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高校类论文范文资料 跟合作和竞争: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分布格局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高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5

合作和竞争: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分布格局,本文是高校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和双一和分布格局和学科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高校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辅导员杂志双核期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编者按:2017年,酝酿许久的“双一流”建设终于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的联合发文下正式拉开帷幕,吹响了中国大学迈向世界一流的冲锋号,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又一次重大转型.本次“双一流”建设相较之前的大学建设计划既有继承也有改良,继承的是冲向世界一流的雄心壮志,改良的是认识到了学科建设才是当务之急.于学界而言,站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节点上,开展面向“双一流”建设的发展研究,既是使命与担当,也富有价值与意义.

基于此,本刊特邀华东师范大学紫年学者、信息管理系主任赵星博士组织了本“‘双一流’学科建设中的内外合作与资源整合”专题,主要从“双一流”建设学科间的合作与竞争、我国科学基金对入选一流学科的前期资助影响、“双一流”建设学科对区域重点产业基础研究的支撑三个视角,对一流学科建设进行了信息计量学研究,以期从图书情报学的视角,对当前一流学科建设中的部分关键问题进行梳理,为“双一流”建设这一高等教育国策的更好推行提供参考数据和建议.

相信本专题三篇文章的研究结论,不管是对于促进一流学科间的良性合作,还是推动公共科学基金的精准化资助、避免重复投入,以及“双一流”建设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智力资源辐射,都将有着重要的启迪、借鉴之学术价值.

摘 要:文章研究了我国当前“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分布格局与合作态势,认为“双一流”建设中应当规避过度竞争,强调合作与差异化特色.研究以“双一流”建设学科和高校及其科研论文为对象,对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共现网络、共“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合作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76%的“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间科研合作强度低于全国平均值,主要“双一流”建设学科之间的合作并不活跃;只有天文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等相对小众的“双一流”建设学科之间合作良好;我国“双一流”建设中亟待规避重复建设,应在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互补之整体,共同迈向世界一流.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学科;学科共现;合作网络;科学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8059

1 引言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1],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42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108个,标志着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新起点.该名单涵盖了原“985工程”所有重点建设高校,原“211工程”高校则全部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这是对以往高等教育建设卓有成效地肯定,也为进一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基础.而“211”“985”项目在建设中存在的身份固化、竞争力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和学科的发展进程,亟需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2].为此,“双一流”建设方案继往开来,顺势而生,以实现高等教育强国为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总体规划,完善运行机制.作为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全新计划,其核心是一流学科的建设.由一流学科培养出具有一流质量的人才,产生一流的学术成果,最终形成世界一流大学[3].但应当明晰,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并非最终和本质的目标.世界一流学科的发展不能“闭门造车”,需要高校间的良性合作与竞争,共同进步,促进全国整体性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进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成为世界一流.因此,全面了解当前我国拥有相同“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间的合作与竞争情况,有利于对“双一流”建设格局进行适度调整,构建一流学科共同体,以良好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推动我国一流学科的发展,加快进入世界前列的步伐.

本文将针对于“双一流”建设学科及其所在高校间的合作与竞争情况进行计量分析,数据使用“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数据,尝试探索高校间“双一流”建设学科分布及共现、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科研实力及其“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间科研合作与竞争态势.

2 文献综述

2.1

“一流学科”建设

1985年推出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4]使得“重点学科建设”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界的关注重点之一.随着 “985工程”建设的开始,重点学科建设的焦点逐渐从国内转向国际,“世界一流学科”的战略目标呼之欲出.朱明[5]通过对各大学排行榜的研究,对如何科学地评价世界一流学科进行了学理探讨;饶武元和刘浩[6]则以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对一流学科研究的主题、前沿及问题进行了探讨.也有学者对一流学科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了解我国当前有关一流学科研究的发文及国家资助情况,强调国家对于一流学科建设与研究的促进作用[7].这些研究为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方向和细节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2.2

高校科研合作

应当指出的是,我国的“一流学科”仅在评估时才是竞争关系,建设期内各学科间应是共同推进的合作关系.学科建设的基础之一是科研实力的提升,而现今的科研普遍存在合作关系.李科利[8]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4所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合作情况,提出高校间科研平台实施共建共享策略、统筹规划区域内一流学科的建设,依托重大项目增强高校间合作等建议;柴珗等[9]分析我国高校科研合作网络的构建和特征,发现我国当前的大学科研合作关系整体特征为以地理聚类为主、以学科聚类为辅;唐蓓和夏秋菊[10]针对信息检索学科的合作网络研究发现信息检索领域的研究人员在高产、高被引、高合作群体中不存在很强的一致性.科研合作不仅限于作者合作与高校合作,张玉涛等[11]针对数据挖掘领域的科研合作分别构建了高校、企业与国家三个层面的科研合作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三个不同类型的网络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中外高校合作方面,黄烨[12]以SSCI收录的图情学科论文研究了中国与美国图情学科领域主要高校间的科研合作情况.聚焦到学科的合作,国外也有一些探讨,如A. Fernández等[13]通过对欧盟15个国家的大学不同学科在SCI合作发表论文进行研究,揭示了不同学科的合作受到地理、认知、社会制度、经济等的影响,存在差异性;A Ferligoj等[14]对斯洛文尼亚不同科学领域和学科间的科研合作情况进行分析,指出自然科学、医学和生物技术科学领域更多的国内外合作促进了斯洛文尼亚科学界内部的合作,而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这一现象则阻碍了内部合作.

在合作研究方面,已有文献多以某一领域的机构合作、高校-企业合作、产学研合作或者国家之间的合作为研究重点,且大多研究主要面向单一领域,针对不同高校在某些相同尤其是优势学科间科研合作情况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我国当前“双一流”建设学科为对象,分析全国拥有相同“双一流”建设学科的所有高校间的科研合作与竞争情况,为了解我国“双一流”建设学科科研合作情况、促进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并使得更多学科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做出贡献.

3 数据与方法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目前共有140所高校的共108个学科为“一流学科”.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对自定学科与非自定学科不做区分.

为研究具有相同“双一流”建设学科的高校在相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上存在的合作态势,本研究以拥有“双一流”建设学科的高校及其在该学科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XPANDED)、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 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A&HCI)三个核心集,检索年份跨度为2012-2016年,检索截至时间为2017年12月17日.最终检索结果显示,5年间我国140所高校在108个“双一流”建设学科领域累计发表论文823,7933篇,其中由两所高校在同一学科领域内合作累计发表论文数75,444篇(研究使用指标测度见表1).

4 结果与分析

4.1

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共现

高校拥有“双一流”建设学科的数量彰显了该校的学科综合实力, “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入选高校数量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学科在我国的规模水平和影响力.研究发现,在108个“双一流”建设学科和涉及的140所高校中,高校和学科之间存在共现关系.经统计得到1,119组高校学科共现关系.高校间学科共现数量最多的是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 共现学科16个,而学科共现数量在10个及以上的高校有8组,学科共现数量在5个及以上且在10个以下的高校共有41组.本研究以“双一流”建设学科所在高校为网络节点,以学科共现关系为节点间的联系,构建了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强共现网络图(见图1).

从共现网络图可见,处于网络top结构中心位置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这三所高校与其他高校共现了更多的“双一流”建设学科.这一方面展现了其雄厚的学科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也表示其拥有的“双一流”建设学科的“主流”程度,如上海交通大学,虽然在拥有的“双一流”建设学科数量上与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相差无几,但其共现强度远超后者,优势学科同时也是“主流”学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同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重庆大学等6所高校的联系节点数则低于3个,而中南大学则与北京科技大学两者相连,且这两所高校与其他高校均无联系.

4.2

共“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科研合作

4.2.1 共“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科研合作情况

理论上,除非双方刻意的不相往来,否则只要有建设学科的共现,高校间应存在科研合作.本研究以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发文总数Nas、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科研合作频次Nasbs、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科研合作占比Pasbs与“双一流”建设学科科研合作占比全国平均值Ps等指标为基础,尝试分析我国拥有“双一流”建设学科的高校科研合作态势.

(1)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发文情况.发文数Nas前20名中涉及13所高校和7个“双一流”建设学科,前三名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临床医学学科,发表论文12,597篇;清华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科,发表论文11,438篇;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学科,发表论文11,326篇(“双一流”建设学科发表论文数排名前20的高校及其学科见图2).可以发现,除了临床医学外,排名靠前的多为我国相对具有优势的工科及基础理科.我国学科结构总体上有前苏联(俄罗斯)的学科结构特征,重数理化及工科,轻生命科学和人文社科,但这一局面有望在本轮“双一流”建设中得到优化.

(2)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合作发文情况.研究发现,合作发文频次最多的组合是上海交通大学与复旦大学,这两所同处上海的著名高校在临床医学学科合作发表论文1,277篇;其次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南京大学,在物理学学科合作发表论文753篇;北京协和医学院与北京大学紧随其后,在临床医学学科发表论文690篇(共“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合作发文数排名前20的合作高校及其共现学科见图3).合作频次Nasbs前20名中涉及11所高校和7个“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及学科较为集中,说明某些高校在特定学科上的科研合作较为密集.如拥有临床医学学科的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大学等,这些高校共同促进了全国临床医学的整体科研建设.有学科共现的高校合作发文数的全国平均值为21篇,76%的共“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间科研合作发文数低于全国水平.其中,有近24%的高校虽有同样的“双一流”建设学科,但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在相关建设学科的领域合作发文数不超过1篇.相较全国平均的合作水平,我国“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间的科研合作并不活跃.

(3)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科研合作占比情况.合作发文数占比排名第一的是南京大学,其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天文学学科合作发文数占其在该学科发文总数的31.063%,这充分显示了两校在这一领域的雄厚实力.类似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合作发文数占29.323%,第三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南京大学在天文学学科的合作发文占28.612%.合作发文数占比前20名中涉及24所高校和15个“双一流”建设学科(与共“双一流”建设学科的高校科研合作发文占自身发表论文数比值排名前20的高校及其合作高校、共现学科见图4),相对于合作频次较高的高校和“双一流”建设学科集中的情况,高合作发文占比的高校与“双一流”建设学科分布则较为分散,说明高校间的合作渠道并不牢固.全国共“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科研合作占比平均值为1.009%,且超过全国合作占比平均值的高校仅有26.783%.类似于合作发文数,全国科研合作占比低于0.1%甚至为0的高校达到了23%,不仅没有起到带动作用,还较大程度地拉低了全国平均水平.

(4)不同“双一流”建设学科的科研合作对比.根据共“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合作发文中,拥有高校数量在2个及以上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共有100个(科研合作占比的全国平均值排名前20的“双一流”建设学科见图5).

全国所有高校合作占比平均值排名前3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分别为天文学(29.83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4.798%)、农林经济管理(11.970%).这些学科虽在拥有高校数量和合作发文数量上表现并不突出,但全国范围内的学科共现高校间合作较为紧密,而在入选高校与合作发文数量上表现较好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生物学等学科表现一般.学科共现的高校间合作发文数占各自高校相应“双一流”建设学科发文总数比值的全国平均水平为2.158%,高于平均水平的“双一流”建设学科有30%,18%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分布的高校间产生科研合作的概率低于0.1%甚至为0.

(5)共“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合作与竞争关系.选取高校A和高校B,共现“双一流”建设学科S,其中,与高校A共“双一流”建设学科S的所有高校合作占比即权重的均值为Pa,其中高校B所占权重为Pab,而与高校B共“双一流”建设学科S的所有高校合作占比及权重的均值为Pb,其中高校A所占权重为Pba,则有以下情况:①高校A和高校B的合作权重均高于各自的共现学科S的平均合作高校权重,即Pab>Pa,Pba>Pb,表示两所高校A和B在共“双一流”建设学科S的科研合作中均处于较强地位,双方合作状态良好;②高校A和高校B中有一所高校高于共现学科S平均值,另一所高校低于平均值,表现出双方合作的不对称性,即Pab>Pa,Pba<Pb;或Pab<Pa,Pba>Pb,表示一方对另一方具有一定的合作依赖性.如,若Pab>Pa,Pba<Pb,说明在共“双一流”建设学科S下高校A发表论文中高校B合作占比较大,而高校B发表论文中与高校A合作占比较少,则高校A依赖于高校B;③高校A和高校B的合作权重均低于共现学科S的平均合作高校权重,即Pab<Pa,Pba<Pb,表示双方存在较明显的学科竞争关系而缺乏合作关系.

由此统计全国所有共“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间的科研合作情况,得到全国3,562组高校共现学科科研合作关系组.其中合作高校中占比高的有1431组(40.17%),占比低的有2431组(59.83%).合作状态良好的有960组(26.95%),存在依赖关系的有942组(26.45%),缺乏合作的有1660组(46.6%).

可以看出,全国共“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在科研合作中的合作状态并不乐观,只有少部分学科共现的高校合作状态良好,大多处于合作交流不平衡和缺乏合作的状态,且处于缺乏合作状态的高校占比重最大,表明多数高校更关注自身建设或国际合作,缺乏国内合作联系或过于强调竞争的状态.过于强调竞争不仅影响高校自身发展也会使得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实施效果减弱,也使得学科发展水平不均、速度减缓.

4.2.2 共“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科研合作网络

拥有相同“双一流”建设学科的高校间存在合作发表论文,则视其存在合作研究关系.以高校为节点,两者在共“双一流”建设学科上合作发文为联系构建“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科研合作网络,节点大小表示高校在其所有“双一流”建设学科发表论文数量,高校间联系强度取决于合作发文总量,两所高校的全部“双一流”建设学科科研合作中,高校A占高校B科研产出比值的平均值用来表示高校B对高校A的权重.以共现学科高校科研合作权重占比在5%及以上的联系为强合作联系,构建了共“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科研强合作联系网络图(见图6).

网络图中,连线粗细表示合作发文总量的高低,若有共现学科的两所高校A、B,高校B占高校A科研合作权重高出5%,而反过来的科研合作权重低于5%,视为非强连接关系,即高校A、B间合作关系表示为由高校A指向高校B的单向箭头.若高校B占高校A的科研合作权重大于高校A在高校B中的权重,高校A、B间为双向箭头,且指向高校B的为粗(平)箭头,指向高校A的箭头为细(尖)箭头.

不同于高校共“双一流”建设学科联系网络图现关系较为紧密、网络连线较为复杂的情况,学科共现的高校间合作占比权重高于5%的联系相对较少且分散,说明学科共现的高校间强合作联系不足,合作关系较弱.可以发现,网络图中仅有8组高校间的联系为双向,而单向联系的高校有30组.双向联系表示两所高校间均为强联系,而单向联系则表现出不均衡的合作关系,即箭头指出端高校在“双一流”建设学科科研中更依赖于箭头指向端高校.这一结果反映了我国高校间不平衡的合作状态,更多的高校单向依赖于其他高校.

被箭头指向说明该高校在其他高校的科研中占据更重要的合作地位.高校共“双一流”建设学科科研合作占比权重网络中,被指向最多的是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分别为6个和5个.一方面说明“双一流”建设学科科研合作中,北京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对更多的高校在科研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这两所高校的指出箭头相对较少,说明其科研合作广泛,自身综合实力较强.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 “双一流”建设学科及涉及高校间科研合作情况进行分析,可知,目前“双一流”建设学科总体上呈现出合作缺乏或者不平衡的状态.有合作的单位中,多数高校明显依赖于学科建设较为突出的顶尖高校,或者缺乏与其他“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合作.总体上,学科共现高校处于低合作(高竞争)的状态.如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大学在共现学科临床医学领域发表论文数量较多,且相互间的合作频繁,而与其他高校及学科间合作发文未见明显规律性;天文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等学科虽在入选高校和科研发文量上表现并不突出,但在全国范围内的合作较为紧密,相比之下的其他体量较大的学科合作状态则较为分散;共现学科间高校合作占比方面,相互合作强度平衡性差,单向依赖较多,双向强合作较少.

总结本研究结果,目前我国“双一流”建设学科和所依托单位之间,或许存在过度强调竞争,而缺乏考虑合作推进中国在该学科整体迈向世界一流的考量.学科建设是一流大学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合作是促进建设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显然各“双一流”高校会努力扩大国际合作,以求国际一流高校带动自身的发展,但这又容易出现发表过多跟随式研究、缺乏原创性特色研究的境地.国际合作固然重要,但国内高校应在建设“双一流”的过程中,培养出勇气与自信,携手共进,形成差异化,向国际学界宣告完全原创于中国的独特创新.鉴于此,提出以下建议:

(1)“一流大学”的建设要以“一流学科”为基础,高校突出学科重要性的同时,要注意差异化和实施路径.“双一流”建设突显了学科建设,可以通过建设部分学科加快达到一流水平,进一步带动其余学科逼近一流.高等教育中各校的竞争不是市场中企业的竞争,并非非此即彼你死我活,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没有必要也不应当一家独大.应当明确一流学科建设不是以牺牲暂时落后的学科为代价和手段,去短期内提升少数一流学科的显性指标,而应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百家争鸣”“以点带面”的大学情怀和历史担当.

(2)共“双一流”建设学科的高校在科研建设中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我国该学科成为世界一流.“双一流”建设目标是推动中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本质是对外竞争,是与欧美教育强国的高校进行竞争,而国内更应注重优势合作与适当的良性竞争.从“双一流”战略开始执行起,就应该明确我国实际已迈入众多学科开始冲击世界一流水平的阶段,是携手突进,还是各自为战,甚至重复建设,答案自明.国家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在鼓励各建设学科优势互补、共建共进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发挥指导作用.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高校间资源合理利用,避免富者浪费、穷者不足的现象.在过去的重点大学建设中,资源分配集中、大量资源存在浪费最终导致建设中的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如今,拥有相同“双一流”建设学科的不同高校在发展中有望形成统一战线,在资源分配和利用上有望更加清晰、明确,各高校间学科水平更加明朗,资源需优势互补,合作与竞争态势可望朝着共同进步的方向发展.这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应有全盘统筹的规划.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包括但不限于: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学科分类与我国学科分类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应,学科分类缺乏统一标准目前依然是影响科学计量学在学科研究中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高校间合作情况仅以发文数量来进行测度和统计计算,也未能规避计量学通常以论文表征科研成果的一贯局限;在关于合作关系的数值与分布测度方法使用上,本文都采用的是较基础的处理,没有标准化处理不同规模体量的学科,更深刻的研究方法有待创新.今后的应用研究中,也可在具体建设学科、建设学校等方面进行广泛而细致的研究,计量学方法及其范式在“双一流”建设战略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EB/OL].[2018-04-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843/201709/t20170921_314942.html.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8-04-1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3] 周光礼,武建鑫.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J].中国高教研究,2016(1):65-73.

[4]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EB/OL].[2018-04-15].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77/tnull_2482.html.

[5] 朱明.基于大学排名的世界一流学科评价问题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1):52-59.

[6] 饶武元,刘浩.一流学科研究的主题、前沿及问题探讨——基于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7(4):11-17.

[7] 王邦权.一流学科研究的计量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7,40(3):90-95.

[8] 李科利.长江中游城市群高校科研合作创新:模式、特征、策略——基于14所研究型大学的社会网络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4):23-27,38.

[9] 柴珗,刘趁,王贤文.我国高校科研合作网络的构建与特征分析——基于“211”高校的数据[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82-88.

[10] 唐蓓,夏秋菊.基于Prefuse和社会网络算法的信息检索学科合作网络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2(5):79-84.

[11] 张玉涛,李雷明子,王继民,等.数据挖掘领域的科研合作网络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6):117-122,134.

[12] 黄烨.基于SSCI图情学合著论文看中美在图情领域的合作[J].情报科学,2010,28(11):1666-1669.

[13] Fernández A,Ferrándiz E,León M D.Proximity dimensions and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among academic institutions in Europe: The closer,the better?[J].Scientometrics,2016,106(3):1073-1092.

[14] Anu?觢ka Ferligoj,Kronegger L,Mali F,et al.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dynamics in a national scientific system[J].Scientometrics,2015,104(3):1-28.

作者简介:赵星,男,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华东师范大学学术评价与促进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科学数据、信息计量、商业数据分析; 蔡前黎,女,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硕士研究生;乔利利,女,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博士研究生.

点评: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经典高校专业范文可作为双一和分布格局和学科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高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关于煤炭行业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
摘要“双一流”建设带来了高校的发展机遇和变革变局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承担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行业升级发展的重要责任,如何抢抓机遇.

国际视域下的双一流建设与其中国特色体现
摘要我国已经启动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 在“双一流”建设中,如何基于世界一流大学的一般办学规律和办学特征,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

教育部: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和双一流建设
□孙庆玲记者从教育部网站获悉,教育部、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提出坚持扶优扶需扶特扶新,按照&ldquo.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高水准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思路
摘要高水准的教师人才队伍在世界一流大学中占据着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是其重要发展基础 本文通过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职称评审的准确性……方面的建设思路,解决高校教师队伍思想道德.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