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小说中的都市意象类开题报告范文 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都市意象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小说中的都市意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3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都市意象,本文是小说中的都市意象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和论张爱玲和论张爱玲小说和都市意象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小说中的都市意象论文参考文献:

小说中的都市意象论文参考文献 小爱迪生杂志爱思唯尔期刊爱你杂志都市家教杂志社

张爱玲从小就向往“梳爱司头,穿高跟鞋”的贵族后裔,品味独特,全身上下、从内到外无不散发着现代都市的气息,在她身上的都市气质通过她的作品已经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以她的都市小说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张爱玲对都市的独特理解.在大时代的潮流中,个人的抗争是渺小的,都市化是我们无法选择的,能选择的只有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张爱玲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她的作品中对都市意象的选择,虽然立足于物欲对人性的解构,但决不是对都市文化简单的否定诅咒与批判,而是在正视、适应都市生活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寄予自己殷切的希望.

1都市意象释义

要探讨张爱玲小说中的都市意象,首先得弄清楚何为意象,意象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文学理论中,意象分为四种,我们这里主要说的当然是文学意象.

意象,是中国古代首创的审美范畴.它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1]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即借物抒情.

都市意象,即作家把主观情思寄予于都市.在张爱玲的小说中,都市承载了作者的故事、作者的情感、作者的希望.

2目前文坛对张爱玲小说中都市意象的研究

2.1张爱玲小说中都市意象的分类.

关于分类的问题,肖红娜在《张爱玲作品中的都市意象》一文中把张爱玲作品中的都市意象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性意象,是属于都市本体构成因素的,像公寓、电车、橱窗等.文中说到“公寓在张爱玲眼里是‘最理想的逃世的地方’,它给都市人带来的,不仅是‘私人性’的物质保障,更重要的是自我意识的张力场”.而电车意象让我们看到都市人“因为没有思考,所以没有悲哀,有的只是机械化的合规律性”的精神状态.橱窗激发了都市人的,进而揭示了现代都市中,最大化是造成一切罪恶的本源.另一类意象是自然景观.比如野火花、月亮、太阳等.

作者认为,在张爱玲的作品中,自然景观是内在于都市文化的.不仅仅只是都市人生活的点缀,更重要的是自然景观展示了都市人的精神状态.另外也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田园和都市是应该融为一体的,田园都市化是历史选择的必然,都市田园化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立足于都市本体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寻找都市内部的田园美,也就是传统的精神价值依托.[2]

2.2张爱玲小说中都市意象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的小说以独特另类的艺术视角和情感态度描写了三四十年代的都市(上海、香港),在文坛上独树一帜.都市文化中特有的人际关系、金钱利益关系、价值认同体系以及都市人自私狭小而喧嚣病态的生命状态和精神状态,在其笔下尖锐地体现出殖民文化特色.房伟、贾晶在《浅论张爱玲小说的都市艺术特色》中谈到: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背景上,虚伪琐碎的生活,肤浅平庸的爱情,脆弱而隔阂的人际交往,都得到了深刻体现.[3]的确,张爱玲运用都市中平常但又独特的意象把都市人的精神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文章还分析了月亮这一意象,揭示了张爱玲小说中残酷的生存悲剧感,认为她“解构了都市文化的精英主义理想,给中国的现代都市生活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黑色.”

除了主题表现的独特,她的小说的都市艺术特色还体现在她对语言的天才运用.她将欧化语言、古小说语言、现代白话、上海方言巧妙地溶合在一起,调动声音、色彩、造型等多种表现形式,将城市人特有的幻灭感、焦灼和无奈的情绪渗透到她冷静、细腻、客观、大俗大雅的艺术风格中.[4]房伟和贾晶还以《金锁记》中长安和男友被母亲拆散时的一段描写来说明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

2.3张爱玲小说中的都市意象营造.

张爱玲始终是独特的,和一般作家不同,她的都市意象是逆向的,将生活戏剧化, 将自然人工化, 从而达到一种奇特的效果.月亮在东方人的眼中是温柔美丽、多愁善感的女神,在西方文化中它蕴含着疯狂和清醒的双重悖论.而在张爱玲的笔下,月亮富有多种意蕴,在诗情画意的夜,她写月亮;悲凉凄惨的夜,她也写月亮.又如镜子这一意象,人们喜欢用破镜分钗来形容夫妻间的琴瑟不调、 鱼水失欢,如果联系到张爱玲小说的主人公多为女性而且是残疾的爱情传奇来考察, 镜子这一意象的主要功用就不言而喻了.[5]

2.4张爱玲小说中都市意象的文化本质.

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深受殖民统治,西方列强在进行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资本主义的文化也进入了中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当时的上海呈现出的是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杂糅.人们一方面仰慕西方现代文明,以洋派自居;另一方面又并未改变自己传统的价值观,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因子仍然保留了下来.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通过描写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与生活空间来展现中西两种文化交融的都市情状,构建独特的都市意象,折射都市文化中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本质.[6]刘青在《张爱玲小说中的都市意象与文化本质》具体阐述了这一本质:首先,市民家中的陈设是新旧共存的,《留情》中的杨宅充塞着现代家具和现代便利,这些新旧物件的并置似乎让我们看到市民在接受现代生活的便利的同时其生活本质还是中国式的;其次,虽然西方文明侵入上海,人们也仰慕西方文明,但传统的文化基础并没有完全被西方文明同化,因此人们的生活与言行便表现出双重价值倾向,即一方面要拥抱现代都市文明,平时要穿西装、住洋房、要出洋留学,否则便被人看不起,另一方面又固守着自己的传统文明,因为多少年的传统文化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不那么容易轻易改变.

殖民入侵使上海隐约走上资本主义舞台,上海的商业化使精明的上海人更重视物质,讲求现实,力求实惠,有时甚至让人感到人情的淡薄与人性的自私.张爱玲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和与之紧密相联系的、嫉妒、虚荣、疯狂与自私.如此的人物虽然只是一些凡夫俗子,但却更具有普遍意义,更令人信服.张爱玲最喜欢描绘的是都市女性,这些都市女性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她们追求独立自主、自尊自立,但在现实面前,她们却被迫堕落、沦为金钱的奴隶,即使在爱情面前,她们都会首先考虑物质,因为物质是爱情的前提和保障.这一点在《倾城之恋》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白流苏“爱”范柳原,但她并不懂范的情感世界,她只想自己的所谓爱情得到婚姻的保障,这样才可以让自己得以生存.

2.5张爱玲的都市意象与其他作家都市意象的比较.

文坛中描绘都市的作家可不止张爱玲,新感觉派、王安忆、亦舒等人的都市小说都很值得关注,但是他们与张爱玲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来看看新感觉派和张爱玲.新感觉派作家们表现出他们对都市病态人性和生活的批判与伤感, 而张爱玲眼里的上海是个灰暗、阴郁的人性沦丧地.“新感觉派创作的第一个显著特色, 是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现代大都市的生活, 尤其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畸形和病态方面” .[7]新感觉派笔下的上海是热烈的、躁动的,充满了物欲的涌动,快节奏的生活使你应接不暇、刺激、兴奋但又喘不过起来,而在外在的快节奏中也夹杂着内在的人的欢喜和忧愁.在新感觉派这里, 上海已不是作为人物活动的客体出现, 而是以主体的身份直接登场, 向世人展示着其多姿多彩的生存空间.[8]

张爱玲眼中的上海散发出一股“霉味”,在这股“霉味”的浸润中上演了一幕幕人生的悲喜剧.[9]张爱玲多描写上海的琐细的小地方,关注的是世俗人的平凡人生.刘迎秋在《新感觉派与张爱玲的都市情怀之异同》一文中准确的概括出张爱玲描绘的多是平凡普通人的生活, 没有那种浮躁的气息, 让人感到更多的是来自真实的、平常的都市市民的生活, 而且多是没落的有产阶级市民生活的状态.

所以,二者笔下都写到了金钱与物质的诱惑,但对于物质生活的描写比新感觉派更真切、更大众化、更平民化.

第二要说到王安忆与张爱玲.程娟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她在《都市上海的变迁——张爱玲与王安忆小说中都市书写的比较》中是从三个方面入手的:叙述视角、叙事空间和时间、都市女性形象.

(1)张成长于上海,是一个地道的上海人,她是以书写者来书写她自己的上海;而王经历了知青生活,重新回到上海使她对上海产生了寂寞感和疏离感.

(2)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空间是有约束的,时间也是静止的;而王的小说打破了局限,主要题材集中在小城镇和上海这两个大环境中,时间是流动自由的.

(3)张笔下的女性是为谋生而谋爱,而王小说中的女性是为谋爱而谋生的.[10]

此外,蔡洪勇在《王安忆承继张爱玲描绘都市生活的不同》中还写到了一个相异点,即二者在对都市世俗的迎合与排斥上的不同.都市文明进程中旧的连绵不绝地崩坏,新的连绵不绝地滋长,张爱玲对新和旧不断转化的文化特征进行综合,她自身的藏污形态迎合了都市世俗的纳垢性,这种民间亲近感的过程能看到张爱玲对市民的迎合.王安忆参与都市世俗文化采取的也是一种个人化的方式,但是她对于都市民间本身的藏污纳垢有着天然的排斥.

这两位不同时代的上海女作家都书写上海人的日常生活,虽然时代不同,但历史文化的积淀和都市人的心理积淀是抹不掉的, 这是她们创作中的相似原因,但毕竟她们所处的时代、家庭背景的不同,形成她们个性的气质不同、人生经历的不同而形成女性意识的差异,使她们形成了对上海的不同观照,描绘出不同的都市生活.

再说说她与亦舒.在经济关系对人的支配上,张爱玲不无揭露与批判,但她的感情仍是慈悲与理解的.而亦舒对都市的呈现在于物对人的压榨和人对物的惊喜矛盾地集于一身.此时,亦舒的目光是清醒的、冷静的、不抱热情的,不作严厉的批判,只是理性的呈现.[11]其实,无论是张爱玲略带微讽的同情,还是亦舒冷峻谛视的目光,都是对平凡的市民精神内核的体悟和关照.

2.6都市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

张爱玲笔下的都市为什么会有如此独特的魅力呢?为什么只有张爱玲才能写出那样的都市呢?我想这离不开都市对张爱玲的影响,因为张爱玲毕竟是都市人.

周铿在《张爱玲对市井文学的现代言说》中提到的两点(特殊的生活背景、特殊的文化背景)值得关注.首先,张爱玲成长于上海租界, 在香港求学并经历了港战.20 世纪30、40 年代的上海和香港, 是传统中国文明和现代西方文明对立、竞争、融合之场所, 也是中西文化碰撞、交汇的场所.落后与繁荣之间形成鲜明的矛盾对立, 在现代化的外壳下它集中了中国旧社会的种种社会恶习和社会病态.这给小说里上海的城市印象带来了多样性和复杂性.

作家们既要应对现代化都市的瞬息万变, 又要清醒地认识到传统与现代的两重体验带来的冲突, 表现人们茫然不知所措的夹缝处境和苍凉心态.[12]其次,张爱玲从小生活在旧官僚的书香门第,受到了丰富的中国文化的熏陶,使她在审美趣味和审美风格上承袭了古典文学以悲凉、哀怨为美的传统;同时,她又受过西式教育,作为一个接受过西方教育, 却又只能在西方文化门口徘徊的没落世家的后裔, 在中西文化的夹缝的尴尬中,她的冷峻与挑剔, 她敏感与早熟的性格, 使她从悲剧性的身世之感中获得的不仅是一味的伤痛,而是多了一份理解与清醒.这样的经验投射到文学世界中, 使她对生命的审视, 更多的是一种冷眼的张看, 而不是价值取向的评判.

除了以上的主观因素外,客观因素也不容忽视.谢弥丽、姚周辉在《张爱玲小说中的上海都市民俗描写》中从居住习俗、交通习俗以及都市民俗三方面分析了张爱玲的都市创作.作者认为,张爱玲及其小说与上海都市民俗关系密切.上海都市民俗中的居住习俗、交通习俗以及民俗时间,对张爱玲小说的人物塑造、情节推动以及主题升华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居住习俗主要提到了弄堂和洋房,交通习俗主要分析了三轮车和电车,都市民俗写到了张爱玲对民俗时间的描写.他们认为张爱玲小说中交织着传统和现代两种文化因子,呈现了20 世纪30 年代上海特有的民俗风情.

综上所述,目前文坛对于张爱玲作品中都市意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性的诠释、艺术特色、特点、意象营造的方法、都市意象所反映的文化本质以及都市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和同类作家作品的比较等方面.这些研究涉及的范围很广,但有一些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做深入的推敲,这有待我们去发现和改变.此外,这些研究都是对张爱玲的正面评价,我想,人无完人,张爱玲的小说中从不涉及政治,这也许说明了她是一个避世者,这在当时可能只是一种苟安心理,但在今天,只会逃避现实的人是不会受欢迎的.所以,我认为这是张爱玲的一个负面影响.当然,张爱玲的文坛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关于她的研究与探讨也不会停止.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23-230页.

[2]肖红娜,张爱玲作品中的都市意象,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

[3][4]房伟、贾晶,浅论张爱玲小说的都市艺术特色,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2).

[5]金振胜,突入苍凉的灵魂深处——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营造,天中学刊,2005(3).

[6]刘青,张爱玲小说中的都市意象与文化本质,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6).

[7][8][9]刘迎秋,新感觉派与张爱玲的都市情怀之异同,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10]程娟,都市上海的变迁——张爱玲与王安忆小说中都市书写的比较,文化研究,2009(16).

[11]柴萍花,张爱玲与亦舒都市叙事之异同,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0(5).

[12]周铿,张爱玲对市井文学的现代言说,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报,2008(5).

[13]于青,《张爱玲传》,广州市:花城出版社 , 2008.

[14]尤红娟,高雅格调,通俗取向——解读张爱玲的创作,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3).

[15]姚玉红,丧失了自性的城市——张爱玲笔下的香港,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5).

[16]陈思和,都市里的民间世界:《倾城之恋》,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17]黄科安,都市的生活空间与文化想象——张爱玲小说的一种解读,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18]仵埂,城市与女性写作——以张爱玲王安忆为例,小说评论,2008(3).

[19]首作帝,“我想揭示你们不能揭示的”——张爱玲的文类意识与新市民小说,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0]雷蕾、陈华明,从张爱玲作品看上海都市文化认同的从容与焦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5).

[21]兴越、常晓辉,张爱玲小说中的都市意识,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9).

归纳上述,此文为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论张爱玲和论张爱玲小说和都市意象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小说中的都市意象本科毕业论文小说中的都市意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张爱玲和王安忆都市小说创作比较
张爱玲与王安忆都市小说创作比较研究 夏晨阳(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 高1612班 湖南 长沙 410000)【摘要】 张爱玲与王安忆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两名奇女子,她们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

论张爱玲小说《多少恨》的悲剧内涵
摘 要张爱玲的小说以轻逸空灵的方式呈现苍凉的美感,力求揭示出时代的真相和人性深处的真实,在题材上专注于乱世中的男女故事 中篇小说多少恨生动再现了上海世俗生活场景,着力描摹上海女性的心灵世界,故事开端便.

那些被张爱玲写进小说中的往事
张爱玲写过很多精彩的故事,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取材自她听到看到的一些真人真事,比如她的第一本小说集传奇,张爱玲便举其中红玫瑰和白玫瑰为证,说明其中每篇人物故事,大多“各有其本”,.

近二十年来国内关于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综述
内容摘要近二十年来,国内关于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的研究一直不断进行,主要侧重如下四个方向一侧重语言修辞手法的研究,二侧重语言特色的研究,三侧重语言风格的研究,四侧重语言陌生化效果的研究 这些研究极大地丰.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