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机器人技术类论文范文 和校企双主体共育人才和实践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机器人技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0

校企双主体共育人才和实践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该文是机器人技术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与工业机器人和校企和人才方面论文范本.

机器人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机器人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实践和杂志经贸实践杂志企业人才管理论文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摘 要】“双主体”是指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共同在人才培养上发挥功效.通过“双主体”共育人才,可以有效提高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工学交替方面的实效性,促进学校的教和学,缩短学生与员工角色转换的适应期.“双主体”共育人才有效解决了学校专业培养与企业生产需求之间的矛盾,真正让企业融入学校,让学生贴近企业,使校企双方培养目标达成一致.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双主体;共育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4-0046-03

【作者简介】吴传茂,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昆山,215300)机电工程系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及教学.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毕业生在智能制造行业生产第一线主要从事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和自动化设备操作、维修、保养工作,这些岗位除了需要掌握自动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外,更需要掌握对接企业生产现场的实践技能.开展“ 双主体”共育人才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企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使学校人才培养符合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的需求,实现校企双方互惠互利.

校企“双主体”共育人才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构建“四对接”共育体系,即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对接、培养方案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它主要包括依据产业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及市场调研、校企联合制订岗位性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化实训基地的共建、“双主体”培养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编写教材等构成要素.经过探索和实践,我校与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互动育人关系,营造了良性、稳定、可持续的校企互动环境,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双主体”共育人才方式,实现了校企双赢.

一、“双主体”构建培养框架

(一)校企“共订”人才培养方案

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商讨,依据企业用人机制、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工作岗位、工作对象、工作条件、工艺流程、工作能力与素质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工业机器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和培养目标定位.“双主体”共同制订符合职业能力发展,突出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反馈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需求,双方不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及时调整、修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围着需求转”的专业建设理念,培养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的劳动者.

(二)校企“共建”课程体系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双主体”共同成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共建”小组,明确分工,理清职责.由企业确定学生就业岗位群,“共建”小组对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学校根据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和职业行动能力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我校与昆山瑞泰科技有限公司和昆山机器人工业研究院共同建设适应区域企业需求的现场编程、维护保养岗位的课程体系,将来自企业的前沿信息、岗位技术及工艺要求和新产品设备认识等产业资讯及时融入专业课程设置中.同时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组合和选择,注重产业需求、企业元素融入,实现专业方向课程的模块化和专业技能课程综合化,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具有鲜明的工学结合特色,充分凸显“双主体”作用.

二、“双主体”共建实训基地

(一)校企“共管”校外实习基地

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校企合作建立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通过教师下企业实践、技师与教师结“对子”、学生生产性实习实训等途径,加强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指导.校企“共管”校外实习基地,可以实现校企共赢:不仅可使基地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学校也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增加专业教师实践的机会,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高;企业可以从基地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

(二)校企“共造”校内实习基地

为加快学生与员工角色转变,提升学生实训的职业性,学校在建造专业实训室时改变教室式的实训环境,创设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尽可能贴近的教学情境,充分体现“双主体”共育人才.依据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技术技能,借助企业资源优势,共同建造校内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基地.坚持“校中厂”的建造模式,实现校内实训基地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融合,实现学生工作任务与企业典型产品生产相对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先后与昆山瑞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堆垛实训中心、机器人实操实训中心,与昆山同创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机器人定位实训基地,与江苏汇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基地.校企“双主体”共同建造校内实训基地大大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双主体”实施工学交替

“双主体”共育人才要重点突出生产性实训,校内教学应与企业实践有效结合,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以企业为依托,推行体验实习、尝试实习、顶岗实习“三段式”的工学交替模式,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学生的校外实习.专业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到机器人相关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参观、体验、见习.

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学生完成专业平台课程学习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合作企业进行阶段生产性尝试实习,提升专业认知.在实施工学交替过程中,校企双方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共同管理、合作共赢.通过这种有层次的工学交替方式,学生逐步适应企业的要求,完成职业角色的转化,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四、“双主体”促进能力提升

充分整合学校与企业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校企合作产品研发,促进产学研水平提升,走“利用专业优势促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思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企业走良性发展之路.

学校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昆山同创科技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教学设备的设计、亚龙单片机设备的改装、建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的研发工作.同时依托企业对专业教师进行顶岗实践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探索企业化师资培养新方式,让教师走进企业了解生产、经营全过程,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为工业机器技术专业建设获取来自企业的第一手信息,培养出更符合行业需求的劳动者.

五、“双主体”编写专业教材

职业学校的教材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要充分体现产业发展与需求,教材尽可能与职业的工作过程相一致.“双主体”编写专业教材,更能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将企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融入教学内容,教与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职业性和实用性,真正培养出企业生产所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在企业的积极参与下,企业技术骨干与学校专业教师合作编写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的现场编程》专业教材,很好地解决了专业教材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围绕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校企合作“ 双主体”共育人才课题研究,“共育”双方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解决了学校专业培养与企业生产需求之间的矛盾,真正让企业融入学校,让学生贴近企业,使校企双方培养目标达成一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需求,很好地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受益.

评论:这是一篇关于经典机器人技术专业范文可作为工业机器人和校企和人才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专本衔接和实践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
摘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完整合理的高……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构建、探索高职专科教育通向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之路 关键词专本衔接;高职院校.

本科-高职院校协同育人课程体系构建和实践以制冷和空调技术专业为例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摘 要本科高职院校“210 50 5”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其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通.

实践教学重落实校企合作共育人以四川文理学院影视传媒专业为例
陈海平,吴海霞(四川文理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摘 要强化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合理、科学、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式人才所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实践.

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路径以统计学专业为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7 021摘要“校企协同”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l.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