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数字图书馆学术论文怎么写 跟移动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空间建设构想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数字图书馆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22

移动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空间建设构想,该文是关于数字图书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和数字图书馆和新媒体和移动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数字图书馆论文参考文献:

数字图书馆论文参考文献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论文新媒体营销论文数字媒体论文环境污染论文

李 轶

(江西理工大学图书馆 江西赣州 341000)

[摘 要] 本文提出了移动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数字化过程中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及趋势——数字图书馆知识空间,通过对这种新的服务形式的模式构想、建设构想及创新构想的阐述,为构建由有线网PC端应用系统和移动网的手机应用客户端有机组成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空间服务提供指导性参考.

[关键词] 移动新媒体;数字图书馆;知识空间;服务平台;互联网+;全终端服务;个性化服务;全方位服务

1概述

人类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加以记录并收集存放,以便于有效的学习、交流和利用,图书馆在人对知识的渴求中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记录的载体,存储的形式都在不断发生演变,从古巴比伦泥板文献的*地,到中国古代竹简木牍的藏经楼,再到现代的大型复合型图书馆,直至时下的数字图书馆,图书馆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不断演变,折射出外在影响的巨大驱动力,同时也说明人类对于知识的渴求始终如一.

互联网形成初期,美国信息技术咨询委员会就提出:“未来数字图书馆使每一位公民都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连入因特网,克服地理、语种和文化的限制,友好、多形式、迅速高效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人类的所有知识.”,不可否认,在现今这个全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对资源的采选、揭示、发布等职能正逐渐弱化,对资源的所有权逐渐流失,这从根本上动摇了图书馆在传统资源服务中的地位‘2].近年来,特别是高校馆,为满足和保障读者的学习和科研的需求,不断扩张图书、丰富馆藏、购买大量的电子资源,但尽管如此,却似乎未能提供一个完善的资源保障服务.馆员的服务弱化、资源利用率不高、无法掌握读者的资源使用行为、服务缺少永久性等一些问题逐渐浮现‘3].如今的图书馆服务具有很强的技术敏感性,随着互联网、多媒体、大数据、云存储等各种新的资源存储媒介、存储技术和存储形式的引入,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及获取所需知识信息的形式正发生着世上最具颠覆性的一次变化,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成为一个最大的命题.

基于以上,笔者提出一个设想:能否建设一个基于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不同以往的,功能更加强大、更具实用性的知识空间.这个空间能够为每位读者提供多终端数据实时同步,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订阅相应的专题,也可以自由快捷地根据自身需求筛选、汇集资料,创建自己的专题,构建自己的学术档案,记录自己以及与同行交流的阅读感受、创新思想‘41并永久保存.在这个知识空间中,无缝嵌入了学习、研究、讨论的公众交流空间,随时交流学习心得,发表个人感想,更有与一流学者沟通交流的机会,更能实现从“听他说”到“我要说”的角色转换.

2数字图书馆知识空间服务模式构想

数字知识空间中应逐步实现从资源聚类到知识重组的升华,按需嵌入信息素养培训与指导,创建有效的群组及社交机制.数字图书馆知识空间服务平台是由数字空间系统+数字资源+全网络服务平台三大模块构成.正如传统实体图书馆的馆藏、流通和阅览室服务系统都必须依托图书馆馆舍空间存在和展开一样,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全网络服务平台也需要建设在数字化空间系统中.基于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空间服务平台应以网络知识空间系统建设为基础,同时建设知识空间数字资源专题组织、管理系统和基于社交的全终端服务系统,构建由有线网PC端应用系统和移动网的手机应用客户端有机组成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空间服务平台,从而使读者在这个统一空间系统里不仅可以便捷、高效地对图书馆拥有的资源进行组织、筛选、阅读、学习、保存,还可以通过专题领域和学习圈子等进行资源转发、分享、评论、笔记等即时的交流互动,为广大读者构建一个:自主组织知识的空间,自由重构知识关系的工具,分享交流知识的社区.

数字图书馆中的“数据”应是基于用户行为的大数据,而基于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空间服务平台,可以将隐藏于海量数据中的信息和知识挖掘出来,分析读者喜好,为读者推送相关资源.同时应具有强大的移动设备可视化编辑器,涵盖文本编辑器的特色功能,并且应该能够包容各类浏览器之间的差异,操作界面友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5].通过特定的工具对用户在平台上的行为进行记录,通过收集用户的所有操作,进行相关算法分析.

其理想模式如下图:

3 数字知识空间服务平台建设构想

知识空间服务平台应是一个集资源、工具、平台、空间为研发理念,设计思路秉承的是以简单易用为第一设计原则,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重组,以全新的信息组织形式为读者服务,将各类资源个性化、智能化地推送到每个读者的手中,为每个人打造一个知识服务空间,读者在该空间里可以建立专题库、记录阅读过程、交流学习心得,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服务空间.

3.1 打破时空限制,实现空间转化

不论虚拟还是现实,任何信息的存储都需要空间,图书馆是纸质文献存储及读者学习行为的支撑场所,而数字信息的存储、应用以及读者虚拟使用行为的支撑空间应当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特,操作层应设定读者自主创作空间、记录空间、浏览空间、交流空间、资源检索空间、下载空间和用户个性化空间,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读者的个性化服务,其中资源检索空间应支持跨库检索,并将现有的各类文献资源融合,实在读者可选择性一站式检索;而用户个性化空间可以选择性对创作、记录、浏览、交流等空间根据自己的访问习惯进行编排.

3.2建设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新平台

利用知识空间服务系统,对读者使用相关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和保存,脱离传统数据库的泛搜索模式,打造类似空间的用户自主选择内容模式,使读者登陆平台后看到的知识空间界面到内容都是有针对性的,界面根据自己的访问习惯、操作习惯甚至颜色搭配自主设定;内容则可根据自身的研究领域、浏览倾向、资源类别等进行设置,真正做到每个读者均有一片适合自己的学习天地,做到真正的“个性化”,并实现与用户登录名绑定的后台资源关联性计算推送,使各类读者均能从平台获得符合自身需求的服务.

3.3有的放矢服务特定群体

3.3.1 服务新人学的本科生和硕博士研究生

图书馆可针对每年新人学的本科生和硕博士研究生,利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络平台的数字化知识空间服务系统,创新人馆教育新模式.通过专题创作工具创建新生入馆教育专题,插入图书馆自主拍摄的馆内外介绍视频和照片等多媒体资源,结合文字介绍,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线进行整理,让新生不用到图书馆,就能在移动平台上对图书馆的历史以及各项服务、资源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在平台上开设入馆教育在线课程,来进一步保证新生人馆教育的效果,这种翻转传统图书馆入馆教育模式的方式,必定能让图书馆的入馆教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3.2服务在校本科生和硕博士研究生

在移动互联网络蓬勃发展的今天,移动互联终端已基本覆盖了目前的学生群体,要想使图书馆的资源能更有效地被学生使用,就必须借助移动平台,通过基于移动互联网络平台的数字化知识空间服务系统的中的专题运用平台,图书馆将图书馆相关内容、服务整理在一起,并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将相关内容直接推送到学生的手机上,使得在校学生可以更好的获取到图书馆服务、信息.同时,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建设起学术交流圈,学生可以从被动转向主动化形式转变,即学生不仅仅可以被动的接受图书馆服务、资源、信息,更能通过各种交流圈来主动的享受到图书馆服务.比如通过同校学生或老师的笔记圈分享等,使一搜即得变为不搜即得.通过这个学术交流平台进行图书馆资源的传播,会大大的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使图书馆能更好的为在校师生服务.

3.3.3服务每年新进教师

现代图书馆已全面进入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阶段,馆藏资源在加工排序、存储*、传递利用等方面都大量利用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图书馆服务也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资源共享、主动开放已成为主流‘9].通过基于移动互联网络平台的数字化知识空间服务系统,新进教师可以在教研室、实验室甚至是家里方便的利用网络和移动客户端,而无需亲自到图书馆来咨询了解,节省大量宝贵时间.同时,新进教师还可以在该平台上加入本校老教师创建的工作交流圈,或者是通过老教师根据自己的使用心得制作的专题,来学习老教师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经验,对于在平台上认识的有经验的老教师,还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跟他进行交流,来快速的掌握利用图书馆的知识和技能.

3.3.4服务院系科研团队

为学校聚合各个院系知识服务需求、提高图书馆服务院系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其院系老师学习期间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显得特别重要.基于移动互联网络平台的数字化知识空间服务系统以其便捷性和灵活性,将根据不同培训班的需求建设不同的学术域,来提供相应的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并帮助这些不同的专业建立不同的学术交流圈,方便大家在移动端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和互动,从而进一步增强培训的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提升了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也提升了学校在业界的地位.

3.4打造知识信息储存的永久性平台

通过知识空间服务平台与大型数据存储商的付费合作,实现知识永久储存‘m].支持学生保留学习记录,保留考试资料,记录笔记;支持老师将课件、课程记录以及和学生交流都保留;对于科研人员,海量的科研数据研究手稿、多媒体数据、工作报告、实验报告等是不可忽视的知识资产.高校作为学术资源的“生产商”和“开发商”,真正的担任保存管理和利用这些学术资源的重任.

3.5 实现全终端服务

高校图书馆正在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日益呈现出服务前移的趋势.通过知识空间服务平台打造全面服务,实现读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享受到图书馆服务‘II].包含入馆教育服务、资源服务、学科服务、特色资源建设等;通过知识空间服务系统,学科馆员可以更好的了解读者需求、院系等需求,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服务.

4数字图书馆知识空间创新构想

4.1 推翻原有资源建设形势,实现知识重构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社会个体对知识或者说信息的服务需求急剧增长.“互联网+”时代,知识信息数量庞杂,形式也随着信息数字化而产生剧变,图书馆面向大众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功能定位必然面临重构的机遇[12].

数字图书馆创作平台支持知识重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知识加工后来管理专题,对接图书馆购买的学术资源,形成知识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全员参与的图书馆建设.通过在知识空间服务平台的自主知识重构行为,让读者既能享受信息服务又能提供信息服务,扮演资源利用者和建设者的双重角色,拥有馆员和读者的双重身份,培养读者自主服务的积极性和习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转型——由“图书馆建设”变为“读者建设”.同时,开发强大的共享功能,知识空间服务平台除可以实现优质自建专题、专辑、课件等行为在平台内部的便捷流转外,还应支持各类异构平台的多形式交互转发,如消息、通知以及微信、等第三方平台,最大化降低资源的传递门槛,最大化实现数字资源的传播共享.

4.2无缝对接图书馆资源,实现知识整合

图书馆为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购买了很多数字化资源,这些系统分属于不同的公司,采用不同的数据结构,是一个个封闭的系统,为使读者更加方便的获取原文,提高资源利用率,信息资源整合技术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互联网+”时代,整合是趋势,知识空间在数字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资源平台、教学平台、一站式检索平台、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平台等等多个产品的无缝对接,实现了获取资源、补缺资源、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翻转课堂等多个功能.

4.3跟踪读者使用习惯,精准推送资源

真正的个性化服务,应该使每个读者都感觉到自己是被关注的,从知识空间平台得到的服务是精准的、独一无二的而非泛泛,做到“每本书有其读者,每个读者有其书”.对读者使用习惯等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例如访问习惯、搜索习惯、下载习惯、数据库使用习惯、个专题、小组的参与活跃度等等,在对这些行为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统计,并实现与用户登录名绑定的后台资源关联性计算推送.

4.4集资源、社交、空间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全终端服务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萧伯纳先生的这句话生动的体现了思想交流的重要性[13].

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为读者们思想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基于资源的社交,方便读者间的沟通与讨论,并能及时记录阅读感受、学习心得,集数据库、微信、笔记、邮箱、云盘等多产品功能为一体的全终端知识空间,PC与客户端数据及时同步,满足读者随时、随地、随身使用的需求.

4.5单位首页个性化管理

知识空间服务平台的构想模型是一个全覆盖的大型交互型平台,但是登陆的用户应该是基于各高校图书馆和地方图书馆的细分管理,这样更加便于数据的管理、分析和推送以及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所以平台以用户个性化界面为基础,开辟机构用户的个性化,以满足不同机构用户服务习惯、管理习惯、个性LOGO等需求.

5小结

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从久远的以*保管为主的藏书楼,到昔日“静”字高悬的阅览场所,发展为今天以读者为中心、的复合型图书馆,逐渐肩负起知识工厂和创新触媒的职能.一直被誉为“知识的殿堂”和“学习精神象征”的图书馆,应紧跟时代步伐,逐步转型至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道路上,侧重于读者主动参与、互动型服务的智慧图书馆建设.

我们不是要寻找和显示图书馆的价值,而是要让图书馆成为真正有价值的机构.因此,图书馆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密切关注读者的需求,牢牢把握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移动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图书馆来说既是发展瓶颈也是挑战机遇,处于深度转型期的图书馆应打破资源、服务之间的屏障,整合现有资源,探索新型服务方式,适应时展的趋势,做好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个最大命题.

归纳上文:此文是一篇关于数字图书馆和新媒体和移动方面的数字图书馆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数字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期刊出版与其数据库建设
文夏 宁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网络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类期刊发行与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期刊行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实现各个方面工作内.

新媒体环境下综艺节目中的数字动画效果
魏 良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设计学院 519000)摘要当今国内各类综艺节目竞争激烈,为吸引更多观众关注的目光,节目制作方在画面中加入了大量的动画特效,如快乐大本营爸爸去哪儿偶滴歌神啊四大名助……综.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困境
林 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新媒体的广泛应用 新媒体技术影响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汉语言文学.

新媒体环境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策略探析
【摘要】当前国家在积极倡导德育教育,要求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科学化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而伴随着新媒体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