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研究进展论文范本 跟热处理法防治家蚕微粒子病进展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研究进展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30

热处理法防治家蚕微粒子病进展,本文是关于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与热处和理法和微粒子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实用肝脏病杂志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王 璐1,2 杨 琼2 邢东旭2 李庆荣2 马振刚1* 周泽扬1 廖森泰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402142),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No.KJ1500325),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No.2015A040404032).

作者简介:王璐(1992- ),男,在读研究生,E-mail:466905105@.com.

通讯作者:马振刚(1985- ),男,博士,副教授,E-mail:mzgcqnu@126.com.]

(1.重庆师范大学媒介昆虫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1331;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610)

摘 要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引起的毁灭性传染病,传染途径有食下感染和胚种感染两种方式,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方法归纳起来有化学法和物理法两大类.化学防治方法包括药物消毒和药物治疗,物理防治方法以温汤浴种、高温浸酸和热空气法等相关的热处理方法为主.文章对前人在热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并对今后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温汤育种;高温浸酸;热空气法

中图分类号:R12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205(2018)02-01-03  

Research Progress in Prevention the Pebrine Disease of Silkworm (Bombyx mori.) by Heat Treatments

WANG Lu 1,2,YANG Qiong 2,XING Dong-Xu 2,LI Qing-rong2, MA Zhen-gang 1*,ZHOU Ze-yang1,LIAO Sen-tai 2

(1.Chongqing Key Laboratory of Vector Insects,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 China; 2.The Sericulture & Farm Produce Processing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angzhou 510610 , China)

Abstract Pebrine was a serious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Nosema bombycis through two main ways for tranission, including transovarian tranission and horizontal tranission. Currently, chemical method and physical method become the two mean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zebrine. Chemical control methods include drug disinfection and drug treatment. Physical control methods were mainly based on heat treatment methods, such as hot-water treatment, hydrochloric acid treatment with high temperature and dry air treatment. Her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heat treatments for controlling pebrine was reviewed, and also the future researches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ilkworm pebrine were prospected.

Key words Pebrin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hot-water treatment, acid treatment with high temperature, dry air treatment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损害蚕业生产的毁灭性传染病,主要是由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侵染家蚕所引发的蚕病.微粒子病传染途径主要是食下感染和胚种感染两种感染方式.家蚕微粒子病传染因素有很多,除了由带病母蛾胚种传染引起外,也可能由饲养环境和养蚕工具污染以及野外昆虫微孢子虫交叉感染引发[1].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是蚕业生产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针对这三种物理防治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对后续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研究进行了展望.

1热处理防治微粒子病方法的研究进展

目前对于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方法除加强检验检疫外大致分为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两大类,其中化学防治方法较为成熟,包括化学药物消毒和化学药物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主要以苯丙咪唑类化合物[2]为主,如多菌灵[3],通过特异性阻断病原家蚕微粒子原虫的增殖达到治疗作用.化学药物消毒研究报道较多,根据消毒剂的类型基本可分为氯制剂、醛制剂、氧化剂和表面活性剂等[4].消物一般具有强腐蚀性,对环境和人体会有一定的危害作用,且消物并不能解决蚕种带毒的问题.因此,一旦母蛾带毒,所产蚕卵就要被淘汰,蚕种生产损失严重[5].有不少学者从物理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也取得一定进展.目前已报道的物理防治法主要有温汤浴种法、高温浸酸法及热空气处理法[6].物理法相对于化学防治法具有安全、简易、环保等优点.

1.1温汤浴种

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严重危害蚕茧生产,导致生产失收,早期微粒子病给蚕业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算的.近代广东蚕农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温汤浴种法,该法具有去弱留强,减少蚕病发生的作用,从而在广东蚕区推广开来.陈启沅(1897)在所著的《蚕桑谱》中指出:温汤浴种如泡水不得法会造成死卵或生水,内中有出或不出参差不齐,将来断未有全数成熟者,还无结茧或茧稍薄,无不比此变症之由所也[7].卢仲明(1911)在《育蚕法》中提出了温汤浴种适当温度的计算公式:(180 ℉ + 当时气温 ℉)÷ 2,以避免制种者凭手感造成的浴水温度误差,并指出以130 ℉ (54 ℃)的水温下浴种10 s-15 s为适[8].Howard(1925)在其编写的《华南蚕丝业之调查》得到与卢仲明相同的育种条件一致,并指出浴种过程中要掌握好产卵时的温度、浴种的时间和卵龄等问题[9].李爱群等(1961 )对当时生产推广量大的但患微粒子病严重的南农7号作温汤浴种试验,发现将胚种带毒卵于产后8 h-10 h以130 ℉水温浴种10 s-15 s,可以抑制微粒子病[10].

温汤浸种这种方法历史悠久,去弱留强的效果很好,在多化性品种中运用广泛.

1.2高温浸酸

阿华尼谢等人(1959)研究发现,短时的浸酸处理可以防治微粒子病原菌通过蚕卵传染,并制定了一套较全面完整的消毒法,但该方法在部分品系试验中未能彻底消除残余的染病性[11].刘仕贤等人(1981)以多个多化性蚕品种为实验材料,证明在卵龄18 h用1.05 比重的盐酸在45 ℃下浸酸处理30 min或在47 ℃下浸酸10 min-20 min, 可以使微粒子病蚕卵减少发病97 %以上.同时发现浸酸卵龄对防治效果有较大的影响,浸酸处理时期以卵龄18 h的治病效果为最佳, 如果延迟卵龄期浸酸,则对杀灭病卵内病原体的效果会相应减弱.刘仕贤等人还进行了复式浸酸试验,但效果不理想[12].广东现行二化性蚕品种的浸酸标准是在产后室温保护18 h- 20 h,1.0-1.1 比重盐酸46 ℃浸酸,中系处理5 min,日系处理5 min 30 s,但不足以将蚕卵中的微孢子虫杀死[13].因此,目前针对二化性蚕品种的高温浸酸控制蚕卵中的微粒子病技术尚未建立,有待研究.

1.3热空气法

1981年广东蚕桑产学研多部门联合开展热空气处理研究,发现在产卵后8 h-12 h用48 ℃-50 ℃热空气处理蚕卵40 min,能将多化性品种病卵内的微粒子原虫加以控制,蚁蚕仅检出少量或检不出孢子[14].卢铿明等(1982)采用46 ℃干热空气处理60 min,对产下12 h的多化性品种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治疗效果达97 %-100 %[15].徐兴耀等(1998)以6个二化性品种为实验材料,在胚种感染率15 %-35 % 时,以46 ℃干热空气处理60 min或47 ℃处理40 min均可获得90 %-100 % 的治疗效果,并通过“自控电热风恒温蚕种处理箱”进行了效果验证[16,17].谭佩婵等人(2000)以四个品种的蚕卵采用干热空气进行实验发现:产卵后常温(25 ℃-27 ℃)保护12 h后,自控电热风恒温蚕种处理箱46 ℃处理60 min,四个品种的蚁蚕生命力均有显著提高[18].钟舒苑等(2014)对短期冷藏的两广二号蚕卵在46 ℃处理60 min,试验组蚁蚕死亡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认为干热空气处理对短期冷藏蚕种的蚁蚕强健性无不良影响[19].

2热处理方法防治微粒子病发生的机理探讨

热处理法防治微粒子病发生的机理较为有限.前苏联学者阿华涅先和哈哈诺夫研究发现,患病卵中微孢子虫以生长型病原体(裂殖体)为主,裂殖体的发育速度很快,能在产卵后第五天后迅速形成致病性孢子.在高温处理后裂殖体会有核粒状结构破坏,均质的核分散至边缘形成环状,部分位置不能染色等现象,导致孢子死亡[20].徐兴耀等(1998)认为热处理法是利用微孢子虫的裂殖体、孢子体与蚕卵之间对温度有着敏感性的差异,在一定的高温条件下通过杀死或抑制微粒子虫的裂殖体或孢子体生长,而对蚕卵发育无影响或影响较小[16].

袁均林等人(1993)发现高温(40 ℃)处理后的家蚕卵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会大量合成,对其后致死温度(45 ℃)处理有明显的保护作用.HSP表达越多,家蚕耐热性越强,从而能使家蚕抵抗高温,保护机体免受损伤[21].陈息林等(1999)报道丙2胚子到己5胚子的蚕卵若接触30 ℃的高温,蚕卵发育有所加快,但接触35 ℃高温,可能会对蚕卵造成生理损伤,该实验是在蚕卵发育后期高温处理,与卵龄在24 h 47 ℃处理对比,蚕卵发育阶段不同,抗高温的敏感性有差异[22].徐世清等(2000)研究发现,盐酸处理家蚕卵后会对胚胎中的脂酶A4有影响,该类酶为滞育生物钟蛋白质,因此在一定盐酸刺激量下该酶的活性变化会影响蚕卵的发育情况[23].在高温条件下,蚕卵中部分抗逆性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达增高,同时溶菌酶也有大量表达[24].因此,家蚕胚种在热处理后高表达的保护酶系统也会有助于消灭蚕卵中病原体.

结合上述报告,我们推测当蚕卵中的微孢子虫处于非孢子阶段时,因没有孢子壁的保护,其致死温度较低,而家蚕卵受热处理后体内会有相关的抗逆性蛋白表达来保护胚胎发育,一定范围的高温对两者的影响不同从而导致高温杀灭未成熟的微孢子虫,起到防治作用.

3展望

上述的三种热处理方法在已有的研究中均表明有效,关键是把握好热处理时的卵龄、温度和时间等环节.但除了温汤浴种在广东蚕区多化性蚕种生产中广泛应用外,其它二种方法尚未能在生产中推广.在实际生产中,我们需要面临诸多因素的考虑,如蚕不同品系,卵龄大小,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等.热空气法的推广应用主要受到机电设备温度准确度的限制,因此未来精准度与自动化的发展也会推进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

总而言之,过去对于热处理家蚕微粒子病的研究更多偏重于实践性,基础研究报道较少,且不够深入.随着生命科学研究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系统深入地解析热处理防治微粒子病作用机制提供了可能,也可指导后续开展实用化研究.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丰富,物理方法不再局限于热处理法,例如有学者报道应用20 Gy-40 Gy的Co60 γ射线辐照对滞育蚕卵中微粒子病有效或者有一定的降低作用[25-27].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性品系也有可能成为防治微粒子的一条新思路和途径.比如将微孢子虫侵染相关基因作为RNAi靶序列转入家蚕基因组中;或者将家蚕中抗微孢子虫侵染相关基因转入家蚕特定组织中高量表达[28-29];或者通过家蚕抗菌肽基因的诱导表达实现对家蚕抗病力的增强[30-31]等.

参考文献

[1]郑祥明,杨琼,方定坚,等.广东省昆虫微孢子虫资源调查及交叉感染的研究[J].蚕业科学,2003,(04):380-383.

[2]黄起鹏,唐仕昆,刘仕贤,等.家蚕微粒子病的治疗药物筛选试验[J].蚕业科学,1981,(01):63-64.

[3]刘仕贤,霍玉婵.含有多菌灵的人工饲料对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治疗效果[J].蚕业科学,1980,(04):233-237.

[4]廖森泰,杨琼,邢东旭,等.家蚕微粒子病全程防控技术体系简述[J].蚕业科学,2016,42(01):148-151.

[5]黄旭华,潘志新,韦廷秀,等.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J].广西蚕业,2015,52(04):49-54.

[6]邱国祥,钟苏苑,王先燕,等.热处理家蚕卵抑制微胞子感染的研究进展[J].广东蚕业,2013,47(03):42-46.

[7]陈启沅.蚕桑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897:5-40.

[8]卢仲明.育蚕法[M].1911:4-35.

[9]霍华德,巴士韦尔合.华南蚕丝业之调查[M].广州: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1981:15-50.

[10]李爱群,卢蕴良.温汤浴种对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效果[J].广东蚕丝通讯,1961,(Z1):28-31.

[11]Т.Т.阿华尼謝,В.И.拉勃柴尼特齐,钱品娟.对微粒子病蚕卵采用短时加温浸汤消毒试验的初步结果(摘译)[J].广东蚕丝通讯,1959,(06):27-28.

[12]刘仕贤,朱德贞,曾文兴,等.即时浸酸和浸汤处理对家蚕微粒子病经卵传染的治疗效果[J].广东蚕丝通讯,1981,(02):27-34.

[13]廖森泰,杨琼.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新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14]华南农学院?佛山地区农业局?顺德县农林局家蚕微粒子病研究小组.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初报)[J].广东蚕丝通讯,1981,(02):21-27.

[15]华南农学院蚕桑系,顺德县农业局.热空气处理蚕卵防治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1982,(01): 20-23.

[16]徐兴耀,邹宇晓,卢铿明,等.干热空气处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研究[J].蚕业科学,1998,(03):149-155.

[17]徐兴耀,吴文焕,孙京臣,等.自控电热风恒温蚕种处理箱的研制及使用效果[J].广东蚕业,1998,(03):14-19.

[18]谭佩婵,孙京臣,徐兴耀,等.干热空气处理蚕种的蚁蚕生命力调查[J].广东蚕业,2000,(04):37-39.

[19]钟苏苑,邱国祥,王先燕,等.干热空气处理短期冷藏蚕种安全性试验调查初报[J].广东蚕业,2014,48(04):10-12.

[20]邹宇晓.干热空气处理蚕卵防治微粒子病经卵传染的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1998:4-8.

[21]袁均林,梅尚筠,梅星元.家蚕热休克基因的表达[J].生物化学杂志,1993,(03):368-371.

[22]陈息林,徐世清,刘美娟,等.蚕卵接触短时间高温对孵化的影响[J].北方蚕业,1999,(04):19-20.

[23]徐世清,陈息林,司马杨虎,等.盐酸刺激量对家蚕卵酯酶A4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蚕卵活化的关系[J].蚕业科学,2000,(01): 20-26.

[24]邹宇晓,徐兴耀,卢铿明,等.热休克处理对蚕卵保护酶系统影响的分析[J].广东蚕业,1998,(01):5-9.

[25]蔡国祥,郭海美,王素娟,等.应用电离辐射治疗家蚕微粒子病研究初报[J].江苏蚕业,1999,(04):46-49.

[26]张建平,翟建清,胡武义,等.应用~(60)Co-γ射线辐射治疗家蚕微粒子病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02-14903.

[27]郭海美,蔡国祥,吕同生.~(60)Coγ射线治疗家蚕微粒子病的效果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06):106-107+111.

[28]蒋亮,赵萍,夏庆友.家蚕抗病分子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J].蚕业科学,2014,40(04):571-575.

[29]朱艳,郑峰丰,陈永井,等.抗人CD28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及在BmN细胞和家蚕中的表达[J].生物工程学报,2007,(04): 577-583.

[30]代君君,范涛,周业奉,等.~(60)Co-γ射线辐射对家蚕抗菌肽诱导效应研究[J].中国蚕业,2010,31(01):22-25.

[31]蒙炳超.内源性抗菌肽基因的过量表达对家蚕抗病力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

本文汇总:此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热处和理法和微粒子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研究进展本科毕业论文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猪圆环病毒病进展
摘要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由圆环病毒科一种体型极小、无包膜、呈环状排列的单链DNA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免疫抑制性疾病 文中总结PCVD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特点和诊断技术.

56种鹅大肠杆菌病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1 临床症状患此病的产蛋母鹅会表现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喜卧而不愿走动,离群独处,不喜下水游泳,即使下水也常在水面漂浮 病鹅常气喘,头颈向下变曲,嘴触地,腹部膨大,站立不稳 病鹅还表现为腹泻,粪便呈.

犊牛蛔虫病的病因、检疫、诊断与其防治
摘要犊牛蛔虫病也叫做新蛔虫病,是由于小肠内寄生有牛新蛔虫而引起,通常是小于6月龄的犊牛容易发生,主要症状是消化紊乱,造成腹泻、腹痛、贫血、机体消瘦以及肺脏病变……,如果感染大量虫体还可能导致死亡 尽管.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重金属含量进展
重金属一般以天然浓度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近些年由于人类对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及商业制造活动日益增多,造成不少重金属以各种化学状态或化学形态的形式进入大气、水、土壤中,重金属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后就.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