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研究生论文>材料浏览

建设管理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和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沪与建设管理的建议相关论文范例

主题:建设管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30

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沪与建设管理的建议,本文是建设管理类本科论文范文跟基础设施和建设管理和科技有关论文范例.

建设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建设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家人文地理杂志科技风杂志社绿色科技杂志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本文重点探讨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沪及建设管理的发展措施.

文 彭元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由国家投资建设,并在长期运行中,为科技界和社会各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发展提供支撑条件.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一项“科学工程”,具有鲜明的工程属性和科技属性,还具有投资大(包括建设投资和运行经费)、周期长(包括建设周期和运行周期)、风险高(包括科技风险和工程风险)等特点,同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国家需求,是开放和共享利用的国家设施.

我国及上海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情况

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包括“两弹一星”开始的萌芽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标志的成长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发展期.2013年2月,国务院出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标志着设施的规模、技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都已迈上新台阶,在高能物理、核物理、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设施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目前我国在建和运行的设施总量达到33项.

目前,上海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主要为上海光源和神光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上海设施)基本完成建设;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SXFEL)进入建设阶段;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同时,同济大学目前正在向国家申请承担海底科学观测网建设.在相关设施的预研、建造和运行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效,为我国的多学科前沿研究提供先进的实验平台,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惯性约束聚变等前沿领域取得重要科研成果;促进了高性能加速器、超高真空技术、高精密机械加工、X射线光学、强激光、光学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相关学科人才培养和引进创造优良条件,促进多学科融合发展.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为上海市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上海市应在综合考虑科学目标、技术基础、科研需求和人才队伍等因素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沪的步伐,一是有助于促进在交叉学科、新兴和边缘学科以及重大新技术取得前沿突破;二是可立足上海、依托长三角,打造科研技术和民用技术双向转化的平台,加快高新技术溢出效益;三是有助于在上海形成综合性科学研究中心,发挥设施集群、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集聚效应,为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支撑,成为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

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沪的措施建议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用,促进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相结合

分析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以及上海光源项目三个案例,前两者在前期规划建设中主要依靠国家和中科院相关资源力量,而上海光源则引入了地方政府积极参与,使得在建设和运营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不同的建设模式对于大科学工程的建设、管理、技术效益发挥以及对地区产业经济带动作用也产生较大差异.

建议在服从国家战略的前提下,结合各级政府力量满足地方相关科技和产业发展需求.同时在科技设施的建设中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土地和发展空间、建设管理、配套条件方面的作用,与相关科研机构进行合理分工,提升效率,促进相关科技设施的顺利建设实施.

统筹规划布局,促进相关区域形成综合性科学研究中心

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将在其周边形成和带动相关科学园区的集聚发展,如美国能源部下属的阿贡国家实验室、日本的理化研究所(RIKEN)和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英国的卢瑟福实验室(RAL)、法国的格林诺博(Grenoble)、日本的播磨(Harima)科学园等.建议上海结合本地现有及未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从研究领域、地域范围、用户分布、相关大型科学基地、效益发挥、辐射带动、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和人才集聚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对张江、嘉定、紫竹、临港等区域进行统一协同布局规划,加强科技设施与周边科研基地、科技园区、创新示范区的统筹规划,促进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依托大科学装置(群)的综合性科学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大科学装置的效益,带动区域科技、教育、社会、经济多方面发展.

加强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匹配的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大科学工程建设和运营对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尤其是具有丰富经验的科研和工程管理人才.随着近年来大科学工程项目建设数量的增多和速度的提升,相关人才培养体系和速度已落后于大科学工程建设发展需求,经常出现边建设边招聘边培养人才的现象.考虑到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建议上海应从科技设施规划阶段起通过联合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强对相关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规划建设,以保障科学设施的顺利建设和运行.同时建议上海在相关设施的核心人才引进方面优先纳入本市领军人才评选范围,对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提供海关通关绿色通道.在此基础上,还将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为引入的项目团队成员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落户、住房、教育等一系列保障措施.

在现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运行中,国家财政资金对设施的运行保障主要集中于能源和维护等基本费用,人员费用远低于国际同类设施.这对于优秀人才队伍的吸引和保持,特别是对海外高端人才的引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设施科技效益的充分发挥.建议上海进一步研究通过相关市级专项资金,在软投入方面向相关设施予以倾斜.

加强组织管理,在资金与建设用地等方面予以保障

在组织管理方面,上海市政府针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制定了《上海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工作机制》,建立了高效的协同推进机制.建议在相关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申请、建设、运行等环节参照该机制实施推进.

在建设资金方面,建议考虑参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配套管理办法》(沪府办发〔2013〕38号)予以配套支持,同时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所需的建设、科学研究的设备、材料等按国家相关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并协助提高通关效率.对未来引入的相关研发、产业化配套企业提供税收优惠.

在建设用地方面,建议考虑参照大飞机、上海光源等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的整体性设施)在地方权限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

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措施建议

探索制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重大科学工程投入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达5---10年,同时使用周期一般也长达几十年.从我国大科学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现状来看,建设和运营以及更新改造等环节的管理相对分离,缺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为保障其建设运行水平和效益的发挥,应该从包括论证和预先研究、工程建设、运行和保障、更新改造升级、退役等阶段的全生命周期对其进行管理.重视设施的科学生命力评估,对设施的发展作出科学决策.建议重点对以下方面内容进行研究:

建议加强项目的前期研究,包括对装置科学目标的进一步凝练,对关键技术的预先研究等,为后续的决策和立项建设创造条件.

建议在项目立项时,对大科学工程的生命周期进行完整评估.建议在确定建设计划时,合理考虑后续发展和升级改进计划,预留未来发展空间、准备技术条件.在确定建设经费时,应对大科学工程全生命周期费用进行综合全面考虑,不仅估算建设投资,还要对建成后需要的运行经费和后续投入经费进行考虑和评估.

在工程运行保障和开放利用的同时,应进行性能的持续改进,以保持其生命力和国际竞争力.建议在运行利用中,进行绩效考核,并全面考察评估设施的科学潜力和继续发展的能力,根据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平稳支持,加大支持的力度,还是进行重大升级改造,或是退役.

建立符合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特点的建设管理规范

目前我国对重大科学工程的建设管理基本沿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办法.但由于大科学工程具有鲜明的工程和科研双重性,与一般工程建设项目存在较大差异,现行管理办法难以匹配,建议应另行制定管理办法,并重点对以下方面内容进行研究.

明确增加预研工作环节

大科学工程通常需要对一些关键的高新技术进行攻克,其成败和进度对整个工程具有决定性影响,而技术攻关过程往往存在巨大风险.缺乏预制研究,将大大增加工程管理复杂性,影响工程进度和投资控制.建议大科学工程决策实施过程中应明确增加预制研究工作环节,建议在项目建议书之前增加预研环节,并研究确定经费投入渠道.

合理优化项目投资估算/概算规范

一是增加研发人员、专业设备尤其是非标设备研制费用(包括材料费、试验费和样机费)等软投入费用,确保人才队伍的稳定;二是考虑到工程周期及技术难度,根据风险评估,适当提高不可预见费(高于一般性建设项目,同时考虑一定物价上涨因素);三是随着可研、初步设计及研制建设阶段的不断深入,建立合理渠道和环节(如通过中期评估等),适时合理调整概算.

建立由科学家和工程管理专家结合的大科学工程管理团队

大科学工程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多系统工程,建设内容涉及土建安装、技术和工艺路线确定、高新技术专业设备研制等.其特点决定了管理团队对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两方面的能力要求.国内外的大科学装置建设都出现过团队主要由科研人员组成,而缺乏工程管理人员,造成项目管理出现问题的案例,如美国超导超级对撞机(SSC).建议大科学工程应建立由科学家和工程管理专家结合的大科学工程管理团队,同时借鉴西方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参考国内外技术状态管理相关标准和现代大系统工程管理方法,加强工程管理及实施的规范性.

研究相关专业工程、专用/非标设备材料的招投标采购和监理等规范制度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和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BEPCII)等项目相关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等招投标及监理工作与常规建设工程规范制度要求均存在一定差异,考虑到大科学工程专业性特点,现行通用规范确实存在不相适应之处,建议相关部门可根据大科学工程特点制定更为适用的相关设计、监理、招投标等规范制度.

制定分阶段考核目标

对于技术特别复杂的工程,其性能指标需要在运行中不断优化逐步提升,建议批复立项时按项目进展阶段指定相应考核目标,如竣工验收阶段指标、投入运营中期(3年左右)以及最终技术指标,使各环节考核更为明确.

进一步探索优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模式

重视设施运行所需配套实验设备和运行经费投入

由于相关管理体制和各部门职责分工,以往的大科学工程建设中,更加注重工程建设目标,即科学装置主体建设和技术指标的实现,相关实验研究仪器设备投入较少.但大科学工程科学目标的实现和主要效益的发挥离不开配套的实验研究设备仪器,建议在决策时应根据领域特点、科学目标、实验研究需求合理规划配置配套实验设备仪器.

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大科学工程的运行经费保障,从该项目与国际同类设施经费构成比较来看,成本支出中管理费用比例(特别是人员费和修缮费)低于国际同类设施(2010年兰州重离子加速器17.9%、日本RIKEN27.8%).这将影响到大科学工程人员队伍的长期凝聚和保持,建议进一步研究和确定相关工程的运行经费规模以及经费结构.

优化绩效考核机制,促进重大科学工程运行的持续优化改进和效益的发挥

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研究制定针对重大科学装置承担单位的绩效考核机制,如可参考美国N(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战略规划——年度绩效目标——年度预算决策——年度绩效评估”的模式,依据重大科学装置的战略目标设定细化的(年度)绩效考核目标(不仅应设定科学技术绩效目标,还应重视管理运营绩效目标的设定),进行相应的年度经费预算,同时由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管理机构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与下年度经费预算挂钩,促进重大科学工程运行的持续优化改进和效益的发挥.

适时研究采取多种模式管理重大科学装置的可行性

开放和共享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管理核心,装置建成后一般都纳入国家实验室进行管理.目前我国的国家实验室主要依托研究院所或大学等机构建立,实行相关政府部门(发改委、科技部等)宏观管理与指导、相关机构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等)行政主管、依托机构具体负责的分级管理体制.虽然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但在宏观管理上存在部门分割,多头管理、效率降低的问题,在微观管理上易使行政官僚体制影响实验室形成真正的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

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研究采取多种模式管理重大科学装置的可能性,如采取GOCO模式.在此模式中,实验室的土地和研究设施由政府拥有,管理工作由政府通过合同委托大学、企业、非营利机构等承包方负责,由政府财政预算拨款作为主要的经费来源,实验室的管理和科研人员均为承包商的雇员.该模式采取目标任务合同制管理,政府部门与承包方签署一定期限的运营和管理协议(通常为5年左右),到期后政府部门对其进行评估,并决定合同的续签或变更.同时,政府部门进行年度绩效考核,提出项目目标和运作目标的战略方向,与承包方协商相应的年度绩效标准和考核办法并签订合同.以合同为依据,承包方通过自评和同行评议系统证明自己的成果,政府部门则根据年度考核办法对成果进行考评.该模式有助于保证国家实验室在人、财等方面的相对独立,即使在现阶段无法实现实验室的独立行政法人地位的情况下,也可进一步健全聘任、聘用合同制,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同时有助于进一步形成政府主导的多渠道经费来源机制.

(作者就职于上海投资咨询公司)

归纳上文,上述文章是关于经典建设管理专业范文可作为基础设施和建设管理和科技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建设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国家发改委出台意见支持贫困地区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支持贫困地区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十三五”时期,预算内农林水利建设投资用于贫困地区的比重达到40左右,地方同步加大.

采用PPP模式推进广西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方法和实践
一、广西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一)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广西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建立,已建成运行有广西电子政务外网、党委系统机关信息网、政府系统业务资源网……基础网络,同时8.

在新时代加快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未来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判断 其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