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因素分析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和新形势下中欧经贸关系与制约因素分析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主题:因素分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7

新形势下中欧经贸关系与制约因素分析,该文是因素分析方面论文范文检索跟中欧经贸和制约因素分析和形势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形势和政策论文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形势和政策论文形势和政策论文两岸关系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内容提要】经贸合作是中欧关系的“顶梁柱”和“压舱石”.改革开放40年来,与欧洲国家的经贸和技术合作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欧洲国家也从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庞大市场中受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中国坚定支持欧盟和欧洲一体化,中欧合作更加紧密.近两年来,欧盟面临诸多内外挑战,对外来投资的防范意识和敏感性提升,中欧经贸合作面临新挑战.分析当前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制约因素及应对之策,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欧经贸合作稳步发展.

【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发展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亚欧互联互通;次区域合作

【DOI】10.19422/j.cnki.ddsj.2018.12.014

经贸关系是中欧关系的“顶梁柱”和“压舱石”.长期以来,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来源地和重要外资来源地,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与欧洲国家的经贸和技术合作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欧洲国家因为较早抓住中国开放机遇和进入中国市场而受益颇多.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期间,中国通过购买欧债、扩大经贸合作等方式,支持和帮助欧洲国家走出困境,中欧合作更加紧密.

当前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

2018 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 周年.中欧经贸关系在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基础上实现了全面快速稳定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欧经贸合作全方位推进和蓬勃发展,从数量到质量都呈倍数增长.欧盟已连续14 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经贸关系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

自2003 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欧双边贸易额与投资额均不断增长.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中欧双边贸易总额已从2004 年的1773亿美元(当时欧盟为25 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尚未加入)增长到2008 年的4256 亿美元(当时欧盟是27 国,克罗地亚尚未加入),再到2017年高达6169 亿美元(见图1).[1] 中欧双向投资同样增长迅速,截至2018年1 月,欧盟累计对华直接投资1208亿美元,相比2004 年的421 亿美元,增长了近800 亿美元;2004 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达5.37 亿美元,2018年1 月已达796 亿美元,15 年间增长了将近150 倍.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目前在华投资的欧盟企业有1.6万家,[2]广阔的中国市场为这些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而中国对欧直接投资则为欧盟成员国在创造就业岗位及税收方面贡献良多.中欧贸易与投资额度不断扩大,产业领域持续拓宽,中欧经贸关系蓬勃发展.

中国和欧盟于2013 年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共同宣布启动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目前双方已进行多轮谈判.2018 年7 月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欧盟方面表示,正将《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列为中欧经贸关系的最优先事务,并致力于推动谈判进入新阶段.[3] 一旦双边投资协定达成,必将进一步提高中欧双向投资水平并为双方企业带来新的盈利机遇.一直以来,中国都欢迎欧洲企业来华投资,希望欧洲企业继续把中国市场作为投资首选地,挖掘高端制造业、服务业潜力.中国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为欧洲企业来华投资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和环境.2018 年11 月初,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在上海举办.主席在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明确宣布了中国扩大开放的新举措.他指出,中国将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快出台外商投资法规,全面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特别是在知识产权方面,提高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对侵犯外商知识产权行为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4] 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并积极参加“进*”,其中欧洲参展国家有15 个.许多欧洲国家都表示,“进*”不仅为推动世界范围内的商品自由流动提供了崭新平台,更为其国内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以上这些都将为中欧经贸合作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是发展战略对接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向优势互补的务实合作方向发展.中欧合作是优势互补的结果,来自欧洲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将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助力,同时中国日益增长的对欧投资、高性价比装备、工程建设经验以及消费需求加快升级的庞大市场,也必将给欧洲国家带来持久发展机遇.

2013 年,在中国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欧盟推进“欧洲2020”战略背景下,中欧双方共同制定《中欧合作2020 战略规划》,在经贸领域明确了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目标,决定在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机制引领下,为中欧贸易持续高速健康增长创造条件,并就投资保护、市场准入、政府采购政策等进行磋商和对接,为中欧双方企业开展互利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促进经贸和基础设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自2013年提出至今,已有23 个欧洲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15 年,中国与欧盟签订建立互联互通平台协议,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投资计划对接.欧洲投资计划总规模达3150 亿欧元,旨在重振欧盟经济,促进增长和增加就业.投资重点包括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项目及研发,其投资重点领域与中国的优势、经验及需求相契合,其成功实施也需要中国的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投资计划对接,可以助力中国企业投资欧洲,同时为欧洲带来更多投资和贸易机会,为中欧在第三方开展经贸合作提供新的平台,扩大利益融合.中欧合作互补性强,合作面远大于竞争面,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中欧发展战略对接以来,物流陆路运输成本下降,通关速度大大提高,推动了欧盟整体国际贸易的效率.[5]

2018 年9 月,欧盟委员会公布题为《连接欧洲和亚洲——对欧盟战略的设想》政策文件,[6] 就欧亚建设基础设施、加强互联互通提出全面系统的政策主张,并计划在2021—2027年的预算期内提供1230 亿欧元用于改善与亚洲的联系,其中加强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是首要议程.可以预见,亚欧互联互通和欧洲投资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将为中欧双方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并成为中欧经贸关系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是中国与欧洲次区域合作助力中欧经贸关系发展.中国与欧盟及其成员国通过发展战略对接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除与欧洲大国的对接合作(如“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新工业法国”“英国制造2050”等),中国还与欧洲次区域广泛开展合作,助力中欧经贸关系持续发展,如中国与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经贸合作、中国与南欧国家经贸合作、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等.

波罗的海经济圈所在的北欧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地区之一.中国与北欧国家的船运贸易源远流长,20 世纪50—60 年代,中国对外贸易中很大部分是由北欧国家的船队运输.早在20 世纪50 年代,中国就与芬兰、瑞典、丹麦分别签署了政府间贸易协定.2013 年中国与冰岛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与欧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2017 年主席访问芬兰开启了他作为中国国家元首对北欧的首次访问,之后中芬经贸关系、中国与北欧波罗的海国家经贸关系均获得稳定增长.目前中国至北欧货运班列(中欧班列北欧线)已经开通,北欧国家进驻中国的企业已达上千家.

中国与南欧次区域经贸合作,特别是与希腊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作成果丰硕,其中比雷埃夫斯港(下称比港)是互联互通双赢合作的范例,经中国对比港的改扩建、完善管理后,港口吞吐量在2010—2017 年间增长了4.7 倍,在全球的排名已由2010 年的第93 位提升至2017 年的第36 位.[7] 此外,“中欧陆海快线”通过港口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将海运到比港的货物经铁路运输至奥地利、匈牙利、捷克等中欧国家,大大提高了中国企业的货物运输效率.比港和“中欧陆海快线”为希腊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提高了其经济收入.近期,意大利和葡萄牙正积极推进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对接,葡萄牙正与中国洽谈锡尼什港(Sines)集装箱货运港与中国远洋集团(中远)开展合作.[8] 葡萄牙希望该港能借此成为连接欧亚的陆路和海路中心,带动其经济增长.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次区域经贸合作已机制化,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与欧洲在发展战略对接和经贸领域合作的先行实践.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16+1 合作”)始于2012 年,在当年首届领导人会晤上宣布的12 项关于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友好合作的举措中,促进贸易、加强投资和金融合作是主要内容.几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发展迅猛,成果显著.匈塞铁路建设、波黑斯坦纳里火电站、黑山南北高速公路、波兰输变电工程等成为“16+1 合作”的示范项目.中欧班列自2011 年开行以来,累计开行数量突破1 万列,到达中东欧4 个国家8 个城市.截至目前,中国已与中东欧16 国签署了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16 国全覆盖,双方贸易和投资额不断扩大.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次区域合作不仅有利于中东欧国家加快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欧洲整体的平衡发展和一体化进程.

综上所述,中国与欧盟通过发展战略对接和次区域合作等促进中欧经贸关系向优势互补的务实合作方向不断发展,成果卓著.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世界贸易增长仍较低迷,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给既有的大国关系、国际秩序及全球治理体系带来巨大冲击,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演变.中美、欧美经贸关系均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2017 年底欧盟出台新规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计划出台新的欧盟外资审查框架,[9] 借安全名义限制包括中国资本在内的外资对欧盟企业特别是重大高科技企业的收购并购,欧盟发布的相关报告也对中国的市场开放问题等频放厥词,[10] 反映出欧盟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资防范意识和敏感性大幅提升.

当前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

2016 年以来,逆全球化浪潮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产生了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世界贸易组织(WTO)多边框架基本准则受到各种变相扭曲和抵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无视和违背WTO 准则,不约而同地试图在贸易上挤压中国,反映出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第一,全球经济大环境不容乐观,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演变.2018 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十周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余波仍在,产生危机的隐患远未完全根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呼吁的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创新没有到位,世界贸易连续六年低迷后仍难以恢复到危机前的较快增长势头.虽然世界经济进入整体复苏阶段,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中欧经贸关系发展也难免受到影响.

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加剧热点地区地缘政治冲突,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受到挑战.对欧盟而言,其成立和发展本身就是建立在自由贸易原则基础上区域一体化的产物,其核心价值观和核心利益是多边主义和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美国优先”政策对欧盟秉承和坚持的核心利益和核心价值观造成直接冲击和否定,这是欧盟无法接受的.在2018 年11 月11 日出席巴黎纪念一战停战百年仪式时,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都在发言中以非常强硬的态度批评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有,欧盟和美国一直以来都将同盟关系放在重要位置,而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与欧盟在北约军费和经贸等问题上的分歧意味着其对欧洲盟友及欧洲安全体系的漠视态度,欧美同盟关系遭遇波折.欧盟产生巨大的不安全感,担心欧美关系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失去美国同盟意味着其将在地缘政治上独自面对东边的俄罗斯、经济上独自面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挑战.欧盟的孤立感和不安全感使其整体焦虑上升,在处理中欧关系时摇摆不定,如在知识产权、双向投资等方面,以前可以通过谈判甚至妥协解决,现随着危机感上升则易对中欧合作采取较为激进和更为计较的态度.

第二,欧洲面临严峻复杂的内部挑战.近年来,欧洲受到英国“脱欧”、难民和移民问题、恐怖主义、民粹主义及独立势力抬头等多重挑战,各国政府内外政策都面临巨大压力.法德对推进欧洲一体化和加强欧盟建设达成共识,但囿于各种因素进展缓慢.欧洲难以形成统一声音和强大力量对外发挥影响.

在欧盟内部,一体化发展与“多速欧洲”即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交织在一起,对欧盟统一市场和内部团结形成巨大冲击.新形势下,为了加强团结,欧盟需将各成员国进一步整合在一起,将除西欧国家外的中东欧成员国重新紧密团结在核心欧洲和欧元区周围.中东欧国家传统上是西欧国家产业输出的主要对象国,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期间很多中东欧国家为谋求自身发展“向东看”,通过“16+1合作”实现较快增长.因此,欧盟在重新启动“法德轴心”的时机下,显而易见会通过各种方式显示大欧洲一体化和团结,既要把中东欧国家拉回来,同时也彰显带领欧洲重新在多极化世界中回到强权地位的雄心.此外,欧盟还通过对美国及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示强,展示其对一体化前景的信念、重振欧洲的雄心以及在欧盟内的领导能力.在此背景下,欧盟对中国与欧洲各次区域开展深度合作持有疑虑,担心经贸合作有朝一日会转化为中国在该次区域的“政治影响力”.[11] 不过,中国与南欧国家、中东欧国家等的经贸合作促进了当地就业、基础设施改造和产业升级,对欧盟整体平衡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是不争的事实.

第三,中欧之间发展水平对比发生变化.受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欧双方在竞争层面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过去的竞争中,欧盟总体上有优越感,认为中国与其有差距,特别在高附加值产业、技术领域,欧盟在高端,中国在中端甚至低端.而今则不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欧盟在资本、技术等方面的差距迅速缩小,某些领域接近欧洲先进技术水平,发展潜力和市场优势明显,使欧盟感到巨大压力.欧盟自身内部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以及面对中国快速崛起而无力进行平衡所产生的焦虑感,促使其采取防御、防范,甚至排斥、对立的政策和反应.2017 年9 月,欧盟委员会向欧洲议会建议,为防范非欧盟国家在欧投资激增出现“贸易不公平情况”,特别是在能源、航天、交通等战略部门,提议建立欧盟层面的外资审查框架,对来自非欧盟国家的投资实施检查,这也反映出欧盟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资收购、并购欧盟重大高新技术企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质疑、担忧和焦虑,担心外资“偷走”先进技术,进而导致欧盟失去技术优势.

综上所述,中国快速崛起,国内市场不断拓展、经济结构调整升级、GDP 总量增长以及“一带一路”建设迅速推进等,使得西方国家短期内无法适应.因此欧美等西方国家从传统思维出发,势必引发其内心的疑虑和恐惧,产生焦虑感.在不能拿出一套完整应对策略之前,恐怕这种疑虑会占据上风,这也促使欧盟通过引入“市场扭曲”概念、出台投资审查框架、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举动,显示其对抗性和不合作的态度.

对策建议

第一,面对国际秩序重塑要保持战略定力.中国与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大国之间的关系开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欧美作为守成势力,不愿看到新兴力量崛起改变其在既有国际秩序中的主导和支配地位.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政治经济打压甚至武力威胁手段很难奏效,于是高调推出“利益再分配、规则再制定、责任再分担”,试图给中国套上规则和责任的“紧箍咒”.因此要认识到,欧美与中国的摩擦、拉锯和较量非短期可以解决,战略相持将是长期的.中国应保持耐心、从长计议,策略性地与其进行博弈和周旋,尽量避免发生正面冲突;中国应继续高举“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大旗,充分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包容方向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切实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中国要善于利用外部环境的变化,化挑战为机遇、转压力成动力,倒逼自身加快内外开放、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提高市场化、国际化水平.在进一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快关键与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投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中国要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和成果,带动更多国家实现共同发展;要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不断提供具有影响力的全球公共产品,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建“一带一路”,引领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探索、提供新典范.

第三,重视加强与欧盟的对话与合作.虽然欧盟与美日等西方国家在寻求规范约束中国发展问题上有共同利益,但中欧毕竟没有根本性战略冲突和地缘利益争夺,反而在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等重大问题上共同立场鲜明,因此加强与欧盟对话沟通、妥善处理分歧与各自关切,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符合双方利益需要.目前中欧已通过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就WTO 改革问题达成初步共识,双方建立起相关磋商工作组,希望尽快就相关改革问题形成共同立场,为推动WTO 改革合理方案的出台奠定基础.中方支持改革完善WTO 规则,但要遵循公开、透明、包容、非歧视等基本原则,特别要保护发展中国家根本权益和基本关切,有利于缩小南北发展差距.应根据形势变化,尽快制定下一步对中欧长期战略,调整相关外交、经贸政策,策略上应更具灵活性,努力开创中欧共同发展、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第四,增强运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意识.要加强对WTO 等国际机制的相关规则研究,熟练掌握世界贸易法规准则.面对西方国家越来越多动用国际贸易法律规则进行打压,有关部门及智库应深入发掘WTO 等国际机制的相关规则中可为我所用的有利条款,改变被动遵守国际规则的状态,争取于我有利的结果.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调整与修订,扩大自身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应加快培养精通国际法和国际贸易规则的专门人才,未雨绸缪,以便在当前和未来的规则之争中占据主动.还要加强相关政策宣示和舆论引导,最近中国及时发布《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介绍中国入世以来认真履约情况及对世界贸易的贡献,呼吁国际社会共同维护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就起到澄清事实、拨乱反正的良好效果.

【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资助项目“欧洲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责任编辑:魏丹丹)

此文总结:上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中欧经贸和制约因素分析和形势方面的因素分析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论新形势下制约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的因素和
孙虎(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农机推广站, 安徽阜阳236000)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理念 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国家给予购买农业机械的农民群众一定的补贴,农民群众的购.

国际经贸新形势下大宗商品贸易定价机制 以棉花等为例
摘 要 在对20152016 年世界总体经济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国际经贸格局的变化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就TPP 对中国及世界贸易格局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国际经贸格局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后续构建和.

把握中美关系的话语权:新形势下中美关系应如何过渡
2017年1月20日,美国迎来第45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 从特朗普宣布参选总统到今日,美国的精英乃至主流媒体都不看好、不接受这样一位个性鲜明的领导人入主白宫 .

两岸关系新形势新变化
由于台湾新执政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中,使得持续8年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势头受到严重冲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遭到损毁,两岸同胞尤其是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受.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