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化建设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与家谱数字化建设和服务趋势概述*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主题:化建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1

家谱数字化建设和服务趋势概述*,本文是化建设方面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和家谱和服务趋势概述和数字化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数字化用户期刊金融服务论文班组文化建设论文图书馆建设杂志

张昕宇

(洛阳理工学院图书馆,河南 洛阳471000)

关键词:家谱;数字化;GIS系统;书目框架;关联数据

摘 要:家谱数字化建设与服务在家谱数据库建设、家谱网站建设、家谱软件应用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建成的家谱数字系统主要以家谱文献管理为主要目标,存在知识服务能力不高、缺乏书目规范控制、开放性和互动性不强等问题,削弱了用户的使用效果.文章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论述了GIS技术、书目框架以及关联数据技术在家谱数字化工作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6-0136-03

我国的家谱数字化工作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包括建设家谱书目数据库、建设家谱全文数据库以及家谱信息网络化.家谱数字化工作不仅有利于图书馆对纸质家谱进行保护,还大大提高了家谱的信息服务能力.但同时,在家谱数字化进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书目质量控制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家谱数据质量及深层次服务能力仍差强人意.

1家谱的特征

1.1历史久远,数量众多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态.它产生于上古时期,经过了魏晋南北朝的兴盛、唐朝的发展、宋代的功能转变、明清以来的普及,历经岁月侵蚀,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有三万余种.

我国家谱文献起源较早,可家谱专词的出现却晚了许多,目前见到的最早记录是六朝时刘孝标《〈世说新语〉注》中曾引用的《王氏家谱》.据此推断,“家谱”一词最晚出现在六朝时期.家谱文献编撰之初主要是官修,编撰皇室及皇亲贵族谱牒,目的是“奠系世,辨昭穆”.自司马迁在《史记》中撰《太史公自序》详细叙述了自家家族世系后,文人雅士纷纷效仿,逐渐形成了官私家谱并行的局面.宋朝以后,家谱撰修的目的逐步转向“尊祖、敬宗、收族”.

1.2结构形式较为统一

古代的家谱编撰,以证血统、助选官、袭世爵、配婚姻、划社交、继财产、睦家族等为目的.与其他文献相比,家谱编撰的目的性很强,所以家谱的结构形式就较为统一,至明清两代,家谱结构已基本定型.虽然由于时代、地区、家族的差异,所修家谱详略不一,但总体来说,家谱的编撰体例多是按如下顺序排列:谱序、题辞、凡例、谱论、恩荣、图、节孝、像赞、考、宗规家训、祠堂、祠产、坊、墓、派语、世系、世系录、传记、仕宦录、志、杂记、文献、修谱姓氏、五服图、余庆录、堂号、领谱字号等.

1.3内容涉及面广

中华大地姓氏众多,目前仍在使用的姓氏至少有3,500多种.因此,历代家谱中蕴藏着丰富的史料,内容涉及历史学、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学、遗传学、移民史、宗族制度等,其中甚至还包括家族内部私密且没有公开过的内容,或许还能起到与公开文献辨伪的作用.同时,由于各家族分支众多、家谱版本繁多,因此家谱文献中蕴含的丰富内容有助于世人进一步了解先贤所在家族的姓氏源流、族规家法、世系图谱、事迹诗文、分支迁徙等史实.

2家谱数字化建设与服务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我国家谱数字化建设与服务工作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在家谱数据库建设、家谱网站建设、家谱软件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上能够满足人们寻根问祖、开展学术研究的现实需求,有效解决了家谱保存与利用的现实矛盾,积累了有益的实践经验.但与此同时,目前建成的家谱数字系统主要以家谱文献管理为主要目的,在数字化工作中出现了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

2.1提升家谱数据库知识服务能力

现有的家谱数字化成果多存在于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影像文件中.对家谱内容的研究和标引揭示只是以提供简单的字段检索为目标,只能给用户提供文献本身的检索途径,不能满足用户对文献内容的查询需求.大量的家谱信息,如:不同家谱文献中同姓共祖人物间的关系、家族内徙外迁的史实及路线、家谱中蕴藏的具体家族史实、先祖具体信息、家族相关数据等,均淹没在浩瀚的家谱文献长卷中,事实上仍需用户耗费大量的精力自行查找.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要想解决这类问题,提高服务能力,在家谱文献数字化建设中融入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知识导航和知识发现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2.2对家谱数据库书目进行规范控制

在缺少书目规范控制的情况下,由于参与者众多,地区行业水平不一,再加上家谱文献自身信息的不统一、不确定,如古今地名差异、人名音同字不同、古僻字等,当前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家谱数据库中的重要概念,如姓氏、机构、地名、中国历史纪年中的朝代等描述不规范、随意性强,技术人员难以用明确的语义来表述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拥有专业人才队伍、家谱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早的上海图书馆主持编撰的家谱鸿篇巨制《中国家谱总目》以及数据量巨大且不定期更新的家谱书目查询数据库就存在概念不规范的问题,这给用户检索带来了难题[1].用户基于关键词等概念匹配要求的检索结果总是差强人意,准确率大打折扣,难以准确定位到理想的结果.因此,基于概念模型对各类实体进行规范控制,解决对同一人名、地名、朝代名的不同表述方式的认定、消歧与合并等问题,对家谱数据库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增强家谱数据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家谱数据库同其他文献数据库不同,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和延续性,而不是一个静止的、闭合的系统.遗憾的是,目前的家谱数据库并没有一个开放性的互动平台,可以与用户进行沟通和交流.事实上,无论是利用家谱数据库寻根问祖的家族后人,还是利用家谱数据库进行专题研究的学者,或者是对本族、本姓、相关史料有着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团体和社群,他们既是用户,也是专家,甚至对某一姓、某一族的家谱的了解比家谱数据库的建设者更为全面深入.因此,引入Web2.0技术,提供一个开放性的互动平台,使家谱数据库建设者与用户之间形成良性的知识互动与交流,使家谱知识在交流和传播中增值,使新建设的家谱知识服务平台不仅是静态的特色数据库,还是支持知识不断生长和进化的有机体,都是今后家谱数据库建设与服务过程中的重点.

3家谱数字化建设与服务的新进展

3.1GIS技术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获取、存储、编辑、处理、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GIS在家谱信息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等方面的优势突出,其空间数据库有利于存储和管理海量的家谱信息;其可视化表达有利于直观地展示家谱中的世代传承关系和空间关系;其空间分析和时空数据挖掘方法,可以与历史文献法相结合,从多角度深入探讨家族传承和发展的驱动机制.

南京师范大学的闾国年教授首次提出将GIS概念引入家谱数字化建设进程中.而目前对其较为成功的应用是由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南京超擎图形软件公司联合设计与实施的家谱GIS系统平台.该系统平台以GIS技术为支撑,由门户网站(www.hxjiapu.com.cn)和客户端软件组成,在同一时空框架下,以数字方式存储、分析、呈现家谱文本中所蕴含的时空信息,构建可视化的家谱时空网络,实现家谱时空信息的规范化、显式化表达,使各家家谱所表示的传承关系、空间关系变得清晰易懂,并支持全社会各家各户在同一时空框架下进行本族家谱数据库建设[2].

3.2书目框架

书目框架是2011年5月由美国国会图书馆牵头开发的互联网时代的书目数据格式标准,用以取代MARC,并能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相关人类文化记忆机构共同使用.书目框架是一个从模型到词表、再到实现技术的系统性框架,具有良好的包容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书目框架作为基于关联数据技术的本体模型,既能揭示家谱资源的文献特征,又能描述家谱文献中的人、地、时、事等内容,还能在家谱各种数据实体之间建立起能被机器处理和理解的关联关系.这些措施能有效提高家谱系统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提升家谱资源服务的效果,为重组家谱资源、重构家谱服务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3.3关联数据技术

利用关联数据技术建设的家谱知识服务平台,基于领域概念体系(知识本体)而非文献组织知识,能够帮助图书馆充分利用长期积累的文献研究成果,并对其中的数据、事实和其他知识点进行细粒度描述;能够利用网络知识组织的编码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馆藏资源进行重新组织;能够利用全网域的互联网平台,实现图书馆的书目控制.对于家谱数据而言,在满足普通用户寻根需求的同时,针对人文研究学者提供分面可视化浏览、语义搜索乃至知识挖掘服务,有助于打破图书馆各类资源库之间相互隔离的封闭状态,推进数据开放,促进知识流动,从而在开放利用中充分发挥其多方面的潜在价值.

上海图书馆是全国首家推出关联数据开放的图书馆,其推出的“家谱关联数据服务平台”采用以关联数据为代表的新型数据管理技术,该技术主要能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需求:①满足图书馆的书目控制和数据共享的需求,包括对一种家谱的版本、复本、*单位的全面呈现和对各类内容实体的规范控制,以及用于数据重用和共享的数据消费接口建设.②满足普通大众和人文研究人员的知识发现需求,包括基于概念匹配的检索和基于人、地、机构、时间之间关联关系的可视化浏览.③满足领域专家的知识进化需求,支持用户对已有的数据进行修正和补充,并对这些知识进行保存、组织和处理[3].通过这个服务平台,专业人士不仅可以对数据进行调用、修正,互联网开发人员和机构还可以基于家谱数据集研发相关的APP和游戏,提升家谱文献资料的应用范围.

4效果与展望

家谱GIS系统平台、书目框架、家谱关联数据服务平台的探索、实践与完善过程,反映了以用户为主、数据开放理念在家谱数字化工作中的贯彻与执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较好地提高了数据检索的查全率与查准率,促进了家谱数据的开放和共享,提升了家谱数据库的知识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显功.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数字化资源服务:古籍保护效果的一个实例[J].图书馆学刊,2008(1):4-6.

[2]胡迪,温永宁,闾国年,等.基于GIS的家谱资源整合集成研究[J].人文地理,2012(1):50-53.

[3]夏翠娟,刘炜,陈涛,等.家谱关联数据服务平台的开发实践[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3):27-38.

(编校:周雪芹)

归纳上文:此文为关于家谱和服务趋势概述和数字化方面的化建设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化建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智库建设和服务体系构建
【摘要】 在数字化背景下,旧有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创新和变革服务体系成为了图书馆当前的首要任务 本文将深入论述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智库建设,并提出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

群艺(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和全民艺术普与
李 曦 (河北省承德市群众艺术馆 067000)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已经逐渐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群艺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经进一步的得到了文化管.

医养护一体化背景下西安市社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建设
摘要文章介绍了西安市社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问题及现状,阐明了“医养护一体化”背景下需要在政府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教育部应鼓励、支持医学类院校培养专业的社区居.

服务设计视角下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的虚拟展示设计
“虚拟展示设计是利用数字技术将展示的信息进行采集、压缩处理,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形成的虚拟展示空间”1,用户足不出户即可点击所要访问的展馆、展品及相关服务信息 如今虚拟展示设计.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