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材料浏览

跌落在尘埃里的故乡方面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和跌落在尘埃里的故乡方面论文例文

主题:跌落在尘埃里的故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6

跌落在尘埃里的故乡,该文是关于跌落在尘埃里的故乡毕业论文题目范文跟尘埃和故乡和跌落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跌落在尘埃里的故乡论文参考文献:

跌落在尘埃里的故乡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里的参考文献怎么标注麦田里的守望者论文

温亚军

故乡岐山,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统治了八百多年的周王朝,岐山就是发祥地,同时,岐山也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凤鸣岐山”的典故,我就不赘述讨嫌了.关于故乡,想说的话题肯定很多.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绝不会勒索家乡关注我,我还没到家乡应该关注的地步.我是个普通人.对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故乡来说,我更是个普通人了.可是近些年,家乡还是有些小动作,因为一些文化活动,会有意或无意地提到我,但从没邀请我参加过家乡的任何活动.但我出本新书,他们也会闻声在报纸上发个书讯,致使我对故乡的亲切感逐步加深了.更有几位评论家,在文章中提到我时,一再强调我的出生地岐山,使我对故乡才渐渐地敬重起来.从出生到离开,我在岐山这方土地上生活了十七年,大多时候还处于无知的懵懂状态.在故乡我还上过八年多学,竟然不知道故乡岐山在中国古文明史上举重若轻,可见我当时学习的成绩是多么糟糕.我只记住了岐山的臊子面、面皮、锅盔,还有搅团这些吃食.再就是贫穷、饥饿,还有偏僻、落后.但是,我从来没嫌弃过故乡,像狗不嫌家贫.我只是淹没在生存的赤贫之中,对故乡的历史人文一点都不了解.坐落于岐山县城西北凤凰山南麓的周公祠,我至今都未涉足.这座于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为纪念西周著名政治家、曾帮助武王灭商立国和辅佐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姬旦,也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周公解梦》的周公,为他修建的周公祠,也称周公庙,我十七岁以前从未曾听说过.怪谁?一般都会怪罪于那个知识匮乏的年代,还有贫穷落后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我也概莫能外.凭什么让我背负没文化的“罪名”?

岐山县城离我们家比较远,有二十多公里,而且交通极其不方便,至今,我也只去过三次而已.在我的印象中,我的故乡就是秦岭遗脉的山峁峁,与岐山没丁点关系.我离开家乡三十多年,过去因为无知,现在不那么幼稚了,才越来越觉得,故乡的人和事有些不可思议,再厚重的历史、礼仪、文化,与家乡山区,不,黄土原上的人,基本没有丝毫的关系.乡村人很现实,只知道土地里能生长出赖以生存的麦子、玉米,自然环境再怎么恶劣,也要结婚生子,还有无法选择的生老病死,虽然他们在自家大门楼上镶嵌着“耕读传家”的字样,可老祖宗传下来的,除过耕地,读则是为求取功名利禄铺路搭桥,而不是继承故乡的历史,为弘扬故乡的文化.这与他们的生存没有丁点关系.这样说,不是无知,而是祖辈血液里传留下来的,是根本无法改变的事实.

假若旅游,拜谒历史名胜,你绝对会看到当地人对身边文化古迹的冷漠,好听点,也可称为习以为常,他们除过借用名胜兜售或者骗取钱财外,鬼才会信他们对那些劳什子怀有深厚的感情.

同样,故乡人对文明积淀深厚的岐山,只是看谁家的儿子能够平步青云,入住县城成为公家人,别的,对他们构不成诱惑,也不关注,什么家国天下、国际关系、期货外汇,都跟他们扯不上.他们只过自己的小日子,打自己的小算盘,把一点点小利益,看得比国际争端严重得多,我家的左邻右舍为了躲避赡养老人,兄妹反目;为一根椽子,兄弟成仇;为地畔上的一株玉米、邻居墙头的一颗冬瓜,经常打得头破血流两败俱伤……什么西周发祥地,礼仪之邦、道德源头、文明故里,统统只是别人给这片土地开的空头支票.

我年少时离开故乡,去了新疆,在军营里一待就是十六载,我早在内心里感叹过:是新疆拯救了我,改变了我,也成就了我.不是我的故乡有多不堪,直到今天我仍然爱着故乡,深深地.我从没嫌弃过故乡的贫穷落后,只是,我难以接受故乡的人情世故.我知道,假如我不离开,一直在那个环境里浸泡着,也会成为那个精于算计、斤斤计较——群体里的一分子.

幸亏,我早早地从那里剥离了出来,但我的根还在那里,经常得惦记着回到那里,看望父母、兄妹,与那里有着永远无法扯断的关系.我也从没想过要与故乡断绝关系.我很早就看出了故乡人的一些弊端,只是扯再多也是无用的,还是说些切身体验吧.

还在很早的时候,我不到二十岁,远在新疆的南疆服役,四年后才回了一次故乡.在这期间,父母在故乡一直未曾停止过给我介绍对象,由于路途遥远,没有别的通信功能,就是写信,一封信得走十天半月.往往是我刚接到父亲的信,说给我介绍了一个女孩,如何的好,还没等我回信答复,紧接着就收到父亲的下一封信,说这个女子生辰八字与我不合,考虑一辈子呢,算了.一来二去,介绍了不少,我没统计一共有几个,反正到最后没一个说成事的.究其原因,还是沿袭下来的父母做主在作祟,说是征求你的意见,其实都是以他们的眼光和观念做的决断,与找对象的本人倒没什么关系.

我的侄子眼下就面临这种局面,因为他在上学期间没有处上对象,在这方面无能为力,终身大事还得靠家人张罗.眼看着他快二十七岁,已经到了该着急的年龄,他的父母,尤其是他爸自视与平常乡下人不同,有些清高,独来独往,基本不与其他人交往,他在当地一家公司门口干些收费登记的活计,属于打工性质,收入可想而知.关键是他不愿放下身段,去求他人给自己儿子介绍对象,只是一味地依靠我的父母张罗.我的父母义不容辞,早早地就给孙子托人介绍了,只是他们的骨子里依然保留着以前的办事规则,得他们看着顺眼,生辰八字能够合上.哪有这么好的事?什么年代了也不想想.所以,注定失败的相亲一次又一次,反正,侄子大专毕业后在西安的一家物业公司工作,离家也不算远,回来相亲也方便.可时间长了,无望的相亲次数太多,侄子的不耐烦有时表现得很激烈.每当这个时候,父亲会给我打电话生气地诉说,我再打电话劝说侄子,碍于我的面子,侄子勉强去了,最后还是一样的结果.这与当年我的这件事如出一辙.眼下,对我父母来说,最煎熬的莫过于我侄子对象的事了.

可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到底是谁的错?只能说谁也没有错.错的只能说是缘分没到,侄子与他的另一半还在这条道上跌跌撞撞.后来,我才知道在此之前,侄子刚毕业工作那年,本单位的一个女孩小洁对他产生了好感.小洁家在西安城中村,属拆迁户,生活条件比较富裕,花钱大手大脚,性格也泼辣,敢说敢为,不拘小节.侄子从小被罩得太严,性格里缺乏刚性,独立意识也不强,碰到小洁这样的女孩,自然不会在一个频道.但每天见面,相处时间久了,侄子能感觉到小洁的善良和真诚,可他总是没法把小洁往对象方面考虑,面对小洁的进攻,他犹豫不决,就把这事给家里说了.没想到我父母连小洁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就坚决反对,原因是小洁家里姐妹三个,没有男孩,小洁排行第二,年龄比我侄子还大一岁,她姐姐已经结婚生子,剩她与妹妹待嫁.我父母的反对理由是:小洁主动出击是为了让我侄子将来做上门女婿,我们温家是大家族,这种让人鄙视的事情绝对不能做的.

侄子本来对小洁的性格不能完全接受,一直在观望,这下像吃了定心丸,更加畏缩不前,见了小洁只有躲避的份.我一直不知道此事,偶尔听说后,曾问过侄子,他只说与小洁绝对不可能,但他们一直交往着.听侄女说,侄子实在躲避不过小洁的“纠缠”,就说他先找着,如果三年内还找不到合适的,会考虑与她结婚的.

这个约定不知道算不算爱情?小洁是什么感受,我不得而知.关键是我侄子在后来一次又一次的相亲中,一直没有成功,小洁也一直等着.这不知是不是宿命?

前年国庆节,恰逢父亲七十大寿,我回家给父亲做寿时,真正与侄子接触了几天,原来只把他当孩子看,加上他懒惰、性格孤僻,我在心里一直把他划归到他父亲铁定接班人的行列,从未与他深入交谈过.就在那几天里,除过懒惰之外,我发现他说话做事还比较靠谱,有点不像他父亲.回京后,我思索了很久,与父亲通电话时,提出侄子在西安落脚一定要买房的必要性,父亲当即赞成,想着只要买上房,对象的事会迎刃而解.买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侄子没有积蓄,就是贷款也得把首付凑齐.我在北京刚买了经济适用房,父母也没考虑要我帮衬,倒是我妹妹与妹夫帮了大忙,借给侄子十万,使买房有了希望.这期间,我哥是坚决反对给他儿子买房的,且打电话给我,话语里透露着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埋怨.我与他大吵过几次,甚至扔下不让他参与买房的狠话,咬着牙促成了侄子在西安北郊凤城四路买下一套正在建设的商品房.这一步总算迈出去了,在买房的整个过程中,从看房、贷款、首付,都是侄子一人在跑,可以看出他处世上能够独立支撑了.这是个不小的进步.再就是,观念必须要转变,总不能等到攒够了买房的钱再考虑买房吧,那是个没完没了的等待.

去年阳春三月,我送女儿去西安开学时,带上父亲到侄子买的样板房里去看,那天下着小雨,有点寒意.进到干爽的毛坯房里,隔离开了阴冷的雨水,在陌生的西安一下子有了遮风避雨的屋檐,父亲显得异常激动,他拿出自己这么多年卖粮、卖树,还有以前给人看门攒下的全部积蓄,给孙子在西安盘下了这么一个小窝,他说他这辈子知足了.

是啊,祖辈为农,能在大都市买套房子,哪怕背了一身的债,在我们家族史上却是个伟大的创举.债,总会还清的,没啥了不起,现在的年轻人,哪个没有背负着房贷,人家不都活得欢天喜地?

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小洁在我侄子的小区也买了一套住房.这下,我家的战备等级直线升级,随时都有擦走火的危险.反应最激烈的当属我母亲,坚决不同意我侄子与小洁在一起,绝对不能做上门女婿,并且加紧了给我侄子找寻对象的步伐.这些都是我后来才知道的.我知道的时候,小洁已经准备结婚了,她的这个对象是不是上门,好像没人关注.至于小洁家是否有让我侄子上门的意思,到现在都没弄明白,从来也没正式谈过这事,只是我们单方面的猜想而已.我也不好就这话题问侄子.

现在,还有问这个的必要吗!

小洁失信于我侄子,快要结婚了,是因为侄子前阵对老家介绍的一个女孩比较中意.这个女孩有个弟弟,首先不存在上门一说,而且她只上过技校没有正式职业,在西安打工,以她的条件,大家都觉得稳操胜券.我哥还专门赶往西安,去这个女孩工作的地方,远远地观望了一次进行了实地考察,觉得此事可行.那就开始动手吧.

至于小洁,以我的看法,她是看不到希望才这么做的吧.我打电话问侄子,他沉默不语.我猜不透侄子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眼前的这个女孩得到全家认可后,他也全力以赴,邀请看电影、七夕节送花……

可是,这个女孩出乎所有人预料,她竟然不为所动,总是很冷漠地对待我侄子,有时打电话根本不接,当然也不会回复.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介绍人是我妹妹,她问女孩的母亲,人家未置可否,只打哈哈.

这次全家人都能中意的女孩,第一次被对方抢了主动权,搁置一边.接下来该怎么办,从我这里是讨不到答案的.在侄子后来的每次相亲中,我都充当着督促侄子主动配合的角色,这次,我却一点主意都没有了.

在此之前,受父母的嘱托,看在父母年迈期盼能在他们有生之年看到我侄子成家的分上,我曾托付西安的朋友给侄子介绍对象.朋友W一听我的意思,当即推脱,说没这方面的资源,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我曾帮W推荐过作品,感觉挺真诚的人,这种做法使我心里有些不爽,后来渐渐疏于联系,大约一年后吧,W突然间发微信给我,说起我侄子找对象的事,不是他不愿意帮忙,主要是他接触的都是高端人群,没法帮.今年五月,我母亲干活时手指不慎被石头夹了,没有及时处理,拖延到后来必须手术截掉一段手指,我因孩子的事不能离开,没有回去看望母亲,在微信上忏悔,大家都在安慰时,W冷不丁留言:理会那些事干什么?还不如出去听听鸟叫呢.侄子找对象的事,我就权当听W叫了一次吧.

还有一个朋友C,与我是同一个县的,刚接触感觉挺热情的一个人,我对他也帮助过不少,可他对我说什么都答应,只是不做.今年我孩子毕业,C在那个大学工作,因为一些政策变化,我理解不了政策的具体内容,找C咨询,他倒也积极,每次答应得都让我舒心,可就是得不到答案,我眼巴巴盼着,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打他手机,他总是不接,我急火攻心,第二天打到他办公室,他居然在电话里说,他打听过,忘记了告诉我.眼下告诉我的,与我孩子知道的并无二致,地球人都知道.至于我侄子的事,我两年前曾托过C,在两年后的某一天,C突然给我侄子打电话,说认识一个比我侄子大三四岁的女子,要不要见面?我侄子这年已经二十七岁了,见还是不见?C说他心里一直记着这事呢.

其实,很早的时候,我就主张侄子找个外地的女孩,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在老家找.老家岐山人的腐朽观念和工于心计,至今是我无法苟同的.自私、贪婪、冷漠……这些人性的诟病,我还能接受,但为人处事缺少真诚,暴露出来狡黠的小聪明,我绝不认同.所以,我很早就意识到这个基因的弱点,有意识地要把自己骨子里遗传的这些弱点强制性地转了基因.我要踏踏实实做人,才能有自尊;认认真真做事,才能有进步;真诚地待人,做到无愧于内心.一路走来,我得到的太多太多了:健康、家庭、幸福、名誉、利益,更重要的是我女儿的顺利工作,上天真是太眷顾我了,让我得到了这么多,我真的很知足了……

可是,说到家乡,唉!其实我并不是有意贬损,谁会无缘无故地说自己的家乡不好呢,可事实上,近年来我越来越发现,家乡人的所作所为,早已背离了岐山这个华夏文明的起源地,连为人处世的表面性礼仪都抛弃了,有时候实在令人咋舌.今年十一黄金周,外甥女结婚.我就这么一个外甥女,而且她在北京读了几年书,周末常来我这儿,比起其他几个孩子,我们接触更多,彼此更熟悉,况且她是我们家第一个结婚的下一代,我很重视,抱着欣喜的心情如约回故乡庆贺.谁知,结婚的前一天,在外甥女家待客吃饭的一幕,令我目瞪口呆:前边的人还没吃完,后边就有一堆人站边上挤来挤去地等着;客人刚准备放碗筷,等待的人一拥而上抢位子;无论大人小孩,两人为抢一个凳子互不相让,甚至恶语相向……全的,一点谦让、礼貌都不讲了.

我发现,大家对此习以为常,对我的惊讶却表现出不屑.我离开家乡三十余年,后来经常回去看望父母,只做短暂的停留,几乎没再经历过这种大场面的流水席,残存在我记忆里的还是三十多年前的礼让、表面上虚假的文明.可是,怎么现在连最基本的廉耻都不顾了?有个表弟对我的疑问不以为然,他说大家都忙,急着吃完饭赶着上班打工,怕耽搁时间……这是黄金周,法定假期,哪有班可上?这种借口太牵强,难以抹平我心里的愤然,去找妹夫,他无能为力,只答应为我去占座.我怎么会为坐不上吃饭的位子去找他?我是接受不了这种野蛮的行为.过去生活条件那么差,吃不饱肚子,不管内心怎样,大家还要个脸面,没到吃饭哄抢的地步,如今不愁吃不愁穿,却一点都不顾礼仪廉耻了.况且,还是亲戚友人、左邻右舍的熟人,都到了这个份上,要是陌生人,为一点点利益,还不大打出手?民风民俗居然败落到此种地步,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难以置信.

接下来发生的事,更让人匪夷所思.在外甥女出嫁的送女客(女傧相)人数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一般送女客四至六人,可陪我外甥女的已经达到十二三人,超出了一倍,而且人数还在递增.我两个姨,各派出了她们的女儿与儿媳妇,这已经四个了,在近亲中,我嫂子、侄女是理所当然的送女客,还有外甥女家族的直系亲属,也得六七人,这个必须得算上.关键是我还有个从小就送给别人的弟弟,他的媳妇也在理所应当之中.送女客人数已经超出了民俗能够容忍的最高值,怎么办?在弟媳妇这个人选上,我母亲是坚决反对的.母亲做事向来直接,不绕一点弯子,对一直等候在那儿的弟弟下了逐客令.弟弟本来就憋屈,出生刚满月就被送了他人,长大后认了亲生父母,可一直被排除在外,不当一家人对待,这种时候他绝不妥协退让.一时间,情形非常尴尬.第二天,弟媳照样出现在送亲的队伍中.我不明白为什么非得争着去当送女客,后来才得知,把新娘子送到男方家后,送女客每人可得一个篮子(还是塑料的),内装八个馒头和一条毛巾.仅此而已.

原来如此,真叫人哭笑不得.怪不得第二天在婚礼现场,碰到弟弟一家人,他们脸上都淡淡的,与第一天判若两人,先前听说我要回来,还答应给我准备带回京的猕猴桃,一直到我离开家,也没见到.我不明就里,知道了真相,还是把母亲说了一顿,虽然于事无补.

由此,我对故乡的隐痛,在心里又增加了一份.

故乡,你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致使人们变得如此地不可思议?故乡的人们,就是像我以前那样,不知道岐山是文明礼仪的发祥地,不知道我们的祖先曾为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让我们脱离野蛮,而劳神费力,经过了多少年,经历了多少代人,才得以改变.可是,仅仅二三十年,就把那些可贵的人伦纲常、道德礼仪丢弃得不见了踪影,到处都是为了钱奔忙的身影,顾不了亲情、顾不得廉耻,尽显出人类最初的动物品行……

以前,贫穷、愚昧、落后,我们还要用破衣烂衫遮体.眼下,我们富裕、时髦、新潮了,却将人性丑陋的一面暴露无遗,毫不掩饰.十一长假结束,在返程高铁上,我旁边坐着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男士,显然他的家乡也是岐山,看上去不像乡村人.他带着一大堆东西,头顶的行李架上没地方了,他将几个纸箱全堆在座位跟前,坐着极不舒服,但他竟然能睡着.离开故乡岐山站二十多分钟,快到咸阳站时,有人下车空出了头顶的行李架,我赶紧推醒旁边的男士,让他将脚下的东西放上去,可以让他坐得舒服些.他搬东西时,因为起身太猛,将我塞在靠背网兜里的双层玻璃茶杯挤出掉地上摔碎了.那是我刚泡的一杯红茶.他竟然看了我一眼,眼神里充满了怨恨,理直气壮地问茶杯是不是我的.那一刻我居然没一点怒气,还点了点头.自始至终他连句道歉的话都没说,以我现在对岐山人的理解,他大概还在心里嘀咕,谁让你叫醒我搬东西的,茶杯打碎活该!说句实话,我怎么与他计较?他不是故意的.所以,我一直保持着沉默,只能自认倒霉.一个茶杯不算什么,大不了七个小时的旅程我不喝茶罢了,我能忍受,可我对他这种理直气壮的态度无法忍受.我虽然没有发作,但心里是极其恼怒的,看到故乡的人都到了如此地步,心寒啊.

我这样说故乡的疾痼,内心里其实是极其矛盾的,甚至鄙视自己不够宽容,不能容忍这些人情世故.其实,在哪个地方都会有这样的人,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什么落在日常生活尘埃里的故乡,我就不能模糊过去呢?可能是我对故乡的人文历史了解之后,期望太高了吧.反正,面对故乡的种种,心里怪不是滋味的.

对于故乡,我已经做不到一味地赞美了.原谅我吧,故乡.

本文点评:此文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尘埃和故乡和跌落方面的跌落在尘埃里的故乡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跌落在尘埃里的故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食物里的故乡
文/李晓今年春节,在天津的朋友老韩回来了 我陪老韩回到他当年住的老巷子里,看见赵大妈家门前挂着一串风干的萝卜,老韩的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 风萝卜炖排骨,那可是他母亲当年在家里最喜欢做的一道菜啊 那天中.

于是在尘埃里开出了花
文纯白“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告诉他‘天空是白色的’,如果那人是我,我就会回答‘但云是黑的’ 这样就能知道我们彼此相爱 ”也许这个世.

在冬阳里想起故乡(组诗)
在冬阳里想起故乡想起风一吹就扬起的红土一年一度生长的青翠喂不饱的童年想起芦花满头的父母在故乡的棋盘上跳来跳去越不过生活的界河也越不过岁月的流水冬日的暖阳罩着他们却罩不住凌风在脸上刻下季节的裂痕在冬阳里.

李咏:我的生命里只有感谢
“犀利”能说会道进央视李咏原名李勇,高中就读于乌鲁木齐铁三中(现乌鲁木齐市第70中学) 从小他的梦想是考上音乐学院,但因为变声期用嗓过度,他有一段时间一直不能说话,也正是这次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