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母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与母亲就是家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母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1

母亲就是家,本文是母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母亲和母亲就是家和就是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母亲论文参考文献:

母亲论文参考文献 家校合作教育论文创业家杂志艺术百家杂志社世界家苑杂志

1

母亲出生在地主家庭,共有兄弟姊妹8人,她为老幺.我听几个姨和舅舅们说,我的母亲从小就是一个办事果断有主意的人,常常受到外公的表扬和嘉奖.外公和外婆那时在集镇上经营着一家药铺,十里八乡的人们看病抓药都会来光顾,生意做得很红火.外公是一位博学多识的文化人,曾经还兼顾着学校的教务工作,是县上远近闻名的文化人,写了一手好字,画了一手的好画,有一整套的教学方法.母亲从小深得外公的爱,耳濡目染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办法.

母亲11岁时,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了.外公由于是地主,每天都会游街批斗,这无疑让这个原本幸福平静的家蒙上了阴影,恐惧、唾骂随之而来.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亲戚反目,子女与家划清界限的事情习以为常,外公终于忍受不了这种被人羞辱,唾骂的情景.心怀仁慈,助贫帮困的地主外公最终选择了上吊自缢结束了生命,一个饱读诗书,真正身怀真知的文化人就这样陨落了.外公自缢的地方选在了自家房屋的后山上,母亲和外婆听到外公上吊自缢的消息,嚎啕大哭,外婆几度昏厥.此后,母亲永远地失去了她知识渊博的父亲,也永远地失去了父爱.

文化大革命整整持续了十年呀,“地主狗崽子”的称号像座大山整整压了母亲十年,这十年间母亲的生活惨不忍睹.兄弟姊妹中年龄相差较大,哥哥姐姐们要么去参加了支援三线建设,修电站,修公路等,要么苟延残喘地做着那些大多数人不愿干的工作维持生计.母亲和少数姊妹留在家中挣最低的工分,侍奉“三寸金莲”的外婆.

那时,吃不饱,穿不暖,可母亲却没有就此消沉.后来听母亲说,对她影响最大的人一是自己父亲从小留给她永不服输的精神,二是被下放到村劳动改造的县级干部宗英表婶.母亲的表婶时常鼓励她,开导她,让她放下包袱,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改变自己的命运.母亲初中毕业后参加了文艺宣传队,经常去县里表演节目,县区公社的一些领导对她的表现很满意,对她这个“地主狗崽子”都高看了一眼.不久之后,母亲得到了工农兵大学的上学名额,这让母亲看到了曙光和希望.谁知就在她即将启程上学的前夕,一张大字报将她的前程彻底毁了,希望破灭了,后来这珍贵的名额被别人顶替了.这大字报的出现,原为母亲的三哥得罪了村里当时红极一时的人,正是这些人操纵了此事,将母亲禁锢在了农村.在母亲心灰意冷时,母亲的表婶给予了她安慰,告诉她广阔的农村也有发展的天地,人一辈子的路还长着的道理.母亲重整旗鼓,重拾信心,找回了绝不向命运低头的那股劲儿.

自此,母亲彻底成了“泥腿子庄稼汉”,但她内心深处从没向命运屈服,也没有因此埋下仇恨的种子.也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她迈过了人生中的那些沟沟坎坎.

2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了,进入了拨乱反正的时期.外公最终被平反了,国家还了外公政治上的清白.当年存活的老人们到现在都说,你外公如果是坚持到运动结束,以他的学识,当个县长都是很轻松的事.世事弄人,外公已离世了半个来世纪了,只是那年火烧街道时,没能抢出外公只字片语的墨宝,到现在这在母亲心中都是一种遗憾.

1976年,母亲21岁,如花似玉,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对于母亲曾经的地主成分,一些年龄相仿的男孩子却望而生畏,害怕再来一场类似于文化大革命的运动,而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母亲就这样饱受乡邻的非议和白眼,夜深人静时偷偷躲在被窝里掉眼泪,外婆看着心痛,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三年后的一天,从关中平原来秦岭深山帮忙给人找媳妇的媒人得知母亲的情况后,给母亲介绍了一个男子.这男子相貌帅气,为人谦和,说话得体大方,母亲相中了他.而他,就是我的父亲.母亲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她的家乡,走出了巍峨绵延的大秦岭,走进了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父亲的家境也不好,姊妹四个,母亲嫁给父亲后,我奶奶就进行了分家,将破败不堪的祖屋留给了我的父母,奶奶和大大们搬进了新房.关中所有的一切对于母亲都显得那么的陌生,关中人和陕南人有着众多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母亲是一个适应力极强的人,学会了用擀面杖擀面,学会了做醋,学会了制作浆水菜,等等.一年后,我的出生为这个家带来了欢声笑语.

母亲和父亲相互配合得很默契,一同种地,除草,浇地,日子过得虽紧巴但很安逸.几年后,随着国家政策一步步的好转,父亲和母亲承包起了村里的电镀厂,我们的生活逐渐好转.妹妹的出生,让父亲和母亲喜笑颜开,一儿一女幸福无比呀!母亲和父亲幸福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这让母亲感觉很欣慰,那些苦楚的过去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几年后,父亲的背上突然间莫名其妙地长出了一个疙瘩.起初,不痛不痒,加之父亲厂里工作繁忙,就没在意.时间长了,这疙瘩有了长大的趋势,且还伴着疼痛之感.母亲陪父亲去省人民医院检查,被告知父亲背上长的疙瘩是肿瘤,必须开刀治疗.那时的医疗条件差,开刀后的父亲,病情进一步恶化,全身不同处接连长起了疙瘩,医生最终下了癌症晚期,癌细胞已扩散的结论.父亲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家中的积蓄也早已耗尽,还欠了一屁股的债.无暇经营的电镀厂也兑了出去,我们家的经济突然间变得很拮据了,我那时看到过母亲躲在厨房偷偷抹泪的情形,母亲发现我后快速擦干眼泪,立马又露出了笑脸.

为了给父亲治病,母亲晚上在村办的纸盒厂糊纸盒挣钱,白天将妹妹托付给奶奶照看,领着我挎着一篮自家鸡下的蛋,乘坐公交车去西安的边家村卖鸡蛋,遇见好心人时,这一篮鸡蛋很快就卖完了.但有时这一篮鸡蛋卖的很慢,挎篮就这样重重的被母亲挽在手中,依稀可见那被竹条勒红的血印子的手.母亲一手牵着我,一手挎着篮子,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卖鸡蛋哩,谁要鸡蛋……

母亲对父亲的爱,并没有感动老天爷.父亲在一个午后,趁着母亲去晒麦子的时候,拖着自己沉重的身子,拿到了家里原本给庄稼打的农药,等母亲晒麦子回来时,父亲已经永远的闭上了眼睛.父亲的胸口上放着农药的瓶盖子,农药瓶子则静静地躺在他的身旁.炕上显然留下了父亲农药药劲发作时的痕迹,难以想象出父亲当临去前是怎样的难受呀.母亲嚎啕大哭,发疯似的拍打着父亲,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父亲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带着对母亲深深的歉意而走的.记得,父亲走的前几天,曾经吃力的搂着我说:“娃呀,你以后一定要孝顺你妈,爸估计不成了.”当时,母亲就严厉训斥了父亲,父亲却微笑着说:“放心吧,我不会干傻事的,我舍不得你们.”

这晴天霹雳般的变故,让母亲失去了她心爱的丈夫,变成了寡妇.让我和妹妹永远失去了父亲,变成了单亲孩子.父亲无情地撒手人寰,让母亲泪已流干.

3

父亲走后,就有债主上门逼债了.他们生怕我们孤儿寡母逃之夭夭.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一点我的母亲很清楚.为了给父亲治病,家中已是债台高筑,母亲只得央求别人宽限时日,并说:“我和我男人都是讲信用的人,他死了,我还有儿子,你们的钱绝对会还上.”来人凶神恶煞,不依不饶,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母亲忍气吞声,打碎了牙往肚里咽.

还记得父亲过头七的时候,半夜三更突然间我家的大门被人重重地砸着,并伴有鬼哭狼嚎的声音.我和妹妹吓得蜷缩在母亲的怀中瑟瑟发抖.一会儿又不见了响动,一会儿院子里又被人扔进砖头瓦块,整整一晚上我们都在惊恐中度过.后来还是隔壁的爷爷驱赶走了那些故意使坏的人,天亮时分我们才迷瞪起了眼睛,草草地睡了一觉.一段时间后,母亲又恢复到了父亲在世的状态了.母亲白天忙碌着地里的庄稼,晚上糊纸盒赚钱,通过自己辛苦的劳作,加上从兄弟姊妹借来的钱,很快还清了外债.

父亲虽说有姊妹四个,可那年月家家都不宽裕,能帮上我们的为数不多.父亲死后,奶奶和爷爷失去了儿子,他们在悲痛中,却忽视了我们的未来,基本对我们不闻不问了.我的舅舅和姨们期间也来看过我们,看到我们的现状,劝母亲回陕南发展,母亲犹豫不决.在关中,一个女人带两个孩子,还要种植四亩来地的庄稼,如果家中没有男人,这真的是不易呀.母亲万般无奈,找到奶奶商量我的去留问题.然而,奶奶却狠心地告诉母亲,自己的孙子很多,不在乎多一个我或少一个我,不同意让我留在他们身边,我想母亲那时的心一定在滴血.母亲向奶奶承诺说,在陕南找好工作就接我走,这样奶奶才勉强答应让我留在她身边.

母亲带着妹妹回到了陕南,但并没有回到外婆家,而是到了县城的二姨家.二姨和二姨夫都是国家干部,条件相对较好,在原本拥挤的房间里又搭起了床,解决了母亲和妹妹的住宿问题.二姨的孩子都大了,很心疼妹妹,对母亲也很尊重,让她们没有感受到丝毫寄人篱下的感觉.在二姨夫和二姨的介绍之下,母亲进了一家猕猴桃罐头厂,母亲有了稳定的收入.为了支持母亲的工作,妹妹被二姨留在家中代为照看.

我跟着爷爷奶奶,常常想念母亲,有时吵着闹着要母亲,奶奶每次都大声训斥我,我吓得不敢出声.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学校门口卖冰棍儿的和卖搅搅糖的,那时我是多想吃一根冰棍或是一个搅搅糖呀,我试着问奶奶要一毛钱,结果被奶奶大声指责.我只好每次站在冰棍儿摊前,守着人家的冰棍儿箱子,看其他同学津津有味的吃着,自己的口水不自觉地向下吞咽着.大概是卖冰棍的老头看出我想吃又没钱买,便告诉我说,可以用鸡蛋换,一个鸡蛋换一根冰棍儿.那是一个日头正强的上午,我趁着奶奶打盹之际,偷偷溜进了灶房,搭着凳子惦着脚,从奶奶挂在空中的篮子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小心翼翼地装进衣服口袋中,最后竟然如愿以偿地吃上了冰棍儿,那味道真香.没想到奶奶没有发现,之后我故技重施,三番五次地拿鸡蛋换冰棍儿,或换搅搅糖.一日,我又怀揣鸡蛋从奶奶身旁飞奔而过,被奶奶叫住了.奶奶说:“跑啥?你看看谁来了.”我一看,竟然是我三姨的儿子受母亲之托来看看我,我一高兴手没攥住鸡蛋,“啪”的一声,鸡蛋打在了地上.奶奶见状,很生气,当着哥哥的面数落起了我.

那天,离我放暑假只有半个月了,奶奶却狠心地硬将我塞给了三姨的儿子,让他把我带到母亲身边去.哥哥也很生气,于是就带我回到了陕南母亲的身边.

4

我终于回到了母亲的身边,母子团聚何等高兴.可由于我的到来,无形中给母亲增加了很大的负担.

我和妹妹已俨然成为了母亲最大的拖累和负担.母亲每月那少得可怜的工资很难维系我们母子三人的温饱问题,常常受到几个姨的接济度日.那个惨淡的日子真是不堪回首,时常看到母亲悄悄抹泪,但她从来都没当着我们的面流泪,只是母亲那句“靠山山倒,靠水水流,一切得靠自己”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打上了烙印,直到今时也不曾忘却.

这世界,热心快肠的人总是很多的,见我们活得可怜,好心人便给母亲牵线搭桥,撮合母亲与一个同样是单亲家庭组成了一个新家.而这个家,如其说是一个家,也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继父家本来就有三个孩子,加上我和妹妹,一共五个孩子.仅上学、吃饭、穿衣那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负担何其重呀.

还记得那个灰色的时光,刚来新家时,继父对我和妹妹百般呵护,照顾有加,也过了几天温馨的日光,可好景不长.继父原来的三个孩子,其中有两个都比我和妹妹大.我和妹妹的到来,一时间抢占了他们的父亲,我和妹妹自然也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和肉中刺.继父孩子中的老大是一个很聪慧的女孩子,所有整治我和妹妹的方法都是由她策划,其他两个弟妹负责实施的.在母亲和继父的面前,他们装的百依百顺,可他们一旦逮住空挡,我和妹妹就会遭受他们的打骂、推搡、威胁和陷害.母亲知道真相后,便找继父商量,可天下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有袒护之心的,为此母亲和继父久而久之,思想上发生了分歧,矛盾逐渐升级为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的光景,遭到了周边邻居的非议.好心的邻居便上门劝说,尽力平息矛盾.坏心眼子的人则分别当着母亲说继父的不是,当着继父的面说母亲的不对,故意挑拨离间.其实,孩子间的打闹是司空见惯的事,更别说又是两个家庭重组的家呀!

我与妹妹饱受欺凌,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后爹难当,当好后妈更是难上加难,母亲与继父就这样在维持了不到一年的再婚时间里,继父最后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光对我们非打即骂,对母亲也是如此,我们母子三人时常抱在一起痛哭流泪.在继父的打骂声、暴跳如雷声中,我们忍气吞声地度过了人生最为黑暗的一年之久.母亲这段不幸的婚姻时光对于我们母子三人,简直就是一场噩梦,令我至今不寒而栗,心有余悸.

母亲已活到了无我的境地了,但她决不允许任何人再伤害我们.母亲为了我和妹妹再婚,她又为了我们的成长而坚决地离了婚.母亲与那个男人离婚之后,无奈中,母亲将妹妹送去了西安当教师的大舅家,再一次把我送回了爷爷奶奶家.母亲自己也离开了那个暴力的家,那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家.

母亲只身回到了那个养育了她的故乡,回到了八十多岁的外婆家.也许,只有外婆那里才是她受伤的心灵停泊的港湾.母亲在那里的集镇上,当过服务员,开过食堂,办过商店,也遭受过别人的白眼和欺辱,但一切她都是宽容以待,一笑而过.那些曾经欺凌过我们的人,不但塑造了母亲坚强刚毅的性格,更教会了她为人处世之道.

5

母亲的娘家地处秦岭南麓的沙沟乡,撤乡并镇后,这里改名叫做广货街镇.那时候的沙沟乡,不仅是商洛地区的镇安柞水两县去西安的必经之路,也是陕南安康通往省城西安的唯一通道.南来的北往的,沙沟这个小小的集镇成了长途客车旅客打尖吃饭的地方,小小的街道车上车辆川流不息,人头攒动,很是热闹,被人们调侃的誉为“小上海”.

母亲从县城回来了,回到了生她养她的故乡.这故乡有她快乐的童年,有爱她疼她的老母亲,有彻底让她成为泥腿子禁锢了她前途的人,这里既是母亲的伤心之地,又是母亲的希望之所.母亲下了公共汽车,站在村口眺望,眼中满是泪,心中五味杂陈,回顾自己不幸的婚姻,眼角忍不住淌下了泪水.走进外婆的家门,母亲将这么多年的委屈和困难,一股脑的哭了出来,老态龙钟的外婆只是伸着手一下一下抚摸着母亲的头,眼里也充满了泪水.

在故乡亲的朋和邻里们的帮衬下,母亲再次勇敢地站了起来.母亲先是在集镇上一家餐馆当服务员,由于母亲烧得一手好菜,母亲慢慢的当上了炒菜的“大师傅”,收入也增加了不少.每到夜深人静时分,母亲思念起了我和妹妹.能早日母子三人能团聚在一起,成了母亲心中的奢望.而我和妹妹也在遥远的西安思念着母亲.当时我最向往的就是寒暑假,只有在这个时段才是我们母子三人最情真意切的时候.每逢相聚,母亲像是做了天大的错事一样,对我和妹妹百依百顺,把整个心都掏给了我们.在母亲近似于浇灌的爱里,我和妹妹更加的不愿离开母亲.无奈,我们相聚的时光像箭一般溜得很快,重逢的日子却是遥遥无期,这种艰难的等待一度令我烦躁不安.每到临别之时,我总是默默擦着眼泪上车,妹妹则是嚎啕大哭不愿上车离开母亲.负责送我们去西安的表哥,更是使出浑身解数,百般安抚我们,才得以离开.车窗外,母亲早就泪如雨下了,不断地挥舞着双手,好像一场生离死别.我知道,那时我和妹妹与母亲的每一次分别,无疑是在母亲受伤的心上狠狠地洒下了一把盐,这盐交织着血与泪犹如一把钢刀深深地插如了母亲的心口.

母亲很清楚的知道,想要结束这离别的痛苦,办法也只有一个,就是再婚.这也是一些亲朋好友给母亲的建议.但母亲大概是因为上一段黑暗不幸的再婚生活,令自己心有余悸,迟迟不愿下定决心.母亲最终在众人的劝说下,有了想要再婚的想法.这时,一个比母亲年龄大尽二十岁的男人来到了母亲的身旁.这男人不是别人,正是时期村里红极一时的那个红卫兵.母亲在时期,遭受了上工农兵大学的大字报事件,这人说不定还和当年的事有着瓜葛,要说母亲不恨,那绝对是假的,于是母亲婉言谢绝了那个男人.可这男人却一反常态,在母亲身旁百般献殷勤,并承诺对我和妹妹视如己出的誓言.母亲回想起那令人胆颤的时期,那些是与非,对与错早都应该随风而逝.那些只是时代所造就出的产物,而与普通的人的个体关系不大,久而久之,母亲从心里对这男人的态度慢慢发生了转变.这时,大舅给母亲打来电话说是妹妹的腿摔骨折了.这个男人一马当先,出钱出力,跟着母亲一起去西安看妹妹.也正是妹妹摔伤的腿,母亲做出了嫁给这个大自己近二十岁的男人.

母亲再一次结了婚,原因很简单,这个男人没有孩子,会对我们视如己出的,这也是这个男人对母亲的承诺.不久后我和妹妹被相继接回了新家,从此后,在母亲家乡终于有了我们母子三人的容身之所;从此后,我和妹妹有了一个家,多了一个父亲,而这父亲我们一直都叫他“伯伯”.

6

90年代的秦岭深山发展的主要是木头经济,沿着210国道随处可见那种作坊式的小林场的堆料场地,满是那些粗壮的的圆木、檩子,木头的主战场主要是集中在秦岭深山一个叫旬阳坝的地方.那些粗壮的圆木主要是销往西安.从旬阳坝一线到广货街拉木头的东风车排成了长龙,甚是壮观.那时,人人都在谈木头、拉木头、贩木头,为了生活母亲和继父也加入了其中.

那年,我上小学六年级,妹妹上三年级.还记得一天,半夜12点多,母亲回到了家,我闻声起来去了母亲的房间,出现在了我面前的母亲却是血赤呼啦的,我被吓的大声哭了起来.母亲强颜忍痛安慰我,让我别难过,她没得啥子大事,随后我陪着母亲去家旁边的村卫生室做了简单处理.原来是,当天下午母亲从旬阳坝雇车拉了一大车木头,当走到秦岭山中一个叫“鸡窝子”的地方,由于司机犯困打瞌睡,一不小心,连木头带人翻到了路边,幸运的是司机和母亲都没事.后来我去西安求学的时候,还专门去过母亲那次出事的地方,并恶狠狠地对那地方咒骂过.从那时起我就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母亲的后半生过的幸福安心.

母亲丰富的阅历赋予了她长远的眼光.自那次事后,母亲就放弃了贩木头的赚钱的营生.母亲清楚地认识到木头营生不会长远,总有一天会被砍完的.常年翻越秦岭之间不安全,有点闪失的话,两个还小的孩子就会很可怜了.这还是后来我长大了,在一次与母亲聊天时,她老人家对我说的.

就这样,母亲的杂货店顺利开张了.那时我们队上,只有一个供销社在售卖东西,我家的小店就在他们的眼皮子下开始了.杂货店虽小,但商品很全,从烟酒副食、米面粮油到一针一线,应有尽有,比供销社的商品全得多,所以生意很好.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杂货店,我和妹妹的学杂费来源于它,一年的人情世故来源于此,家里生活开支还是来源于它,我和妹妹就是在这个小小的杂货店里长大成人的.

果然,几年后由于国家实施天然林禁伐和生态保护战略,当地那种的肆虐的木头砍伐被全面禁止,有人为木头伤心流泪,有人为木头犯法坐牢,还有人为木头而死亡,我的母亲却还坐在小小的杂货店里经营着她的人生,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呀.继父也在木头被全面禁伐后,重新干起了他的老本行,扛着锄头与大地深情地对着话.家里一切的一切都依赖着母亲那个小小的杂货店.

还记得,妹妹去西安上学报名的前晚,我们姊妹两人,眼睁睁地看着母亲将小店放钱的抽屉搜刮的一文不剩,心里很不是滋味,妹妹就向母亲提出了不上的要求,母亲又怎会忍心呢?只是淡淡地说了声:“钱就该花在该花的时候,钱没了可以挣.”

母亲开的那个小小的杂货店不但滋润了我们的成长,还给很多的困难户提供方便.我家对面的山沟顶上住着一位老汉子,无儿无女,自己在山里捣弄一些山货拿到街上换点钱过生活,可靠那点钱根本就难以生活,经常来母亲的小店赊欠一些生活最基本的商品,只是欠而从未还过,直到那个老汉去世也是如此.可母亲却从未因他没还钱,而拒绝再赊欠给他,每次都是和颜悦色笑脸以对,总是说:老汉无儿无女,可怜呀,我们的条件比他好,应该帮帮他.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她给陌生人提供过回家的路费,为急需用钱的乡亲提供过帮助……母亲的所作所为我都历历在目,铭记于心.

母亲的杂货店遭了一次大的劫难.那年我已参加了工作,在当地的一所小学教书.那天,天黑得像锅底,天空低的好像要塌下来一样,雨牵起线下,伴着狂风的呼啸声越下越大.我家前后都是河,好像在一座孤岛上.“这天不对,赶快把店里的商品装起来,好随时转移” 母亲说.前后的河水正在暴涨,从小没就见过这么大的水,石头在水中翻腾的声音咚咚作响,让人不安.杂货店就在河边,虽然是修建在河摆(河提)上的,可这么大的水,不保险.在母亲的带领下,我、继父和舅舅把店里的东西转移到离河稍远的姨父家.永远难以忘记那天的事,我刚和继父把重两百来斤的售油器从小店里抬出来时,小店靠水的那面墙轰然倒进了河里.里面很多的货物还没来得及搬出来,母亲的泪水顺着脸往下淌,我知道,那是母亲一辈子的心血,是我们这个家的根.房屋只倒了半边,另外半边虽摇摇欲坠,还的站在那里,我便朝小店走过去,母亲一把抱住了我,哀求着说:儿子,不准再进去,那些东西我们不要了.那次洪水,使我们损失很大.这场洪水让居住在秦岭深处的人遭受了几百年都不遇的大灾难,同样也让这的人承受了过度砍伐的后果.

坚强的母亲面对这场灾难,她却没因此而倒下.通过全家人地努力和亲朋好友地支持,一座三间的平房跃然建在了以前那个杂货店的地基之上.封顶那天,来了好多的乡亲,母亲如释重负地露出了微笑,笑的是那么的甜,那么的灿烂.不久后,母亲的杂货店又开张了.

7

岁月已悄然爬满了母亲的脸颊,无情的岁月淹没了母亲大半辈子的年华.现如今,母亲已年过花甲,继父也在前几年去逝了.我给母亲做了大量的工作,关了她一辈子经营的杂货店,将母亲接到了县城和我们一起居住.我的用意是让她老人家来享享清福的,可她却又将全部的身心都铺在我们的饮食起居上了.

母亲的一生无愧于任何人.母亲用自己瘦弱的臂膀挑起了一双儿女,用自己的勤劳换得了幸福的生活,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赢得了亲朋邻里的尊重.母亲时常教育我和妹妹说:“一个人的学识不管有多高,但他必须要有一颗仁爱善良的心;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本事,但他必须懂得感恩.”跟着母亲我不仅学到很多课本中难以学到的知识,还让我早早就知道了生活的不易和艰辛,所以我一直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社会让我有了独立处世的能力,感恩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让我走出困境,感恩那些曾经欺辱过的人让我逐渐变得强大,感恩每一粒米让我幸福地活着,感恩每一滴水滋养我成长,感恩世间的万物让我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感恩我的母亲让我拥有了超出常人没有的“人生超能力”.

对我亲生父亲的家族而言,母亲千难万苦,拉扯大了我和妹妹,相信我那天国里的父亲一定也会眉开眼笑,向母亲竖起大拇指的;对于我继父而言,母亲超越了一个妻子所具有的一切,让继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对于子女,母亲用她那双干枯满是裂纹的双手,为我和妹妹撑起了一片湛蓝的天;对于亲朋好友和邻里乡党,母亲的热心快肠和助人为乐的精神,人人心生敬意.

一路而来,我终于懂得了:“哪里有母亲哪里就是家.”我也清楚地知道,母亲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和妹妹平安健康,做一个无愧于国家,无愧于社会,无愧于家乡的有用之人.

母亲的一生是艰难苦楚的,她用瘦弱的臂膀抚养大了我和妹妹,我时时在夜深人静回想着母亲的一生,我流着泪记录下母亲这一生的艰难困苦,记录下母亲的伟大、母爱的深沉.母亲就是爱的化身,母亲也是温暖的代言词,哪里有母亲,哪里一定就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

此文结论:本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母亲和母亲就是家和就是方面的母亲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母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德伯家的苔丝》和《母亲和我们》中女性悲剧命运之比较
摘 要在德伯家的苔丝与母亲和我们中,哈代和韩天航分别给读者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苔丝和刘月季 虽然这两个女性主人公所生活的时代不同,国别不同,但在她们身上都体现了作者的伦理道德观,体现了作者对女性.

母亲和书
每当我驻足客厅的大书橱前,看到里面陈列的数十本武侠小说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母亲搬来和我们一起住的那些往事 我的父母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小镇买了三间小土房后,才把劳累了大.

田家炳:中国百校之父将慈善视为毕生事业
166所中学、90余所大学、40多所小学、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有这样一位老者,把自己总资产的80都用于慈善事业,在中国捐献了300多所学校,他就是田家炳 7月10日.

赤水市:依托康养之地,助力文化养老,共建银发之家
近日,赤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局局长吴维伦,市老年大学校长袁莉带领老年大学教务科干部到葫市镇天岛湖、天鹅堡社区调研 据了解,天岛湖、天鹅堡社区是主要面向四川、重庆……外省市游客打造的高山旅游度假小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