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材料浏览

民族复兴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和唤醒民众 争取民族复兴抗战时期的德化教育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民族复兴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4

唤醒民众 争取民族复兴抗战时期的德化教育,本文是关于民族复兴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跟民族复兴和抗战时期和德化相关论文范文集.

民族复兴论文参考文献:

民族复兴论文参考文献 民族文学杂志社世界民族杂志民族文学杂志民族论文发表

这几张纸片,虽有些破烂,却是抗战时期德化基础教育的一个缩影.

抗战十四年,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并未被忽视或边缘化,“唤醒民众,争取民族复兴”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在那时,尤其是民族危亡关头,举国上下都有着不必言说的共识,孩子们是我们的血脉,而教育正是民族希望所在.

抗战期间,除了诸如省立中学(泉州五中)等众多学校内迁、改组、合并外,许多新的学校及教育设施正陆续筹办并开学中,且学校管理之规范严谨依然,体现了中华民族持久抗战的意志、坚韧、必胜、旺盛的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中,乡村教育等基础教育事业竟在战火纷飞中得到了长足的大发展.通过凤林慈儿院、战时民众学校、省立德化师范等学校的创办,我们可以管窥一二.

1938年5月,侵华日寇先后侵占金门、厦门及莆田仙游沿海几个岛屿,大批受难同胞逃离家园,扶老携幼、颠沛流离地陆续向内地疏散,沦陷区的难童流离失所,无依无靠,亟待解决难童的保育问题.1939年,李述贤夫妇来到德化县,以程田寺为院址,创办战时儿童保育学校——德化私立凤林慈儿院.爱国华侨叶乃矧先生捐资一万元,爱国商人苏由甲先生捐资一千元作为开办费.后来,南洋侨胞募捐三万六千元作为该院基金.慈儿院推行陶行知的新教育,以“知行合一”为宗旨,将生活与教育、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使教育与抗日救国、改造社会、振兴中华结合起来.

在抗战艰难的岁月,为解决办院经费之不足,该院还自办农牧场,种植可可、水稻、地瓜、马铃薯、甜菜、番茄,饲养牛、羊、猪、兔、竹鼠、鸡鸭等家禽;自办瓷器制坯、瓷绘、水印、制鞋等四所工场.

这所慈儿院诞生于炮火连天的岁月里,主要收容十至十五岁沦陷区金门、厦门的难童以及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的遗孤和征属子弟.之后又尽力收容闽南侨区的难童,也收容德化、永春、大田诸县的一些孤儿,前后6年,共收容200余人.凤林慈儿院被誉为“福建侨童之家”“难童的乐园”,成为八闽大地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成了闽中文化中心.

1939年7月,为进一步统一意志,抵抗日寇的侵略,德化县推行新学制,实施战时国民教育,大力开办战时国民学校.以唤醒民众:使具有国家的观念,民族的气节,救国的实力.训练民众:使具有健全的体魄,自治的习惯,自给的能力.组织民众:使具有统一的意志,坚强的团结,自卫的能力等为实施目标.

德化县战时民众学校以“保、训、教”合一为办学宗旨,以抗日宣传为主,识字为辅.“保”是组织工作,推行保甲制度,做抗日总动员工作,发动参加抗敌后援会、妇教会,是壮丁的踊跃应征;“训”是国民兵后备队训练,民校教员兼军训教官,内容有队列基本操,防空防毒常识,战地工事挖筑,战地伤员救护常识等;“教”按照《战时国民学校课本》(成人班用)、《短期小学课本》(儿童班用)授课.除识字外,学校还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保卫福建》等抗日流行歌曲,以及演唱《滚滚滚,中国打日本》《当汉奸没好下场》等抗日童谣.

如德化县立第二区战时中心民众学校择址在今雷峰镇的蕉溪乡吴氏祠堂,为便于该乡民众就学,并在上蕉溪的陈氏祠堂内设分校一所,对该乡适龄民众(成人自16岁至45岁,儿童自9岁至15岁)进行战时的保训教育,教导民众“要具有国家的意识,民族的气节,救国的实力,为国家尽忠,对民族尽孝,誓死抗敌”.又如坪埔战时国民学校在抗敌后援会、垦务所、保甲士绅联合组成的“难胞垦务管理处”的协助下,专为住在坪埔的金(门)、厦(门)难胞而开办,免费发有课本、抗日宣传手册等,组织民众开展生产合作,自救救国.

1939年9月,福建省立德化国民师范学校创办,这所在抗日战争烽火中诞生的教师摇篮,在德化县教育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正如著名化学家、编译家、教育家,时任福建省教育厅厅长的郑贞文在为德化师范所撰的校歌中所言:“师人人师,己立立人,教管养卫见功能,复兴民族,振起时代精神.”

全校学生最多时为640多人,教职员工最多时为40余人.设有简易师范本科两班,招收小学毕业生入学,学制四年,每年分春秋季两次招生.还有甲简(半年制)、乙简(二年制)和丙简(一年制)三种班级,招收对象不同,旨在培养国民教育师资.至1942年秋,增设普通师范科,学制三年,每次招收一班(一年两次),招收初中毕业生或简易本科毕业生插升二年级.七年间,德化师范为泉州地区培养了一大批经过师范专业训练的小学教师,对于普及基础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弘扬民族精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9年9月18日,两架日本飞机连续在德化县城轰炸三次,先后在位于德新街的旧银行、三角街闹市和南门街头、兴南街等人口密集的地方投弹六枚,当场被炸死47人,伤83人;9月19日,日机又在育英小学投弹一枚,炸毁教堂教室二间,当场死难3人;9月20日,日机在程回寺和凤林慈儿院投弹,寺后殿被炸毁……

目睹日本侵略者带给人民深重的灾难,更激发了广大师生们抗日救国的爱国热忱,许多学校组织抗日宣传队,排练戏剧歌舞节目,下乡巡回演出.当时编选演出的剧目,有流行一时的《放下你的鞭子》活报剧;有表现一位爱国老人,开打死自己当汉奸的儿子和两个日本兵后,用最后的一颗自杀的小话剧——《最后一弹》.另外还有《黄河大合唱》《大刀舞》《松花江上》等歌舞节目,进一步唤醒了广大民众投身于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情,奏响了中华民族自强不屈的最强音.

此文总结,此文为一篇关于对写作民族复兴和抗战时期和德化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民族复兴本科毕业论文民族复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民族复兴的忧患录
刘兴华这是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秋虫呢哝着渐冷的外衣,使北方的晚秋显得更加的深邃、悠远 月亮于莲花般的云朵里时隐时现,仿佛在一次次刷新着历史的天空 那么多的过往像星斗一样闪烁其辞,似乎在昭示着命运的多舛.

抗战时期的美国援华: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利益”——放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来审视这两个字,很残酷,但却是最真实的 抗战期间,美国向中国提供的所有援助,都是与美国保护其在中国和亚太地区利益的考虑分不.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既被现实社会所塑造,又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身发展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人是决定性因素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育新人&rdq.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