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学科方面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跟学科评估服务双一流建设:理念、目的和机制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主题:学科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7

学科评估服务双一流建设:理念、目的和机制,该文是学科方面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和理念和双一和评估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学科论文参考文献:

学科论文参考文献 资产评估论文金融服务论文班组文化建设论文图书馆建设杂志

张继平,覃琳

(三峡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 宜昌 443002)

收稿日期:2017-12-30

作者简介:张继平(1972-),男,苗族,湖北来凤县人,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

覃琳(1993-),女,湖北恩施人,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2017年度三峡大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专项课题“教育思想研究”.

摘 要: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学科建设.开展学科评估的目的在于用质量杠杆撬动管理顽石,用绩效杠杆撬动资源配置,用市场杠杆撬动竞争难题.以学科评估促进“双一流”建设,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和衷共济,推动遴选机制、竞争机制、考核机制和建设机制创新.

关键词:学科评估;“双一流”;理念;目的;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

学科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任.开展学科评估是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学科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的一项措施,是缩小我国与世界一流大学学科水平差距的一项战略.学科评估不但能够衡量学科建设水平、诊断学科建设现状、检验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能够促进学科改进与建设、加快学校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成效和水平、不断发现和凝练办学特色,促进世界一流大学的生长.学科评估是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的“服务器”,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推进器”.

一、学科乃“双一流”建设的重心所在

学科是大学的细胞,是构成大学的基本元素[1].“双一流”建设的基石和核心是学科,成败的关键也是学科.如果一所大学缺少一流学科的支撑,即使获得“一流”的头衔,也很难形成众望所归的声望和影响.只有学科成为世界一流,一所大学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世界一流.

(一)一流学科是生成一流大学的基石

学科作为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和制度规则,是世界一流大学依附的载体.世界一流大学之与一流学科,犹如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开展“双一流” 建设,必须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基石.从一流大学生成的内在逻辑来看,一所大学要问鼎世界一流,必须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显著的科研成果、卓越的人才培养,而一流学科是一流成果的研究所、顶尖学者的汇聚地、创新人才的培养园,一流学科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文化传承基地,一流学科是筑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堤坝,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学科的支撑.从一流大学生存的形态来看,不论在何种学科排行榜上,尽管一流大学排名与其学科排名并非绝对的一一对应关系,即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并非都处于排行榜前列,有的世界一流大学里甚至还存在不少非一流学科,但总体来说世界一流大学的名次与其学科的名次呈正相关关系.换言之,一所大学的学科排名整体靠前,大学排名也相对比较靠前[2];一所大学无一个学科排名靠前,则几乎不可能成为一流大学.由此可以说,一流学科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没有一流学科,一所大学就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不进行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大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二)一流学科是识别一流大学的符号

一流学科作为一种识别符号,是大学身份的标识.一所大学要“鹤立鸡群”,必须拥有一流的学科.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模式,顶尖名校之所以顶尖,主要是因为有一流的学科.当今世界一流大学成为一流的模式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数量模式——因为一流学科的数量而闻名遐迩;一种是质量模式——因为一流学科的质量而出类拔萃.从数量模式来看,一所大学拥有的一流学科数量越多,其成为一流大学的机率越高.以哈佛大学为例,其声名之所以卓著,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拥有不同凡响的高水平学科群.在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7年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上,哈佛大学有13个状元学科,包括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医学技术、药学、统计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和图书情报学[3].从质量模式考察,有的大学一流学科数量并不多,但一流学科的质量却相当高,该大学同样可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譬如加州理工学院,便是因少数学科超凡脱俗而成为世界顶尖名校.在2017年QS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上,加州理工学院仅有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生命科学进入前5名,分别排在第1、2、5位,其他学科并不入流,社会科学排在39位,艺术与人文学科甚至排在100 位开外[4].据此,我们可以说,判定一所大学是否是世界一流大学,并不是看其每个学科都是否是一流,而是部分学科达到一流水平,其他学科在一流学科的带动下向一流水平迈进,从而保持平衡的学术生态.

(三)一流学科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核心

学科是一个由学者、学生、学术组成的共同体,是大学进行知识创造、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基本单元.学科建设既是学校工作的集中体现,又是科学范式在大学的具体体现.学科建设现状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影响一所大学的学术地位,决定一所大学的竞争能力.一所大学要从平凡走向卓越,从非一流走向一流,第一或许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建设一流学科.一流学科拥有的高水平学科平台可以产生人才的“集聚效应”,使人才群体之间形成良好的知识互动与转移机制,促进高水平创造性成果的产出,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生成创造学术条件;一流学科拥有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可以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在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撑的同时,提升大学的人才培养水平,助推人才培养达到世界一流;一流学科是学科发展的标杆,充分发挥一流学科的标杆作用,可以消除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交叉学科的水平,打造新兴一流学科.一言以蔽之,一流学科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双一流”建设必须以学科为载体,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一流学科的龙头作用、牵引作用和辐射作用,在全面提升学科水平的基础上提升学校实力.

二、学科评估是撬动“双一流”建设的杠杆

学科评估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环节,“双一流”建设是学科评估功能的有效释放.2017年1月2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提出,“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以学科评估撬动“双一流”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学科评估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

(一)用质量杠杆撬动管理顽石

学科评估是高等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方式,学科评估的本真目的在于从大学的实际出发,找出问题和不足,以便进行纠正和改进,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和“双一流”建设提供关键信息.在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改革中,学科评估正在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成为一种精致的、复杂的管理工具而被世界各国广泛运用.从学科评估的社会影响来看,社会公众主要通过学科排名信号来判断大学质量,只要有学科排名存在,人们就会依据学科排行榜上的位次来衡量大学的办学质量,进而决定投资方向,因而那些一流学科众多的名校,更容易获得一流的资源,形成学科评估的“马太效应”.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战略看,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处于发展战略转型期,学科评估作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要发挥质量保障和提高的功能,既要保障基本的学位授予质量,达到国家统一的学位质量标准,还要起到提高研究生质量的作用,使研究生培养单位形成竞争意识和卓越理念”[5].学科评估作为一种监测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技术手段,更多地通过发挥其形成性、发展性和诊断性功能,对有关培养机构和学位点改善学科专业活动质量提供信息支持和保障,使其找到大学发展的原动力.从根本上说,学科评估作为一种质量管理活动而存在,评估不是为了证明学科的实力,而是为了不断改善学科现状.学科质量的监控以学科评估结果为依据,评估结果作为质量控制的反馈机制,为高校和学位点的质量改进提供决策依据,这是学科建设质量的动态管理过程,也是大学争创“双一流”必然经历的过程.

(二)用绩效杠杆撬动资源配置

学科评估是一项绩效反馈措施,评估的根本目的就是以绩效衡量学科建设成败.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学科评估的直接目的就是通过对高校学科建设投入与产出的衡量,对学科建设一定时期的效益和业绩做出有价值的综合评判,以此检验学科建设成效和决定资源流向.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坚持以绩效为杠杆”的学科建设原则,强调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公平竞争,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实效,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体系,充分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引导高等学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以绩效为杠杆衡量学科建设成败,并由此决定资源配置,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做法.强化绩效评估,是加强学科建设绩效管理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学科建设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交流,促进学科结构的调整和办学效益的增强.以资源配置为杠杆,可以促使高校更加重视学科建设绩效,更加强调学科水平,为高校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冲击一流提供动力;可以促使高校建立争创一流的奖惩管理机制,采取政策支持、经费扶持等措施,加快高绩效学科的发展,助其成长为一流学科.

(三)用市场杠杆撬动竞争难题

学科评估是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为法则,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竞争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要的规律出发,开展学科评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学科的优胜劣汰,使高校的学科设置、专业结构契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此撬动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研究生数量不少.2015年,我国共招收64.51万名研究生,在学研究生达191.14万人,当年毕业的研究生达到55.15万人[6];2016年,我国研究生招生、在学和毕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66.71万人、198.11万人和56.3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20万人、6.96万人和1.24万人[7].在为数众多的研究生中,一部分人已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高配版本”,展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但与此同时,不少人却高不成低不就,高学历低能力,职场竞争力堪忧.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除与学生自身素质有关外,很大程度上缘于学科质量不高、学科方向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8].为改变这种供需脱节的状况,2015年,教育部制定《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开展首次全国范围内的学位授权点调整,建立“红牌”罚下或“黄牌”警告,“绿色通道”直接上场,授权点评估和动态调整双管齐下的机制,这为那些在“双一流”建设洪流中不思进取的大学敲响警钟,有利于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促进高校学科与专业设置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学科评估服务“双一流”建设的实现机制

科学的学科评估能够有效促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但学科评估必须注意设计的导向性和合理性,才能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杠杆作用,成为大学发展的推动力量.以学科评估促进“双一流”建设,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和衷共济,推动遴选机制、竞争机制、考核机制和建设机制创新.

(一)建立分类遴选机制

依据学科评估遴选“双一流”建设对象,可以打破“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身份固化的桎梏.然而,对于学科评估结果能否直接用于“双一流”建设,社会各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评估结果能否直接应用于“双一流”建设,政府需要谨慎考虑,尽量避免评估结果与资源、利益的直接挂钩[9].有人认为,学科评估是最符合中国高校发展现状、最具中国特色的评估,不必避讳评估结果和“双一流”建设的结合[10].经合组织的教育部长们一致认为,将评价结果与院校激励制度联系起来,包括提供额外的资金,可以成为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及推动院校间相互竞争的强有力杠杆.在我们看来,如果学科评估结果是客观的、真实的、合理的,那么“双一流”建设就可以充分运用这种结果.不过,政府利用第三方评估结果分配资源与利益时,需要综合考虑资源投入的公平公正、高效透明,并建立质量至上、效应优先、均衡发展的原则,既要奖励排名靠前的大学或学科又要关注排名靠后的大学和激励多数大学.具体到“双一流”建设,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学科评估的局限性,不能简单地把学科评估的结果作为确定“双一流”建设项目的唯一依据.国家要把“择优”和“择需”相结合,把“双一流”建设和教育公平相结合,综合考虑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布局均衡、产业所需等重要因素,进行整体规划和分类遴选,建立和地方政府分级投入、分级建设的支持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和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加强与高校合作,多渠道汇聚资源,多层次争创一流,引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在自己所属的领域办出质量和特色[11].

(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双一流”建设是通过竞争办优质教育而不是“普质教育”,是办“扬长教育”而不是“补短教育”.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赢得消费者和纳税人的广泛欢迎,除办学水平高、管理措施得力之外,与其有序的大学竞争环境密不可分.美国顶尖大学林立,每所顶尖大学都通过提供优质、特色的高等教育而赢得消费者的合作,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鉴此,深化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以评估推进“双一流”建设,关键在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第一,优化评估方案,营造公平竞争氛围.“双一流”建设需要通过优化学科评估方案,给每所高校一定程度上合理、平等的竞争环境,让入选“双一流”的高校凭实力说话,让未入选高校“心服口也服”,使此前的竞争缺失、竞争不公转变为更趋合理、更加公平的竞争.第二,用市场观念引导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政府需要改变以往重视投资有余而强调产出不够的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机制,在投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时既要看投入又要看产出,通过评估制度创新和建立公平的竞争法则促进大学高效利用政府的投入、消费者和纳税人的投资.这就意味着,从“985”“211”到“双一流”,并不只是换一个名字,而是改变一种拨款机制:针对前者的僵化垄断,针对后者的滚动淘汰.两者的差别就在于以市场为杠杆激活竞争,让财政投入更有效率[12].第三,完善竞争规则,形成以绩效为中心的周期考核机制.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对“双一流”成员实施周期性、动态化的资助投入,及时将“不入流”的高校抑或“强中的弱者”调整出“双一流”建设范畴,同时将社会认可度高、发展势头好的高质量大学纳入“双一流”建设队伍,有效运用绩效杠杆克服行政评审的缺陷,形成“双一流”建设的滚动淘汰和良性循环,在公平竞争中体现扶优扶强扶特的价值导向.

(三)完善社会参与机制

学科评估是高度专业化的活动,需要由专业性机构来组织实施,评估结果才会有公信力,依此遴选出来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在“管办评分离”的治理框架下,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者,可以委托专业机构组织学科评估,发挥专业机构在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中的导向作用,消减行政权力对学科专业事务的粗暴干预.具体策略包括:第一,解构性评估机构,将评估机构与教育行政部门剥离,使其不再具有隶属关系,成为独立的非营利性法人机构,从而建立以评估服务为纽带的买卖合同:政府以项目委托的形式给评估机构提供持续的、稳定的财力资助,购买评估机构提供的信息服务,评估机构则*政府组织开展学科评估,并将评估信息出售给政府,作为政府进行“双一流”建设的依据.第二,发展学术性社会团体.中国学术界有庞大的学术社团组织,每个一级学科均有全国性学会,下设分支机构、省市自治区学会及地市级学会、行业协会、高校分会等.参加这些学会或协会的基本上是高校在岗或离岗的专业研究人员,由这些社团来组织学科评估活动,可以有效保证评估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使政府在评估基础上遴选出来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更加准确.第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形成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高校自律的监督系统,确保各参评高校及学科在材料填报中以真面目示人;开通多种质疑受理渠道,改变学科评估质疑方式单一的状况;建立“不履约即被处罚”的机制,严惩学科评估中弄虚作假的评估专家、高校领导、学科负责人等典型案件,通过“杀鸡骇猴”以示敬尤.

(四)创新学科交叉机制

学科评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建设一批与科技发展趋势相一致、具有前沿性并有重大作用和影响的新兴交叉学科,加快“双一流”建设进程.多学科交叉的源头创新机制,可以使科技领域中原创性研究的历时性,转化成多个领域中原创性研究的共时性,导出高水平原创性成果[13].我国重点大学开展的学科群建设,是学科交叉的实践.这种由某个一流学科领衔、多个学科交叉融合、协同掘进的源头创新机制,能有效提高学校整体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从“985”“211”两个工程的建设来看,其初衷是为了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建设一批办学质量高的大学和学术水平卓越的学科,使其尽快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形成客观合理的评估制度,学科各自为阵、封闭保守、效率欠佳的问题仍较为严重,高水平原创性成果稀少.为鼓励原创性,特别是新兴交叉学科形成重大研究成果,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长效的学科评估体系,打破学科孤立封闭的桎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学科评估机构在开展学科评估时,要完善成果归属原则,建立学科交叉成果的认度,促进交叉学科发展和高水平原创叉成果涌现.学位中心在第四轮评估中提出,学术人员和成果均可按规则拆分,体现在不同学科和不同单位,真实反映学科交叉与合作.这一原则较好体现了学科交叉的导向,但要形成专家学者学术合作、学术交叉的长效机制,不仅需要将其制度化,而且对于高水平交叉型、跨学科、多领域的科研平台,也需要按共享原则进行确认,才能真正推动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在此类平台上交流,共同攻克科学难关,创造高水平成果.

参考文献:

[1]

潘静."双一流"建设的内涵与行动框架[J].江苏高教,2016(5):24-27.

[2] 卢晓中.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孰轻孰重[J].探索与争鸣,2016(7):27-30.

[3]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EB/OL]. http://www.shanghairanking.com/Shanghairanking-Subject-Rankings/index.html.

[4]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EB/OL].http://www.iu.qs.com/university-rankings/subject-tables/.

[5] 王战军,李明磊.研究生质量评估:模型与框架[J].高等教育研究,2012(3):54-58.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EB/OL].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等于C01.

[7] .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moe.edu.cn/jyb_sjzl/sjzl_fztjgb/201707/t20170710_309042.html.

[8] 佘 颖.学科动态调整促高教提质[N].经济日报,2016-10-21.

[9] 王立生."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学科评估改革与创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1-3..

[10] 王小梅,范笑仙,李 璐.以学科评估为契机 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观点摘编)[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23-30.

[11] 张继平,黄 琴.建设"双一流"语境中学科评估价值取向的十大转变[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6):75-82.

[12] 舒圣祥.高校创"双一流"关键要激活竞争[N].宁波日报,2016-06-30.

[13] 胡海岩.建立学科创新机制 促进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2):1-3.

总结,该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学科本科学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理念和双一和评估方面论文范文.

国际视域下的双一流建设与其中国特色体现
摘要我国已经启动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 在“双一流”建设中,如何基于世界一流大学的一般办学规律和办学特征,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

教育部: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和双一流建设
□孙庆玲记者从教育部网站获悉,教育部、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提出坚持扶优扶需扶特扶新,按照&ldquo.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高水准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思路
摘要高水准的教师人才队伍在世界一流大学中占据着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是其重要发展基础 本文通过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职称评审的准确性……方面的建设思路,解决高校教师队伍思想道德.

网络媒体诚信建设:理念更新、行业自律、制度调适
◎刘建维袁筱【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大众生活,依托网络构建的交往关系,更加依赖人自身的高度自觉 然而,网络的虚拟性一定程度上为网络失信行为提供了空间 网络失信侵害网络清朗生态,破坏健康社会秩序,应予.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