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阅读教学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与从三画谈老舍《草原》的阅读教学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主题:阅读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6

从三画谈老舍《草原》的阅读教学,本文是关于阅读教学相关论文怎么撰写和老舍和《草原》和阅读教学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书和画杂志外语教学期刊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内容摘 要:老舍散文《草原》入选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科书,在某种程度上标明了这篇文章在老舍创作中的地位和影响.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尝试从“三画”的角度讲解这篇课文,让体感知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带来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老舍 草原 “三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是原封不动地把课文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不加思考地去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僵化地思考问题,而是要围绕课文中的主要问题和核心思想,积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文本,让学生从“点”中去深化理解全文,深刻领会课文的美感.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就是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祖国的高原,雪山,草原,戈壁等西部自然风景,体会课文精妙的语言和精短的句子,再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美感,从而引导学生了解祖国西部的河山、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教学好这篇课文呢,针对这篇课文,根据本人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画”字上下功夫,即风景画、风俗画和风情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从视觉中触摸大自然,用心去体悟和享受自然美的丰富生活,最终让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辽阔而富饶的土地.

一.民族的风景画

小学生的直观感觉性是非常强烈的,尤其是对外界新鲜事物的接收,更体现出他们视觉的敏感度.其实,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很好地把握“风景画”这个关键词,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很可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在小学课文中,很大部分篇目都选自描写人类大自然风景的,这既考虑到小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又考虑到他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切身感受.人类的生活世界包括世间万物,当然也涵盖大自然的风景.而老舍散文《草原》不仅仅是对大自然风景的描绘,而且充分运用视觉来呈现自然的景观,进而让读者从中享受自然美的丰富生活.

老舍在这篇散文中描绘了内蒙古草原丰富的自然风光,其用意是非常明确的.“众所周知,自然文学旨在描写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外在的对象是自然,内在对象是自然与人类心灵所产生的共鸣”[1]作者在散文开篇就写到了“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首先要激起学生兴趣的是,任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草原的了解,可以先在备课过程中,搜集一些与内蒙古草原有关的风景图片,上课时展现给学生看,逐步提升学生对草原的初步认识.或者说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课后去搜集内蒙古草原相关图片,谈谈对内蒙古草原的认识.所以,在解读分析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借助草原的影视图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让学生结合课文观看草原图片,带领学生去领悟草原的风景美.作者开篇写到“看到了草原”,毫无疑问,课文接下来肯定书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逐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描写草原自然风景的语句,并用笔勾画出来,反复朗读,发现情境美,体会出作者对草原风景描绘的真实情感.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到了看到的风景,主要写到草原的空气和天空,用了两个词语清鲜和明朗来形容.写到草原一碧千里,小丘,平地,羊群,骏马,大牛,然后作者这样写道:“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老师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这段文字,整体感知这段文字带来的美感.引导学生分析“翠流”和“流入云际”这两个词语的妙处,是非常有意义的话题.这句话看似自相矛盾,其实形象地显现了草原的真实景观.实质上,“翠流,轻轻流入云际”,着重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视觉感官,也写出了草原“绿”带来的动感.

课文第二段虽然写到作者的行程,进入草原的初步感受,但是只要细读,里面依然在书写草原的宏观景象.忽飞忽落的小鸟,明如玻璃带子的河,男女老少的衣裳,群马疾驰,蒙古包,这些词汇的组合,从外在描摹了生态景观,勾勒了一幅生动的草原图景.当然,还有最后几段写到主人们好客的热烈场面,这种主体风景的体验,“从而使自然的风景幻化为内心的风景,”[2]感受到草原给自己带来的美好享受以及由衷地发出对草原自然风光的赞美.

二.民族的风俗画

“风俗画是人化的自然美,那一幅幅流溢着动感和民俗色彩的长镜头,是社会风尚、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的凝固再现,是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表述”[3]课文中多处描写了草原蒙古人生活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第二段写到主人欢迎远客的场景,写得生动,“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里写到了几处意象,风,群马,马背上的男女老少,最后凝合成一条彩虹,“飞”字写得生动形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中也可感知主人好客的情感深度.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引导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任凭教师一味地满堂灌输,强制性地给学生讲解,其效果未必就理想.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自始至终是一个引路者、开导者和启发者.所以,在接下来围绕“风俗画”的描写中,老师可以点拨关键语句,让学生思考.比如课文中写到了“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儿,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首先写出了姑娘们的服装打扮,外在表情,还给客人唱民歌,这是主人出于一种热情好客的表达方式.实际上,在少数民族居住区,民歌本身就体现出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唱民歌,也就是向汉民族传达他们的特有的生存方式,特定生存地域与人紧密结合凝析出来的民族豪情.

最后一段把草原的民族风俗展现地淋漓尽致,“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看似简洁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内容涵盖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套马、摔跤,民族舞蹈与草原文化密切相关,草原民族生活赋予了他们率真、质朴和豪爽的性格特征.

三.民族的风情画

风情画与风景画和风俗画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它紧密地结合人事与地域,展现出在这种生活背景下的精神气质、民族情感和价值取向.课文第三段写道见面的场景:“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我们用不着水晶花同志给作翻译了.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都是民族团结互助!”这段语句尽管写出了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却有着共同的民族情感.作者通过这样的书写,无疑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中华大家庭中不同民族虽然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情,但都是集体中的一员.实质上,这段话的最后词语“民族团结互助”也作出了总括性的归纳.

第四段写到客人进入蒙古包,蒙古主人好客的场面:“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公社的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里描绘了人情往来的一片真情.不仅写出了主方的热情好客,而且也写出了那种浓烈的情感表露出来的氛围.正如课文结束写道:“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道出了两个民族友爱的深刻主题.

总体上看,这篇课文的时空顺序基本上是沿着“初入草原、欢迎远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主客话别”路径推进的,把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上升到一幅民族大团结的景观图,从而深化了思想主题.我个人觉得从“三画”角度来分析这篇文章,无疑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程虹.自然文学的三维景观:风景、声景及心景[J].外国文学,2015(6):28-34.

[2]从发现到遗忘——文学风景的产生与遗失[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7-101.

[3]丁帆.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9.

(作者单位:重庆市丰都县滨江小学)

简而言之:此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阅读教学本科阅读教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老舍和《草原》和阅读教学方面论文范文.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散文《白鹭》教学
白鹭是郭沫若笔下的一篇诗化的散文 他写的这篇白鹭,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朴素的语言,却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着的不平凡的美 作者开篇把白鹭比作一首诗,其实,白鹭如诗,白鹭亦如诗 这.

《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摘要教学狐假虎威的第一课时,教师要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本文语言生动有趣的特点,展开课堂教学 要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要让学生做做动作、结合语境来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要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读懂.

关于《包装》微课教学设计的实践和
王晓玲(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北京100054)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作为新生事物,微课程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变化,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教学手段 微.

老舍《离婚》中的多重女性形象探析
黄宏丽(江西工程学院外语外贸学院 江西 新余 338000)摘 要老舍先生在离婚中刻画了知识女性与传统女性这两组女性形象,我们也可以将这两组女性形象称作新女性与旧女性,文中的旧女性被旧社会的男权主义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