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致辞方面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跟第六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开幕式致辞与主题演讲实录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主题:致辞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5

第六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开幕式致辞与主题演讲实录,该文是致辞方面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跟主题演讲和主题演讲实录和智库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致辞论文参考文献:

致辞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美容医学杂志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编者按】2017 年11 月22 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主办,《新经济》杂志社协办的第六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在广州市广东社会科学中心隆重举行.论坛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本刊2017 年12 月刊(总第504 期)以“第六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在广州举行”为题作了封面头条专题新闻报道.本期编发到会领导和专家在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和主题演讲环节的演讲,供读者们参阅(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第一部分 开幕式致辞

蒋斌(主持人,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我们相聚羊城,举办第六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一主题开展研讨交流,非常及时、非常有意义.

首先,我介绍出席今天论坛的主要领导和嘉宾:

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慎海雄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张江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 范恒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 张蕴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南海)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郑永年

新华社瞭望智库总裁、董事长 吴亮

今天出席论坛的还有参加中南地区社科院院长联席会议的10 多个省市社科院院长、珠三角9 市党政负责人,省内专家学者等共180 余人.

借此机会,我代表主办单位对各位领导、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现在请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王晓同志致辞,大家欢迎!

王晓(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

尊敬的慎海雄部长、张江副院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大好形势下,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第六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这是我省社科界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此次论坛主题是深入学习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言献策,来自北京、天津、澳门、河北、山西、内蒙古、福建、河南、湖北、海南、湖南、广西以及省内的18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这里.今天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出席论坛,慎部长、张副院长对此次论坛也给予大力关怀,在百忙中出席今天的论坛,并将发表讲话.在此我谨代表本次论坛的10 家主办单位,代表社科界、代表广东30万社科工作者对各位领导、对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历史性变革,确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指导思想、新历史方位、新主要矛盾和新宏伟蓝图.

社科界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将十九大的各项战略部署转化为工作任务,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粤大地落地深根,开花结果.

本次论坛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主题,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当代社科工作者是幸运的.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黄金期和机遇期,我们是生逢其时.党高度重视智库建设、社科工作,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机制.

2015 年1 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6 年5 月27 日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指出这是需要理论并能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并能产生思想的时代,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指明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这是历次党代会中,第一次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和新型智库建设,这为社科界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里程碑意义.

社科界赶上了这个美好的新时代.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职尽责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在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贡献力量.中国南方智库论坛是贯彻落实广东省文化强省规划纲要,由广东省社科院、广东省社科联牵头,每年根据不同的主题,联合有关单位共同举办的高端智库论坛.2011 年我们开始创立,论坛以开放、前沿、对话、创新为特色,已经成功举办五届,一批决策咨询成果成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决策参考.目前南方智库论坛已经成为政界、商界、学界交流对话的智库平台、思想盛会,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正努力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目标迈进.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同志对南方智库论坛非常重视,2015 年底指示指导创办南方智库专报,至今出了51 期,其中1 期得到总书记的批示,22 期得到、省领导批示.这一次论坛筹备过程中又得到慎海雄同志的重要批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院党组书记蒋斌同志对论坛如何举办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此次论坛得到各位专家学者大力支持,各位专家学者在百忙之中出席论坛,郑永年先生、迟福林先生还就论坛主题提出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此次论坛主办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都是南方的高端智库、专业智库.长期以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有深入研究,这一次也为论坛提供了多份高质量的主题研究报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是广东乃至全国的知名媒体,为这一次论坛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一次论坛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为办好此次论坛提供智力支持.

思想的力量是可以穿透时间、空间,期待并相信广大专家学者能够围绕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等开展对策研究,推出一批具有较大决策参考的智力成果,为推动我省实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提供理论支撑、智力支持,提出真知灼见,发挥思想的力量和理论的光辉,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好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预祝,第六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圆满成功!预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各位!

张江(中国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尊敬的慎部长、尊敬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

受中国社科院党组委托出席参加第六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向本次论坛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各位嘉宾表示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前瞻、路径谈一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在中国改革开放40 年历史中,粤港澳合作与发展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从最初设立经济特区到CEPA 到制订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广东自贸区成立,再到目前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无疑是以粤港澳合作发展为核心的国家战略组成部分.当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使珠三角城市群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更加重要的战略使命.这不是一个简单概念的迭代,而是国家对该区域发展战略内涵调整,发展目标的升级.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香港、澳门发展同内陆发展紧密相连,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他还要求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门稳定繁荣,让香港、澳门同胞和祖国人民共同担负民族复兴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成果.

总书记明确提出的这些要求,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肩负着为港澳注入国家发展动力,在保持繁荣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责任.要充分发挥港澳优势,共同打造国际一流湾区,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成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区域.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迅猛,产业布局合理,对外贸易发达,创新活力充沛,市场氛围浓厚,基础设施完善,综合实力全国最强.粤港澳三地在改革开放和长期紧密合作过程中,获取的试验机遇、产生的动能饱满,建设大湾区是市场推动的必然方向,是合作成熟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更为强大的区域板块工作,是贯彻“一国两制”,实现民族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的一次重大实现.

基于粤港澳特殊历史背景、现实状况,我们认为经济一体和社会融合是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两个重要路径选择,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取向.

一是经济一体.湾区周边城市群共享湾区集聚发展形成的区域经济高级形态,称之为湾区经济,是国际上较为认可的高开放度的新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核心在于城市产业互补,实现经济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合作,在经历了加快贸易、产业转移,到现实的集群集聚的多个模式后,城市群形态以香港为龙头带动,转变为香港、广州、深圳多中心结构,在新经济地理学上,城市群的中心结构与多个中心结构反应的的是拥挤效应、集聚效应的权衡取舍.

知名经济学家说过单中心城市群,往往伴随着集聚、土地、劳动力要素激烈竞争,交通堵塞等,以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转化,这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形态变化,既是内陆城市群高速发展必然结果,也是经济集聚效应的自然要求.城市间存在较为明显同质化竞争,产业同步现象较为严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须扭转这种局面.从目前状况来看,港口、物流、金融、科技、湾区方面形成同步竞争最为激烈,基于这一客观现实,确立大产业竞争与分工,推动城市和产业深度融合.

就港口而言,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在地理空间上毗邻腹地交叉重叠,市场一致,航线趋同,又是极其密切的资本血缘关系.要向组合港方向发展,共同配置存量增量,共同规划港口和开辟航线,共同建设与分享信息等等,构造有机协调的港口群.

在金融产业上,香港实行联系汇率、货币自由兑换,集聚众多跨国金融机构、综合性金融服务业、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广州作为省会,以区域性银行贷款、票据、债券、期货交易以及产权交易为发展方向;深圳以证券、基金、风险投资为发展重点.在科技创新方面,广州高校与科研院所实力较强,具有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深圳技术创新强劲,企业为主体的应用技术研究强度大,香港科技创新相对较弱,在商业资讯,风险投资领域有很大潜力,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行政有界,经济无疆,必须通过产业结合、产业多层次分工合作,将单体行政区化自身利益为关注点的狭隘经济目标,从集聚理念出发,将集聚转化为联系,促成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二是社会融合,经济紧密合作有赖于社会融合,社会融合越高,经济合作越多,生活融合、文化融合、心理融合,不仅是制度性,同时也是主观性.长期以来粤港澳三地不仅在社会经济制度上存在差异,三地按照各自的运转逻辑分别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发展模式.但,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历史渊源深厚,具有一脉相承的历史,同声同气的语言,民风相近的习俗,形成紧密丰富的人文价值链.

面对这种制度所产生的差异,岭南文化为主体的历史渊源,现实矛盾的交织,需要我们在相互尊重基础上,走上文化认同,进而达到社会的进一步融合.

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开放多元,接受一切有差异文化模式,并发挥软硬件条件,无论是香港澳门还是珠三角的城市,人口结构已经多元化,来自中国内地和其他省份的人口早已经超过本土人口.

也有多方面的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这里工作、生活,他们带来各自的文化传统文化习俗,五彩斑斓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兼容并蓄的格局.

更进一步的是促进多元化文化的认同.社会融合核心在于认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社会融合,在性质上就是三地民众在频繁往来中的认同感、归属感.随着这一过程的深化,最终达到国家、区域的认同和归属.

在社会现实层面上越来越多人选择在深港、珠澳、广深以及其他两城市之间双城生活,产生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一系列的社会民生问题,需要通过各地社会政策协调对接,实现福利同城待遇和可迁移性.大湾区,在公共服务等社会领域,逐步融为一体,使全体居民都能够充分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将大湾区建成人民富裕程度高,人民幸福程度高,公共服务最完善的优质生活圈,实现社会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必将促进珠三角城市群在更广泛领域开展更深入合作.该区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迎来新一轮的创新发展,标志着该区域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心脏地位趋于形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无论港澳还是内地都必定成为依托国家发展的最大赢家.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慎海雄(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刚刚听了张江副院长讲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引起了我的共鸣.去年广东省文联系统的11 个艺术家学会协会换届,我提了一个建议,能否请香港澳门的艺术家参加广东省的艺术家协会.政协委员都有港澳的,我们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音乐家协会能否请香港澳门知名人士参加呢?我当时跟他们商量了之后,看了文件没有规定不允许,我们就干了.出乎意料,香港澳门的知名人士非常踊跃地参加广东11 个艺术家协会,我们各给一个副主席名额,比如香港一位著名歌唱家现在是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通过这件事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粤港澳文化的认同,在中华民族当中是同根同源,在岭南文化当中,同样是中华文化的一枝,从另外一个侧面认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以冲破现有的三种管理制度的框框,用文化来凝聚发展的共识.

一年一度的第六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今天又如期而至.年年办论坛,今年有新意,因为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之后,全省上下都在紧锣密鼓的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我们看来,充满了机遇,充满了对广东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的重大机遇.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南方智库论坛,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题,我个人感觉意义重大.在这里首先向张江副院长、恒山副秘书长、张先生、郑先生、迟先生,以及各位来宾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百忙之中参加今天的活动.

十九大报告谈到粤港澳大湾区,强调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订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今年4 月4 日,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我们概括为“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希望广东坚持改革开放,为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省委书记李希同志一到广东就强调,要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以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重点,加强与港澳互利合作,建立更紧密经济联系,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湾区经济,支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发展.

本次论坛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为主题,既是我们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的又一重大举措,意义十分重大.

回顾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辉煌历史,粤港澳合作先后经历了前店后厂以及CEPA 框架下的融合发展阶段,广东也成长为全球重要制造业基地.2016 年广东年销售超过一千亿的企业达到23 家,年销售超过一百亿的企业达到43 家,广东制造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格局当中,发挥重要作用.制造业,单个企业销售超过一千亿,是不太多的,我在内地很多地方去看,不要说一个县,一个地级市的GDP 超过一千亿也是非常罕见.

香港成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澳门成为世界重要的休闲旅游中心,广东靠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要求,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以及粤港澳合作从纯粹的地理概念转变为经济地理概念,粤港澳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好,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子,用创造性实践和丰硕成果有力地印证新理论的真理力量,需要大量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成果作为决策参考,需要政策部门、包括智库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粤港澳大湾区,就广东这一块,广东最富饶的珠三角9 个市就在大湾区里面.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广东比较明显,我们必须要正视.我长期在长三角工作,原来认识的广东就是珠三角的广东.到了广东才知道,还有另外一个广东,粤东西北的广东是比较落后的.我认为有几个广东.另一个海外的广东,两千万海外广东人,乡音无改.这一点在全国很多地方也有,但没有像广东人这样,抱团如此的紧密,文化的内核如此的强盛,我感到很欣慰.

2016 年广东广播电视台有个频道五周年庆祝活动在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办了好几桌宴席,清一色用广东话交流,我感觉变成了“外国人”.我们的主持人,粤语主持人我都不认识,到那边他们说昨天还看到你到哪里去了?我说你怎么看我们的电视?他说看当地的粤语电视.外交部一个同志讲,当年他比较早在海外与华人华侨打交道,如果不懂粤语是没有办法跟他们对话.现在看来文化,深厚的文化氛围,这也是海外广东人,是广东发展的强大软实力之一.到广东各地看看,跟内地很不一样,以这个名字、那个名字命名的学校、福利院也不少,基本上都是海外华人广东人捐资办.这是海外的广东.

还有一个全国的广东.粤商这几年,改革开放将近40 年来遍布全国各地,粤商很努力,发扬很好的传统精神.但我们浙商跟粤商也一样努力,粤商投资规模更大一样,我们浙江人从卖豆腐、理头发开始,从睡地板变老板.广东人这个过程相对较少,初期都是房地产这些大佬,我在上海碰到的广东人不少.

广东的广东有两个,一个珠三角的经济高度发展的广东,这是中国的广东;还有粤东、粤西、粤北的广东.在大湾区的合作发展当中,能否把粤东、粤西、粤北作为发展的腹地,共同把社会主要矛盾化解在广东做一个实践,这里面的空间无限.

相信郑永年先生、迟福林先生对广东都很熟,广东跟浙江不一样.我们原来在杭州坐车去其他城市,没有三、四个小时过不去,但广东很多落后地区比如说清远市、韶关市,从广州去的车程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但清远、韶关为什么会这样落后?这可能就是虹吸效应.具体情况,专家在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怎么辐射不到那边去呢?甚至很多地方人口都在下降,常住人口都在下降,有一些市现在具体不好讲,这五年来平均每年下降5 万人口,这些都是青少年.我觉得可能就是虹吸效应,都到珠三角来,都被吸走了,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现在能否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我们现在粤东西北有2277 条村,77 条最贫困的村,省里面投入,集中资金通过五年努力,将把这些村从最差的村变成相对比较富裕的村,环境比较好的村.

当然这个产业不是一下子靠投入就可以解决的,也在努力,通过基础设施、中心城市提质扩容、工业园区建设等三大抓手推动发展.但我感觉非一日之功,还是比较难.我们期盼着大湾区的蓬勃发展,能够把广东粤东西北作为腹地,其资源非常好,环境保护非常好.

建议大家不仅仅要看看珠三角,也去粤东西北看一看,那边最大财富就是环境保护好,基本没有受到破坏.我们省里面准备把粤北作为国家级生态保护区保护起来.所以广东的环境总量还不错,但自己也要给自己压力.我们要有压力,但跟北方相比,当然广东人把广东以北都叫北方,跟北京相比好很多了,可以尽情呼吸,尽管也有空气比较差的时候,但还是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因此,大湾区的建设,我觉得就广东本身而言,我们也寄予很多期望,有很多美好的憧憬.虽然这三个地方实行不同制度体系、法律体系、海关制度等等,所以在实践当中肯定会有很多挑战.但我们想有差距就有潜力,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克服了挑战,把差距拉上来,这就是我们的胜利,这是我们发展的最大优势.

在这方面我也恳请在座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为为我们多出出主意.瞭望智库吴先生说他们有好建议,可以通过你们的层面,向国家、向层面反映.但我想在具体事件上做起,在一件一件的具体工作上,我们仍然大有可为.

今天我们进行一些探索.比如说岭南文化.我还是讲文化,岭南文化的读本,我们出版集团在省港澳办、香港中联办、澳门中联办、两个特区政府支持下,我们编了第一套潮汕文化读本,一共7 本,在香港、澳门市场销售,效果出乎意料,销售10 万套.紧接着我们就编广府文化读本、客家文化读本,现在也已经编出来了.这个文化的认同可以超越一切,这里面的工作还很有限,请各位专家学者、领导,把你们的真知灼见留下来,给我们分享.

谢谢大家!

蒋斌(主持人):

同志们,刚刚海雄部长站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重大工作部署的高度为我们分析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面临的独特优势和存在的挑战,强调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好, 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子.用创造性实践和丰硕成果有力地印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强调社科工作者要加强这方面的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 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希望与会代表围绕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加强研究交流,为我省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言献策.同时, 也希望国家发改委、中国社科院以及兄弟省市社科院的专家学者今后继续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东的改革开放, 继续关心支持广东的社科研究工作.

开幕式到此结束,茶歇10 分钟,请大家茶歇后准时参加会议.

第二部分 大会主题演讲

王晓(主持人,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

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们进行论坛的主题演讲,有6 位专家学者, 由于时间有限, 各位专家学者演讲时间为1 5分钟左右.

首先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范恒山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范恒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

各位尊敬的来宾:我刚刚跟王主席讲,我今天这个发言很难发,一是尽管王主席他们邀请我比较早,但具体信息得到比较晚.我们这个智库论坛因为是全方位的,要具体讨论什么问题?不是太清晰.来了以后,知道是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但这个问题我也不太好讲.为什么?第一,今年6 月份国经中心请我发言,我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很多想法基本在那个发言中间谈到了,后来很多报纸、网站都发了.第二,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正在制订之中,我是当事人,肯定不能在这种场合把我们没有公布的规划跟大家讲出来,这是泄密的行为.

怎么讲?我昨天晚上琢磨了一下,这琢磨的题目正好扣上王主席的题目.今天讲一个观点:一体联动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关键.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已经提到了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这一区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综合条件优越,把它打造成为全球最具创新创造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讲湾区,湾区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以地理和资源等因素支撑所带来的三个特点:一是便利性,面向广阔的大海很方便;第二聚集性,地理条件优越,很容易把优势资源聚集过来;第三自然而然就有开放性.通过这三性, 又形成了创新性、开拓性、超级资源配置能力,这就成为一般湾区发展好的基本原因.

像、像旧金山、纽约三大湾区,它们都具备以上特点.因此我们说开放、合作是湾区的特质、优势,也是湾区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

但粤港澳大湾区就有特殊性,最突出就是三地实施不同社会制度、采用不同法律体系、分属不同的关税区,而且城市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有各自诉求、利益需要.这就使湾区的各行政区、各城市间,不仅存在着经济阻隔、还存在社会、法律的阻隔.

从过去实践来看,我们这一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区域协调性不够强.我对广东特别有感情,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这个文件我是起草组长,横琴、南沙、前海的方案我都是规划组的组长,因此对广东特别有感情.

说这个意思就是说,来广东比较多,对其也有所了解,我们这个粤港澳大湾区地区有很多优势、有很多优点,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协调性不够强.不仅仅存在着同质竞争,也存在着行政分属、各自为政的问题.该联的联不了,该通的不能通,一体化进程总体缓慢,资源重复错配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无论从大湾区本质特点、基本要求来看,还是从解决这一区域存在突出问题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关键都在于协调联动一体发展.

前不久去深圳,深圳领导跟我们谈一个事,港珠澳大桥马上就要通车,但深圳、中山基本没有享受到这么一个大桥所带来的效益,还要另走通道进行衔接,这里面就有一些各自考虑所导致的结果.

粤港澳大桥建成之后车怎么通行?又是几个地方的牌照,又是左右向的驾驶,还有各地的关检,这个桥是很漂亮,但车是很稀少,这效益怎么发挥出来?投资一千多亿,这是我们研究的微观问题,同时反应我们存在的障碍.

所以超越各自经济利益诉求、特有的社会、法律制度区别,通过深化合作形成一体联动的格局,不仅应当成为制定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核心所在,也必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保障所在,这是我们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在思想上必须明了,操作上必须努力的.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智慧、机制、平台,也需要胸怀、魄力、远见.我用这样的词不是随心所欲的:还需要胸怀、魄力、远见.

如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联动?它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能不能实现预期目标,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下功夫.我今天就具体问题提出八点建议,这已经超出我们正在做的规划的一些想法,带有研讨性质,目的就是跟大家一块儿交流,希望能够对这个地方、这项工作推进有所帮助,不一定成熟,说一些个人想法:

第一, 树立平等意识.这是深化合作实行一体联动的基础.粤港澳大湾区是利益共同体、或者是必须基于一个利益共同体来建设,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上面提到过大湾区各行政区、城市间应当秉持合作互动思想,坚持平等相处,共同协调、权责一体、互利共赢原则,无论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多少具有特点,相互之间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不存在谁必须对谁单方面尽责的问题.

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只要权益而不去履行基本责任,这个地方不应该有不平等的意识、不平等的规则,而必须是要有合作观点、合作努力.平等才能合作,平等才愿合作,只有合作才能克服各种地域条件局限,取长补短、优化配置,并有效拓展发展空间;才能开放不断竞争,实现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做强做大优势;才能聚集优良资源要素,在最高水准上形成创新力、创造力;才能面对各方挑战和舟共济、共避风险.

总之,平等合作换来机遇、可以实现一体发展、共同提升.当然平等合作不等于资源配置搞平均主义,不等于各个城市在大湾区建设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发挥同样的作用,这是第一点.

第二,坚持一体规划.统一规划或者统筹规划是协调发展一体发展行动依据、指南,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视角应该是一体发展、共同提升,规划基点、路径应该是合作联动或者说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本质应该是合作联动、一体发展的规划.基于大湾区目标要求,形成全球最具合力、创新力发展高地要求,充分考虑现实基础、发展潜力,来统筹集聚空间布局和体制创新的要求.

同时,基于开放合作、一体联动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体系优化、城乡融合发展,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环境改善等社会经济发展主要领域做出整体安排.在制定合作联动发展整体规划基础上,同样基于合作联动原则,制定各领域发展的专项规划.

有一点需要强化,过去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些城市,特别几个主要城市,有一些重要的定位,这些定位一般都考虑了这些地方的历史基础、比较优势,是经过慎重研究,总体来看也是合适的.

在某一些需要在一体发展的视角上,进行提升调整之外,在新形势的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中间,都要予以重视和肯定,规划的相关,应该有利于促进这些定位实现和提升,恰恰体现合作联动、一体发展原则需要.

但无论是总体规划还是专项规划,都不能变成体现各方面、单方面诉求的拼盘,不能为各自为政、地区封锁、行政封锁提供任何可乘之机,都要为打破分割和阻碍,推行开放合作,提供可行思路和强有力举措.

第三,制定行为守则.行为守则是一体联动的重要保障,在粤港澳大湾区难以形成统一的法规约束情况下,通过具有约束力的、类法律的行为准则规范各方行为,在决策层方面基于大局发展和一体联动的要求,共同协商制定各行政区、各城市进行重大决策和实施重要行政举措必须遵守的准则,并且依据形势发展,实时加以完善充实.在操作层面,应在逐项梳理的基础上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对各领域的具体行为进行严格约束.与此同时,要明确违反行为守则所应承担的责任及代价.

第四,建立协调机制.协调机制是推动一体联动的组织支撑,应探索建立多层次的协调机制,覆盖解决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建立高层次的领导机构,研究落实大湾区建设中涉及事权和协定解决一体联动中三地存在较大分歧的重大事项.建立由三地政府行政首长参加的推进机制,研究解决大湾区建设中涉及三地利益或需要协同共建的重要事项.相应建立日常工作机制和专项工作小组,负责梳理总体层面和专门领域、重点工程一体联动存在的具体问题,研究提出解决的具体方案.权威高效的协调机制与严肃规范的行为守则形成动静两重系统,保障大湾区一体化进程顺利推进,合作联动有效展开.

第五,共建合作园区.合作园区是实行一体联动的重要途径,应以发挥比较优势和弥补各自短板为导引,以产业合作为主体,以探索新机制、运用新技术、形成新模式、引领新业态为核心,合作共建有一定规模的各类园区,特别提倡鼓励和支持地域窄小而产业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城市和地区与地域宽松、产业结合相对低端的城市和地区合作共建园区.通过园区在合作中实现融合、通过融合实现一体发展提升.应全面深入总结前海、横琴、南沙等合作区域或新区的实践成效和经验,在进一步提高集约化程度和创新水平的同时,实施拓展地域空间,以在更广地域推进一体联动,为整体层面推开积累经验.

第六,探索通行体制.考虑到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多关税、多法律体系等实际情况,推进一体联动需要进行深层体制创新探索,通过探索,形成连接三地的体制通道,体制创新的方向,是寻求三地规则可接轨、可打通的最大公约数.创新可在三个层次逐步深化.一是将目前三地制度层面共通点全面梳理打通成为规则.二是寻求三地制度的对接点进行适当融合.三是对存在差别的制度环节寻求最大限度的创新以利共同发展.对于第三方面,创新可把握的参照系,一是当前一些改革实验区先行先试形成的经验,特别是前海、横琴、南沙的创新性经验;二是自贸港区的管理体制与操作模式;三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通过形成三地可探索试验的改革事项,通过已有的改革实验区或新建立改革特区进行探索试验,逐渐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各地区推广运用.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一个体制的再创新,在超越特区基础上的再创新.

第七,探索联办模式.联办即联合办公或者联手执业,为在一国三制三区环境下有效处理各类具体经济社会事务.可以考虑在试点的基础上,在一些城市的彼岸领域设置由三地熟悉各自规则的专业人士组成的联合办公机构、共同处理涉及三地事务.同时,鼓励三地同类专业人员联合执业,协调有效开展跨地域三地生产经营和社会服务活动.事实上,这种模式在前海,横琴等实验区的一些企业构架中已有体现,可以认真总结完善.

第八,打造创新平台.围绕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全球性创新基地,通过合作聚焦优势地区,聚集优势创新资源,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军民融合创新、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创新等各类创新平台.使这些平台既成为促进粤港澳创新国际化、高端化的重要支撑与推手,也成为深化一体联动的有效载体和抓手.

这是今天第一次就粤港澳大湾区如何突破体制环境提出的八点建议,刚刚已经说过,这一点跟大家说,我这个思想已经超过了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的规划,带有学术探讨性质,仅供参考,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决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我讲三点意见供参考:

第一,对粤港澳大湾区,我们可以设想成整个大湾区是一个世界级的自由贸易区,现在大家都有自由贸易区,南沙、前海、横琴都有.我自己感觉到也许错了,这种方式可能早期的时候可以搞,搞一点试点、搞一点起步性的东西.但这种最终走不到哪里去.包括上海自贸区也是一样,我感觉到没有多少体制创新.都是左手的东西放在右手,右手的东西放在左手,就是这样的算术过程,没有多大的创新.

为什么上世纪80 年代广东改革开放带来整个国家的制度创新?因为广东的改革开放引入不同的制度,不同的行为规范,现在很多做的自贸区都是同质性、同样制度里面的互相摆放,物理上的一种调整,产生不了化学反应.我一直认为如果要走体制创新,广东是最有希望的.

国家下一步发展,也需要这样一个大国际平台、要有大气.广东那么大的经济总量也要大气,不能小打小闹,我认为可以在这些小自贸区基础之上,把整个大湾区扩大成为世界级的贸易区,而不是像、旧金山、纽约贸易区,因为这些规模太小了.

第二,这个大湾区能否成为内陆版的欧盟.欧盟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欧盟的理念、实践非常好.欧盟出现问题就是因为缺少一个主权政府的协调.但目前我们大湾区的整合远远不如欧盟.

我们有欧盟没有的劳动力市场,但欧盟的产业合作就比我们做得好,各个方面都比我们做得好.我们在一国之内的层面下为什么比欧盟做得差?我们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做法,就是行政分割阻碍了我们整合.

最近,我跟我们的研究人员说,如果我们要整合,我们要去看欧盟经验、北美自贸区经验,甚至还要把TPP 这些没有做成的好方案拿过来,在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协调下,来统一做一个内陆版的欧盟.

第三,怎么做?整个世界都是一样的,要做成这个东西,国内国际一样,在一个区域也是一样,需要权力、需要力量.我主张在粤港澳大湾区里面中国要实行单边开放,因为香港很小、澳门更小,包括台湾也是这样,那么多年我们为了考虑香港与澳门的利益,我们都是双方对等谈判.但我认为双边对等谈判这个很难,对等谈判跟台湾的对等谈判为什么失败?跟香港很多谈判这个效果不是我们所预期的,你是一个国家里面的一个部分,香港是你的一部分,你就单边开放就可以了,不需要跟他们去谈,一谈就化.

假设开放劳动力市场、教育市场、各个方面市场都是一样的.我觉得中国今天,真正要崛起不要学美国,要学美国的祖宗英国.英国要比美国做得好很多,为什么成功?就因为单边开放,你不向我开放我也向你开放,就有这个气量在.

美国很小气,现在你给我开放一点,我也给你开放一点,美国做得远远没有英国做得好,远远没有像英国那么持久.中国是大国,是大国就要有大气,要实行全面的单边开放,只有这样才能把资源有效配置,才能突破行政阻碍.所以这个前提就是说:如果粤港澳大湾区要做好,必须要政府协调,比如发改委这些来协调,光是广东省的协调不够.珠海跟澳门就是搞不来,因为澳门是一个行政特区,不用理珠海,因为珠海的行政级别不够高,这些就是实际困难.如果体制上不整合的话,这个粤港澳大湾区就做不下去.如果体制上能够整合,中国下一步探讨体制现代化,就是很大的突破,这种新的制度模式就可以出现.

迟福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大家知道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我想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讨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我认为关键是在广东能否尽快形成全面开放新优势.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重大战略,广东无疑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广东的关键在于能否加快开放转型,尽快形成全面开放新优势.广东开放转型面临着历史机遇、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重大挑战.我提三点建议:第一,以发展服务贸易为重点.

为什么?总得看法是:在经济全球化新的大背景下,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全球贸易进程与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把握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历史汇的新机遇,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推进开放转型,不仅可以加快形成广东开放新优势,而且也可以进一步突出广东在我国开放全局中的战略作用.

有三点分析:

(1)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给服务贸易发展带来的巨大空间.总体上讲,经过近40 年的改革发展,中国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转型升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估计到2020 年,中国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将由目前的40% 左右提高至50% 左右,服务业占比将由2016 年的51.6% 提高到60% 左右.无论是消费结构升级还是产业结构升级,都蕴藏着对服务贸易的巨大需求.

(2)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广东的务实选择.服务贸易是广东发展的短板.这里有一个比较,2016 年广东GDP 约1.2 万亿美元,是新加坡的2.9 倍、香港的3.7倍;同年广东服务贸易规模为1473.4 亿美元,仅为新加坡的35%、香港的85% ;服务贸易占外贸的比重,广东为13.4%,比新加坡低了19.3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广东的服务贸易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还需要尽快推进外贸结构的升级.

另外,广东具备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这些年来广东抓住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外资的历史机遇,在货物贸易上加快发展,同时也奠定服务贸易的良好基础.2016 年广东服务贸易额达到1473.4 亿,占全国服务贸易的比重达到22.4%,成为我国第一大服务贸易省份.随着广东制造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升级,广东在服务贸易上已经积累了比较好的基础.

(3)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广东形成开放新优势的重点之一.作为我国经济规模最大的省份,广东在新阶段形成开放新优势,关键是适应经济转型的趋势和开放转型的趋势,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探索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建议把服务贸易规模达到2200亿美元、服务贸易占外贸比达到20% 作为未来几年广东开放转型、形成开放新优势的硬约束.2020 年将达到22 个百分点以上,基本跟世界水平是一样的.如果可以达到,作为广东来讲,就会形成进一步扩大开放新优势.

第二、务实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进程.

今年做了一个提案,一再呼吁,能不能加快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我想这既是广东开放转型的重大任务,也是“一国两制”中的重大举措,更是广东在大湾区建设中的一个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大战略,需要有重大的项目和重要的政策来支撑.在我看来,打好粤港澳大湾区这张牌,广东的突破口在于能否加快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进程.

(1)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以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为重要支撑.因为粤港澳三地在经贸、技术、金融等服务拥有深度合作发展空间,同时互补性又特别强,对于香港、澳门来说,又有巨大需求,对于广东来说在整个对外开放当中,是一个重大课题.我认为广东通过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拓展三地发展空间,可以在不同体制下三地在经贸、技术、金融等服务领域拥有深度合作交流的空间,这个可实践性也很强.

(2)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的时机条件总体成熟,粤港澳服务贸易呈现较快发展趋势.粤港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比较好,合作潜力巨大.珠海横琴自贸区开始建的时候,还是一个铁丝网,现在铁丝网拿掉搞了一个大围墙,澳门大学珠海分校的任何师生都不能进入珠海横琴自贸区.这样一个体制安排,恐怕需要尽快改变,不仅不利于广东同澳门的发展,而且也会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服务贸易一体化进程,不仅可以拓展三地发展空间,同时有利于三地人文社会交流.

(3)关键在于发挥广东在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的重要作用.第一广东有这个需求,第二广东在这里面有着重要的地位.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短板在广东贸易服务发展,难点在服务贸易机制体制创新.通过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尽量补好短板,广东服务贸易上台阶,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就可以取得重大突破.

第三、如何提升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

关键之一就是广东能否在市场开放方面走在前面,扩大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行高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制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总的来看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形成广东全面开放新优势,重点在于服务贸易,难点在于服务业市场开放.广州是广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不仅对广东,对全国,对大湾区建设都有重要影响.

(1)率先实现广东服务业对港澳的全面开放,刚刚已经说到服务贸易一体化,不多说.

(2)全面开放粤港澳人文交流.原来考虑人文交流对澳门、香港可能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现在来看时机已经成熟了,服务贸易核心就是人的交流.目前港澳人员仍视为境外人员,在学位、培训、科研、执业资格上尚未实现互认,制约了服务业人才在三地自由流动.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要求,需要在广东率先开放包括人员流动在内的粤港澳人文交流.当然广东到澳门香港的人文交流,也要有特殊政策.

(3)全面开放人文交流的几条建议:

——在广东率先实行对港澳居民的自由落户政策;

——尽快落实和完善粤港澳三地专业资格互认;

——实行更加便利开放的人员出入境政策,将一签多行政策扩大到广东全省,加快实施粤港澳车辆在粤港澳三地便利进出政策;

——尽快形成粤港澳三地人才流动综合管理平台,消除人才跨境服务重复征税等矛盾与问题.

第四,要做到服务业市场开放,关键要对标香港澳门,形成相对优化的营商环境,核心问题就是政府职能转变.要对标港澳改革政府管理,提升政府效率,改善营商环境,形成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现代化政府管理,由此为全国深化政府改革积累重要经验.比如参照自由港的做法,实施更短的负面清单,加快服务业市场监督体制创新,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相关的政府与体制调整,尽快实现服务业企业与工业企业在水电气地等方面的要素平等.

我认为到今天无论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来看,尤其从未来大湾区、大自贸区形成来看,当前就是尽快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这样既有利于广东形成对外开放新优势,加速广东发展、转型升级,更有利于“一国两制”的实际进程,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张蕴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

我觉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好,中国未来发展也好,必须要把握大势.什么是大势?有两点最突出:

第一,巨变.我们处于一个巨变的时代,这场巨变究竟有多大?我觉得没有人可以说清楚.不管怎么样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改变我们的星球,这场巨变我们才刚刚体会到,但是还没有认真的思考.

第二,最大的大势就是变化快,已经是瞬息万变.快到什么程度?我们很难说得清楚,反正每天都变,甚至每时都在变.它的突出特征就是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特别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为标志,对未来的经济运行方式、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谁掌握应用新技术、谁就居于竞争优势.

以上两变恐怕我们会在未来20、30 年感觉到非常深刻.要从更大的说,这一次变,涉及到西方工业化以来一个重大的转变,再大一点可能就是对人类的发展的一场重大转变.当然这样一场巨变、快变也会带来挑战.挑战是什么?未知性太多.我们不知道它以多快速度、以什么样的方式、以多大的规模来改变我们.这样一种未知领域,很多提供了空间让我们去探讨,但同时也带来了不确定性.我们可以看到最近一些年,经济学家变成了最愚蠢的一,为什么?因为他们按惯性预测,因此所有预测都不准,几乎都不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是以过去的方程式、模式来预测现在甚至未来,所以预测不准,因为变化了,这是最大的大势.

具体一点来说,出现一些新特点.现在是全球化2.0,全球化2.0 的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就是二战以后以自由化为主导的全球化开放发展,转变的一种开放、均衡发展,主要特点开放仍然是主流,但更注重内外平衡、更注重开放的渐进性、综合性、特别注重开放中改善综合的发展环境.这一点和前一段就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前一段基本认为开放就是好的,这是第一句话,这是对的.第二,开放几乎可以解决我们所有问题,这是错,开放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甚至会带来很多问题.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反全球化的声音也要听听》,反全球化的那些东西,正是在快速、以自由化为主导的思想指导下带来一系列问题.反全球化规模也不小,只不过我们在过去的40 年重点推进我国的开放,所以这方面我们参加反全球化会议的人特别少,否则回来就捱骂了,所以都不参加.我不认为现在是反全球化,我认为现在是对全球化发展的纠正、调整,包括川普,你很难说成是反全球化,美国还是开放的,但他现在已经纠正了.

开放中更加注重便利化,过去我们谈判第一就是降税,现在看到谈了自贸区那么多.我也做过调查,几乎所有的自贸区调查都显示,利用率最高的不到20%,也就是80% 谈了没有用,为什么?其他条件不具备,你就是把税降了,签了协议,企业也没有办法用,这是第一.

第二就是新兴发展合作成为大趋势.我总结为由发展合作转为合作发展.过去发展合作就是先发展起来的国家,拿出一部分财富来,帮助不发达的国家,这个作用越来越小了,发达国家能拿出来的也越来越少,越来越不愿意拿.现在就是新型合作发展,大家合作发展概念就不一样了.比如“一带一路”就是基于合作发展的新理念,大家共同动员资源、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方式.因此,合作发展这是全球化的新趋势.

第三次产业革命加快发展、推动变革.有人说第三次产业革命不准确,应该把智能、人工智能、智能革命作为新的一次,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产业.过去工业化以来,所有的技术发展,都是使得原有的过程更加智能化、更加省时间、生产东西更多,但智能革命是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替代人的思维,使得设计过程、生产过程智能化.这场革命、变革才刚刚开始,但这是革命性的.我也说,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西方工业化以来所创造的方式.

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牵涉经济、社会.创新经济快速发展,竞争优势转化,创新成为永久性的竞争优势.因为它变化快,需要不断的改变,过去基本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竞争优势,比如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供给.但将来不一样,这就是新特点.

第二个特点,我们在发展中必须考虑全球问题.首先一个全球问题大家都知道,就是气侯变化.气侯变化中,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甚至涉及到我们地球.它最大变化是什么?先期的气侯变化谈判,中国参与我们更多争取的是发展的空间和权利.但巴黎协议不一样,最后终于发生一个重大改变,责任放在第一,参与行动.为什么涉及到本身的重大利益,每一个发展里头,你不再是拖更长时间、争取更多空间,而是从一开始就必须考虑到气侯变化,承担责任?因为全球治理成为共识,世界经济越来越一体化,我们国家越来越融入世界市场,全球治理问题越来越突显,全球治理渗透范围越来越多,这个全球治理也会渗透到甚至每一个人的生活、每一个地区的发展,这不光是一个国家的行为.

再一个就是刚刚提到,未来的世界发展不确定性突显.过去基本可以看得清楚的,今后有一些问题还在变化,发展与秩序双重转变,这一次不光是经济,这一场变化还涉及到国际秩序、地区秩序.权势与秩序转变不确定性突显,大国崛起,中国地位上升,这种转变不确定性在增加,未来20、30 年这种转变能否实行和平转变是未知数.我们希望是和平发展,我们搞新型大国关系,我们不称霸,但别人就不一定.在这种发展中,必须考虑到的权利、结构变化中对我们发展的影响.

正因为有那么多变化、快速变化,产生了很多新理念.一个理念就是新发展理念,更多注重发展平衡、生态环境、成果共享、生活质量.中国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这种新发展理念,不光是发达国家的事情,过去都是赶超模式,是先发展起来再说,我们就是走的这条路.现在开始和未来发展就不一样了,一开始就考虑到均衡发展.

比如“一带一路”当中,一开始推出来外国担心,我们学者也说,要把过剩产能转移到国外,把大家吓坏了.为什么我们台湾地区、新加坡、韩国转没有关系,因为规模很小.但中国这样一个大产能要转出去,第一没有地方接、第二我们已经是一场灾难,转到哪哪就是一场更大的灾难.所以我们提出产能合作,不是产业转移,产能合作考虑当地生产能力,也必须要考虑到当地需求.我们已经看到现在很多投资中宁可不要不合理投资,也不能影响环境,现在这个趋势是越来越大.我宁愿不要,也不能污染空气、污染环境,不能把生活质量降低,这是第一.

第二,新合作理念注重改善综合发展环境.比如东盟建立起来,又是自贸区,内部100% 几乎没有关税,但内部贸易就是发展不起来,其中重要原因是基础综合发展环境不具备,要路没有,要物流网络没有、要人员流动没有.必须改善综合发展环境,推动机制创新,倡导共同参与,坚持共享、共建、工商,推动新的融资机制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十九大提出新的历史定位,我们要把中国的未来发展放在这样一个新定位中.十九大描绘未来30 多年的两步走非常清楚,我们本世纪中期要变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里头有两个信息很重要:

第一今后几十年还是集中精力发展自己、建设自己的时期,不能头脑发热;第二中国是已经成长起来的大国,我们必须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我们必须用中国方案、方式推动世界发展,这种推动是按我们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来进行的.

最后,结合今天主题说几句.未来30 年是新时展战略机遇期,有新方式、新定位、新动能.改革开放以后广东成为第一阶段领头羊,走在前面,因为我们抓住引进来、走出去机遇实现快速发展.但新时期的新转变,我们面临的压力很大,2008 年广东省召开一次大会,请我去讲,如何让广东再创辉煌?我说广东传统优势不再,结果这句话我得罪了不少人,因为大家还没有认识到2008 年那一场危机造成的巨大影响.广东必须尽快、及时的转型,后来提出“腾笼换鸟”还是有一点晚了.我们要利用现有基础发展智能化制造业超越自动化、引领新经济的潮流,开创新的外向发展空间,着力发展产能合作、构建内外经济连接,这一点需要把以人为本的美好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发展坐标.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看十九大提得最响亮一个词就是美好生活需要.美好世界、美丽乡村都把“美好”、“美丽”放在非常突出位置,因为我们要构建一种新的发展方式.

大湾区刚刚大家都讲了,大湾区整个发展也是2.0.1.0 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很好地利用了港澳积累的经验、技术、资本,也带动了广东发展.在新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究竟如何来打造?其中一点,智能化、网络化、这是超越政府行为的.我们需要利用新技术、新发展,构建超越政府行为的新发展框架,把大湾区放在新的世界发展的潮流中,把握大势,继续引领广东发展.

吴亮(新华社瞭望智库总裁、董事长):

刚刚听了几位知名大伽的演讲,非常受启发.瞭望智库是一个媒体平台智库,我们基本是记者思维.前一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个湾区课题,记者首先想题目是什么?我们七、八个年轻研究员反复讨论,后来跟华润研究院合作,推举华润傅董事长担任课题组组长.我们一路走下来在想一个问题,粤港澳大湾区是什么?如何表述它?这是我们讨论得最热烈的问题,特别是十九大之后,我们如何用十九大的新时代坐标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后来讨论来讨论去就觉得,粤港澳大湾区可以率先成为国家现代化的先行示范区,这是我们从智库角度提出这样一个建议.

从现代化这个视角看湾区的话,我们进行一些梳理,向各位专家进行简单汇报.十九大报告47 次突出现代化这个词汇,现代化第一次有了时间表,这个不多说.

大家看十九大报告,我们没有对现代化的具体指标体系和量化指标做出描述,可能是下一步的工作.但我想按照中国的发展态势,基本实现现代化在2035 年我们觉得没有问题.广东加上香港、澳门三地的要素聚合体,在中国、在全球视野下加成中国特色的国家现代化、中国制度模式下的现代化先行区这是可行的.有了这个概念可以把很多东西装在里面去,粤港澳大湾区提出来之后,杭州也坐不住,提出杭州湾区,上海人说还有上海呢,后来在上海参加研讨会的时候他们说上海杭州湾区,现在大家对湾区概念比较敏感.

我们在北京的时候也拜访很多专家,其中我们在写一个东西,建议十九大后几届全会研究什么?我们建议在2020 年十九届五中全会不仅审议“十四五”规划,也要同步研究《2020-2035 年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中长期纲要》.我们从智库角度来对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原则、方针、目标、路径进行总设计.

现代化研究在十九大之后进一步成为显学,不多说.现代化是高度系统性的过程,未来30 年,现代化理论将成为国家发展的主流研究领域.现代化意味着不仅是变化、不仅是状态、不仅是行为、不仅是过程,而是文明的转型,更是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文明的转型,在我们的制度特征下,中国要真的实现现代化,这是了不起的成就.现代化的内涵,我们认为包括了文明、制度、结构等不同层次的现代化,在这么一个表达下面、视角下面,粤港澳大湾区能不能率先实现现代化?

我们看全球四大知名湾区,当然我们这一次把粤港澳大湾区列进去了,全部都是全球现代化的高地,纽约湾区是金融湾区,集中全球最发达要素的集合,在座都是专家,就不展开讲了.湾区是产业湾区,前一段时间我们发了一篇文章,湾区、粤港澳大湾区进行了比较,的同事专门采访很多专家引起了一些反响.旧金山湾区大名鼎鼎,硅谷是科技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视野下,应该是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刚刚几位专家都谈到,粤港澳大湾区有自贸区、有保税区、有香港、深圳两个资本市场,有澳门这么一个国际休闲旅游区.我们集中所有服务贸易的高度,集中了全球市场里面最活跃的资源都在这里面,相逢得力.如果实现一种整合、融合,它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增长极这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还可以把这种制度优势,进一步探讨改革开放40 年之后我们新制度优势到底在什么地方?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再领风气之先、制度优势之先.

四大湾区具体指标对比不多说.我们比上海湾区,这几年深圳一直跟上海比,今天发一篇文章说深圳强,明天发一篇文章说上海强.实际上粤港澳大湾区和上海杭州湾区比较,更具一种制度包容性,因为它有香港、有两个资本市场,有更好的人才流动.当然了上海也有其比较优势,我们认为其发展不可限量.但我们每一次来广东、每一次来深圳,每一次在中国经济受到一些悲观评论的时候来广东、深圳都觉得中国经济很好.这边风景独好.

粤港澳大湾区如果率先建设现代化先行示范区,战略意义何在?第一带动泛珠三角,当然包括大湾区概念,从碎片化到协调发展;第二成为中国第三个国家级经济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与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并行的第三个中国经济增长极.第三构筑环南海经济区,进入南海.我们这种协同,刚刚我们郑所长讲的,不仅要学欧盟、北美, 包括TPP 好经验我们都可以拿过来,构筑环南海经济圈,意义很重大, 打造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龙头基地,具体不展开讲.

建设国家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建议,前面专家讲得很清楚,我们还是要看一看总书记对雄安新区、对雄安新区的一系列定位、把握,可以作为我们的参照.在十九大之后,到底把我们的区域经济建设到什么程度,把城市群放在什么方案下建设,我觉得可以在雄安新区重点内容方面体现国家现代化应该涵盖的主要方案,绿色智慧生态、优美生态环境、公共服务、高端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对外开放等等.

第二就是广东省智库.广东省研究机构可以尽快启动一下国家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发展路径规划工作,我们做研究机构可以先行,广东智库、广东研究机构很活跃、思想很活跃,每一次过来都受到很多思想上的启迪.

第三可以再提出新概念,比如说未来城市、全球城市,比如共享社会方面做一些概念的延展.不仅共享经济,我们的现代化更应该达到“共享社会”,新理念、新框架、新制度以及新共识、新文明的社会.不仅经济建设,我们还要做好社会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一体化,这就是十九大深化改革的方向.改革不是碎片化,改革从根上到细致,从低层重新想清楚,我们要改什么.去年还是前年新华社记者去海南采访迟院长的时候,当时院长说了一句话“改革是和危机的一场赛跑”.后来这组稿几个主要领导都进行了批示,这一块上周学习十九大的时候,我们一个记者提到这篇内参.

杨道匡(澳门经济建设协进会理事长):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第一次参加南方智库论坛.因为时间关系,原来有一个发言稿和PPT,后来因为听了之前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我想浓缩一下,就讲三个关键词:

第一如何深化合作.第二创新方式.第三作为澳门过来的居民、学者,从澳门的视角看湾区和城市群的合作.

先简略回顾一下澳门和内地合作,其实以我的观察是经过三个阶段,不一定准确.

1、2003 年国家商务部分别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区政府签订了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香港喜欢用英文缩写系统,这个大家比较熟悉.澳门特区政府还是简称“安排”,就用中文.从2003 年到2014 年每一年都签一个补充合作协议,到2014 年底这个“安排”的开放度是非常高的,据资料显示163个部类,开放153 项,开放度已经超过95%,我认为这是第一个阶段.

从2015 年开始广东率先挂牌成立自贸区,我如果没有记错,2015 年4 月份广东是成立自贸区,到现在也过了两年半时间了(试验期三年).这个自贸区在总结以往更紧密经贸关系基础上,参照香港、澳门两个自由港,开放度继续提高.

第三阶段就是大家探讨的核心——粤港澳大湾区和城市群的合作.7 月1 日上午在国家主席见证下,由国家发改委、粤港澳三方行政首长在香港签了深化粤港澳湾区合作的框架协议.7 月1 日下午论坛我是作为政府代表团其中一个成员,也去香港参加了会议.从那个时候我一直思考,这个“深化合作”到底应该怎么深化? 2003 年国家商务部和澳门签的“安排”以后,商务部的有关负责人来澳门解说“安排”的时候,特别说了一个关键词——更紧密.这个更紧密就是经贸关系的安排,无论安排还是自贸区主要集中在经贸方面、经济方面,我的理解,这个粤港澳大湾区和城市群的深化合作是在原来经贸的基础上,是全方位、全面合作,这才是“深化”.

但这个“深化”如何进一步扩展?遇到很多问题,刚刚在大家发言中我一直在听、很受启发.

当年签的“安排”三大部分,后面就是贸易投资便利化,最重要所谓“便利化”就是要消除政府层面的障碍.据我观察,或者澳门居民的观察,2003 年到现在,过去了14 年时间,有很多障碍还没有消除.我说一个建议:能否在今天那么好基础上,有那么多专家,我们继续搞一些比较小型的论证会或者研讨会,把一些深入分析、建议形成一份报告.

借此机会提两个小事:第一,我也是广东政协委员,参加政协会议作大会发言.港澳居民乘坐高铁,这是很方便交通工具,港澳居民可以在网上预订这个票,凭港澳居民往返内地通行卡,在高铁站的自助机拿一个条后要重新排队,一般情况下半个小时,遇到大节日超过一个小时.这样有很多港澳居民为赶上车必须提前一天先过来排队取了票,因为第二天又带着行李,可能还有其他随行人员.第二天就可以凭票直接入闸,这一套管理办法很不方便港澳居民.现在区域合作,给予港澳居民国民待遇,也要让港澳居民融入国家发展,但在一些很小、很琐碎的事情上,可能就是铁路公司或者机关,设置了很多人为障碍,就变成对港澳居民来说,本来很快捷的交通工具就变成非常周折.今天在大会发言的这些事,香港居民、台湾同胞都纷纷告诉我,他们也是同样的情况,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人为障碍.港澳都有两地车牌要进入内地,必须要有港澳车牌、内地车牌,每年换牌很周折.比如澳门居民,因为是在广东省厅交管局,地点在广州市北郊嘉禾那个地方,每年续期拿着批文去窗口办,资料完备的话几分钟就办好,但一趟往返花大半天,还要亲自办.今年我也有一个提案,能否把下放到毗邻香港的深圳、毗邻澳门的珠海?后来给了我一个书面回复:还是不行.但现在表示网上可以搞.

从以上两件港澳居民日常生活小事可以看出来,在政府层面有很多关节没有打通.建议研究清楚进一步深化合作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刚才大家都已经谈到了,“一国两制”社会制度、法律制度不同,大家不要小看法律制度,因为香港、澳门都有立法会,很多政府比如说区域合作,需要有通过立法形式,通过立法会.但这个议案要在议会通不过,合作就会受到障碍,香港这方面就很明显,具体不展开说.

还有关税区不同,有口岸的管制,三地货币不同,持有不一样,香港居民是香港、澳门居民是澳门,内地是居民,刚刚高铁例子就是这样.这一系列的不同,如何在未来湾区深化合作之中,能够把它解决掉?这是我们必须要越过的障碍,否则谈很多宏观政策、愿景,但就是落地不了.落地不了就等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是我谈的第一点,如何深化合作.

建议:在消除政府层面的障碍方面,我们能否把2003 年签约的协议实施到现在14 年所遇到的问题,先用一个表列一下,这样清楚问题在哪里.哪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立即出台一些措施.难点、瓶颈的地方就要通过政府和粤港澳三方成立协调机制,从政府规划、政府层面解决这个问题.深化合作需要建立机制,举一个例子香港回归祖国之后,香港跟广东建立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即每年一度政府高层和合作部门举办的年度会议,把重大合作事项商议.澳门回归以后,澳门跟广东也建立粤澳合作联席会,但粤港、粤澳都是分开,目前粤港澳没有建立一个合作联席机制,没有联席会.这如何在机制方面提供保障?这一个是作为一项建议.

第二谈谈创新方式.既然前面遇到那么多障碍,我们现在要立足未来,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关节点,如何创新方式?在此举一个具体案例.港珠澳大桥硬件非常好,建设是分三段建设:香港段、广东段、澳门段.在建设协调过程中就成立了一个叫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由粤港澳三方派官员参与管理局,这是管理方面.将来营运据我了解桥上、桥下的运营方也是粤港澳三方同组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这样就排除哪里车可以上桥,哪里不能上桥.从这个案例得到一个启发,未来的湾区城市群合作,我们首先选择公用事业作为一个突破点,能不能成立粤港澳三方股份有限公司,比如供水、供电、环境保护、垃圾处理、民生,比如说安保、医疗服务,你要成立了这些公用事业粤港澳三方股份有限公司,这样就共同投资、共同管理,解决很多民生问题,这个非常关键.因为你需要让居民感受到这个湾区合作的成果,而且还要让他们支持,建议首先从能够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切入点,这样就很容易获得认同.

第三.也是最后一点,澳门如何参与?在7 月1 日签订的深化湾区合作框架协议里面,澳门的定位合作目标三个:第一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第二中葡商贸服务平台、第三澳门和葡语系国家的文化交流基地,这三项是澳门定位.但凭澳门这个小城市,能否承担起国家赋予的很弘愿、很宏大的目标?有难度,通过什么方式?区域合作.今天标题是湾区,但我看中湾区后面的城市群,湾区是空间概念,后面就是9+2 城市群,广东9 个地级市+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通过这样一细分就有一个想法.

站在澳门角度,能不能将澳门等同于11 个城市之一,澳门可以通过这个湾区深化合作和10 个城市进行合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广东城市也可以,作为10+1 其中之一部分,他也跟10 个区域合作.那么11个城市+10,就又有110 个,这样可以解决澳门现在遇到很多瓶颈问题.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展开了,我更加希望还有一些小规模论证会、研讨会,把一些我们想到的问题,把它逐步细化,提出一些建议,更可行的提供给国家决策部门参考.

王晓(主持人):

谢谢杨道匡先生的精彩演讲,杨先生提出我们还要落实一些智库建议,建议我们搞一些小型论证会,接下来我们会组织这方面的论证会.一直以来澳门社科界跟广东社科界交往很深,从1992 年到现在连续25 年,每年都有粤港澳合作,都没有间断过,有一批港澳学者对我们都是非常支持,在这里表示感谢.现在请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王珺先生演讲.

王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

各位上午好.今天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以及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面很多专家都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我这里想谈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比如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进入到世界舞台,这是一个判断.第二再需要构建全面的开放新体制,这个不多说.

在这样的格局当中,粤港澳大湾区扮演一种什么角色?我们的研究感觉是作为第一梯队先行引领,以及示范带动作用,给全国开放格局提供支撑.

要做这样的事情,也提出了新使命.现在经常说湾区,一说湾区往往和、纽约、旧金山相比较,这个湾区跟其他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就是“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众多城市、包括不同的汇率币值,这种情况不多说.

范秘书长、郑教授等都提到如何合作、怎么样合作,这是重点.为什么?因为这个湾区和别的湾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一国两制”,不同的税制、币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合作?经济学有一个最基本的东西,所有合作有成本有收益,每个人的合作都是建立在个人或者自己的利益基础上寻找,比如说我收益是什么?我需要花费成本是什么?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要寻找和我们有共识的建立什么基础上?这一定建立在利益基础上.

当然对待同样一件事情比如说9+2,各个利益主体反应不一样,因为所获得利益也不一样.就像我们说一个楼里面装电梯一样,一楼和六楼装电梯的收益、成本能一样吗?不一样.这种情况下如何推进有效合作?我提出三点:

第一现在提出合作,哪疼打哪?对不对?也对,但可能避开合作,比如说这个地方疼、这个地方很关键,需要解决,实际上中国改革路子是渐进的方式,大家琢磨一下就知道,这种合作也需要根据中国改革经验推动这种合作方式.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推进三种容易形成共识的合作:

第一公共品.现在谈合作,大量民间合作长期存在,越来越紧密,这个很重要.一谈合作肯定需要有一个主体,需要签合约,谁?地方政府.政府从哪里做起?我们现在经常讲说要做一个规划、包括产业,再三讲产业要从公共品当中剥离出来,不要先把产业放进去.这是竞争性产业,比如能源、基础设施是不是产业?是.但在初期来讲,政府可以做的就是你管辖范围内的公共品.

公共品是什么?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制度环境.产业是在什么情况?比如我们做了多少个区域什么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在什么情况下做?产业和国际贸易是一样的,贸易只有在交易当中才能分工,没有交易是没有分工的.那么产业只有在要素流动当中,才能形成其积聚,才能形成、才能看出来各自的发展特点.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现在做产业规划,我觉得做一个长远的规划,但建立在公共基础设施先完善的基础上,使要素能够更充分的流动基础上,使它形成各地区的集聚,这种集聚形成其变化特点,这样才有各地区的专业化特征.

第二从抓新机遇开始.什么是抓新机遇开始?所有的合作都有成本的,成本是根据个人来衡量,他参与这个过程当中,他的收益是什么?他所花的代价是什么?举一个例子,二十世纪80 年代顺德某一个村里面,出现很多的生产风扇的企业,于是政府就说要协调起来,你协调干什么?有一些风扇内地消费,有一些销往欧洲、北美相互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没有什么相互之间的配套的东西.这样协调就变得很困难,从存量角度协调困难.但假如都往欧洲发展,或者都往北美发展,这个时候大家就需要有一个共识了.我觉得现在中国现在提供了比如“一带一路”的新发展机遇,而且在新发展机遇当中,内地大量的企业要出去.

香港是超级联系人,有更多的有专业素质的队伍,包括国际方面懂律师、会计等行业的专业队伍,这方面非常强.但毕竟是毛,皮是什么?皮就是国内企业要出去对它产生需求,这样相互之间就有需求.

比如澳门,在“一带一路”出去当中,葡语国家1.23亿人口,除了欧洲一些国家还有拉美国家,这些葡语法律、语言,进入这些体系,对他就产生了需求.在这种共同面对相同的机会当中,我们联手做这些事情,形成共识,再对存量产生影响,我觉得反而是比较好的方式.中国的改革也是通过存量调动增量的方式,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更多的视角可以通过增量解决这方面问题.

第三、刚刚郑教授谈到单边开放,我就说现在有一个很重要事情,十九大报告谈到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排名.11 月1 日世界银行刚刚公布营商环境,中国排名第78 位,广东旁边的中国香港排名第5 位.2016 年我们社科院跟工商局一起联手做广东省的营商环境进展,全球开办一个企业大概是21 天,2016 年广东省平均水平比这个多,2017 年上半年已经改为15.7 天、通过放管,大幅度的优化.中国2016 年是28.9 天,现在大概20 天左右,也是明显在改进.

但同时我们要看到,珠三角这9 个城市,你就看你的周边,广东改革开放,就是通过开放推动发展,找到标杆、找到差距,找到差距知道我怎么做,我们门口的香港在营商环境上怎么做的?做到全球190 多个国家地区第5 名,我就按照你的方式改,这也是一个方面.实现十九大报告谈到的优化营商环境,在全面推进开放新格局当中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无非就是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虽然改进比较快,但我们和这些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别的地方语言、环境、历史背景、文化特点不一样,但香港就在我们旁边,我们如何做好这件事情?刚刚郑教授说单边开放,第一步我们先把自己的营商环境做好,营商环境做好了、增加了更多合作空间和可能性.

本文结束语,该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主题演讲和主题演讲实录和智库方面的致辞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致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第七届中国工业软件高层论坛举办
本报讯 近日,“2016 年度国产工业软件优秀解决方案展示对接活动广州专场、第七届中国工业软件发展高层论坛暨云计算应用推介会”在广州举办 本次活动是在信息化和指导下,中国工业软.

第五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明年4月于深圳举办中国电子报社继续承办主论坛与奖评选
本报讯记者刘静报道 11 月2日,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决定于2017 年4 月9 日至11 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共同举办第五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17) 中国电子报社继续承.

第八届中国绿色高层论坛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和城镇化绿色国际论坛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2017 年6 月2 日,在第46 个世界环境日前夕,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办,绿色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承办,第八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化绿色发展国际论坛启动仪式,在北京.

第三届中国食品追溯技术全产业链高峰论坛暨展览会将于11月中旬在北京举行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 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开展“食品安全追溯”活动,保障人民群众.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