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自然保护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秃杉生境现状调查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主题:自然保护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9

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秃杉生境现状调查,本文是自然保护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与秃杉和星斗山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论文范本.

自然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自然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自然杂志国家级教育类期刊人和自然杂志国家级医学期刊有哪些

谢镇国1 , 余德会 1 , 陈绍林 2 , 谢 丹 1

(1.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贵州 雷山 557199; 2.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湖北 恩施 445000 )

摘 要: 本文调查和分析了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秃杉生境群落的物种组成、 外貌特征和结构特征, 计测了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 秃杉生境群落植物共有 31科 42属 62种; 群落垂直结构较明显, 分为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丰富; 丝栗为优势种.分析了秃杉生境遭受破坏的原因并对恢复秃杉生境群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秃杉; 生境; 物种多样性; 星斗山保护区

基金项目 : 由环保部、 财政部 2013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资助 (财建 〔2013 〕 621号)

中图分类号:S718. 5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号: 10. 14025/j . cnki . j l ny. 2018. 19. 070

秃杉 (Ta i wa ni a cr ypt omer i oi des Hayat a ) , 杉科台湾杉属常绿大乔木, 为著名的孑遗植物, 在我国境内分布区地理坐标为北纬 24°30′~30°03′, 东经 98°30′~109°05′. 分布于云南高黎贡山保护区、 兰坪保护区, 贵州雷公山保护区及周边等地, 福建的古田、 屏南和尤溪 (共发现 22 株) , 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星斗山区是华中地区唯一的秃杉原生种群分布区, 此外国外仅缅甸北部的密支那地区有极少量分布.

1 星斗山保护区秃杉变化情况

星斗山的秃杉主要分布在恩施、 利川、 咸丰三县交界处的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及周边区域, 该区域山脉大致是东北 - 西南走向, 属云贵高原向东北的延伸部分, 系大巴山系巫山余脉.地貌类型复杂, 峰峦叠嶂, 地势高低不平.西边有西北走向的齐岳山脉,山体高耸,齐岳山的最高峰为1893m ; 西北有东北走向的福宝山, 高约 1600m , 东南边有西北走向的武陵山脉.20世纪 50年代, 第一次调查秃杉母树达300 多株, 1965 年第二次调查只有 176 株, 利川县人民政府将秃杉列为该县第一批保护树种之一, 1978 年建立了恩施州自然保护区, 1988 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并进行了第三次秃杉母树资源进行调查, 仅存 82 株, 对区域内的秃杉母树资源进行了严格的保护, 才使得秃杉母树不断减少的势头得到一定控制.目前经调查仅存秃杉母树 40余株, 主要散生于居民点附近和田边地角.

2 秃杉分布及生境现状

星斗山保护区秃杉主要分布在毛坝、 沙溪、 凉务、 元堡 4个乡, 10 个村的 22 个组, 分布范围 600hm2 , 其中毛坝乡的花板村数量最多, 最为集中, 共有 24 株, 占保护区总株数 40 株的 60%,本次主要对该区域秃杉及其生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

2.1 调查区域基本情况

调查区位于保护区内利川市毛坝乡花板村,海拔 850m左右,调查地点地理坐标东经 109°05′9. 23″,北纬 30°03′35. 65″及周边, 面积约 500 公顷, 有秃杉 24 株, 胸径在28~118. 8cm , 树高 18~43m , 为零星或团状分布, 均分布在村寨、 农地边、 通村公路旁, 成团状分布的有 8 株, 当地的自然生境遭到严重破坏,主要是由于当地居民发展生产造成的,将秃杉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的其他林木全部采伐种植了楠竹(Phyl l os t a chysheter ocycl a ) , 经现地调查, 该区 24 株秃杉绝大部分均生存在平均胸径 15. 3cm , 平均高 15m , 平均每公顷达10500 株的楠竹林中, 上层乔木第一亚层是秃杉, 第二亚层几乎全是楠竹, 零星分布有人工杉木 (Cunni nghami a l a nceol at a ) 、柳杉 (Cr ypt omer i a f or t unei ) 等.

林下乔木幼树有虎皮楠 (Da phni phyl l um ol dhami ) 、杉木等.

灌木层主要有胡椒 (Pi perni gr um) 、 五加科 (s p. Ar al i a cea e) 、紫 麻(O r eocni de f r ut es cens s p) 、 常 山(Di chr oa f ebr i f uga ) 、 棕 榈(Tr achycar pu or t unei ) 、山莓 (R ubuscor chor i f ol i us ) 、悬勾子(R ubus s axa t i l i s L) 、 榕属一种 (Fi cus ) 、 金英子 (R os a l a evi gat a ) 、 路根星、 山茶科一种 (Theaceae ) 、 琴色榕 (Fi cuspa ndur at a ) 、 油茶(Ca mel l i a ol ei f er aAbel ) 、 青牛胆 (Ti nos por a s a gi t t a t a ) 、 荚迷属一种 (Vi bur num) 、 异叶梁王茶 (N ot hopa na x da vi di i ) 、 中国荆节花(St a chyur uschi nens i s ) 、 穗序鹅掌柴 (Schef f l er a del a yi ) 、 紫金牛科一种 (M yr s i na ceae ) 等.

草 本 层 有 翠 银 草 (Sel a gi nel l a unci na t a ) 、 细 风 轮 草(Cl i nopodi um chi nens i s ) 、 耳蕨属一种 (Pol ys t i chum R ot h) 、 珍珠草 (Hemi a nt hus mi cr a nt hemoi des ) 、 莺尾 (I r i s t ect or um) 、 江南星蕨 (M i cr os or umf or t unei ) 、蕨 (Pt er i di um a qui l i num) 、五节芒(M i s cant hu l or i dul us ) 等.

层间植物有单叶铁线莲(Cl emat i shenr yi) 、菝葜 (Smi l axchi na ) 、 常 春 藤 (Heder a nepa l ens i s ) 、 天 门 冬(As par aguscochi nchi nens i s ) 、 柔毛鸡矢藤(Pa eder i a l a nugi nos a ) 、 八月瓜属(Hol boel l i a ) 一种等.

地被物林下苔藓、 地衣少, 枯枝落叶层较厚, 约 5. 5cm .在秃杉分布区林内、 林下、 林缘、 田边地角均未发现秃杉更新幼苗幼树, 表明更新状况极差.

2.2 秃杉生境调查

2. 2. 1 样地设置 由于秃杉分布区生境遭到严重人为活动及破坏, 难以找到秃杉原生生境, 本次调查选择人为活动相对较少,植被保存相对较为原生的林分对秃杉生境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踏查,设立了一个 40m ×20m 样地分成 10 个8m ×10m 小样方对样地中乔木、 灌木、 草本进行调查.

2. 2. 2 样地位置及基本情况 所设样地位于星斗山保护区毛坝管理站花板村,样地海拔 840m , 北纬 30°03′35. 65″, 东经109°05′9. 23″, 坡度 35°, 坡向西南坡, 度位中部, 土层厚度 50cm , 土壤为黄棕壤, 砂页岩, 枯枝落叶厚度 5cm , 腐殖质厚度 10cm , 植被总盖度 90%, 乔木层郁闭度 0. 7, 灌木层盖度30%, 草本层盖度 40%.

2. 2. 3 数据处理 根据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计算公式: I PV 等于R A+R F+R D

(I PV: 树种重要值, R A: 相对密度, R F: 相对显著度, RD :相对频度)

3 结果与分析

3.1 秃杉生境的物种组成

通过对样地内的种类调查鉴定后统计, 该群落内共有 31科 42 属 62 种植物, 见表 1; 其中, 蕨类植物 3 科 7 属 9 种, 裸子植物 3 科 2 属 3 种, 被子植物 24 科 32 属 50 种, 在这些植物中,木本植物有 43 种 (不含木质藤本) ,占种总数的69. 35% ; 藤本 4 种, 占种总数的 6. 45% ; 草本 15 种, 占种总数的 24. 19% ;在这些植物中,有 4 个属 4 个种的科有壳斗科(Faga ceae ) 、 有 3 个属 3 个种的科有山茶科 (Theacea e) , 有 2 个属 3 个种的科有五加科 (Ar al i a cea e) 、 樟科 (Laur acea e) 和杜鹃花科 (Er i caceae ) , 2 属 2 种的科有杉科 (Ta xodi aceae ) 、鳞毛蕨科 (Dr yopt er i da cea e) 、 莎草科 (Cyper aceae ) , 其他的科都是 1 属2 种或 1 属 1 种. 优势的科属种类不明显, 木本种类的比例较大, 说明该群落郁闭度较高, 林下散射光比较少, 林下蕨类植物较为丰富,达 9 个种,其中里白 (Hi cr i opt er i sgl auca )占优势、 其次为狗蕨 (W oodwa r di a j a poni ca ) .

3.2 秃杉生境林分垂直结构

该秃杉生境林分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 灌木层、 层间植物和草本层.

3. 2. 1 乔木层 乔木层郁闭度 0. 70,植物共有 9 科 14 属 15 种61 株,可分为 3 个亚层,第 1 亚层高度 20m 以上,有甜槠(Ca s t a nops i seyr ei ) 、 丝栗 (ca s t anops i a r ges i i ) 、 秃杉、 马尾松 (Pi -nuas s oni ana ) 共 5 株, 其中, 甜槠、 丝栗、 秃杉各 1 株, 马尾松2 株, 高度优势明显; 第 2 亚层高 11~20m , 有丝栗、 杉木、 马尾松、楠竹 (Phyl l os t achys het er ocycl a ) 、甜槠、猴欢喜(Sl oaneas i nens i s ) 、 白背叶 M a l l ot usa pel t a共 27 株, 其中, 丝栗 9 株、 杉木、 马尾松、 楠竹各 5 株、 白背叶 3 株、 甜槠、 猴欢喜各 1 株;第 3 亚层高4. 5~10m , 有丝栗 10 株、 杉木 3 株、 甜槠、 猴欢喜、板栗 (Ca s t anea mol l i s s i ma ) 、 樟科植物、 虎皮楠科植物 (Da phni -phyl l aceae )各 2 株、 野牡丹科 (M el as t omat aceae ) 、 白栎 (Q uer cu a br i ) 、 润楠属 (M a chi l uss p. ) 、 山桐子 (I des i a pol ycar pa ) 各 1 株,共 27株.从各树种所占各层和比例来看,第 1 亚层有甜槠、丝栗、秃杉、马尾松 4 种 5 株,占种数的 26. 67% ,株数的8. 20%, 第 2 亚层有丝栗、 杉木、 马尾松、 楠竹、 甜槠、 猴欢喜、白背叶 7 种 29株, 占种数 46. 67% , 株数的 47. 54% , 第 3 亚层有丝栗 10 株、 杉木 3 株、 甜槠、 猴欢喜、 板栗、 樟科植物 s p、 虎皮楠科 s p 各 2株、 野牡丹科、 白栎、 润楠属 s p、 山桐子各 1 株,11种共 27株, 占种数 73. 33%, 株数的 44. 26%.在 15 种 61株乔木树种中, 丝栗 19株, 占总株数的 31. 15%, 杉木 9 株, 占总株数的 14. 75%, 马尾树 7株, 占总株数的 1. 48%; 楠竹 5株, 占总株数的8. 20%; 甜槠 4 株, 占总株数的 6. 57% ; 猴欢喜、 白背叶各 3 株, 各占总株数的 4. 92% ; 板栗、 樟科 s p 一种、 虎皮楠科 s p 一种各2 株, 各占总株数的 3. 28%; 秃杉、 野牡丹科 s p 一种、白栎、润楠属 s p 一种、山桐子各 1 株,各占总株数的1. 64%(见表 2) .

3. 2. 2 灌木层 灌木层种类较多, 覆盖度 30%, 共有 17 科 22属27 种, 优势种不明显, 以杜鹃花科、 鹅掌柴(Schef f l er a oct o-phyl l a ) 相对较多, 覆盖度在为 10%左右.其他种类零星分布,数量较少; 说明杜鹃科、 鹅掌柴是灌木层的优势种.在该群落中, 灌木层种类分布稀疏, 主要是由于乔木层郁闭度大, 林下光照弱.

3. 2. 3 层间植物 层间植物有 4 科 5 属 5 种,分别是木通科(La r di za ba l a cea e) 木通属 (Akebi a ) 的三叶木通 (Akebi a t r i f ol i a t a )和八月瓜 (Hol boel l i a l a t i f ol i a ) , 百合科 (Li l i a cea e) 菝葜属 (Smi -l a x) 的菝葜, 豆科(Legumi nos ae ) 崖豆藤属 M i l l et t i a的崖豆藤(M i l l et t i a s peci os a ) , 蝶形花科 (Papi l i onaceae ) 黄檀属 (Dal ber gi a )的黄檀 (Da l ber gi a hupeana ) , 为木质攀缘植物.

3. 2. 4 草本层 草本层种类相对较少,有 11 科 13 属 14 种, 覆盖度 40%, 主要都是喜湿耐荫的种类, 其中蕨类植物 6 科 7 属8 种. 主要种类有里白, 为优势种, 其次为狗蕨, 说明该群落的草本层植物的优势种比较单一.草本层植物覆盖度低, 原因主要乔木层郁闭度较大、 灌木层覆盖度较高, 不利于草本层的生长.

3.3 群落径级结构

从表 3 可以看出,群落中的个体数目随着径级增大而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秃杉只有大径级树 1 株, 在小径级中没有出现, 在灌木层中未发现秃杉更新幼苗.

在群落的径级结构中, 在胸径 5~10. 9cm 有 20 株, 占总株数的 32. 79%, 其中丝栗 6 株, 杉木 3 株, 甜槠、 虎皮楠科、 猴欢喜、 樟科各 2 株, 山桐子、 楠竹、 润楠属各 1 株; 11~15. 9 cm径级的有 16 株, 占总株数的 26. 23% , 其中丝栗 5 株, 楠竹 4株, 白背叶、 马尾松各 2 株, 甜槠、 野牡丹科、 白栎各 1 株;16~20. 9 cm 径级的有 9 株, 占总株数的 14. 75% , 其中杉木 4株, 丝栗 3 株, 马尾松、 猴欢喜各 1 株; 21~25. 9cm 径级的有11 株, 占总株数的 18. 03% , 其中丝栗 4 株, 马尾松 3 株、 杉木2 株, 白背叶、 板栗各 1 株; 26~30. 9cm 径级的有 1 株, 占总株数的 1. 64%, 为丝栗 1 株, 胸径 31~35. 9cm 和 36cm 以上径级各有 2 株, 分别是丝栗、 马尾松各 1 株和秃杉、 甜槠各 1 株,均占总株数的 3. 28%.

3.4 群落演替发展趋势

从整个乔木层来看,秃杉仅在第 1 亚层有分布,马尾松在第 1、 2 亚层有分布, 杉木、 猴欢喜在第 2、 3 亚层有分布, 甜槠、 丝栗在第 1、 2、 3 亚层均有分布, 楠竹、 白背叶只在第 2 亚层有分布, 其余的仅在第 3 亚层有分布, 在整个群落中, 丝栗占优势, 其次为杉木, 再其次为马尾松, 从种群发展趋势看会被常绿种类取代, 从整个秃杉分布区域来看, 楠竹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该样地也有 5 株入侵, 在群落中的重要值已排列第 4 位, 如不进行人为干预, 秃杉分布区域将被楠竹林取代,成为以楠竹为压倒性的优势种.

4 结论及建议

秃杉生境乔木层主要以丝栗为优势种、 其次以杉木、 马尾松, 甜槠等阔叶树种比例较高, 具有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的外貌和结构特征, 属于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

由于当地为了发展经济, 主要是人工种植楠竹, 对秃杉生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建议对楠竹面积的扩大蔓延趋势进行一定的人为干预, 特别是在秃杉母树分布地, 伐除楠竹, 为秃杉打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简而言之,上文是关于自然保护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秃杉和星斗山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自然保护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贫困问题分析以云南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任倩倩,赖庆奎(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昆明650224)摘要通过对金平分水岭保护区周边典型村寨进行调查,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收入情况,结果表明虽然国家和各级政府实施了许多扶贫措施,但是,保护区周边.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
潘志伟1,徐 佳2 (1 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兰州730050;2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陕西晋中 030800)摘 要甘肃是我国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建设关系到了全国的生态安全 阐述甘肃.

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调查和统计分析
【摘要】通过对白狼山保护区苔藓植物科属种与地理成分的调查统计与分析,提出白狼山保护区苔藓植物分布的多样性特征,及地理成分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白狼山保护区苔藓植物与世界广布成分、热带分布类型、北温带分布.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的
【摘要】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自然和谐共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证 目前我国林业系统已建立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障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进了人与自然和.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