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研究生论文>材料浏览

会纪要学术论文怎么写 跟《沧海之约》:南方叙事和家国情怀广西作家朱东作品会纪要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会纪要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7

《沧海之约》:南方叙事和家国情怀广西作家朱东作品会纪要,该文是关于会纪要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跟朱东和研讨会纪要和《沧海之约》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会纪要论文参考文献:

会纪要论文参考文献 南方建筑杂志南方经济杂志南方农业杂志教育叙事论文

时间:2016 年11 月2 日

地点:南宁·龙门水都

主办:《民族文学》杂志、广西文联、广西桂学研究会、广西作家协会、红旗出版社、《广西日报》综合副刊部、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南方文坛》杂志

容本镇(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在开放包容、波澜壮阔的“一带一路”战略实践中,广西的各民族作家和全国作家一起,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肩上扛着文艺的使命和担当,心中装着国家、民族和人类命运,笔端蘸着对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浓浓情怀,投身文学实践,用心感悟,用脚丈量,用真情和智慧抒写属于人民的时代作品,为“一带一路”建设呐喊助威.广西本土作家朱东的创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即长篇小说《沧海之约》由红旗出版社出版.作为集“言情、谍战、海争”三位一体的小说,《沧海之约》以其独特的南方叙事艺术特色和家国情怀思想内涵,备受文坛关注,我们为此举办研讨并以之为契机,在健康积极的文艺评论研讨氛围下,催生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人性之美.

张燕玲(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南方文坛》主编):朱东长篇小说《沧海之约》有宏阔的小说视野和深切的家国情怀.某种程度上,小说是作者的精神自传,在此我们看到朱东的英雄情结.

这部作品叙事宏大.一方面我们看到作者的家国情怀与复杂人性同工的努力.小说的现实性一直是小说创作不可回避的命题.《沧海之约》总体上是以传统的向心性写实为主,直面现实,又不时尝试“寓言化”的外在策略,以此超越既有的写实主义框架,这份独特的叙述野心,既显示了作者家国情怀与复杂人性同工,雅正入心与通俗入世共生的艺术追求,使得这个关于东盟的故事既波澜壮阔又诗意盎然.《亚盟时报》社长陈江峰与李云波和林珊,B国特工程超与阮月娥的两条情感线,不仅勾勒出主人公的坎坷命运,更*出中国与东盟邻国间刀光剑影又唇齿相依的友邦关系,*出国家和社会众多现实问题,包括腐败的疼痛,关乎当下中国与世界尤其与东盟邻国的社会结构,并以此关乎家与国、个人与时代、世道与人心的底线.寄托与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以及深切的时代之忧,颇具思想穿透力.

尤其是他对现实世界的建构上,有扎实绵密的日常生活描述,包括人物,这表明了作者对人性的理解和态度.甚至作者宁可冒削弱作品文学性的风险,也要把发生在中国与东盟多国边境现实生活的新闻事件间接编织到文本之中,虽然穿插过多的议政与论证,使小说局限于对现实的印证,而缺少重构的艺术魅力,但事件里苏淑娜、梁友生与孙力在家国生死博弈中,忠诚与背叛,信念与虚无,崇高与堕落,瞬间与永恒,一一显示了一代国安人不同的灵魂质量.既体现小说的纪实品格,也体现了作者英雄般深切的家国情怀,以及难得的小说视野与结构能力.

另一方面,我们还读出了作者打通雅俗文学间樊篱的努力,为当下长篇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小说非常好看,套盒般的结构,用对生活的写实牵出悬念迭出的谍战,拼贴出一幅独特的异彩纷呈而引人入胜的东盟浮世绘.看不见的战线如天上人间般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它与人物庸常琐碎的日常生活,形成两个维度,两者相生相应,既有狂飙激荡的传奇,又朴素平实;尤其颇具新鲜度的间谍战,悬念此起彼伏,令人不忍释卷,过瘾好看.在俗世过瘾之中,每章的引子导语,以文眼格言般既点题又诗意,浓笔重墨的渲染,将读者一步步带入悬念迭出的东盟邻国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贴近生活与传统文化,营造出沧海桑田的现实和宏阔如歌的诗性.因为作者写阳谋写阴谋,写精写怪,文心最终还是落到国与家,落到人情人性,落在人物的灵魂上,小说便有了深切的现实担当,有了活力与深度.

小说最令我着迷的地方是当人物坚守困境要突围时的东方禅意.《沧海之约》里东方禅意与时代风云相生,显示了作者不凡的修为.陈江峰与林珊父亲之间,易经、中医、民间秘术,可谓儒释道兼济,包括身心与病痛,以及广西客家草药和民俗等等,这些以广西风物,尤其肉身为对象的描述,相当迷人.心灵的甘苦,当然发乎于身体.关怀肉身,实则关怀人性、人心,乃至人文.可见,关注受苦肉身的朱东,在阳刚俊朗外表下有着如何悲悯、敏感和柔软的心性.治病的表象内里,是为人物的情感甚至时代的苦闷寻找突破的路径,在尘土中修行的柔情侠骨里,充满着象征意义与寓言性.可以说,小说这份东方禅意与前述的传统诗词运用,既增添了小说视野的深度和宽度,又使叙事别有机趣情致,使小说实现了故事的雅俗共赏,为当代小说回归传统提供新的写作经验.

总之,小说整体上丰沛、朗健、宏阔,文心里弥漫着浓郁的家国情怀,有深切的现实担当,刚柔兼济,柔情侠骨,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

王必胜(人民日报文艺部原副主任):《沧海之约》是一本智性小说,以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书写了家国情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小说表现了复杂的国与国关系,提出“不失主权、治权共享”的观点,作者关注现实,并付之于文学实践——这是作家对当下文学的重要贡献.

小说叙述的角度上张弛有度.小说表现了在生活层面上的人物和人性,与国际层面上错综复杂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尤其在写南海局势时,人物情节、背景深度的安排,非常巧妙.东方文化有人性的温度,多侧面对人性产生影响,而作者用易经文化、民间习俗文化治疗人物病情,也是为了解决人物情感冲突的方式.作为长篇小说,《沧海之约》有大情怀、大故事,比较出彩;但有些处理过于情节化,有一种电视系列片情节的感觉,这些地方还可以调整压缩.

黄祖松(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日报》副刊部主任):朱东《沧海之约》总体来说,很有价值.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第一句话,勇敢的现实题材的描写;第二句话,高度的政治智慧;第三句话,难得的好看.第一,是一部现实题材的小说,且政治色彩非常浓厚.现实题材的小说政治色彩非常浓厚.当下作家写现实题材的小说太少,作者写现实题材,勇气非常可嘉.不朽的作品必须是写时代的,与时代同行,特别是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同行.希望有更多的现实题材问世.

第二,小说呈现出的政治智慧.这本小说中,关于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书写,没有高度的政治智慧是很难完成的.作者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观点,很有前瞻性,现在看来很多预测被言中了.比如领土问题,搁置争议,以和平方式共同开发.与人打交道,要报以微笑,但要让人知道手里有——外交要和平理念,也要有软硬实力——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政治智慧.

第三,这本小说很好看.小说内容新颖,故事情节很吸引人,情节和细节好像看一部电影一样,拍成电影或电视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小说中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小说有国家关系的政论观点,这是可以接受的,也是符合艺术规律的.

刘琼(《人民日报》文艺评论室主任):判断一部好作品的标准,就看能否提供一些新鲜的写作经验,包括体验经验和感受经验.朱东《沧海之约》这部作品最大的优势,关注到客观存在的重大的复杂的社会现实,包括地缘政治问题、外交问题、国家利益问题等等.作者能直面社会敏感的重要的复杂的现实,这种文学表达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特别难得,这恰恰是文学写作对当代对历史对现实记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实性主义写作为时代提供了一个写作的实践.《沧海之约》在艺术表达上有特别之处,表达有陌生感.与通常的文学写作,如严肃文学和传统文学、通俗文学通道问题,有重大的社会历史的东西,凝聚到个体的日常的命运,进行丝丝入扣的表达,这是一种写作的视角问题,也是艺术表达方式的问题.在叙事手法和叙事策略上用故事性的角度有所不一样.所谓严肃文学,有重大历史背景的事件影响力.而通俗其实是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对话、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的层次感来推动历史发展,感受到的是人,是情.

这本书很大程度是言情的,如信仰和情感问题,家国问题,选择这样一种方式表达和叙事策略,动机是想表达经验,通过叙事把经验和认识传播给读者,有很大的挑战性.小说心理描写较弱.人性的张望,张望到什么,触及不深.小说还有男性中心表达视角问题,有不完全合理的逻辑,有一定的存疑性,家庭、婚姻和情感,还可以得到一个更为合理的解析.石一宁(《民族文学》主编):用“谍战小说”这样的类型化作品概念似乎缩小了《沧海之约》的意义.朱东的《沧海之约》集合了好看小说所需的元素,表面上看,是一部谍战题材的畅销或流行小说的样貌;但如细品慢读,读者会惊觉,这是一部视野恢弘、思想内涵与人物形象饶有新意的沉厚之作.

实际上他的小说对以往的谍战小说具有颠覆性.作者设计人物和故事走向写出了国与国复杂的关系,小说更具有宏大格局和深邃的意蕴.从某种层面来看,可以说《沧海之约》是以小说形式展开的国际战略思维,或者说是国际战略思维的文学呈现.作品以边境划界以及当下围绕南海岛屿的纷争这一国际热点为背景,通过人物塑造与故事情节,开启关于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的战略思考.在以民族国家为单位构成的当代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是民族、国家至高无上的追求.但如果以战争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选项,不仅与当今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人类主流价值相悖逆,而且往往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能制造国家和民族仇恨的恶性循环.

具有国际战略思维的作家不多,更多作家的写作是“向内转”,更多是情感和人性的描述.小说中心围绕南海岛争国际热点,不是照搬即成结论,而是有自己的思考.作者通过书中主人公之一的陈江峰之口阐述了“不失主权,治权共享”的思考和见解:“所谓‘不失主权’,即中B双方都不公开否定对方对绿岛拥有主权,这样两国都不失主权,不失尊严,都可以向国人和历史交代.”“所谓‘治权共享’,就是以绿岛为圆心,划定绿岛周边的海域作为共同开发的区域.”唯此之道方能“使争议之岛变成和平之岛,让人类共享和平成果”.在小说中,中B两国本着“不失主权,治权共享”的精神与和谐发展的理念,达成了和平解决岛争的新模式.

小说以和平方式、文明的视野来关照国家利益,来关照人性,这是小说最大的亮点所在.朱东以小说形式回应了当下所有国民甚至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国如何解决与其邻国争端.因为战争一开,没有赢家,所以必须要有和平的理念.对中国来说,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和睦友好的周边关系.和平之舟倾覆,周边关系恶化,并不符合中国和各个邻国的国家利益.中国和周边邻国如能不为他人火中取栗,则需要以大智慧化解领土纠纷的僵局.我国倡导的“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模式,就是和平解决东海和南海领土争端的新思路.《沧海之约》的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解题”方法.作品中的绿岛,本是中国人的祖先最早发现并在此开展捕捞等活动,但二战后A国等列强强行将绿岛的行政管辖权私相授受给B国,在中B两国之间打下一个楔子,制造了两国的主权争议.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风云和剑拔弩张的领土主权争端,《沧海之约》为读者打开了另一种视野,这不仅是和平的视野,更是文明的视野.在中B两国联合考察的东川岛上,陈江峰与程超交谈时说:“抗衡,合作,带着武器签合约,这是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循环.而我们这一次的调研,是双方在试着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历史疑难问题,达成不带武器的合约,这是人类最高级的精神契约.让我们为推动人类进入更高的文明团结一心、竭尽全力吧!”尽管在民族国家时代,超越国家利益的人类普遍价值即“更高的文明”,因实现之艰难而显得如同空中楼阁、镜花水月般的虚幻.然而,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黑格尔的这一哲学命题所内含的辩证法,无疑具有真理的力量.出色的小说既应直面现实,又应超越现实,以人文情怀和理想主义灼烧现实的坚冰,照亮前行的路径.《沧海之约》就是这样一部有雄心、大爱和担当之作.

作家对当代男女关系和家庭关系有其独特的地方.小说《沧海之约》并非板着面孔的宏大叙事,呈现于文明的视野中的不只是国家利益的博弈,还有爱情和婚姻,还有荡漾其间的人性深流.B国特工程超爱上了中国特工林珊,因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也因为郎才女貌,使得两人从敌对关系变成恋人关系.陈江峰与林珊的恋情以林珊出国,生下与陈江峰的爱情结晶的儿子交陈妻李云波带回国,促成陈李夫妻重新团圆而告终,两人冲破道德的约束又复归于道德.陈江峰的岳父李新益是医院院长、知名专家,岳母罗维璐是医科大学教授,却因难抵金钱诱惑受贿收购假药,分别被判处十年和五年徒刑.对将丈夫和自己投入深渊的罪孽,罗维璐内心深深忏悔.作品有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了人性与社会现实的多侧面和复杂性.小说在人物角色及关系的设置方面,在对当代关系包括跨国恋情的描写方面,在对腐败滋生蔓延及对家庭影响的揭示方面,进行了独特和深入的处理.小说对人性的触探视角独特,理解颇为新颖.将刀光剑影与儿女情长置放于书卷气息和文化氛围之中,是《沧海之约》的另一特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如陈江峰、林珊,都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经常读诗诵词、谈书论画;即使是作为B国特工的程超,也曾在中国大学里学过中医、太极、中国文学、《周易》,是中国国粹的粉丝.《沧海之约》所展现的格局与格调,所蕴含的思考与探索,是所谓谍战题材小说所无法涵盖的.朱东小说写出了中国跟邻国的特殊复杂关系.

只有身处广西这么一个与东盟密切连接地方的作家才能写出这本小说.小说的亮点,跟他的行政者身份是有关系的.具有国际战略思维的写作,一般的职业作家难以写出这样的作品,他们更多关注人性的东西,对国家战略思维关注是不够的.当然,作品也有遗憾,我认为这也跟他的行政者身份不无关系.比如,在现代小说写法上,其叙事手法和思想锐气相较显得有些拘谨;作为具有政治意识很强的小说,在政治意义和审美之间如何取得平衡也是要考虑的问题.

王冰(鲁迅文学院培训部主任):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是讲究文学的质地的,贺州作家朱东先生的《沧海之约》这部小说,秉承了这一传统,它文学的质地同样也是坚实的.《沧海之约》是一部荡气回肠,令人热血澎湃的长篇小说,作品集谍战与情爱、家与国于一体,将自己的笔触紧紧贴着当下最引人关注的南海争端,并以此作为小说的现实背景和写作内容,将其做了艺术化的呈现,是一部较为优秀的长篇小说.

第一,这部小说的语言是坚实有力的,其中的体现之一就是作品中的景色描写.景物描写是小说传统中的优秀因素之一.《沧海之约》中的景色描写很突出,比如对于南海景色的描绘,短短几笔,就使得读者如临其境,清晰可见,触手可及,体现了作者对于这一传统的重视,从而加重了本部小说的文学色彩,也将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特征,人物活动的场域等,都展示出来了,充分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

第二,作品的坚实体现在作家对于家国传统的继承和抒写上.自古以来,在中国,“家”与“国”之间有一种同构的关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传承至今的文化重要特征.如何在家庭和国家中进行抉择,首先成为作者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朱东先生也是如此,他选取了一个具有强烈时代特征,最具热度和前言意义的一个题材来写,体现了作者对于当下国际焦点问题的敏感,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战略的关切,这在当下的小说创作中是少见的,而且贴得如此切近,这样的眼光和写作魄力也是难得的,是对中国文化中家国情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第三,此部作品的坚实还体现在对于人性、世道人心的表达方面.众所周知,文学创作必然受到作家个人生活经历、个性特征、思维形式、审美理想的影响.文体不仅最鲜明地体现了作家的主体意识,而且包含了作家潜在的美学的、情感的、个性的审美心理结构.这点在《沧海之约》中也是同样有所体现的,在陈江峰、林珊、李云波、阮月娥、苏淑娜、梁友生、叶婷等人物身上,体现出的就是作者朱东先生对于这种个体主体性的思考.作者从主体生存体验角度出发,以自己个体的知识建构为依托,对于这些人物加以个性化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文学是人学”这一观点.

整体而言,朱东先生的《沧海之约》是一部充满作者生命的长篇小说,作者不但将个体生命的,生存的焦虑,的灵性,鲜活的生命存在做了自己的诠释,同时也将自己在对生活和社会深入的思考灌注到自己笔下的人物之中,把自己的理解和梦想到字里行间,表达出一种对于现实的关照,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弘扬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中本就具有的人文精神和生存价值取向,体现出了朱东先生在写作中对于文学质地的追求.对作品稍感遗憾的是,阅读期待没有得到最大满足.后部分更侧重于家庭关系的呈现,对于国家之间的纷争和谍战情节因素弱化和减轻.卢有泉(广西师范学院教授):《沧海之约》的主要内容和技巧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小说植入了大量的古诗文、历史典故、书法绘画、民间习俗,使小说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极大的陌生化的艺术魅力,使小说具有中国文化的底色.解读历史典故和书法绘画需要一定专业知识,这无疑增加了阅读作品的难度,延长了欣赏作品的实践,从而达成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同时,也使得小说的内涵更为丰富.《沧海之约》突破了小说惯常的叙事方式,使读者产生陌生感,相应增加了审美的快感.

第二,小说成功的环境描写,有时代感和地域风情,也使小说呈现出诗情画意.每一处环境描写都是一幅立体画,描写的海岛自然风光是南国特有的所展示的点点滴滴.《沧海之约》的环境描写有很多,小说通过环境描写寄托作者情感,又是南方所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亚热带风情,小说地域性和时代感强.

第三,小说的梦境描写,弥漫着一种神秘的氛围,又充满现代小说的艺术魅力.从表现形式看,梦和现实、情感意志关联性强,细腻的梦境描写,真实折射出人物的心理诉求和现实生活.

肖晶(贺州学院教授、贺州市文联副主席):《沧海之约》是广西贺州本土作家朱东继《股份农民》之后又一部长篇力作.朱东以小说的方式,表达着对人类争端的困惑,对精神救赎的见解,对和平崛起和人类共同发展的包容与期待.小说通过围堵与突围的大格局、文明与和平的大情怀、爱情与救赎的小聚焦的叙事文本,彰显了作家对和平的美好愿望,以及“包容性发展”的人类情怀与人性突围.

小说通过对隐秘战线上的系列谍战人员形象的塑造,从人类情怀与人性突围的视角,表达了对人类和平的关爱,对人类自我救赎的思考,对人类包容性发展的期待.小说通过构建围堵与突围、文明与和平、爱情与救赎等一系列隐秘而又恢弘的图景,呈现了隐秘战线的敌我双方情报较量和突围实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争端的新机制,与时俱进、共建共享,有效阻止战争的爆发,了西方围堵战略,探索了人类和平共存的本性.小说剑指现实生活,直接触及时代和社会的脉搏.

第一,小说叙事构建了围堵与突围的大格局.21世纪是一个真正的“全球化的世纪”,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相互促进,加速发展,国际风云复杂多变,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也进入前所未有的大调整时期.《沧海之约》描述了在A国重返亚太、推进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A国、C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试图建立前沿威慑和同盟关系来进一步遏制中国,阻止中国崛起进程.C国、B国、D国是这条争端链上的重要支点,A国千方百计把这三国变成他们军事上的重要伙伴,从而使东海、南海的暗流正在海底下涌动.西方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围堵和中国以文明、实力和智慧的反围堵突围,既体现了西方式文化霸权的虚伪性,又凸显了中国东方式文明智慧哲学的包容性.而朱东的小说则为我们提供了作家和阅读者“在场”的样本,作家对人类文明和人性的探索与挖掘,保持了当下叙事的历史感和现场感,显现了生命意志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大格局.

第一,小说以东方“和合文化”西方的围堵战略,作家以一种从容的政治智慧,批判了中国崛起是引发周边国家群发性焦虑的论调,为中国处在改善周边安全环境的关键时期,探索一条全新的崛起之路.其次,小说提出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战略突围思考.朱东《沧海之约》提出“不失主权,治权共享,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为解决中国与邻国的争端提供了建设性的新思路.朱东在小说中提出:“和合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文明的核心.我们应该走独立自主和合作发展的道路.因势利导,根据不同的国家情况,发展不同的合作模式.”小说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的东方哲学和“和合文化”的智慧和文明性,批评了西方的“哲学”“霸道哲学”“文化傲慢哲学”“贪婪哲学”和“虚伪哲学”.在围堵与突围的斗争中,作家在一种大时代的背景下,描述了纷繁的世界格局中以智慧和文明可以达成不带武器的合约,世界是可以在矛盾中发展、冲突,和解,再冲突,再和解.这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围堵的方法和路径,作家发出了对人类美好和平的誓言,也给出了现实思考:是向善的人性战胜了一切,人类在正确的文明价值观下可以和谐共存.

第二,小叙事构建了文明与和平的大情怀.在战争与和平的取舍中,人性会明暗交替,作家跳出个体的生活领域,以他特有的敏锐和视野,寻找到本土叙事的基点.首先,小说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同时非常注重讲述人的故事.其次,小说提出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小说叙事构建了爱情与救赎的小聚焦.首先,小说抒写了多重爱情音符,作家通过《沧海之约》建构了多组爱情故事,试图提醒我们,对信仰的坚守,做一个有温度的人,人生才能圆满.其次,朱东小说实现精神自我救赎.小说以极强的现场感,融入了谍战、海争、情爱多条主线辅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突显中国围堵战略的思想高度,彰显了小说的张力和人性的温度.小说最后耐人寻味,在爱情面前,林家姐妹索取、敞开、热烈,在仁义面前,她们给予、成全、无畏.孩子“狗儿”的到来,是陈江峰、李运波、林珊的彼此成全和自我救赎的代入,程超和阮月娥从对林娜的愧疚到价值观的转变,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救赎,体现的正是中国那种悠久历史、厚重的文化对人的影响和引领.

李仰智(广西师范学院副院长、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朱东《沧海之约》是一部言政小说.南海岛争关系着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既是当今中国的大事,也是世界的热点问题,有亚洲之称.正值这一争端日益尖锐,成为政坛非常棘手之事的时候,广西本土作家朱东以一部《沧海之约》艺术地观照了南海岛争这一现实政治问题,尤其是他以一个政界人士的敏锐眼光和韬略,借小说开出了一剂解决岛争的良方,既契合了现实的需要,也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的题材领域,堪称政治与艺术的巧妙融合,是一部弥足珍贵的言政小说.就小说的总体创作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最值得肯定:

第一,小说题材新颖,情节离奇曲折,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沧海之约》一大亮点就是好看、耐读,只要我们一打开这部小说,就会被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和环环相扣的紧凑情节所吸引,无法释然.小说以A国重返亚太,推行亚洲太平洋战略,以及中国与亚洲周边国家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激烈角逐为背景,讲述了中方情报人员与程超等B国特工人员,以亚盟博览会为契机,展开隐秘战线的情报较量,双方斗智斗勇,最后化干戈为玉帛,既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争端的新办法,又达到不失主权,治权共享,最终达成了不带武器的合约——沧海之约,从而阻止了一场人类的厮杀,同时也成功地了A国的围堵战略,不战而屈人之兵.小说融岛屿纷争、情感纠葛、谍海暗战等于一体,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故事的迷宫.

第二,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浓浓的中国元素,足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读《沧海之约》,我们不仅会被惊心动魄的谍战情节所吸引,还会被小说的那些最具中国元素的知识所感染,其中如古诗词、书法艺术、中医理论、周易八卦,以及民间习俗和传说等等,内容之丰富,知识之广博,这在当代小说中是极为少见的.读之使我们足以得到一次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洗礼,从中也足见作者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良苦用心,并且小说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的穿插,以及人物家国情怀的书写,使整部作品弥漫着一种浓浓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情调,堪称一部弘扬主旋律,对读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佳作.

第三,以小说参政界、人物议政出现了审美视阈下的国家战略和国际政治.小说虽然写了中B两国情报人员惊心动魄的谍战,也写了两国情报人员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但小说的情节主要是围绕如何突破围堵、合理解决岛争这一国家政治问题而展开的,尤其是小说第十五章以后基本是为实现不失主权、治权共享这一政治见解而设计人物言行和展开情节的,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借文学的形式言政的政治小说.小说的主要人物如陈江峰、林珊、程超等,或以新闻业为主业,或从事情报工作,他们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更为了解,日常交流也多涉东南亚和南海形势分析,既遵循国际关系准则,也符合国家政治,政治性强.如书中陈江锋“不失主权,治权共享”间接地阐述.小说将国家战略和国际政治纳入审美视阈,凸现了作者关心现实,关心国家大事的政治情怀.就在今年下半年,随着菲律宾新总统的出炉,南海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小说对南海走势的设计几乎如出一辙,足见作者的政治远见,和对国际形势的出色研判,因此这部小说的现实政治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

东西(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广西文联副主席、广西作家协会主席):祝贺朱东为广西增加了一部厚重的作品.朱东是一位非常勤奋的作者.从《股份农民》到《沧海之约》,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有写作的快乐.朱东对政治的了解比一般作家要多要深透,这是他的写作优势,作为一名敏感的、有责任感的作家,他的书写有独到的思考和预见.《沧海之约》启发了我们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把这种优势转化为写作的独特性.丹增(中国文联副主席):可以说,在当地开研讨会的,都是实力型的作家,一是文学作品好,二是作家本人好.《沧海之约》的作品、作者就是这样.我认为这是这两年召开的规模最大、规格较高的作品研讨会.一是来自全国各地少数民族最优秀的作家都来出席;二是主流媒体来了很多.

行政者积极参与文学实践,对文学事业的影响无疑是积极的.建议这类作家的写作,宜少不宜多,宜短不宜长,宜专不宜杂.

潘琦(广西桂学研究会会长、著名作家):今天的研讨会开得非常好,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作家、评论家对朱东长篇小说《沧海之约》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有见地的看法和阅读经验与体会:第一,充分肯定了《沧海之约》是一部政治性强、政治敏锐性也强的浓厚的现实题材小说.作品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诠释了当今南海归属岛屿的争端问题,维护了国家的最高利益,这是一部传达正能量的中国故事.第二,充分肯定了朱东的家国情怀,以及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勇气,在敏感的问题上敢于突破,敢于直击,体现了作者良好的政治素质.第三,充分肯定了小说的张力,以及作者的创作技巧.认为在故事情节布局上、语言的表述特点上,以及大故事大情节的安排上都很出彩,是一部很值得一读的长篇小说.第四,充分肯定了小说中对人物形象、人物命运的描写,认为是成功的,特别是人物层次感比较分明,人物在感情变化上、感情碰撞上能打动人心,合乎情理,也合乎人性.第五,充分肯定了小说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升华,小说引用了大量的古诗词、历史典故、书法绘画、民间习俗,彰显了东方和合文化,特别在人物交往中贯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不足之处:第一,在情节表达上、语言表达上有新闻化的痕迹.第二,情节过于冗长、拖沓.第三,有些场景的描写过于电影化、电视化.《沧海之约》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和政治意义.

20世纪冷战时期,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通过阴谋和内部策划,把苏联搞乱,达到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阴谋目的.进入21世纪后,加紧了对中国的围堵,遏制中国的崛起.在此背景下,朱东以战略眼光,用文学的形式来诠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的企图,彰显了家国情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分析了国际形势变化,在外交战略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这种调整,在独立外交的情况下,我们广交朋友,进行有礼有节有力量的斗争.《沧海之约》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背景和主要政治意图,彰显了正义感,坚持了原则性,也是我们当前外交调整中的一种正面宣传.小说诠释了国与国之间的复杂性,反映了中国人的大智大勇,以及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朱东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沧海之约》这部长篇小说作品,值得祝贺.作为领导干部有三种威信:职务威信、文学艺术知识威信、人格魅力威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朱东为我们树立的一个榜样,作为作家,没有作品,难以立身;没有佳作,难以成“家”.■

(肖晶、杨剑华根据速记整理)

该文总结,上文是一篇适合朱东和研讨会纪要和《沧海之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会纪要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会纪要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变形金刚十年约》:不朽经典勾起童年杀
□徐丽丽一段名为变形金刚十年约的视频短片自起,便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短片再度重温了变形金刚首登大银幕时的震撼与感动 各个行业“变形金刚”粉丝现身说法,分享2007至2017年.

《乡约》:给银杏之乡帅小伙说媒
本刊特约记者 韩东起郯城,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地处鲁东南,北依沂蒙,南临淮海,为山东南大门,苏鲁之通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史书记述的“孔子师郯子”的故事被传为千秋佳话.

民族文学现代叙事和家国情怀
回望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满眼是绚烂的风景 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作家以他们天然的艺术悟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强烈的责任感,创作出一批受众广泛、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 从审美的层面看,优秀的民族作家的叙.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