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材料浏览

文化建设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与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建设探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主题:文化建设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21

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建设探析,本文是文化建设类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本科院校和创新和建设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文化建设论文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尹 茵,马静楠

(新疆工程学院,乌鲁木齐 830023)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加快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客观要求.作为培育应用型创新人才重要因素的创新文化,其构建顺应经济发展需要,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在要求,为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但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探索一条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的创新文化之路.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创新文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1-0167-02

收稿日期:2016-06-06

基金项目:新疆工程学院院级课题“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2014xgy271612)

作者简介:尹茵(1980-),女,河南商丘人,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马静楠(1984-),女,甘肃临夏人,助教,硕士,从事民商法研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着为国家,特别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而激活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正是完成自身历史使命的深层次内涵.如何探索一条引导师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创新文化之路,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创新文化的内涵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

(一)创新文化的基本内涵

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人类文化的变迁史.一般来说,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从广义上说,文化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区别和联系,它表现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及其达到的程度与方式;狭义的文化,则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及其结果,如文学、艺术以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是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包括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宗教、政治、道德、艺术等领域[1].本文论述的创新文化属于文化概念系统内的一个子概念.创新文化就是与创新有关,崇尚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意识、鼓励创新活动的价值观念、制度创新以及人文精神等多种文化形态的总和[2].创新文化作为文化子系统在层次方面主要包括创新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层次,其中谈及最多的是创新制度文化和创新观念文化,本文提及的创新精神、创新理念、创新思维等均属于创新观念文化.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1.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在教育定位上它有着本科教育的共性,但又有别于普通本科,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都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技术性.其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既不同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的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也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专门型、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具有广阔的工程科学教育,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宽阔知识面、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3].培养的是面向区域建设、面向产业发展和面向企业需求的运用知识解决生产管理一线实际问题的“现场工程师”.总体而言,应用技术型教育强调的是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同时还强调面向地方、服务基层这一根本任务,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

2.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的特征.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创新型人才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人才,应具备博、专结合的较为充分的知识储备.具备以创新能力为特征的、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主导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等.

创新是各种不同层次的人才都应具备的核心特征,应用型教育因其办学定位目标上的独特性也决定了其培养的创新人才在具备创新人才的普遍特征的基础上还具有自身独特的定位和特质.应用型创新人才要具有:(1)较强的应用技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侧重于对应用技术创新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运用推广.(2)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是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区别与其他人才的一个重要能力特征.(3)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身体素质.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所从事的大都是生产一线的工作,常常面对实际工作中的设计、规划、决策及应用和运作,其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依靠团队的协作.(4)扎实的专业业务素质和较为深厚的工程学科基础.可见,创新型的应用技术人才是具有一定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在实际应用领域和行业领域提出创新理念、提供思路、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创新文化的必要性

1.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客观要求.面对当前经济增长新常态,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产业要升级,关键是劳动力结构要升级,劳动者价值创造能力要提升.”[4]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的高等教育一方面是要加快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就是要培养直接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建设的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这是当前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客观要求.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显然已无法满足新的经济形势需要,高级应用人才严重短缺,加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新常态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2.培育创新文化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在要求.以往当我们谈及创新人才时往往会想到那些掌握高精尖知识和技术的拔尖创新人才,但事实上,创新人才是有不同层次的,实际应用领域同样可以培养和塑造具备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创新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这与创新文化建设的内涵不谋而合.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讲,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求的不是知识的全面系统,而是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从教学定位上看,应用型教育要求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转化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都要体现创新.

3.创新文化为培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厚土壤.国家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应用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文化的孕育与熏陶.首先,创新文化具有引领功能.从现代大学发端的历史起,大学就承载着传承创新知识的使命.而创造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创新过程.其次,创新文化具有熏陶作用.可以说一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和传统,甚至是比课堂教学更能体现育人功能.再次,创新文化是一种价值导向.科技创新活动无时无刻不经受各种利益的冲击和诱惑,如何保证科技人员免受侵蚀,创新成果为人类造福,都需要创新文化给予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文化的反思

应用型本科院校多为地方院校,成立时间短、历史积淀少,创新文化氛围不浓.在创新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定位不明确,工具理性泛滥、创新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定位趋同,缺乏独特的创新文化理念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国范围内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来,各院校所设置的专业差别不大,一种普遍现象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计算机、机械等专业,几乎所有的院校都办.有的院校虽然办的是应用型本科,但办学模式和办学理念上都向高水平大学看齐,造成盲目攀比、同质发展,甚至导致高等教育分层体系上的实质混乱,应用创新人才的实践性、应用性的特色没有凸显出来.创新文化建设没有在自身目标定位、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服务面向、传统特色中寻求文化建设的有利依据和支撑,创新文化定位不明.

(二)工具理性泛滥,创新文化精神式微

面向市场、服务基层、就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一心专注于实用化、工具化的发展模式,学生更多强调为“有用”人才,缺乏精神超越品质的教育制造了大量“单向度的人”,制造了大量没有精神自觉意识、没有物质动因便难以产生奋斗精神的不自由的奴隶[5].学生在校园里以“有用”“实用”来衡量和培养,造就了如同生产线上生产产品一般的“学生生产活动”.创新文化精神在这种工具理性下简单等同于了一般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文化的塑造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终生学习的能力,而是只将其视为促进就业,与社会对接的工具,创新文化本身被工具化了.

(三)机制不健全,创新文化氛围不浓

一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行政化倾向.官僚化气息和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大学内部的教学科研活动本应体现学术自主性和松散性,但目前许多院校仍受行政制约较多.另一方面,教学方式单一,往往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欠缺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善于探索的意识.第三,没有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师生的参与意识不强,科研激励不够,科研力量薄弱,科研整体水平不高.第四,与企业和一线之间尚未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师生真正接触企业一线的机会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创造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能力.

(四)物质文化建设无法满足创新文化建设需求

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物质文化建设受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各种硬件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园内的各种人文景观、校史馆、展览馆等起到文化传承创新的设施还不完善,同时物质环境文化中还未能很好地体现出创新因素,尚未起到激励创新的功能.各种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实验室、实训场地,有的因资金不足建设还不完善,有的存在实验实训设备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五)缺乏引导创新的教师队伍.

我们的教育期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那么教师本身首先就应当先具有创新性.“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6].当前应用型本科教师队伍还不能适应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理论功底不足,创新创造意识不强,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与时俱进、孜孜以求的精神,实际操作能力也不能与企业、实训基地直接对接,离创新型双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均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文化的建构途径

(一)塑造鼓励创新的精神文化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一类独具特色的办学类型,其精神追求和办学理念应既体现大学精神的普遍性,又彰显自身的独特性.一是要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尊重师生的学术自由,鼓励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倡导富于挑战的批判精神,培育允许失败的宽容精神,鼓励师生在科学实践中发挥想象力、提出创新观点,激发参与科技创新的兴趣和动力.二是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地域优势、行业特色、学科特色,塑造独具特色的创新文化.首先要善于吸纳行业文化特色.通过开设一些与行业文化相关的课程,举办行业文化宣传周、行业文化节等,形成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其次要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设置在地级城市,要通过挖掘、整理、开发获取地方文化的潜在资源,丰富自己的大学文化内涵.再次要突出学科特色.要面向社会和地方特色构建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术研究活动、学科专业建设更多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

(二)建立激励创新的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方面要对校园整体布局、建筑风格等物质设施进行合理规划,使之体现出院自身的文化特色.要将创新要素巧妙地融合于学校物质环境之中,如建筑风格、主题文化、建筑物的命名等.另一方面,要提供必要的科技创新资金和物质支持,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保障.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应当划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竞赛活动,同时也应该积极寻求社会支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三)构建保障创新的制度文化

要建设蕴含旺盛生命力的应用型创新文化,必须构建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一是注重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建设.要积极推进学分制、弹性学制和导师制,推行主辅修制,双专业制和多项技能等级证书制等;深入推行模块化培养、自主选择模式,积极推进评价方式多元化,全面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二是建立科学的教学内容和完善的课程体系.面向行业企业,将应用技术领域最新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转化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应用领域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方法.三是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制定鼓励创新的制度措施,设定创新能力学分认定、大学生科研创新奖励等,加强实验实训、创新基地制度建设,推动科研协同创新.

(四)建立引导创新的教师队伍

一是要加大教师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如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7]因此,要为教师搭建良好的创新平台,鼓励教师搞科研,特别是要鼓励教师在实践应用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学生的创新研究做榜样.二是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通过不断将现有教师送到生产一线或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为教师,达到提高教师工程技术背景和一线实践能力的目的.

(五)搭建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

加强各类创新科技活动是校园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一是要加强精品社团建设.鼓励和支持社团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整合和人财物的支持,促进社团建设精品化、品牌化.以社团为依托组织开展各种创新氛围浓郁、科技含量高的社团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去参加各类全国性、跨区、跨校的竞赛活动,如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挑战杯等等.积极构建创新实践基地,以基地为平台开展各种创新实验、科学研究、软件开发、创新竞赛等,实现学生课内课外、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冯辉.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

[2]侯长林.技术创新文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植的生态基础[D].重庆:西南大学,2011.

[3]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4]唐景莉.聚焦地方本科院校转型(1)创新驱动:人才培养格局促变阵[N].中国教育报,2014-10-20.

[5]徐飞等.文化的力量中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创新之路[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6]夜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7]黄光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支持系统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此文点评,本文论述了关于对写作本科院校和创新和建设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文化建设本科毕业论文文化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析以兰州工业学院为例
摘要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是转型发展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文章通过分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立足长远,加强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

应用型本科学生创业人才培养策略新探以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02 016摘要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推进创新创业发展的核心人群,研究核心人群创新创业现状,进而探究培养对策,是实.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7 023摘要应用型本科要加强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适应时展的具有竞争力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