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研究生论文>材料浏览

课程研究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述略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主题:课程研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4

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述略,该文是关于课程研究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和述略和融通和中国古典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课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课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中国教育教学杂志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

南京市鼓楼实验中学作为一所省城新兴学校,引人瞩目.学校注重科研兴校,拥有一项电教馆课题,三项江苏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项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学校以“融通”为教改理念,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注重古今融通、中西融通、文理融通.继2016 年成功申报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阶段融通教育课程的实践研究”之后,2017 年又成功申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实践研究”.课题开题,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倾注了精力,也颇有收获.

一、“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产生的缘由

1.融通观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催生本项目的理论基础.

世界万事万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其实是同根同源的.美国科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在专著《知识大融通》中指出:“无论是在过去还是未来,人类心智一向尝试达成的最高目标,是把科学和人文结合起来.”他认为无论是从星球还是从有机物的多样性来看,人类历史和物理发展史,都没有根本的差异.自然科学内各学科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消失,将被一些正在变化但具有内在融通的混合领域所取代.比如,天文学、地质学和进化生物学这类基本上属于历史的学科,就是通过融通的原理,和其他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而许多人类问题和社会问题,都需要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人文知识的融通才能够解决,只有当我们能够顺利地跨越各个领域的边界时,才可能对真实的世界产生清晰的看法.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阐明了人的发展的具体内涵,即全面、自由、充分、和谐发展.然而,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重视专业化,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人才知识面狭窄的问题更加严重,极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的长远发展.这种局面,束缚了人才的创新能力.

融通教育使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充分地调动了人们学习的感官能力和多元思维,促使学生综合、全面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实现马克思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落实.

2.分科教学割裂学科知识联系的现象,是催生本项目的直接因素.

由于生产复杂化和经济多样化,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为了从量上快速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知识被人为地分成若干支流,形成了当下社会文理分科的教育机制.分科制度当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它有利于促进专门化人才的快速培养,满足社会生产链对人才的硬性需求.同时,分科教学也适应中国国情和中国高考体制,便于教学实施与评价.可以说在中国,分科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不会也不可能完全消失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分科教学割裂了知识的连贯性,使学生的知识形成一个个封闭的空间,让学生变得目光狭窄、思维僵化、创造力低下.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在分科教育的制度下很难实现.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融通教育就像教育改革中的一剂“强心针”,它针对分科制度的弊端进行有效改良,打破各领域之间的隔阂,在领域间搭建起一道津梁,促使学生构建起立体化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孔子的诗歌学说是催生本项目的切入口.

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派历代重视诗教,尤其重视诗歌教育的融通作用.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篇》)孔子认为,学习诗歌有利于情感表达,和谐人际关系,观察世界万物,拓展知识视野,并且有利于事父事君,齐家治国.

二、我们对“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做出的思考和探索

1.课程概念.

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是指在进行诗歌常规教育的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以中国古典诗歌为载体,广泛挖掘整理其中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领域相关联的素材,进行梳理、归纳、组织教学,从而构建立体化、跨学科、综合性的新型课程.

2.我们的研究目标.

(1)创立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体系.

我们组建团队对中国古典诗歌与数学、哲学、历史、地理、医学、物理、生物、化学、政治、军事等学科知识的联系进行了整理,打造校本教材,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2)构建学生立体化的知识体系.通过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在学习、理解、鉴赏中国古典诗歌的同时,广泛挖掘整理其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关联的素材,构建全面性、立体化、综合性的知识体系.

(3)提升学生融会贯通的创新能力.通过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打破各知识领域间的禁锢,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促使其思维品质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充分发挥项目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我校正精心打造具有推广价值的融通教育课程基地,建立示范辐射平台,实现与苏北五所挂钩学校及省内外其他友好学校资源成果的共享,并通过公开课、论文发表、学术讲座、成果展示及媒体报道等途径广泛推广,在教育领域发挥引领、辐射、示范作用.

3.我们的研究内容.

三、“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实践研究目前取得的成果

我们按照“研究现状调查—项目内容确定—制订可行性方案—展开实践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完成研究内容—接受验收”的程序开展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研究,包括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开发校本教材和融通教育课程等,全面展开项目研究工作.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适时调整研究方案,以保证研究项目的顺利完成和研究成果的科学真实.

目前这一项目在省市区主管部门的关心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进展顺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具体情况如下:

1.项目的基本目标进一步明确.

在研究过程中,项目研究的目标进一步确定,即通过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的实施,构建立体化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使学生综合掌握和运用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全面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促进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的养成.

2.项目研究的校本教材编写逐步展开.

本项目计划编写三本教材:《古典诗词与百科世界》《古典诗词与生物学》《古典诗歌与书画艺术》.其中《古典诗词与百科世界》将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在2018 年4 月出版.该书以中国古典诗词为载体,与数学、哲学、历史、地理、物理等几十个学科融会贯通.全书近70 个专题,25 万字,充分体现了综合性、科学性、趣味性、通俗性.另外两本教材正在编写之中,年内也将付梓.

3.项目实践课程全面开设.

目前,学校已经开设了诗歌与百科融通课程、诗歌与生物融通课程、诗歌与书画融通课程.融通课程开拓了学生知识视野,构建了学生思维的立体空间.

4.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馆正在积极筹建.

融通教育馆已完成设计工作并开工建设,将于2018 年9 月份交付使用.融通教育馆展示图文并茂的项目成果,辅之以实物展览.

5.初步建立了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在项目主持人的带领下,课堂评价机制已初步建立.课程评价机制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客观公正.项目组还确立了督导反馈、奖惩问责机制以保证项目研究健康有效运行.

目前,我校通过开展诗歌融通教育,融通理念已深入师生心中,师生教与学活动不再拘泥于某个学科.学校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多渠道获取交叉学科知识.例如孔子诞辰纪念活动、春节文艺晚会、南京风物调查等,都为学生提供了立体化学习的机会.

该文结论,上述文章是适合述略和融通和中国古典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课程研究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课程研究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诗歌教育途径彰显融通教育理念
传统的诗歌教育,途径较为单一,只是单纯地把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来组织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诵读与鉴赏 我校的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的实践项目研究.

海男诗歌中的中国古典意象
有关海男的诗歌创作,评论界已有不少研究、评说 青年学子罗乐欢的研究不是简单地复述已有的观点,她从对海男诗歌的文本细读中发现了海男和中国古典意象的隐秘联系并对这种联系作了简要的阐释 应该说罗乐欢的评论还.

叶嘉莹:中国古典诗词的摆渡者
近日,在南开校友总会,94岁的中华古典文化专家叶嘉莹先生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目前,已完成初期捐赠1857万元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