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苏州博物馆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与《园冶》的设计思想在当代建筑中的运用以苏州博物馆为例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主题:苏州博物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6

《园冶》的设计思想在当代建筑中的运用以苏州博物馆为例,本文是苏州博物馆专科开题报告范文和苏州博物馆和《园冶》和设计思想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苏州博物馆论文参考文献:

苏州博物馆论文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设计投稿机械设计和制造期刊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 要】《园冶》付梓于崇祯七年,直到民国才被重新发现.计成在书中表达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得闲即诣,随性携游”也成为对中国文人士大夫造园精神的最好总结.贝聿铭作为最著名的华人建筑师,其一生设计了无数现代主义建筑,但落座于他故乡的苏州博物馆,真正体现了他将《园冶》的造园思想与苏派建筑、现代建筑相结合.苏州博物馆也被这位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称为建筑的“小女儿”.

【关键词】园冶;计成;贝聿铭;苏州博物馆

江南地区经过南宋到明代的发展已非常富庶,也形成了江南文人士大夫文化.明末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即使这个时候后金已经建国,在内忧外患、大厦将倾之际,江南地区依然能够保持歌舞升平,士大夫有足够的财力来修建私家园林.

计成所著《园冶》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定稿,崇祯七年(公元1634 年)付梓,因为种种原因到民国才被重新发现.但是纵观明末文人所著之书,除了此时思想开放、百家争鸣,也涌现出很多介绍生活的随笔散文,如文震亨所著《长物志》,李渔所著《闲情偶寄》以及张岱晚年的回忆集,都反映出了明末繁荣的文人士大夫和市民生活.

私家园林的设计以及园中的家具、摆件、花鸟,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他们反对“形而下者谓之器”的传统观念,将“器”作为自己精神的物化形态,即使园中的石头也可以“俯流玩月,坐石品泉”.

然而古代的营造、筑园在当代已经难以直接运用到新的建筑园林之中,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修建的仿古建筑,但是现代的建筑和园林依然可以借鉴古代传统的建筑和园林设计美学.篇幅所限,本文主要以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为《园冶》的设计思想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做一个参考.

一、造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园冶》的造园手法

计成认为:“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为精而合宜者也.”(卷一“兴造论”)“因”,指园林中各要素要合理安排,以达到造景的目的.而“精在体宜”包含了设计的辩证法,“体”有得体之意,而“宜”则是设计的适度,园林中的营造和自然环境的协调.

因此园林建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趣味,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而建园林.“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村落,籍参差之深树.”园林根据地形位置而相地,有不同的景致.计成认为“相地”大致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六种地也体现了六种不同的闲适园居生活.比如计成认为山林地最胜,有曲有深,有平有坦,可以顺势营造,自得天然之趣,不烦人工.江湖地只要略成小筑,就足征大观,在园林中看烟水澹澹,渔舟唱晚,云流霞伫,可拟瑶池待穆王侍宴.

“市井不可园也”,计成在相城市地中第一句写到,但苏州博物馆新馆就建在苏州闹市区.“城市喧卑,必择居邻闲逸”,苏博新馆背靠拙政园,南边不远即是狮子林,从新馆到旧馆(即太平天国忠王府)留有一道门,观众从新馆大门进入,再从忠王府出.其周围尽是苏州经典园林的围绕,苏州博物馆的设计,贝聿铭先生坚持“中而新,苏而新”的思路.作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氏的设计摒除了传统园林中的“叠石”等造园方法和木架结构建筑,以简洁的现代设计融入传统的白墙和苏式建筑的灰色,将园林的精华萃取出精神内涵,删繁就简.

那么何为“因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不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卷一“兴造论”)《园冶》中计成强调了借景的重要性,“构园无格,借景有因”,但“因借无由,触情俱是”.意即构筑园林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是借景有一定的依据,简单讲即美而不俗的景物可以“借”,借什么景物如何借就全凭兴趣.

借景是中国园林之中最具代表性的造园方法,而在苏州博物馆中,也处处透着“借景”.在苏博展览厅一楼展厅,贝聿铭先生就利用一面玻璃墙借建筑外的“竹林”,将其引入展览厅,中国传统四君子之一“竹”之景如天然的装饰绘画,利用自然的光线构成和谐的室内装潢.窗前一长几,无分正反,然而观众却总习惯坐朝窗外,欣赏庭院美景,有“隐士弹琴于篁里”之意境.

博物馆走廊上的六边形窗框则更显苏派建筑韵味,窗外的小院植一棵树而已,但是却体现了“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的思想,这也贴合了现代设计中的极简倾向.

二、造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冶》的造园境界

园林虽然是人工营造,但是要像天然形成的一般.计成在《园冶》中用诗意的语言来描绘了他理想的园林“山楼凭远”“竹坞寻幽”“轩楹高爽”“梧阴匝地”,因此无论园林中山林高凹、深曲亦或峻悬、平坦,都应“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共”.强调老子所说的“师法自然”的思想,也是造园的最高标准.

园林营造受到空间、材料、人力等客观条件限制,难以达到真正的“天开”,但“宛然”则道出了对意境的追求.园林营造恰如文人山水画,将万水千山收纳于寸纸之上,表现在“形似、神似、境似”三个层面.形似是对自然景物的模仿,神似将画论中的“写意”手法引用到园林设计中,注重抒发内在情趣.而境似则是形与神的结合体,境由心生“逸笔草草”创造出形神兼备的园林意境.

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园林时,也借用了计成《园冶》中总结的“峭壁山”的做法,“借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境游也.”因此,贝聿铭在设计苏博园林时,有意在北面以白色的墙为“纸”,以片石为“绘”,借用了米芾一幅山水画中的场景,来表现一种写意的境界.而观众站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前,贝氏设计了一个圆形的窗框来从外看到庭院景色,正表现了计成所说的“收之圆窗”.

贝先生设计苏州博物馆追求和谐适度、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原则.建筑造型与周围环境自然融合,“涉门成趣,得景随形”.虽然计成所指园林的建造依据自然的地势基础上进行人工规划,利用自然的山林河沼造园,但是苏博新馆比邻历史建筑,和周围建筑融为一体,也能如自然生成一般和谐.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新馆地下建有一层,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 米之内,大厅和西部展厅二层建筑高度16 米,未超出周边古建筑的最高点.建筑色调以江南传统的粉墙黛瓦为主,与周围传统园林有机结合.新馆与旧馆也彼此相连,参观完新馆通过长廊自然而然步入旧馆太平天国忠王府,时空交错,却没有新旧转换的突兀感.

三、品园:得闲即诣,随性携游——游园的心态

随着游园得到休闲放松,随着自己的心态游玩赏景.计成一语道破游园的宗旨——得闲,游园的心态——随性.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游园,“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主人日涉园林,用闲逸的心态欣赏四季景色,虽有门却关闭起来,独乐于自己的世界.《园冶》力图培养观者“闲”的心态,因此在《相地》篇中,计成阐述了六种不同地形的休闲模式.山林地——胜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城市地——造闲,大隐隐于市;村长地——劳闲,“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郊野地——寻闲,“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傍宅地——乐闲,“他人之胜,借景偏宜,邻氏之花,收春无尽”;江湖地——神闲,“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因此在《园冶》中,计成处处表述了“寻闲”“得趣”的设计手法,使游园之人得到身心放松.用“得闲即诣,随性携游”的心态来造园、品园,方能“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行”.在一方园林中跳脱尘世,欣赏园中“小仿园林,大宗子久”之景,如画中游.

品园之趣在于游人,因此每个人游园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游苏州博物馆入口处能透过落地玻璃看到庭院水池片山,大厅走廊尽头是一面流水墙,楼梯悬于水墙之上.走进展厅正面的落地窗外是如画的翠竹,往展厅走,在转角处一尊石佛神态安详.走进每一间展厅,都像走进一间园林的房间,天花板不高,展厅不大,灯光不刺眼,一切都恰到好处.沿着长廊走出展厅进入庭院前,是一间旅游纪念品商店,但吸引我的是出口的落地窗处,窗外两平米见方的庭院里种一株梅花,在有限空间里,多余之物“一概摒去”,只留下苏州园林之精髓.苏州博物馆长桥尽头连接地面的石梯,乃是仿苏州园林石梯用太湖石而做.一方天井院内种一株紫藤,乃嫁接自忠王府内文征明手植紫藤,增加了苏博新馆与旧馆的文脉关系.顺着指引沿着粉墙,一转弯就进入旧馆忠王府,忠王府内庭院深深,屋舍鳞次,一新一旧之馆却有着内在的关系.

四、《园冶》的造园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除了上述造园思想外,计成在《园冶》中“碎石铺路”的设计思想对于今天的生态设计绿色设计也有启发,他认为:“废瓦片也有行时,当湖石削铺,波纹汹涌;破方砖可留大用,绕梅花膜斗,冰裂纷纭.”废瓦片破方砖也可以用,磨成各式方圆,花纹铺地.也就是说在造园或别处房屋中的边角料或废料都可以留下来运用于新的建筑、园林之中,避免浪费资源.

今天城市中的建筑用钢筋水泥土修筑,也催促工厂生产更多的钢材,挖更多河沙.而新的建筑一定要体现新,大规模的现代陶瓷贴片,全新的软装和家具,周而复始地对资源掠夺、浪费,又快速更新换代将其淘汰.设计师的责任不仅是对产品进行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到产品对资源的使用和生产过程以及其后对环境的伤害.所以当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建筑外墙也使用从周边老建筑收集来的旧砖瓦,不论实际利用率如何,但其观念却值得肯定.

而“三分匠、七分主人,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也充分肯定了建筑师、设计师的作用和责任.通读《园冶》,计成罗列的造园方法虽多,如果生搬硬套,即使工艺再精湛,也只是匠人.能主之人即造园之总工程师需要领会《园冶》中讲到的造园手法和造园精神,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去造园,这对现代设计师的身份认同也非常重要.

结语

《园冶》的设计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上,顺应中国农耕社会周而复始的自然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园林是微缩的自然,士大夫在园林里“悟宇宙之盈虚,体四时之变化,寻求精神慰藉,享受外适内和、澄怀观道的恬适”.计成在《园冶》的《自序》《兴造论》《园说》等篇总体论述和系统总结了造园的手法和思想.因地制宜,敢于创新,提出园林设计者的重要性的观点,推崇“节用”的营造理念,注重植物和山石的配合,利用借景手法巧妙地将四季景色收之一亩方塘之地.

园林是人居住空间的延展,它注重人的精神满足和心灵的放松,创造“宜居”环境,体现自然、建筑、人的关系.在当下中国建筑园林规划服务的对象从士大夫贵族阶层解放,更加注重社会大众的生活,并营造公共空间作为其社会主体性的表现.因此,每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尤其是博物馆、美术馆作为其文化地标,更应该体现民族、区域文化或自然环境等特色.苏州博物馆新馆作为一种“中而新,苏而新”的尝试是否成功,还有很多争论,但不乏将其作为一种思路,用其解读《园冶》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熊伟.《园冶》新读[D]. 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2.

[2]张燕. 山上宛然境游——论《园冶》的设计思想艺术[J].东南大学学报,2001(2).

上文结束语,这是一篇关于苏州博物馆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苏州博物馆和《园冶》和设计思想相关苏州博物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园冶》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探析
李前进(河北霸州市城乡规划局,河北廊坊065700)摘要院园冶是中国第1 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被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造园专著,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本文从生态美学的角度重读园冶,对园冶中所体现的生态审美.

《调查报告》教学设计
内容摘要调查报告选自应用写作调研类文书单元,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综合利用大学城空间平台、、微信、微信公众号、网站资源……多种信息化手段,采用.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的范例《阳关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 掌握本课内容中涵盖的生字、生词,熟读与熟记这些生字词的含义;2 把握文章的基本主线和脉络,理清文本描写的主要思路;3 对于游记类文章有基本的学习体验与感受 情感态度目标1 让学.

《诚实守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学生基于诚实的基本概念、含义和基本要求有良好理解;建立学生基本的价值观,让学生明确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人和人之间交往的重要品质;2、透过奠定范例让学生体会诚实的重要性,同时,借助范.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