才数量上限,不能超出学校能力限制,超出的部分需要规划到其他学校或重新建立新的高校或教育机构来培养.在教育层次方面,需要考虑目标高校或教育机构的教育实力及师资队伍限制,若目标高校或教育机构没有博士生培养点,就不能将博士层次的工程科技人才教育规划到该学校中.在教育内容方面,也需要考虑目标高校或教育机构的专业类型限制.

二、高等工程教育布局的方法

高等工程教育布局主要涉及教育层次、教育内容及教育规模三个方面.

(一)教育层次

在教育层次的规划方面,首先要了解某领域、区域工程科技人才的现状,主要指标是工程科技人才的层次分布,可分为高层次、中层次及低层次,因为层次分布反映了该领域、区域内的工程科技人才的现有层次供给[3].第二,要对各领域、区域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层次进行预测,对应分为高层次、中层次及低层次.高等教育布局既需要考虑需求也要考虑现有供给,所以结合层次供给和层次需求可以模糊地确定高等工程教育布局的教育层次.但是,单纯地了解层次需求及供给也无法精确地确定该领域、区域的教育层次,还需要结合不同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来确定.在前面高等工程教育布局的影响因素中,可以看出成长规律涉及到不同层次人才成长的时间规律,若在信息领域,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需要的培养时间为8 年,则8 年后才能培养出适合产业需求的高层级工程科技人才,那么就算对现有布局进行准确规划,也无法解决燃眉之急.为了防止此种现象发生,应加大对人才成长规律的重视,并定期进行需求预测及供给统计.

(二)教育规模

在教育规模的规划方面,与教育层次规划相类似,首先要了解某领域、区域工程科技人才的现状,主要指标是各个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数量,层次划分与上面相同,分为高层次、中层次及低层次,因为各层次的工程科技人才的数量反映了该领域、区域内的工程科技人才的现有数量供给.第二,要对各领域、区域各个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数量进行预测,对应分为高层次、中层次及低层次.同样道理,高等教育布局除了需要考虑需求及现有供给外,也要考虑不同层次人才的成长规律,人才成长的时间规律在教育层次方面已经进行详细分析,在这里就不再赘述.在前面人才成长规律这一影响因素中也分析了继续教育这一现象,所以在继续教育布局规划中,要着重考虑各区域现有人才的数量,这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继续教育的规模.此外,在布局时需要进行人才“流出”及“进入”的计算,这样才能得出真实的需求差.

在得出领域及区域的需求差后,就需要在对应的区域内进行高校等教育机构的布局.由于建立新的高校等教育机构相对成本大,首先应该考虑在现有高校等教育机构进行教育规模设置,若高校等教育机构的教师资源可以满足相应数量的人才培养需要,那么可直接提高招生数量,若现有教师资源无法满足需要,则需要根据目标高校或教育机构的最大师生比例来提高教师数量,若需求量进一步提高,已经超出目标高校或教育机构的培养数量,可以增加高校及教育机构数量,具体数量由新建高校或教育机构预计培养人才数量决定.在高校布局中,针对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高校等教育机构数量都需要规划,这意味着也要考虑高校等教育机构的教育实力及师资队伍限制,例如无法培养能源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的高校等教育机构,不能首先将其列入高层次人才教育的规划中.

(三)教育内容

在教育内容的规划方面,首先要了解某领域、区域工程科技人才的现状,主要指标是各个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质,层次划分与上面相同,分为高层次、中层次及低层次,因为各层次的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质反映了该领域、区域内现有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质特性.第二,与教育层次、教育规模规划相同,要结合各个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及评价指标,将教育内容对应分为高层次、中层次及低层次.根据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了解不同时间阶段及层次的工程科技人才在能力上与现有人才的差别以确定教育内容.根据评价指标,主要分析各个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基本素质评价指标、岗位素质评价指标及各个指标对应的权重,针对权重较大的指标及与人才成长规律差别较大的能力,进行重点学科规划,增加学分及考核标准.

三、高等工程教育布局的思路

(一)优化教育层次及教育结构

针对三个不同的教育层次应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本科层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出的工程科技人才可以实施已完成的设计、规划、研发和决策的工程问题,以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为主,定位于企业的中低层,即初级、中级执行层等目标岗位.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主要是完成相应工科类专业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教育目标是培养出的工程科技人才成为面向工程第一线、具有鲜明职业技术岗位特征的从事各种专项工程的应用型人才.博士研究生层次的主要教育目标是培养出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但也要为大型工程与企业提供高级参谋工程科技人才.

对本科生层次,针对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布局的现状,结合其他高等工程教育布局的影响因素,建议进行优化调整,并逐步缩小其教育规模.由于工程科技人才不但需要兼有相应工程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沟通等组织协调能力,这对于一个本科毕业生来说,除极少数优秀者外,绝大多数是无法达到要求的,因此即使安排到了高层次岗位,也很难胜任,还需要在较长时期内逐步充实技术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而且还存在因薪酬待遇较低等问题,一部分工程科技人才选择其他专业的工作岗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建议缩小本科层次工科类专业的教育规模,并且调整、优化其教学计划,重视实践,大大减少与工程技术无关的空洞课程.同时,还要协同育人,探索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发展模块化通才教育,促进文理通融.继续实施在学生基础学科学习期间推选拔尖学生进行培养的计划.推动高校等教育机构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工程科技人才教育的特点,改进各个专业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4].扩大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数量,构建激励机制,调动教师投入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断形成教学的新方法新形态.

应该重点发展硕士研究生层次教育,扩大相应的教育规模.硕士研究生是工科类就业的关键层次,对于中国工程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要扩大其教育规模,教育内容要面向未来产业需求和未来工程科技人才的评价指标,重点要突出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5].这需要在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等地区选择一批具有工科特色的“985 工程”“211 工程”大学,给予专项支持,建成一批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基地和新型智库,开展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示范性教育改革,并以项目的形式进行试点,以期取得成功后进行推广.此外,充分利用工程研究院所的优势,对相应的管理体制、办学模式等进行必要的改革与调整,促进研究生工程教育的健康发展[6].

应该严格控制博士研究生的教育规模.由于博士研究生层次是以培养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为主要目标,并为大型工程与企业提供高级参谋人才,因此数量需求有限.现在国内各院校招收的部分工科类专业博士研究生的数量已经超过未来实际需求,将造成就业的困难.应该严把博士点的审批关,减少已有博士点的招生数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另外,根据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目标和定位,建议研究生教育阶段设立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种学位.两者的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应该完全分开制定.依照产业对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制定计划,以扩大学生选择余地,促进研究生层次教育的专业化,明确教育目标.研究生可通过学历教育获得学术型学位,也可通过非学历教育获得应用型学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培养出多种类型的工程科技人才,改变目前教育规格、教育类型单一的状况.

(二)强化教育内容

首先是强化道德教育.按照培养现代工程科技人才基本素质的需要,教育内容应当以目前的科学技术为主,并兼容文化、经济、道德、社会发展等方面,发展多元教育体系,体现时代综合发展的特性.课程体系中特别需要增加人文与道德等课程门类.目前,我国很多工程问题的发生,在工程科技人才的技术水平不符合要求的同时,德道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工程科技人才责任心欠缺是一个普遍问题.责任心不仅体现在对承担的工作尽职尽责上,还体现在一种科学的精神上,一些工程科技人才虽然“有知”但为了规避风险或逃避责任故意“不为”,这体现了其缺乏科学严谨的精神.工程科技人才应具备一种企业家精神,即一种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即便是接受工科类教育的学生,也必须具备多方面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并加强在道德、文化等方面的修养.斯坦福大学确定的教育目标是:“所有的学生在校内和校外都要显示出作为一个好市民应具有的修养、道德、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品质,要相信你将从斯坦福的各种资源中受益,并要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成为在才智和社会成就上的佼佼者.”这些是大多数工程科技人才所欠缺的.所以工科类专业一定要强化道德教育,抵御目前社会氛围中因市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等想法,恪守原则,廉洁自律,创新良好社会环境.另外,不仅仅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还需强化整个社会基础道德的教育.

其次是强化创新性教学内容.本科生层次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推行基于问题和研究的新的研究性教学内容.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促进思维拓展,启迪学生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发挥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7].应该将本科生创新实践纳入正常的教学实践环节,以政策鼓励有学术造诣、作风严谨、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创造一支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导师要对整个教学流程严格要求,不但要使学生接受严谨的科研训练,还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减少学生浮躁的心理和行为,为学生日后的科研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若有条件,可让优秀本科生融入指导教师现有的科研项目中.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内容要立足科学研究、面向工程创新,建立“工程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不以发表论文作为毕业的唯一要求.工程科技人才要将实践与研究结合,将被动的实践转化为主动的实践与研究.

最后是强化合作教育.目前各个层次的工程科技人才多为独生子女,具有良好的素质,掌握宽泛的现代知识,擅长使用网络.他们关注个人发展、敢于冒险、充满.他们更注重规则,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接受能力.但是,在他们的成长发展中,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弱点,比如缺乏责任心、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等,这些弱点的集中体现之一就是缺乏合作精神.新世纪的建设者应当具备合作精神,这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因而学会合作已经成为大多数国际教育组织所提倡的教育目标,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已经成为高等工程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应将合作精神融入教育内容中.首先,在学校中加强对学生合作精神的训练,将其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其次,可结合科研活动对学生进行合作精神方面的培养.第三,可成立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学习和生活,使其通过互相关心而获得归属感,这样就能使合作氛围得以形成.

(三)优化区域教育规模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高校等教育机构区域分布基本合理,但有待改善.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布局不能只考虑区域内经济因素、人口因素、交通因素等,还应考虑区域内的产业需求、工程科技人才现状、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等,缩小区域高等工程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是改革的方向.经济的发展对于西部偏远地区的部分产业需求加强,对于西部地区的工程科技人才来说需要进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应该遵循就近原则,所以对于宁夏、青海、西藏等教育资源匮乏的西部地区,应该注意扩大教育规模,增加教学设施,尤其应加强对研究生教育层次的建设[8].在教育内容上,侧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判断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并加强科学技术的更新,教育内容面向未来产业技术需求,同时提高工程科技人才实践机会.对于京津地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需要根据不同产业需求程度及工程人才成长规律扩大相应的教育规模,保持工程科技人才的持续供给.对于东北地区及中部地区,需要根据产业类型及工程人才成长规律来确定扩大、维持或缩减教育规模.加强区域间高等工程教育协作和高校等教育机构间的合作,提高高等工程教育整体水平,是高等工程教育布局结构优化的方向[9].

教师资源的流失问题阻碍了各个区域教育规模的扩大,解决教师资源流失问题可以有效地优化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布局.教师资源流失较为严重的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高校等教育机构需要针对自身特色,加强部分学科的建设,这既可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又可以创建自身特色,吸引教师与学生.建立完善的津贴分配制度,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师进行经济和科研上的鼓励.改革职称评聘制度,防止以年龄作为判断标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其科研与教学能力,创建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高校整体水平[10].合理利用学校资金,适度加大对本校学生的奖励,提高本科生继续在本校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比例.提高学生待遇,如增加学生与其他国内外高校和企业的交流机会、改善学生居住环境等,以吸引人才.对于教师资源丰富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京津地区,加强本校教师资源的优化,提高本校教师的整体实力,理性预估教育规模,避免盲目招聘外来教师.

总体来说,高等工程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历史发展过程.均衡发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平均发展、均等发展,而是特色发展,是鼓励不同区域高等工程教育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孟雅杰. 中外工科院校几种课程设置模式的比较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5):76-78.

[2]陈海燕,张海燕,骆小婷. 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63-64.

[3]谢安邦,赵文华. 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系统观[J]. 上海高教研究,1998,(2):20-24.

[4]童月. 高等工程教育层次、布局结构演变及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性研究[D].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6.

[5]朱迎春,周志刚,王大鹏. 我国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4):84-86.

[6]陈璧辉,李庆. 工科大学课程设置适用性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3):12-16.

[7]国务院.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7-1-10)[2017-5-25]. http://www.moe.edu.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701/t20170119_295319.html.

[8]张颖,王晶. 河北省高等工程教育布局与产业对接问题的对策研究[J]. 高教学刊,2015,(15):39-40.

[9]周奇. 高校教育科研管理中激励机制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2):102-104.

[10]Li S A,Wei C. Analysis of the LayoutStructure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Based on theData from 1998 to 2009[J]. Research in EducationalDevelopment,2011,(3):8-13.

(责任编辑:徐治中;责任校对:赵晓梅)

上文总结,本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工程教育本科工程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思路赵海峰和布局和教育方面论文范文.

职业技能大赛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分析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
摘要以多次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举办技能大赛的经验和感悟为基础,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方面,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探讨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业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职业技.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概览
文 周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艺术教育蓬勃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梳理40年的发展之路,大体可以每个十年作为一个阶段来审视艺术学科的发展,也可由此考察艺术教育观念的变化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重新.

嘉宾论坛模式与对我国新高等工程教育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为例
摘 要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工科课程体系中,嘉宾论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聘请特定的嘉宾走进专业课程的课堂讲授专业课程的核心内容及其应用,构建了嘉宾论坛进课堂模式,形成了以“情景性.

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高等美术教育概述
从1952年开始,教育部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方针”1为原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高……学校的院系调整工作,有计划重新分配高……院校.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