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材料浏览

孔子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传喜法师:孔子苦中的境界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主题:孔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5

传喜法师:孔子苦中的境界,该文是孔子相关论文如何写与传喜法师和孔子和境界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孔子论文参考文献:

孔子论文参考文献 有关孔子的论文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喜福会论文关于孔子的论文

传喜法师,住持的浙江宁波慧日禅寺被评为“最具教育影响力的中华寺院”.应邀至世界各地传讲佛法,在牛津、山大等海内外高校、国学堂、企业家团体、监狱等,举办传统文化系列专题讲座;利用新媒体广开传播渠道,法会全网直播;海内外多家报刊为其开辟“佛学专栏”,被誉为“中国文化非大使”.

孔子感叹礼乐崩坏,“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影片里有几个境头,很有意思.孔夫子离开鲁国,因受到卫国的邀请,所以他先去卫国.卫国国君对他不错,说我愿意请你来传播你的学说,可以在我的国家招生,每年有六万担的奉粟,经费、场所、人员,大力提供.

一天,卫夫人召见孔子.夫子的学生说,这个女的名声不好,您不能去见.可君命不能违,当然他是有备而来.影片里的场景设计是,边上放着一个滴漏——古时的一种计时工具,孔老夫子修身养性的功夫就通过这个滴漏映衬出来,这有点像佛教里观音菩萨的修行法门,入在“定”里身心还掌控得住.

卫夫人先来考验他,看到他的气很沉稳,眼神是定的,分寸保持得非常好.她说能不能教我的公子,孔夫子回答:我不能教,我不便留下来.为什么?孔夫子跟她说了一句重话:我从未见过如此好德如的人.

卫夫人这时赶快下座,施“礼”相见——的确是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值得恭敬!

孔夫子这时也不得不还礼,因为她是君,他是客.这时,卫夫人又赞叹说,别人只看到你的这种苦,却鲜有人看到你苦中的境界啊!这“苦中的境界”,一语道出了卫夫人也是一个有修行,且能懂孔子的人.

影片的这一情节,展现了古人修身修心的功夫.同样,我们出家人,在别人眼里做和尚很苦,而真正了解佛教的都明白,出家才真是幸福啊!这个“苦”是世间人自以为是的表象,出家人的内在是大自在、大快乐!有这样一位出家人,是北大的毕业生,家人至今也无法理解“我的儿子做和尚了”,不管怎样,“这是苦啊!”父母辛苦培育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却出家了,怎么想得通?这不是理论.

如果在这种礼仪里没能看到自在,没有感受到向道之心,说明还没有看懂东方文明,还没有看到它的本质,在倡言简化生活的时下,这些真就成了虚礼客套、繁文缛节也未可知.贫穷落后、脏乱差,去过印度的往往给打上这样的视觉标签,但是物质主义的狭隘思维限制了我们的心灵,凸显出生命的茫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印度的社会生态是另一种真实,依修行者的角度看,他们的那种超然、灵性,不为物累、人天相应的境界,是千疮百孔的地球上的一个难得平衡点.是修行人的这种庞大精神力量,正是由于这批人的存在,对全人类所放射出的这种气息,在很好地平衡着这个世界.

生态文明呼唤着人类走向,有人说,工业文明本身就是一种疯狂的宗教.到欧洲尤其感受到这一点,所谓现代文明的基本生活方式,精神的力量是极少的,所以他们也不太愿意相信他们的上帝;反过来,这样的生命所释放出的精神上的空虚、枯燥、浮夸,对整个地球的破坏力量却极为强大.

如果没有对物质和精神的双向考量,仅从表面有时看不到真相,看不到真相就会引发失衡;现代社会精神境界的荒漠化,就是物质和精神严重失衡的一个结果.我们的使命是求得平衡,发现中道,修身积福,不沉溺于现代生活的享受.只有懂得生命是多么脆弱的人,才能真正懂得生命何其可贵!

孔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曾子每天“三省吾身”,孟子则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这种内省、内求不仅是自我道德的修养方法,也可说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品格.这种内敛、返身内求的取向,避免了因征服自然而造成的人类生存困境.假如我们能沉静下来,转换角度,往内看,能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改正,一切纷扰都将变得简单.

什么是进步?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喜欢到寺院去,想去学习佛法?我们不必等到绝症折磨时,才来观察人生,未雨绸缪,依据佛陀的教法,此时此刻即可探寻生命的活法.佛法,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精神力量是非常丰厚强大的.佛教的中国化,不仅是中国人突破精神困境、寻求心灵解脱、实现自我完善的需要,也是引领人们趋向精神超越和心灵觉悟的创造潜能,是中国文化更新嬗变、自我扬弃的需要.

很多老和尚,即便不讲经说法,但一看到他那清澈如孩童般的眼神,他的手一摸到你头上,就像奶水一样流进了你的身体 ——“你做事业,忙碌不堪,吃不好、睡不着,很烦躁”,而他那安定的气息一下就把你给带安定了.

社会上的这种力量若减少了,我们追求出路的希望就很小了,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精神上没有依怙,单纯追求物质,这个世界的危机也随之产生.在享纳物质财富的同时,回光返照,是很重要的.就像我们坐在这里,心当下静下来,这些精美物质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才能真正得以呈现.

苍蝇,通常大家都不喜欢,哪天若说苍蝇绝种了,还是很伤心的事啊!一个小生命,飞来飞去,平时细心观察会发现,它两个小翅膀像天使一样,前面两个腿洗脸,后面两个腿洗膀子,人类科技再发达,若说造个苍蝇出来,没那么容易.

所以,佛教的心量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需要去灭它,不去灭就没有对立,一切恭敬,共同繁荣,共同进步;一个小泥人、一种雕刻、一个戏曲剧种都不忍心它没落,任何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希望它有传承者,否则真的就在人类文明里彻底断掉了.

看着那些花草,常常会想,它们生长于天地之间,根扎在土壤里,叶子朝着天,最后开花结果了,而人这么高级的一个生命,若不懂得天地间的大“道”,不能够达到生命的究竟圆满,该是多么遗憾!佛陀智慧和慈悲的光明照耀着我们每一个生命,佛就是为了要打开桎梏于我们心灵上的牢笼,要解脱我们狭隘的生命而说了平等的道理.佛的真理没有主人,谁去思维谁得利益,不受时间空间、贫富贵贱的影响.

看破放下是有目标的,一个世间的看破者或是苦行僧,他的生命其实已经超越、升华到更高层次了.我们也要做一个能升华的人,我们自己的生命状况,有时不是已有的认知所能了解的,自己不理解自己,认识不到自己,说到底,还是不了解生命的真相.

怎样升华?佛教的“戒、定、慧”三无漏学,一个生命要真正升华到一种信仰,要加上空性的智慧才究竟.一个生命要成功,必须要经过这样理性的抉择与思考.有人说我成功了再放下,成功了再放下已经慢半拍了;生死事大,无常迅速,随时看清生命真相,不要再迷失,而去追求究竟的生命的成功,这样才不致走弯路.所谓菩萨精神是指做众生的不请之友,跟众生同语同业同行,所有跟我结缘者我都令他解脱,那弯路也就成了殊胜的解脱缘.

中华文明,无论三教九流还是三百六十行,都是指引人往高处走,从低维的生命状态向高维进步的.高维世界涵盖低维世界,低维世界是生灭不定的,高维世界是稳定、不生不灭的;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超越时间空间的障碍——求生极乐世界,也是指这个意思.所以,从佛教的角度或是从中华文明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条古老的移民之路.

就像一位明君,如果修养很好就能德化一方,造福于民.修行,会越修越柔软,修到后来你跟这个世界完全融合在一起,你再来转这个世界,转成像你一样.佛是这样修的,阿弥陀佛也是这样修的,他正报、依报全部成就了就是极乐世界.他的世界也可以显现这样物质的世界,然后众生可以生在他的功德里面.

像我们刚刚起步,修行还是比较难的,日积月累,就轻车熟路了.禅宗里用十幅牧牛图来作比,刚刚牧牛的时候,牛在哪还找不到,隔着远山之外听着牧童的笛声,就像大家知道佛教好,但佛教到底好在哪,不知道;渐渐地,看到牧童的影子、牛的影子了;再来,不单单看到牛,还能接触到牛了;不单接触到牛,还拿到牛的缰绳,骑在上面,开始牧牛了;再到后来,才渐渐清楚,牛吃草,已经不会去吃庄稼了;放牛的人唱唱牧曲,欣赏风景,最后人牛双亡,物我两忘.

“对立”,完全被打破了,试想那是多高、多美的境界!

小结:此文是关于经典孔子专业范文可作为传喜法师和孔子和境界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孔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区域性审美文化的传和统:以鄂西土家族审美形态为例
摘要“审美文化”概念的确立,是基于从美学角度对文化所作的考察 在切近当代文化现实的过程中,对审美文化的地方性考察必然会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本文以区域性审美文化的民族特征的分析入手.

和虚无:孔子和庄子的美学思想之比较
关键词生存;审美;仁爱;诗歌;虚无  摘要孔子美学和庄子美学分别代表着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重要派别和不同的思想策略与方法路径 孔子的儒家美学和庄子的道家美学,两者之间既有显著的理论分野也有潜在的逻辑关联.

灯艺传千年:一盏宫灯工序上百
文盛斋传下宫灯技艺翟玉良是北京美术红灯厂已经退休了的老员工,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宫灯的传承人 从1975 年被分配到北京美术红灯厂,翟玉良就与宫灯结下不解之缘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