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农村经济类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和罗敦伟的农村经济统制思想述评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农村经济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2

罗敦伟的农村经济统制思想述评,本文是关于农村经济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跟统制和罗敦伟和农村经济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农村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经济杂志社农村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农村经济和科技杂志

摘 要罗敦伟是民国时期统制经济理论的代表人物,其农村经济统制思想可分为战前与战时两个阶段.战前的农村经济统制思想是以“复兴农村经济”为核心,以建立农村经济统制机构为首要任务,以农村金融、生产与产品运销的统制为重点,并注重地区农村经济统制的差异性,具有全面性的特点.而战时的农村经济统制思想在继承前一阶段相关的基础上,也有新的变化:以战时农产统制为核心,以农村金融的全盘统制为重要任务,适应了战时经济发展的需要.罗敦伟的农村经济统制思想为国民政府部分接受,对当时农村经济复兴、农业发展及抗战建设大有裨益.

关键词罗敦伟农村经济统制思想农村复兴战时经济

A Review of Luo Dunwei´s Thoughts of Rural EconomicControl // Tang Chao,Hu Yihong

Abstract Luo Dunwei is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the control economictheory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isrural economic control thought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hases:pre-war and wartime. Before the war, the thoughts of rural economiccontrol was based on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rural economy,"with the primary task of establishing rural economic controlinstitutions, focusing on the control of rural finance, productionand product distribution, and focusing on the differences in regionalrural economic control. While the wartime rural economiccontrol thoughts had new changes based on the inheritance of theprevious stage: the wartime agricultural product price control wasthe center, and the overall control of rural finance was an importanttask, which adapted to the wartime economic development.Luo Dunwei´s thoughts of rural economic control was partly acceptedby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which was of great benefitto the rural economic recover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construction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at that time.

Key words Luo Dunwei,thoughts of rural economic control;ruralreconstruction;war economy

罗敦伟(1897-1964),湖南长沙人,民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统制经济理论专家.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朝阳大学、重庆大学、陆军大学、国防大学及三军联合参谋大学教授,并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1]173代表作有《中国统制经济论》《中国统制经济问题》《经济动员与节约运动》《战时经济动员论》《战时国家总动员》等,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统制经济理论体系,其中一些方案为国民政府所采纳.罗敦伟统制经济理论涵盖工业和农业经济统制,目前学界对工业统制已有关注,但目前关于罗敦伟农村经济统制思想的专论尚不多见.[2]其农村经济统制思想可分为战前和战时两个阶段,本文拟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

1 战前罗敦伟的农村经济统制思想

早在1931 年,罗敦伟在谈到有关中国经济建设的问题时,就主张对农村进行“集中救济”.接着,他还明确提出了“要想复兴农村,就必须实行统制经济”.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现在是“工业世界”,应该首先发展工业建设,而中国农村经济既没有组织,且地区又广,根本无法进行统制.另外,农业产出相对有限,而工业对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社会稳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所以他们更加关注工业统制.然而,罗敦伟承认工业统制的同时却认为必须加强对农村经济的统制,一是因为我国以农业立国,农业是工业及其他产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经济之基础.但“农产品输入的数量年年增加,输出却年年减少,并且入超很大,1933 年的农产品入口总值为3,485,911,941 两白银.这种农村总崩溃的来袭,必须想办法解决”[3].二是因为我国的农村经济为“变质的封建经济”,农村经济、生产力还停留在封建经济范畴,而帝国主义对农村压迫却已经充分现代化”.三是因为广大农村地区经济萧条,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农村经济亟待恢复.有鉴于此,他认为要想将中国农村经济建设好,就一定不能依靠没有完整计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支节式”政策,因为“支节式”政策极有可能会在反动势力的压迫下宣告破产.比如“废除苛捐杂税”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可事实是地方势力强大,苛捐杂税根本无法废除.最后就出现“三令五申要废除苛捐杂税,而地方长官阳奉阴违”的局面,毕竟苛捐杂税是地方势力建立的基础,因此地方势力是不可能响应号召的.当时,许多学者千篇一律地把中国农村经济破产的根本原因归结于税捐繁重、兵灾匪灾天灾、地租增高、剥削、技术不良等.按郝秉文的说法,就是“农村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则为农村破产”[4]157,而罗敦伟认为这些学者的看法有根本缺点,即“他们只看到了农村经济衰败的表面现象,没有用解剖学的方法解剖农村经济的本质,没有看到农村经济衰败的根本原因”.[4]158所以,树立指挥统一的统制经济机关迫在眉睫.罗敦伟以为英国的小委员会制、德国的经济参议院制和苏联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均不适合我国,我国应根据自身国情来建设一个切中时弊,适合目前需要的中国式的统制经济参谋本部.随后,他还提出了包括我国统制经济参谋本部的命名在内的一系列与农村经济统制密切相关的纲领,形成了战前以“复兴农村经济”为宗旨的农村统制经济思想.

具体而言,罗敦伟的战前农村经济统制思想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建立农村经济统治机构、农村金融统制、农产品运销统制及分区统制.

1.1 建立农村经济统制机构

罗敦伟认为政府必须首先成立农村经济的统制机构,并应该将其与相同性质的协助机关区分开来.已经成立的农村复兴委员会从组织上看是一个设计机关,但从委员会的人选上看又像是协助机关.农业行政本来是归实业部主管,而土地水利却归内政部主管,而建设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也处理农村相关的事务.由此观之,相关行政系统不仅散漫而且混乱.因此要想完全统制全国农村经济,罗敦伟主张必须在成立一个专门的农村经济统制参谋本部,该参谋本部可定名为“农村经济统制委员会”.实业、内政、交通等各部部长均可担任委员.委员会的具体任务如下:其一,将有关于农村经济问题研究及调查做成相关统计及报告.其二,根据上述报告及调查统计制成农村经济建设计划并交予政府执行.其三,根据一切客观条件来确定进行之程序.其四,对于农村建设行政及各省市相关建设事业,有最高指导权.

其次,他还主张将现有的农村复兴委员会进行机构调整.具体办法如下:先将现有农村复兴委员会的成员一分为二,一部分作为统制委员会的成员,除此另外,新成立一个从属于统制委员会的顾问式机构,定名为“农村复兴顾问委员会”,将原农村复兴委员会的另一部分成员划归此机构.

原有具有农村经济复兴之专门才能的会员划归统制委员会,产业界领袖则划归复兴顾问委员会.另外再从全国各界中选聘若干人,并根据事业需要进行补充.农村统制委员会的组织系统可分为及地方两种,具体可定为、省、县.各省市、县分会不一定与统制委员会同时成立,但必须要重实效,不可流于形式.而顾问委员会仅设于,各省担任设计的农村统制委员可以随时向农村复兴顾问委员会咨询.

再次,农业行政的执行机关可由各级政府担任,但必须服从明令.此外,各级政府还应该选任研究农村经济复兴专业人才.可*短期实施农村统制经济行政人员培训班,分初、高两级.高级班的招生对象仅限于曾经在国内外农业大学毕业,且曾研究农村经济的人员,数量较少.初级班的招生对象可以从各省农业专校毕业学生中选拔,训练期为半年至一年.所受训练是研究统制农村政策或世界各国经济情况与统制经济大要,中国农村各项问题研究、行政技术等,这些学员毕业出去能协助各级政府施行统制农村的工作.[5]

最后,在农村经济统制委员会之下,可设农村金融、肥料、物产运销、土地等若干工作组.农村经济统制机关可以直接指挥各省市政府,实行统制农村经济的任务.

总之,全国由上而下,施行一贯的统制政策,所有关系农村经济统制的事务,都在农村经济统制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这样,农村经济统制不仅有明确的计划和执行的可能,还能“一扫纸上谈兵的陋习,还能实现农村经济统制理论与实际效能的统一”.[6]

1.2 农村金融统制

罗敦伟主张的农村金融统制是国家资本主义调剂农村金融,即:政府可组织大型农民银行,由该行负责调剂农村金融等具体业务.当时,经济危机席卷了许多国家,欧美强国纷纷放弃自由主义,实行国家干预和调节.特别是罗斯福新政的成功,标志着政府干预经济获得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可.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实行计划经济,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又经三个“五年计划”的努力,由传统的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无论是苏俄计划经济还是欧美干预主义,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7]因此,通过政府来统制与调控农村经济具有可行性.但必须要注意的是,如果农村地区不执行真正的金融统制政策,只是调剂金融,即使依靠政府出台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计划,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在国内外两种反动势力的联合压迫下,政府投入的资金也将成为一笔烂账”[8].

1.3 农产品运销统制

“仅施行生产统制当然不够,一定要产销兼顾不可.”以农产品棉花为例,罗敦伟主张,“棉花产销必须都在国家统制之下,国家可尽量加重税收,对于售价则可用倾销的方式,准备虽仅够到生产成本,表面上看是赔本.实际上却是获利.”[9]由此观之,罗敦伟对农产品运销统制也非常重视.他认为农产品运销统制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对外采取关税保护的措施.当时“白银比价不断高涨与外流,我国出融恐慌.财政部本以为通过颁布白银出口税等政策来改变这种局面,没想到这些政策竟成为泡影”,[10]农产品的产销自然也深受影响.另外由于在“洋米侵销之下,国米无论如何不能不受严重压迫.蚕丝方面及其他农业的副产物也大半受到同一打击,所以关税保护实施是一个重大事件”.[11]176二是,对内出台减免捐税的相关措施,并运用统制的手段,将全国农产品运销置于一个公开的、总的管理统制政策之下,地方封建势力必定不敢对抗全国一统力量,这样至少能将封建剥削减少一部分.关税保护是为了抵抗帝国主义压迫,捐税减免可以抵抗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由于罗敦伟认为帝国主义压迫和国内封建势力是导致中国农村经济崩溃的根本原因,因此他认为通过实行统制政策可以打败这两种反动势力,农产品的运销才有出路.具体可以通过对、运输两个方面进行统制,从而对农产品运销统制才能达到目的.

1.3.1 统制

统制在这几个方面最为重要,而当时农产品均低于成本,当时中国银行报告书曾记录了当时农产品的状况,“白米自六月间每石十六七元,跌至九元余,相差三分之一以上,较之千年每石十八元,相差近一半.江浙两省的蚕丝产量为55000 担,每担90 元,总价值为495 万元.产量较之前下江15 至16 万担,总价值较之前减少1700 余万元.内地省份农产品情形较江浙两省情况更糟.”[11]177所以罗敦伟提出统制是最急切的问题,具体措施不外乎两种:其一为公定最低与最高;其二为实施调剂,物价过低时由政府设法收购,物价过高时则由政府统一低价卖出.

1.3.2 运输统制

运输统制与交通有密切关系.可根据当时调查,中国铁道的运费足以妨碍中国经济发展的地方很多,妨碍农产品运输的现象就更加严重.最典型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为运价不一;其二为对洋货运费较低而国产反而较贵;其三为不重视对农产品进行运输保护.所以罗敦伟提议今后在统制政策下一定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统一运输线路,水陆交通各线共同联运;二是统一运输;三是力求运输手续简单化;四是对于某些特殊农产品应该直接由当地统制委员会进行运销.

1.4 分区统制

政治统一是顺利实施统制经济的先决条件.不过当时我国政治虽然在形式上已经统一,但还有很多部分实际并未完全服从.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业耕作、物产等呈现很强的地域性.根据这个特点,罗敦伟认为可以退而求其次.即:由各地的省政府来执行农村经济统制也未尝不可.一是省政府大多强而有力,为统制经济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二是就调查统计来说,也比较容易着手.由各地省政府去进行统制,实现的可能性也较大.分区统制是在“尊重地理上天然的分工”和“重视民族整个经济利益”两大原则下进行.具体说来,“尊重地理上天然的分工”就是要“因地制宜”,比如要对某个农产进行统制,就应该从原产地开始,施行“顺天行道”的统制政策.“重视民族整个经济利益”就是“各省推行的农村经济统制政策既有利于本省的经济状况的改善,更要有益于民族经济的改良.如果仅为谋求一己私利,假借行统制经济之名而行割据经济之实,那就是在经济自杀”.[12]总之,对农村经济分区来进行统制是指各地省政府能够利用其政治机构,去运用统制经济的原则,进行农村建设,而绝非想尽一切办法去对抗邻省或者加重税阻碍外省农产的输入等不义行为.

2 战时农村经济统制思想

“战争的胜败既依存于经济力量,当然要把整个经济生活编写为战时体例”.[13]32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全面侵华.如何对农村经济进行统制并发展大后方的农业,成为维持抗战的重要问题.当时在进行全国总动员演讲时,也极力重视“组织”与统制经济,他说:“国家组织的效用,其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做到统制这件事.国家一切如能统制,无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上任何纷繁复杂、艰难伟大的事情,都可以提纲挈领用组织方法来推进,便可以达到全国总动员的目的.”[13]32因此,罗敦伟也对以前的思想进行一定的调整.他曾谈到,“战时统制经济就是一切经济过程、生产过程都应按照军事需要去活动”,“把计划经济主要的作用放在国防的意义上面,与战时统制经济也十分一致.”[13]34所以,罗敦伟的战时农村统制经济思想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变化.

2.1 农村金融的全盘统制

战时首先要保证农村金融的稳定,特别是在像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只有对农村金融进行全盘统制,才能维持一个稳定的后方.另外,我国农村金融在战前就不发达,有的甚至在的盘剥之下,如果不进行全盘统制,农村金融将会随着战争的延长而窒息.而我国农村经济向来是散漫的平面经济,这对于战时财政编制是有害的.所以,罗敦伟主张将“平面经济立体化”,并从统一农贷机构与改善地方金融机构、控制地方银行、改善农法对农村金融进行全盘统制.

2.1.1 统一农贷机构与改善地方金融机构

从数量上看,我国的农村金融合作运动有很大的进步.截止至1939 年11 月底为止,农村金融合作运动已经遍及26 省市,后方各省也有合作社建设,共计112,193 社,社员为5,590,003 人.贷款的发放以浙、皖、鄂、湘、川、康、豫、甘等14省市为例,共计88,271,276 元.尽管农村金融合作运动从数据上看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不过仍然有不足之处.以湖北为例,部分地区农民仍然不易获得贷款,偏僻之地经常出现豪强转借的现象,另外还存在这样的情况,即:“申请农贷之后,时隔数月,如奉按准,届时则需款之时已过,所借之款不能有效运用,反而成为农民的负担.”[14]

对此,罗敦伟认为统一农贷机构势在必行.当时全国负责农贷的机关有很多,在有经济部、农本局以及中国农民银行,地方上有各省的省政府,以及省银行等,这就出现了“政出多门,办法不一”的现象.因此他建议,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农村贷款处”来统制全国农村的贷款,并负责*相关事宜.此外,改善地方金融机构办法纲要在1938 年4月公布后,陆续开始施行.具体包括:各地方金融机关为增办农工各业贷款的需要,得向四行领用一元券及辅币券以资调剂;一元券及辅币券的准备,除二成法币和三成公债外,其余一律可用上项各业的投资充之,以适应地方生产事业的需要等内容.

2.1.2 控制地方银行

罗敦伟认为,由于省地方银行掌握着一个省的经济命脉,因此要想对农村金融在战时进行有效统制,非控制地方银行不可.这个想法也得到了财政部的认可,于是在1939年3 月第三次地方金融会议召开后,财政部公布了省地方银行发行一元券及辅币券办法及纲要.其目的在使省地方银行小额币券尽量推行于战区,这样既可以满足战区人民需要,还可以抢购战区物资,而避免被敌人调取购外汇之弊.省地方银行发行一元币及辅币券的准备成分和性质,统交发行率备保管委员会保管,印刷则由信托局统一*,以便管理.

2.1.3 改善农法

罗敦伟主张对农贷事宜进行进一步改善,他的这个主张被采纳.1940 年,中信局及四行、农本局联合颁布农法纲要,这个纲要比以往*农贷的法令有改进之处.一是,贷款种类的扩充,包括:农业生产、农业供销、农业储押、农田水利、农业推广等8 项.二是贷款区域的普及、数额均有提高,手续简便化,使农民直接享受贷款之利益.以甘肃省为例,同年即规定:贷金为2000 万元.并另订边区农贷合约,金额也相当之大.不仅对于西北建设有重大意义,而且还有利于对地方农村金融的控制.

2.1.4 建立农村金融网

因为战前中国的金融界活动范围仅限于几个大都市,结果就出现了“大都市的经济与广大的农村经济成为对立,而且在这个对立状态下,大都市与国际经济关系之密切,远在于本国广大领域之上,因而整个中国都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将陷入无法调和的状态,不仅不能相互促进,反而互相妨碍”[15]77的情况.因此,罗敦伟认为建立农村金融网,对于农村金融是有莫大的帮助,有利于战时农村金融的发展.而政府对这个也高度重视,着重建立农村金融网,取得了很大成就.在西南西北设立总分支行、总分支处之银行共有72家,共设总分支行处764 处,其中以四川省银行分设最多,共93 处,位居第一.中国银行位居第二,共75 处.银行居第三,设64 处.广西银行居第四,设60 处.陕西省银行居第五,设50 处.就四行而言,以中国银行设处最多,位居第一.银行次之,位居第二.四行共设233 处,占总数30.5%.陕、甘、宁、川、康、滇、桂等7省银行,共275 处,占总数36%.其余61 家商业银行及各地地方银行等共设256 处,占总数33.5%.四行及其省省银行共设508 处,占总数66.6%.此外,罗敦伟还主张农村金融网的进一步完善必须依靠四行及各省省银行之努力,尤其是各省省银行应毅然担负起完成各省金融网之伟大使命,这才能使农村经济经济趋于统一.值得一提的是,他还主张要防止私家银行过分发展,否则会出现“私人金融机构割据的危险”.[15]85

2.2 战时农产品贸易统制

抗战爆发以来,由于日军封锁各交通要道,国内货物流通受到严重阻碍,这对于持久抗战十分不利.有鉴于此,罗敦伟认为在抗战转入新阶段之时,强化对农产品贸易的统制有利于维持国际收支和争取外援.因此,他主张政府此时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贸易机构对农产贸易进行统制.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统制效率,政府可在必要时采取国营方式,该建议得到了的采纳.随后,政府决定大宗农产品的出口由新设立的贸易调整委员会(后改名为贸易委员会)承担.又先后改组或成立多个国营贸易公司,开始对战时国家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进行统制,并做了不少工作.[16]具体而言,以茶叶贸易统制为例,“汉口之存茶,最初运出16000箱,随后又运出12000 箱,在撤离武汉以前又运出15000箱,总量达40000 以上.与此同时,对其他省份出口茶叶也开始采取合作贷款、合约运销等方式进行统制,在湖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等省均取得不错成效.截至1938 年9月底为止,收购达700 余万元,代销达800 余万元,共计1600万元以上.较去年相比,增加了6000 余万元.”

除茶叶统制外,其他农产品的贸易统制也进展较为顺利.“四川、广西的桐油,浙江、广东之蚕丝、甘肃之羊毛等都陆续开始统制,于产业有较大之帮助.”[17]另外,罗敦伟认为国家加强对农产品的贸易统制还有以下三个好处:其一,农产品出入口贸易都可以与国家计划适合,而且可以和整个财政经济国策配合起来,作为实施战时计划经济的一个柱石.其二,有利于维护农业生产.比如对于某种农产品生产事业若有特别维护之必要,由国家负担盈亏也具有可能性.其三,农产品输出的交通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政府可以统筹*,不致引起任何反感.

2.3 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战时农产统制

战前,我国对农产施行统制的地方并不多.最突出的实例是浙江省在民国十九至二十五年,曾对丝价进行过统制.而进入抗战时期以来,由于“粮价日益奇昂,涨势凶猛,而其他农产也水涨船高,法帑充斥民间,通货膨胀有加重之趋势”,政府不得不采取紧缩措施来平衡物价,然而却收获不大.罗敦伟认为政府调节失败的原因如下:其一,统制机构不严密.其二,办法支节,近乎粉饰.其三,步骤不一,缺乏联系.其四,缺乏统制经济的专业人才,以致政策执行不到位.

针对上述弊端,罗敦伟提出了以下解决办法:

(1)建立统制机构.首先,设立平价委员会,隶属国防最高委员会.其次,行政院下设物价总监部与专家会议.再次,应尽快成立平价参谋本部及执行监部.最后,地方也应该因地制宜成立统制机构,以便尽快平稳农产物价.

(2)直接统制,即对相关农产品直接采取统收统卖、分别管制以及直接平价的方式来进行农产统制.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对于缺少之必需品进行统收统卖(棉、布等).其次,以米粮为代表的生活必需品,采取分别管制的办法(以四川米粮统制办法为代表).再次,对于一般不紧缺之农产品,就由当地平价处进行平价即可.”[18]

(3)间接统制,即通过提高技术等间接方法来对农产进行统制,具体操作如下:一方面,农业技术要实现科学化,具体包括改良品种、防治病虫害、施肥改进和建立示范农场等.不过,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重在实践,以改良农具为例,政府可以奖励研究和发明改良农具,设厂制造,用贷金的办法,将改良的农具贷给农民.二是要重在本位化,科学的真理,本来应该注重此时此地的适应性,必须在此时此地可以行得通、用得着.

另一方面是农产品制造的工业化,在进行技术改良之后,除自给自足外,一定有大量剩余,需要外销.这就要求农产品加工程度的提高,使得一般的农产品变为半制品,或者完成品向外销售.以外销的丝、茶、羊皮为例,加工不全或者品质低劣,使得来采购的外国商人十分苦恼.而以面粉为代表的内销农产品为例,如果加工品质够高,就不需要依赖进口.“云南小麦产量丰富,也很适合制作面粉.可是在昆明一带却不受欢迎,反而进口面粉深受青睐.进口的澳洲面粉由香港转运至昆明,每吨需花费340 元,一吨共45 袋,昆明售价每袋14 元,一吨售价652.5 元.如果昆明当地设厂加工面粉,则可省去48%的费用.因此农产加工技术的提高也有利于自给自足.”[19]

(4)推行浙江省战前实施的“给价办法”,早在民国十九至二十五年,由于丝价极高,浙江省曾对丝价进行过统制.当地政府采取“给价办法”,即:厂商先进行收购并付七成,其余三成,先给予一张凭单.在一定时期由政府依照最后平均丝价来决定付款成数,如无变化,则照付三成.万一下跌,则可酌情少付.罗敦伟认为这种“给价办法”可以运用到战时各农产品统制之中,这样既不会打击农民积极性,也不会损害商人利益.

(5)辅助方案的提出,除“给价办法”外,罗敦伟还提出了一些辅助方案.一是,组织战时包括农业在内的生产社,推动战时农业生产运动的顺利实施.运动生产社应遍及全国,并唤起留心生产的人士参加.另外,最好还应该先对各地农业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促进农业发展,从而应对上涨的物价.二是,对农业生产进行专门训练.在必要时,农业运动生产社可以设立生产技术之专门训练班.既可招收学徒,也可分批训练.[20]

2.4 战时耕地统制

我国幅员辽阔,可开垦土地不在少数.战时国家对耕地进行统制,不仅有利于扩大生产,增加农产供给,从而满足大后方需求,而且还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因此,罗敦伟认为,“战时增加土地,也是能取得较大成效的农村经济统制手段之一.”[21] 由于广大农村地区还有许多可以开垦的荒地,然而这在战前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罗敦伟提出了以下方法来进行战时耕地统制.其一为奖励垦荒;其二,国家举办大规模垦荒;其三,政府应对新垦荒地在一定年份之内免除田赋;其四,对于新区的治安,当地政府应派人维持;其五,补助经费与严禁浪费耕地.

罗敦伟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经济学家之一,以研究统制经济而出名.作为统制经济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许多思想都为政府采纳.其农村经济统制思想可划分为战前与战时两个阶段.其中战前的农村经济统制思想是以复兴农村经济为主要目的,战时的农村经济统制思想总体上继承了战前的相关理论,但也有所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对农产贸易统制、农产统制和耕地统制三个方面,此间既有本人的看法,也有本人对当时农村经济统制执行期间存在问题的检讨与反思.从统制思想本身来看,广义的统制经济是指国家对经济实施干预,并以政治力量组织、统率与指导全国经济,狭义的统制经济意味政府将从生产到分配都将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和限制.不过,罗敦伟提倡的农村经济统制并非绝对和全面的统制,而是相对、局部的统制.对于农村经济的要害方面则由政府进行绝对统制,而无关紧要及细节方面则主张由政府统制机构引导百姓实施.罗敦伟的农村经济统制思想不仅有益于当时农村经济复兴、农业发展及抗战建设,也对当今我国农村经济应该怎样选择一条适合实情的发展之路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

上文评论,此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统制和罗敦伟和农村经济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农村经济本科毕业论文农村经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农村教育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
高幸(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要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逐步脱离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走上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产业结构和劳动方式也都发生极大变化 但是农村教育却没有得.

农村经济新闻采访与写作要点分析
摘 要经济新闻是人们最为愿意接受且关注度较高的新闻类型,农村经济题材更是一座新闻“富矿” 但由于一些新闻工作者采访不深入,写作功底不扎实……采访、写作方面的问题,农村经济新闻的.

实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促进农村经济转型
近年来, 邓州市高度重视农业转型发展工作,将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调整生产关系,探索集体所有权、农民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分置,以此放活土地经营权,实现规模化.

从西部农村高中学生的价值选择调查看西部农村经济的隐忧
蔺斌武(武威第三中学 甘肃 武威 733000)摘 要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有素质农民,从农村高中学生的价值选择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隐忧 关键词西部农村经济;有素质的农民;农村高中生的价值选择;就业.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