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材料浏览

师范大学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跟追寻祖辈记忆争做丝路使者西北师范大学中亚东干族留学生本科项目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主题:师范大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30

追寻祖辈记忆争做丝路使者西北师范大学中亚东干族留学生本科项目,本文是师范大学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本科和使者和西北师范大学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师范大学论文参考文献:

师范大学论文参考文献 西北药学杂志本科生发论文本科论文题目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武和平

【摘 要】东干族华侨是中国海外穆斯林侨胞中最大的群体,他们与故土中国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认同感,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承和民族心理,是丝绸之路文化多元融合、包容互鉴的见证者、体现者.西北师范大学中亚东干族本科班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团结海外穆斯林华人力量,有利于我国与中亚各国建立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平台,有利于培养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新一代建设者和友好使者.

【关键词】西北师范大学; 中亚;东干族本科项目;丝绸之路

一、引言

东干族华侨华人主要聚居在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现约有1~2万人,是中国海外穆斯林侨胞中最大的群体之一.甘肃也是东干人的故乡,100多年来他们乡音未改,风俗依旧,将中国西北回族文化中的习俗、语言保留下来.自百年前远离中国西北故土后,他们从未中断过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寻根问祖.有一位东干诗人曾饱含深情地写道:“百年来,我们就像离群的羊,不知何日才能回到大羊群里去.”与中国血浓于水的亲情联系,让大量东干族后裔渴望回到祖国,回到故乡归宗认族和学习深造.

甘肃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是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通道,是汉文化圈毗邻中亚国家的前沿,自古以来就是中亚文化、西域少数民族文化与华夏文化交融荟萃之地,是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交流融会的通衢走廊.甘肃与中亚地区同属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具有悠久的人文交流历史.西北师范大学中亚东干族本科班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团结海外穆斯林华人力量,有利于我国与中亚各国建立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平台,有利于培养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新一代建设者和友好使者.

二、西北师范大学东干族留学生本科班招生情况

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甘肃省侨办的领导下,在我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使(领)馆的支持下,在中亚各国华侨华人协会和东干人联合会的大力配合下,经过协会推荐—审阅材料—现场面试等环节,圆满完成东干族学生的招生录取工作,从2013年起,连续四年从中亚国家招收东干族本科生200名,西北师范大学也因此成为全世界接纳东干族大学生就读人数最多的大学.

为遴选优质生源,由甘肃省侨务办公室和西北师范大学联合组成的招生小组三次赴东干族人口较多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两国、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全面展开东干族学生招生工作.访问期间,招生小组成员在三国东干人社区走村入户,当场面试招生对象,并与当地老少群众共话东干族百年历史变迁,向他们介绍祖国和甘肃老家发生的巨大变化,并与即将赴西北师范大学中亚东干族子女本科班学习的学生座谈和交流.当地侨民对“娘舅家来人”不远千里看望他们非常感动,表达了对祖国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难以割舍的情感,有些家长甚至带着孩子从百里之外的家乡赶来,表达了渴望送子女到中国学习汉语的强烈愿望,盛赞祖国为其子女提供四年免费本科汉语教育的机会是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好的很的事情”.代表团在两国东干人社区走村入户,同东干族学生及家长座谈,宣讲东干本科班招生政策,对协会推荐的生源进行面试,在全面掌握生源信息的基础上确定东干族华侨华人子女本科班招生对象.

三、西北师范大学东干族留学生本科班教学情况

在东干族本科班获批以后,华文教育基地多次组织专业教学人员,专门针对东干族学生的特点,讨论、制定和修改东干族华侨华人子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学历班教学计划,明确东干族本科班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设置为东干族青年量身,为学生打造扎实的汉语言知识和全面的汉语应用能力为基础,强调学生专项实用语言技能的培养,突出中国文化特色,开设了大量内容丰富的介绍中国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高水平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熟悉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了解中国社会情况,热爱中国文化,能够从事华文教育、汉语商贸及文化交流工作,愿为中外交流做出贡献,能适应现代国际社会需要、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实践型国际汉语教育人才.

本专业一年级(第一、二学期)开设初级汉语(上、下)和初级汉语读写(上、下)两门主干课程,主要针对东干族学生已有的汉语口语基础,着重培养东干学生的汉语普通话能力和读写能力,同时,还开设了汉字书写和中国文化体验两门选修课.

二年级为学生汉语能力快速发展阶段,语法知识趋于完善,词汇量扩大,表达能力迅速提高.除了继续开设中级汉语(上、下)和中级读写(上、下)两门主干课程,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汉语语法知识,提高汉语使用技能之外,针对学生的水平和需要,开设了五门教学目标清晰突出的选修课.

三、四年级为学生的语言技能飞跃阶段.在高级汉语学习阶段,学生的词汇量进一步扩大,学习内容更多涉及习语、虚词、近义词辨析等比较困难的内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沟通的需求也不仅仅停留在日常生活层面,而会更多地关注文化现象和社会焦点事件.在高级汉语(上、下)和高级读写(上、下)的基础上,为专业课学习阶段特别开设了商务汉语(上、下)和华文教育(上、下),教授与经贸及华文教育相关的应用汉语知识,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丰富的选修课是这一阶段课程设置的一大特色.同时,学生将在四年级完成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汉语,基地将东干族本科班的学员按照汉语等级考试成绩分为两个教学班进行小班教学,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由具有海外教学经历的教师担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国文化和生活环境,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学校为每一位东干族学生起了汉语名字,并为每一位同学安排一名中国同学,建成“一对一”结对帮扶伙伴关系,帮助东干学生了解中国国情,熟悉学校和周边环境,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尽快融入中国文化.

除正常教学活动外,学校还为他们安排了很多丰富的文化体验和体育活动,基地举办了“华韵子衿”迎新晚会、“汉语架桥梁、五洲共欢歌”留学生文化艺术节、汉字听写大赛、世界各国文化风情展等活动,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东干族同学登台献艺,表演了东干族传统歌舞节目,受到学校师生的广泛好评.哈萨克斯坦东干人协会主席安胡塞先生、哈萨克斯坦东干人联合会主席王英彩先生、吉尔吉斯斯坦华侨华人协会主席虎玉梅女士、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尤索波夫教授、乌兹别克斯坦东干人协会主席白东山先后来校代表吉、哈两国华侨华人组织和学生家长看望学生,对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东干族学生的教学管理和生活安排表示满意.

目前,西北师范大学东干族本科班学生已全面适应和融入校园生活,大部分学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与中国学生和其他各国留学生友好相处,对中国文化有较强认同感.华文基地近期对在学习和文体活动各方面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了表彰和奖励.他们对国侨办全额资助他们本科学业心存感恩,决心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中国政府对他们的支持和厚爱.

中亚东干族在历史、文化、语言、民族学、人类学等方面极具学术研究价值.西北师范大学基地已开始与有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东干族历史、方言、民族身份认同、心理认知特点和双语能力发展等方面的课题研究.

国侨办西北师范大学华文基地项目也引起了强烈而良好的社会反响,电视台、中新社、香港《大公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甘肃日报》等境内外媒体竞相报道.

东干人绝大多数均认为祖籍地在甘肃,对甘肃怀有强烈的认同感和难以割舍的情感联系,称甘肃为自己的“娘家”或“舅家”,认祖归宗的愿望非常强烈.在与甘肃省侨务教育代表团出访期间组织座谈会上,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国东干人青年学生及其家长们们表达了强烈的来甘继续学习汉语的愿望.因此,华文教育在中亚东干人中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广泛的需求.为保证东干族本科班项目的可持续良性发展,着眼于培养一大批真正了解中国、热爱中国、致力于我国与中亚地区友好往来的社会经济文化使者,让东干族高端人才培养形成规模效应,建议国侨办今后继续批准并全额资助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连续滚动招收东干族本科班学生.

四、西北师范大学东干族留学生教育特色做法

东干族华侨是中国海外穆斯林侨胞中最大的群体,经过100多年的历史,虽已深深融入当地的文化、社会、政治之中,但血浓于水的亲情,文化精神的传承延续,使他们与故土中国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认同感.东干族侨胞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承和民族心理,是丝绸之路文化多元融合、包容互鉴的见证者、体现者,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东干族侨胞能够依托自身优势,发挥独特作用.为了促进东干族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学习角色,了解中国、认同中国、亲近中国,成长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中国与中亚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者,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西北师范大学东干族留学生教育主要有以下特色做法:

(一)特色汉语教学

东干族学生的日常语言中有许多汉语的构成内容,生活习俗中也有许多的中国元素,他们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学习的热情也超过其他外国学生.为因势利导的引导他们学习,为每一位东干族学生起了汉语名字,引导他们实现身份与文化生活场景的转换,将生活以及日常文化体验与学习结合起来;采用小班教学方式,并要求教师主要采用情景教学、迁移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最大程度调动学生本身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并将学生本身的“中华元素”激发出来的;安排具有海外教学经历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发挥他们自身的教学经验,更快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的技能,适应异域的文化与生活.

(二)教学科研一体过程

中亚东干族在历史、文化、语言、民族学、人类学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时空迁移特征,也是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典型代表,对其研究,不仅能够了解东干族本身的文化习俗与文化心理的特征,为汉语以及文化教学提供科研支撑,也能在一般意义上揭示文化在时空迁移中所变现的特征,更能够较典型反映丝绸之路上各民族文化形成的路径与机理,为全面认识丝绸之路文化整体提供良好的素材.西北师范大学已经依托自身力量并与有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组建了中亚东干研究所,开展东干族历史、方言、民族身份认同、心理认知特点和双语能力发展等方面的课题研究,为实际教学培养提供科研支撑,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变迁与交流方面更广泛的研究、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做出贡献奠定基础.

(三)特色主题活动

为了提高东干族学生对汉语、对中华文化、对他们在中国的方方面面的亲近感、认同感,我们秉承多元教育、快乐教学的理念,除正常教学活动外,还为东干族的同学们安排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体育交流活动,如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兰州国学馆,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开展民族文化体验之旅活动,参加兰州新区植树活动,组织东干族学生参加“汉语架桥梁、五洲共欢歌”留学生国际文化艺术节以及留学生各国文化风情展.在这些活动中,指派专门的教师指导东干族本科班的同学排演多个具有东干族传统特色以及中国文化特色的歌舞节目,让他们在节目排演中快乐的、自觉的体会、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能力和水平,全面展示了东干族学生的学习成效,受到学校师生的广泛好评.

五、西北师范大学东干族留学生教育预期展望

东干族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开办和建设,是发挥西北师范大学人文教育特长、推动汉语国际化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挥西北师范大学地域以及专业优势,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的务实内容.西北师范大学将进一步依托自身资源,针对东干族学生的特征,进一步加强、完善特色教育的模式,将他们培养成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重点是以汉语为媒介,让他们了解、认知、认同中华文化,不断增强对中国的亲近感、认同感,主动担当民间沟通的使者,成为其现住国人民对中国解疑释惑,实现心相通、民相亲的重要纽带;将他们培养成甘肃向西开放的重要桥梁,重点是让他在甘肃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了解甘肃的历史、习俗、物产、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熟悉甘肃经济、文化的特征与优势,强化“娘舅家”及“祖辈故土”的亲情认同,让他们能够成为介绍甘肃、宣传甘肃、牵线甘肃的人才,成为甘肃沟通中亚各国的重要力量,成为甘肃向西开放的重要桥梁;将他们培养成“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重点在进一步强化汉语和中华文化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依托地域以及学科专业优势,通过跨系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课外活动、校外实践等多种方式,增强其国际视野,了解、掌握国际上特别是我国的经济通行规则、通行模式,让东干族优秀学生成为具有多元知识和能力的“一带一路”建设和文化交流的复合型、国际性人才.

此文点评,本文论述了大学硕士与师范大学本科师范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本科和使者和西北师范大学方面论文范文.

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引热议
前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消息,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古老的中国文字实现了中国记忆到世界记忆的升级,向世界展示出独特的魅力 100多年前,清代学者王懿荣在被称为&ldq.

童年记忆里的国庆
成长在那个年代的人,人人对破旧都不在意,衣服裤子上打个补丁是常事 大家都不在乎物质生活上的享受,崇尚的是精神的力量和精神的美 一年一度的国庆纪念日又到了 这些年由于我是全国政协委员,曾非常荣幸地登上了.

记忆中的南下干部
“南下干部”是一个具有时代烙印的名词 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仿佛已龟缩进历史记忆的深处,可它却承载着老毕节发展中一段不可抹去的历史记忆 第一次听到“南下干部&rdquo.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