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颜色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跟乡村颜色与其他类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颜色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31

乡村颜色与其他,该文是颜色方面毕业论文范文跟乡村颜色和乡村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颜色论文参考文献:

颜色论文参考文献 乡村旅游论文

刘 刚

城外,一条柏油路横卧眼前.

记不清是何年何月,我被一只候鸟像衔一粒种子那样带去南方,丢在喧嚣的城市一角,独自生长.最初立志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拥有自己的一块土地和一片天空.渐渐地,发觉与我有着同样理想的人实在太多,按照老家父辈说的那句“侧着身子过得去就行了”的俗语,我学会礼让他人.这是一种消极的想法,但在我看来,留住老家三分地,不怕没有烧火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条路要走.在城里耕耘一年有余,也该踏上眼前这条柏油路了.

柏油路很长,望不到尽头,但我知道它一端连着喧嚣,一端连着粗糙.在喧嚣的世界里我看到了三种颜色:灯红、酒绿、一片空白.在粗糙的世界里我看到了无数种颜色,随季节变换而变幻,随时光流逝而流转.曾经以为从柏油路的一端可以去到梦的天堂,从另一端可以回到爱的港湾.而现在觉得从一端可以抵达现实,从另一端还是只能抵达现实.柏油路就在眼前,两边的农田也在眼前,纵横交错的田坎清晰可辨.随着车轮飞转,我越来越熟悉柏油路两边的庄稼、树木、房屋、水塘以及电线杆.

最早迎接我的是村口那尊石磨,像尊佛像纹丝不动.石磨旁原本有两间房子,是生产队的保管室,那时候村里人磨面磨谷常聚于此,一片喧闹.后来,保管室拆掉了,石磨就孤独地屹立在村口.石磨是有生命的,村里老人都这么说.石磨是从山坡上走下来的,石头长了牙齿就成了石磨.在那个比较封闭的年代,石磨用坚硬的牙齿把粗糙的五谷杂粮细心咀嚼后,用来养育山村里的儿女们.一年又一年,从未歇息,直至村里通了电,石磨才光荣退休.退休后的石磨喜欢跟孩子们一起玩耍,我是其中一个.每天放学后总爱跟一群小伙伴在石磨身上爬上爬下,有时还以磨盘为桌,趴在上面写作业.我相信石磨是有生命的,无时无刻不在眷顾村里的儿女,就算如今独居村口,也展现着无穷的生命力,看那身上和周围长满嫩绿的青苔,就知道石磨退而不休,依旧发挥余热.

时光不老,每天旭日东升;春天不老,每年吐故纳新.可风风雨雨数十载的石磨,会老.在岁月的流光中,石磨的腰身已变得瘦弱,石磨的牙齿几近磨光.扒开青苔的瞬间,我看到了一片凄凉,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或是怜悯,或是忧伤.没有村民们的打扰,石磨像一位安详的老人坐在村口,守望着面前这条柏油路,目送村里人远去,迎接村里人归来.

村里人习惯了石磨的守望,也就习惯在石磨身边歇脚.每当有人出远门,总与送别的亲友在石磨旁道别,这是个临界点,离开石磨就踏上征途了.每当有人从远方归来,风尘仆仆的游子总会将行李往石磨上一靠,腾出手来拍拍身上的灰尘,整理一下蓬松的头发,擦一擦额上的细汗,才提上行李以阳光的姿态和饱满的精神走进村子.家乡父老常说的一句话:在外面收获多少是其次,平安归来才是最重要的,总不能疲惫不堪地见父老乡亲吧!

多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加速,归来的人儿越来越觉得在村子里守望的人和物逐渐减少.岁月的流逝改变了诸多风物原有的色彩,像石磨一样忠实的守望者所剩不多,守望成了人们心头最纠结却又最自然的颜色,说白就白,说黄就黄了……

向往城市的人多了,守望乡村的人自然就少了.当我拖着行李回到宁静安详的村庄,那一排排青砖瓦房跟父亲一样,在蓝天白云下,站成了一幅巨大的素描画.村里独有的一条机耕车道没有了昔日的喧嚣,亦没了张扬的色彩,冷清地从村头伸向村尾.想当年,那是多么繁华,赶集的、磨面的、下乡叫卖的络绎不绝,每当陌生人经过机耕道,一路上犬吠不止,狗主人一面与来人打着招呼一面喝止调皮狗.

父亲迎着我回家,一路上偶遇大伯、七婶、王干娘……热情打完招呼后,我忍不住问父亲:他们没随儿女去城里吗?父亲说大伯的儿子在城里定居了,上月回来迁移户口,大伯不愿去,留了下来;七婶是个苦命人,本以为独自拉扯大三个儿女就享清福了,岂料三个儿女互相推诿,谁也不愿赡养她,只好独居在家;王干娘命好却不愿享受,儿女数次开车回来接她去城里安享晚年,她都固执地守在村里,说白了就是舍不得那一亩三分地……

我凝望着父亲,眼前这位须发斑白的老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说起一亩三分地,还真是好东西.城里人把地价、房价炒高再炒高,高得需要一代人去为之辛苦付出.而在乡村,土地没那么值钱,却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人.放眼望去,乡村最绚丽最美艳的色彩就在这片沃土上.

春耕秋收,夏生冬藏.

父母辈们早已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份情结割舍不断,相依相偎.父亲指着远处说:“土地是旧的,这些颜色可是新的.”嗯,没错.麦田一片绿油油的,泛着娇嫩的羞涩.我记不清多少次在异乡的梦里与麦田亲切地融为一体,那是多么静谧与祥和.看那一块块麦田,貌似连为一体,实则麦路清晰,间距匀称.阳光下,一阵风儿淌过,麦叶儿翻颤摇曳,因反光有些泛白,直晃人眼.父亲说现在种庄稼比过去轻松多了,不用三番五次去杀虫锄草,科技发达了,研制出的农药也很厉害,喷一次杀虫剂和除草剂就足够.

当年,村民们的生活非常脆弱,经不起任何灾害,一旦颗粒无收,全家人就得忍饥挨饿.因此那时候有一道风景,至今还能在我脑海中清晰浮现,就是守望麦田.每当夕阳西下时分,农人从田埂收工,不会立即回家,而是坐在田坎上卷根纸烟,神情淡然地望着麦田,虽是小憩,却是满怀期望,期望能有一季好收成.这时候的晚霞是最美的,把万般柔情献给疲惫的他们,轻吻着每一张古铜色的脸.农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长过了深邃的目光.记得父亲说过,再聪明的人也看不尽自己的阴影.

麦田在夕阳下定格成壁画,纹丝不动,父亲却在心中合计开来,倘若收获九千斤麦子,按照每斤一毛五分八的,可以收入一千四百多元,除开我和妹妹的学费,家里还可以买两头小猪崽……

要是因灾减产了呢?父辈们都不愿去细想,因为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期望永远都不要发生.

还记得我家的那条大黄狗也总在这个时候奔向田坎边,陪在父亲身边,时而来回转悠,时而蹲下来望着远方.一根纸烟抽完,父亲通常会再卷上一根,吧嗒吧嗒继续抽.直到天色麻黑,才起身往家走,可他依旧拨弄着心中的算盘.

如今,不愁吃穿了,也就不用坐在田埂上守望和祈祷,麦子照样抽穗结籽.可人们依然会趁闲时踱步在麦田周围,父亲说是看风景.乡村处处是风景,为何偏爱这里?原来谷、麦、粟(玉米)是家乡最主要的三大农作物,每家每户都要收获几千上万斤,是农户的直接经济收入,心系于此也就不足为奇了.

临近家门口,父亲指了指不远处的老槐树说,还记得小时候你跟二娃、贱狗、王波尔在那里玩耍的往事吗?记得,记得.在那里捕蝉、荡秋千、捉迷藏……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童年记忆.有次我从树上摔下来,把母亲吓得哭了一整夜,生怕我有个三长两短的.现在想来,儿时调皮的我没让父母少操心.如今的老槐树比当年更显苍老,树下再不像过去被我们这群伢子踏得光秃秃的,而是另一番热闹的景象,杂草丛生,虫唱蜂鸣.

或是与父亲寒暄太久,母亲闻声迎出门外.仅仅时隔一年,再见母亲已完全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白发与皱纹增添了不少,身子骨也不如从前硬朗.母亲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安慰道:上了年纪的人就好比灶膛里的掏火棒,越烧越短了,这是自然规律,你难过啥劲儿!

我想我选择在村里发展是对的,至少以后能多陪伴在父母身边,陪着父母慢慢变老.我情不自禁地牵住母亲的手,暖暖地,直抵心田.

迈过老屋高高的门槛,看见厅堂的摆设与记忆中的一样,我就知道父母依然舍不得添置新的家当,尽管在电话中满口答应了我.母亲说,高档的电器不会用,还是用传统的东西比较习惯.难怪,厨房里最醒目的依然是那座砖块混着泥巴堆砌而成的柴火灶.父亲坐在灶口前往灶膛子里添柴,母亲系着围裙站在灶前炒菜.这一幕曾经厌烦见到,如今却倍感温馨.儿时,母亲做饭时,总叫我坐在灶口负责添柴烧火,最难烧的就是稻草,烟雾大,草灰多,燃烧一会儿就能积一膛子灰,得赶紧往外扒.母亲就不高兴了,说炒菜的时候不能扒,草灰都飞进锅里了.我无奈地望望母亲,那个委屈呀全撒到这柴火灶上,做完饭还要踹上两脚.父亲说,现在村里住的人越来越少了,到处都是枯枝木柴,没人抢着要,随随便便就能捡一捆回家,生火做饭不再像以前烧稻草那样满屋子浓烟.

饭菜做好了,满桌子农家小炒,全是柴火的味道,乡村的味道.我给父母夹菜,父母极力拒绝,说他们每天吃的都是农家菜,倒是我在城里,难得吃到这样的味道.一餐饭快要结束了,母亲匆忙走进厨房,说忘给我拿最爱吃的煮鸭蛋.的确,小时候无论我帮父母做了什么农活,他们给我的奖励都是煮鸭蛋.不一会儿,两个滚烫的鸭蛋摆在我面前,一个白色壳的,一个淡蓝色壳的.奇怪,鸭蛋怎么有不同颜色的呢?父亲说,鸭子常吃鱼虾水草生的蛋就是淡蓝色的,常吃谷米杂粮生的蛋就是白色的.

柴火灶做的饭菜确实香,贪婪的我撑得饱饱的.母亲说,回乡下一趟不容易,就多吃些,装进肚子里谁也拿不走.这倒让我想起读书时父亲说的那句话:多读点书,把所学的知识装进脑子里谁也偷不走.乡下人说话很地道,很朴实,貌似随口一句却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值得推敲学习.

农人不记得哪天是情人节,也不记得哪天是万圣节,可他们把二十四节气记得非常牢,什么节气是什么气候,什么节气种收什么农作物却是刻在心窝子上的,说梦话也能说得清清楚楚.譬如“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些都是祖祖辈辈的经验总结,他们深深记在心里.父亲说,立夏后的乡村开始热了,蚊虫也多了起来,过去使用蒲扇或蔑扇,现在用电扇了.还说电扇没有手摇扇好,吹久了容易感冒.

过去没有蚊香,村里人每年立夏之后有聚在院坝里纳凉甚至过夜的习惯.

在乡下有一种比蚊子还小的蚊子,俗称“墨蚊子”,常躲在屋角黑暗处,人们关灯熟睡后,便密密麻麻飞出来吸食人血,一巴掌打下去可以打死好几只.人们流行在小院里过夜,一是凉爽,二是没蚊子.乡村的夜晚,没有都市那般灯红酒绿的浪漫,也没有霓虹闪烁、璀璨绚丽的夜景.有的只是繁星满天的夜空和小院四周的那些轮廓.

记得上大学那几年的每年暑假,我从城里回到乡下,都爱在夜晚静静地坐在老屋门前的石阶上,仰望星河密布的夜空,浩瀚的天宇贪婪地吞噬着深邃的眸子,任凭我怎么努力也看不到尽头,只看见无垠的夜幕中镶嵌着不停眨眼的星星和那枚浑身清辉的月亮.我向四周张望,树木、竹林、房屋,硕大的暗影在夜色中显得很是诡秘,不经意间,仿佛那些张牙舞爪的轮廓如幽灵般移动,给静谧的夜增添了几分神秘.偶有晚风吹来,林间枝叶在幽暗的星空下随风摇曳,时而狂劲,时而轻柔.

乡村的夜晚比城里的夜晚要恬淡几分、神秘几分.小时候,父母不让我们在炎热的白昼外出玩耍,夜晚,更是给我们这群贪玩的孩子们增添了几分期盼.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吃罢晚饭聚在村里最大的四合院里享受着夜晚的清凉.他们手执蒲扇吸着烟,田间地头的桑麻之事从他们嘴里缓缓流淌出来.这个时候,我们这群孩童如脱缰的野马般在院子里打闹嬉戏,不羁的疯劲儿在星空下搅浊了清新的空气.大人们时不时提醒我们“小点声”,可我们那里收得住声,依然嘻嘻哈哈地闹腾不停.

父亲常常因为我的嗓门大而板着脸,一副很生气的样子.这时,爷爷那张慈祥的面孔出现了,牵着我的手说:“别闹了,爷爷给你讲故事.”我虽有些不情愿,但还是跟着爷爷回到自家的小院里.

爷爷坐在凉椅上摇着蒲扇驱赶蚊子,我躺在爷爷身旁的竹席里,静静地听爷爷讲故事.爷爷讲的故事很多,有《薛仁贵征东》、《草船借箭》、《凿壁借光》等,可他总是用“从前”或“古时候”作为故事的开头.有一天夜晚,我问爷爷,为什么古时候那么多的故事呀?现在就没有故事么?爷爷摇着蒲扇乐呵呵地笑着说:“现在的故事呀,留着你长大之后去讲咯!”

当时我不太明白爷爷说的话,只是凝望着浩瀚的夜空,祈盼自己快快长大.如今长大了,可再也听不到爷爷给我讲故事了.

父亲叫我回屋睡觉,说现在村里都没人在院里纳凉的习惯了,家家户户都有风扇,王干娘家还安装了空调哩!我笑笑说,再坐会儿就回屋.父亲也笑笑,来到石阶上挨着我坐了下来,父子俩就这样不说话,静静地融入夜色中.

夜空依然很美,晚风依然清凉,四周竹林、树木、山岗的轮廓依然张牙舞爪般,仿佛狰狞的怪兽,又似慈祥的老人.我的思绪在夜空下徜徉,却怎么也找不到小时候的那种惬意与安逸,唯有身旁的父亲给了我一份安宁.四周静悄悄地,偶尔从村口传来几声犬吠,闪电般划过夜空,震碎了院里草尖上的几滴露珠儿,便又沉寂下来.我下意识望向村口,那尊石磨或许已经睡着了……

清晨,我在鸡啼声中醒来,推开窗户,乡村换上了新的表情.

一股股夹杂着泥土味的晨风扑面而来,很清新,很水润.一座座零散在翠竹绿树间的瓦房悠闲地吐着炊烟,各家各户都在做早饭.在城里,我已习惯晨起喝一杯淡盐水,然后吃一小碗汤粉,早餐很是简单,有时还因周末贪睡懒觉而被忽略.可在乡下不行,父母不会让我睡懒觉,并且也不会那么简单地应付早餐.满桌子的菜肴加上一大锅饭,丰盛而隆重.农人做的都是体力活,若像城里人那样一碗粥一根油条是撑不到午餐去的.我还不习惯吃那么多,大半碗就够了.父亲母亲能吃好几碗饭.看着二老吃饭的样子,我打心里高兴.十年后,二十年后,父母还能这样吃饭那该多好啊!

眼看东方红霞流金,父亲说今天应是非常炎热的一天,趁太阳还没露脸,我们得去山岗干一阵子活.

我随父母出了门.

穿过一片竹林,一座瓦房出现眼前,我知道这是二伯的家.二伯坐在院子里,端了一大碗饭,非常专注地吃着,偶尔掉下几粒,引起一群鸡仔哄抢,二伯索性用筷子刮出一层米饭丢地上,鸡仔们抢得更欢.我与二伯打招呼,二伯抬起头来,脸上顿时堆满了笑,二伯说上次我寄给他的活络油很管用,在那扭伤的腰部擦了几次就痊愈了.二伯是父亲的二哥,去年因为建房的事情兄弟俩闹得不怎么愉快,后来经过我与堂哥(二伯的儿子)细心劝导才改善关系,见到父亲和二伯相互递烟的热乎劲儿,我这做晚辈的心里暖和.乡村人都是直肠子性格,说话不会拐弯抹角,难免有些短暂不合,稍作劝解,又会和好如初.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家都习惯了这些.

离开二伯家上到山岗,我惊诧岗上的树怎么少了那么多.父亲淡定地说:村民们少了,树自然少了.坡上的树无论杨木的松木的柏木的都是认栽的,山村人有个不知来历的习俗,人一生下来就得在自家的坡上栽一棵树,所谓自家的坡头其实就是一块自留地.一个人一棵树,人长树也长,等人死了,认栽的那棵树就用来做棺材.远远地,我看到我的那棵树,在山岗上傲然生长.母亲说,我去城里工作后,她与父亲牵挂我担心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背上水和肥料上岗来,勾兑一下浇在树根下,树在人平安.

父母的心意我全明白.就在山岗不远处,一棵被风折断的柏树就是黄家二娃认栽的.父亲说去年冬天,北风呼啸了好几个晚上,不知是哪个晚上吹断了这棵柏树,没过多久,在工地上班的二娃回到了村子,据说是从脚手架上跌下来,摔断了一只手.后来,虽然把断手接上了,可到现在都使不得力,那只手成了摆设.

或是灵验,或是巧合,都不重要.关键是父母对孩子穷尽一生的爱让孩子拿什么去报答,即使尽孝终老也回馈不完,深恩难报啊!

岗上除了树和几片庄稼,剩下的全是石头.

太阳悄悄探出脸来,俯览祥和的大地.一阵热风从山腰吹来,把我的思绪带回到过去.这山岗原本是庞大的,是山民的守护神.每当有匪贼袭村,人们就躲到山上去,老人孩子藏在山洞里.青壮年就埋伏在岗头,做好防御和伏击准备.由于山大树密,乱石遍野,匪贼都不敢轻易上山来.人们很轻松地躲过一劫又一劫.

每遇虫灾、水灾,最易遭殃的就是山下的平原地带.乡亲们这会儿又想到了屋后这座守护神.他们把*、土豆藏于山窖里,不受损害,即使房子淹了,也能在山上维持一两月.我与父亲经过一口口山窖时,窖门已荡然无存,窖口杂草丛生,里面阴暗潮湿,已不能储藏任何东西了,可斑驳与荒凉的窖洞牵扯我的思绪,浏览着时光碎影回到童年,打捞已沉入山谷的往事.当年的山窖多得数不胜数,每户人家都有好几个,谷麦粟豆储存其中.渐渐地,有城里人进村说山木很值钱,与各家各户一番讨价还价后,便大肆砍伐除认栽树以外的所有山木.山头瞬间谢了顶,变得老态龙钟,沧桑而憔悴,原本青春的容貌一下子成了记忆.这还不打紧,城里又来了一大批人,说山上的石头作用很大,修桥修路修高楼,任何建筑都少不了它.城里人与各家各户又是一番讨价还价,成交后日夜赶工开采石头.那时候我常在夜晚看见山谷中一团一团的灯火,我知道是马灯拼凑一起照亮采石场的,可我总觉得很诡秘很阴森,像鬼火.日积月累,大山瘦了,瘦得一阵风儿吹来也会不停摇摆,咳嗽不止.有时深夜,我能听见山谷里传来极其恐怖的呜咽声,爷爷说,有外地来的采石工人摔死在谷里,现在找不到回家的路,只好在夜里喊魂,若有人吱一声,便附在这个人的身上,让这个人带他亡魂回家.我被吓得把头埋在被窝里,连呼吸都小心翼翼,生怕弄出声响,招魂上身.

后来,修桥修路修高楼都不用石头了,全是水泥钢筋浇铸而成.山谷变得安静下来,夜里传来的呜咽声也戛然而止,山村恢复了往日的安宁,可是山已经不是原来那座山了,人们就称之为坡.许多山窖也因大量采石而不复存在,如今看到的少量几口山窖成了历史遗迹.

日头渐渐升高,我与父母收拾农具下岗.

途中,一棵大橡树引起我的注意,母亲说这树虽不是认栽的,却与我同龄.其实我早已知道,儿时,父亲就告诉过我,所以我对这棵橡树特别亲切.每年月间,常与小伙伴围在树下翻找圆溜溜的橡子.挑拣几颗漂亮的橡子,用细小的竹签插在橡子的顶端,双手掌夹住竹签用力一搓,橡子就在地上转遛起来.晒谷场地板宽阔平坦,一群孩子常在那里比赛转橡子,看谁的橡子转得久.这棵参天橡树曾带给我太多童趣,与之同龄的我却没给予它多少回报,小时候时不时从家里偷一把肥料撒在树下,可后来离开村子求学、工作的年月里,未曾记起.如今再见,它依旧孤傲地耸立在山坡上,毫不计较地守望着山下那个叫“刘家坝”的小村子.

是的,小村子.

从原来的七八十户人家,小到现在只有十余户.村子小了,村子也老了.老到见不着几个年轻人.小孩子随爸妈去了城里读书,留下爷爷辈在村里过着自感满足的田园生活.

“自感满足”四个字于家乡父老来说是多么地自然,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多么难得.即使在城里打拼到有车有房,表面满足的同时,心里还是不能接受当下.在心里从未停止过生长,也未有止境,一山望着一山高,因此就有那么多愤青无休无止地抱怨和吐槽.在淳朴的乡村,人们过着简单宁静的生活就是幸福,难怪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都向往田园生活.从武的弃甲归田,从文的隐居山林,都深爱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日子.

农村出生和长大的我不否认田园的美好与富足,在城里呆久了就怀念乡村的粗茶淡饭,怀念乡村的原汁原味,怀念乡村的清新空气和那泥土的芬芳.多少商贾富豪退休后都愿去个山水环绕碧草如茵的地方建房定居,安享晚年.

父亲告诉我,他和母亲这辈子就没打算去城里生活,在农村会过得很幸福.尽管城里有的农村没有,可农村有的城里也是没有的.父亲还说,儿女们在城里打拼累了,就回农村来歇歇脚.农村老人闲暇时也去城里小住几日,体验一下社会飞速发展的新生活,农村和城市就是一条脐带,连着一份亲情,永不割舍心就安.这话不无道理,村里的年轻人都是这样往返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累了就回来,休息好了又出去.乡村就是一个天然的疗养院,养身养心,养育外出的人,也养育留守的人.

记得上大一时,我在城里害了一场大病,打针吃药多日都不见好转,父亲就托堂哥把我带回村子.母亲用老家的土办法把我的病治好了.就在前年,母亲患了胃溃疡,虽然康复出院,可身体却瘦得皮包骨.城镇的人告诉我野生鱼虾营养丰富,是养生补虚的上品,不妨用这些给你妈熬汤煲粥,绝对管用,只是不知去哪里捉野生鱼虾.

在农村,野生鱼虾是不难寻找的,尤其夏天.

每当暴雨过后,稻田、山溪、沟渠都会涨水,哗啦啦地流进河里,河里的鱼儿、虾米就会沿水流上蹿,有水的地方准有它们的身影.雨后乡村,万顷绿浪,这边麦穗渐熟,那边稻苗疯长,远望村舍好似一张眉清目秀的俏脸,无污染,不焦躁,甚是清凉.我与父亲带上鱼框、瓢盆、铁锹等工具来到一段沟渠边,先将上游的水堵住,就用铁锹铲泥砌成堤坝,然后在距离堤坝五六米远的下游再用泥土堆砌成坝,最后就是将中间这段沟渠里的水用瓢盆舀出去.当我们使出一股翻江倒海的力气后,中段沟渠的水就舀干了,那些鱼呀虾呀完全暴露在沟渠底下的淤泥上,惊吓得乱蹦乱跳.我与父亲抓紧时间将鱼虾往鱼框里捡,捡完鱼虾的时候,上游的水也差不多蓄满堤坝了,我与父亲就用铁锹捣垮堤坝,还原沟渠,让水流顺畅.

回到家,母亲见我与父亲满身泥水,关切地问长问短,心疼不已.我与父亲提着收获的满满一筐鱼虾,相视而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母亲喜欢喝鲫鱼汤与河虾粥,我与父亲每天就跟上班似的准点带上工具出门捉鱼摸虾.下了暴雨就去沟渠或稻田里捉,没下雨就去河边捞.日照久了,河面水热,鱼虾喜欢躲在河边水草下面,享受一番清凉.父亲说,这是捞鱼的好机会.我与父亲各持一个编织得很密实且口径很大的鱼篓,悄悄走到水草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鱼篓对准水草罩下去,每次都能收获三五条,半天下来,就有好几斤鲜活的鱼虾提回家.

每餐一钵浓浓的鲜鱼汤加两小碗河虾粥,母亲吃得津津有味,食欲明显大振,精气神逐渐转好,整个人看起来容光焕发,身体恢复得相当不错.

如今,野生鱼虾虽受农药影响有所减少,但也不难寻找.每当农闲季节,父亲都会提上吊杆去河边或山涧垂钓,钓的不仅是鱼虾,还有一份恬淡的心情.

在乡下,下雨天就是休息日,不能出门务农,各家各户都窝在家里.这不,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我与父母围坐一起挑选生虫的豆子.不知不觉聊起村里的一些人一些事.母亲说,以前村里进了偷鸡偷狗的贼子,一呼百应,男女老少拿着木棍喊打喊撵,如今,别说捉贼,就是谁家着了火,也没多少人在扑救.剩下十余户都是些老弱病残孕的,并且一户也就二三个人,合起来也堵不住一个贼子.是现在的人不齐心了吗?那也不是,主要是跑不动,身子骨没耐劲儿.父亲问我还记得邻村的刘厨子不,我说记得.父亲说,那么厉害的人物就在去年说没就没了,村子的人还会减少.父亲叹了口气,一脸的无奈.是呀,村子越来越小了,我更是迫切地想在*我已谋划一年的种植业.

提起刘厨子,当年可是铁罐子里摇铃铛——响当当的人物.

刘厨子十四五岁就随其父学烹饪,两把菜刀闹革命,煎炒炖炸,焖蒸凉拌,可以说是样样精通.十里八乡,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会请他操办宴席.

他最红火时还收了五六个徒弟,他把手艺传给大徒弟,让大徒弟教二徒弟,二徒弟教三徒弟,以此类推.每次外出办席,都是徒弟们操刀掌勺,他就成了技术指导,掌控着整个宴席的格局和气氛,一会儿和主人家商量摆设,一会儿又进厨房指点一番,那架势那派头可以说是热气腾腾,有声有色,气场不俗.兴致来时,还陪同主人家与客人敬上几杯,反正乡里乡亲的谁都不面生.高粱白酒下了肚,一张肥脸就变成了猪腰子色.

他是个厨子,还是个热心肠人.哪家修房造屋需要劳力,一声吆喝他准到.在农村像他这样的人虽然很多,但他的离去总归是少了一个.听父亲说起刘厨子去年走了,我也有些惊诧和惋惜,毕竟他还不到五十岁呀!

父亲说,豆子老了,可以留着做种子,还可以磨豆粉,人老了就跟生虫的豆子一样,空有皮囊,不是这里不舒服就是那里有病,跑不快,累不得.我说村里人比城里人要好得多了.村里七十多岁的老人还在肩挑背扛,上坡下岗如履平地.而七十多岁的城里人根本就没这体力,要不是早上打打太极晚上跳跳广场舞,基本就没啥劲儿,身体虽白白胖胖的,可是高血压、冠心病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哪有乡村人潇洒自在.母亲听了我这番话,欣慰地笑了,说我终于懂得老人的心思啦!我知道,坚守在乡村就是坚守那份世代不变的信念:土地就是咱们的根儿!

乡村,就是一首传唱千年的歌谣,祖祖辈辈喜欢在熟悉的旋律中简单地生活着,辛勤耕耘脚下那片热土,不让它荒废,不让它贫瘠,从泥土里刨出一个个满意的日子,以此回报大自然无私的赠予.那山那水那甘霖,全是上苍的恩赐,村里人很会珍惜这些资源,不忍舍弃,坚定地留下来,守望在乡村.儿女回来有个落脚的地儿,儿女离开,也有一大堆土特产相送.默默地,城市与乡村的距离在缩小,乡村缩得更小,小到心坎上只有父母,没有乡村.许多年轻人回家只为看看父母,匆匆忙忙一餐饭就离开了,不曾多住几天,不曾陪伴父母到乡村四处走走、看看.

其实,乡村有走不完的沟沟坎坎;乡村,有看不完的绿意盎然.正如大伯每天下地干活时,哼唱的那首不知名的小曲儿:三月的桃花儿六月的莲,九月的瓜果结满园……花红柳绿在乡间,那抹色彩看不完……简单明了的歌词告诉城里人,乡村是个很美很富庶的地方.

此文结束语,此文是一篇关于乡村颜色和乡村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颜色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颜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乡村颜色与其他
一城外,一条柏油路横卧眼前 记不清是何年何月,我像被一只候鸟衔一粒种子那样带去南方,丢在喧嚣的城市一角,独自生长 最初立志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拥有自己的一块土地和一片天空 渐渐地,发觉与我有着同样理想的.

双阳区委老开展送课、送学、宣讲助力乡村振兴党日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主题,9月18日,双阳区委老结合党日活动,深入到太平镇新村村开展送.

乡村夜话
退休闲下来,想出去走走,不想去喧嚣的大都市,也不想去看名山大川,倒很想去40 年前下乡的九台卢家去看看 那是我的第二故乡 说走就走,吃过午饭,我找了一辆方便车,便出发了 由于路远,到达目的地已是黄昏时.

乡村振兴战略需发挥乡贤作用从甘祖昌将军当农民、郑传楼副巡视员当名誉村长个案的思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 由此,我建议发挥乡贤作用,加大精准脱贫力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观初心所感一部初心电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