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风格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与探析电影《四百下》独特的叙事风格和镜头表达方面论文范例

主题:风格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8

探析电影《四百下》独特的叙事风格和镜头表达,该文是风格方面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与《四百下》和叙事风格和镜头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风格论文参考文献:

风格论文参考文献 看电影杂志电影世界杂志电影文学期刊电影杂志

20世纪50年代末,法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新浪潮”电影运动.这次电影革新运动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导演和作品,如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四百下》,让一吕克·戈达尔的《精疲力尽》,克劳德·夏布洛尔的《漂亮的塞尔日》《表兄弟》等.1958年到1962年,先后有100多位具有个性的年轻导演拍出了优秀的处女作.《电影手册》杂志把这股势不可挡的浪潮称为“新浪潮”.这场电影运动影响深远,波及许多国家.“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产生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二战后,长期僵化的社会制度造成很多青年人理想破灭,出现.此时,两方盛行的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对“新浪潮”电影也产生了很大影响.[1]这些因素导致“新浪潮”的很多影片带有悲观、消极的色彩.

《四百下》是“新浪潮”电影的经典之作.影片推出后在全世界引起轰动,取得了很大成功.该片在1959年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导演奖,使“新浪潮”电影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是“新浪潮”电影的主将,《电影手册》的著名评论家.《四百下》就是一部导演向观众讲述自己童年经历的半自传体电影.影片描述了12岁男孩安托万,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理解,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同学一起逃课.流落街头,后因偷继父办公室的打印机而被送到少管所,又从少管所逃出奔向大海的故事.影片通过安托万在家庭、学校、少管所的一系列日常生活的光影描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痛苦和对幸福、自由的渴望.每一位演员真实、自然的表演风格,为影片增添了光彩.安托万的扮演者让一皮埃尔·莱奥对角色的刻画轻松自如,几乎无表演的痕迹让人称赞不已.影片在主题探讨、情节设置、人物刻画、镜头运用等方面都显示出创作者高深的造诣,本片也体现出特吕弗对安德烈·巴赞纪实美学理论的传承.《四百下》所体现的“作者电影”风格、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拍摄方式,对之后的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作者电影”风格

“作者电影”风格是“新浪潮”电影最突出的特点.“作者电影”观念把电影创作比喻成文学写作,主张一种创作的自由性.这种观点强调导演在电影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带有很强烈的个人色彩;电影要表现出导演的个性,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特征.一部影片的风格和形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作者电影”理论是特吕弗明确提出的,特吕弗在《电影手册》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反复阐述“作者电影”的观点;其中包括1954年发表的《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一文,文章中提出与“优质电影”相对立的“作者电影”主张.二战后,大量模仿好莱坞的“优质电影”占据法国电影的主导地位,新浪潮的成员们认为平庸的“优质电影”不应继续创作,这样只会缺乏创新、裹足不前,而“作者电影”观念带给法国“新浪潮”很多青年导演极大的鼓舞.[2]

作为“新浪潮”最具代表性的影片,《四百下》具有明显的“作者电影”风格,影片在创作中倾向于编导合一,确保了导演个性的自由发挥.特吕弗提倡即兴表演,给予演员很大的发挥空间,独特的对白和电影配乐使影片更具特色,而具有个人风格的拍摄手法也让人津津乐道.电影中的很多情节都来自特吕弗的真实生活经历,带有很强的自传性质和个人色彩:安托万与老师发生冲突、逃课、与父母关系冷淡、离家出走、进局和少管所等都是特吕弗的亲身经历;不同的是安托万的结局让人担忧,而特吕弗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一巴赞把他从困境当中解救出来,培养成为“新浪潮”的旗手,法国电影的中坚力量.特吕弗用自己的作品《四百下》表达了对人生导师安德烈·巴赞的深刻怀念和敬意.《四百下》之后,特吕弗又以安托万为主人公,相继编导了四部自传体电影,并且主人公都是由同一个演员让一皮埃尔·莱奥扮演.莱奥的形象、气质、言谈举止和导演特吕弗颇为相似,使这部传记式影片的个人色彩更加浓厚.

二、感伤的题材和深刻的主题

《四百下》是一部令人感伤的青春叛逆题材电影.影片涉及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儿童的成长和教育问题,表现了得不到关爱的儿童在成长期的孤独和绝望.影片的主人公12岁的安托万,是一个眼神清澈,具备聪明才智的少年,但同时其也具备这个年龄阶段幼稚、顽劣、倔强的个性.在学校,安托万受到老师的排斥和各种不公正对待,在家里母亲与继父对他漠不关心,使他逐渐走上叛逆之路成为问题少年.[3]

安托万与学校的矛盾从影片开场就表现出来.电影昕呈现的是一个体制僵化的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反感、不耐烦.影片开始,课堂上调皮的学生们正在传阅一张性感*的画报,当传给安托万后,脾气暴躁的老师不问缘由,让安托万去墙角罚站.安托万对老师的这一做法很不服气,在墙上写了两句对老师不满的话,更加深了他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后来,老师布置一篇作文.由于安托万非常崇拜巴尔扎克,阅读巴尔扎克的著作深有同感,在写作文时加入了一些能引起共鸣的语句;但老师却误认为这是抄袭,勒令他停课.这让安托万彻底失去了对老师的信任,厌倦学校,萌生了辍学离家,自己谋生的想法.

安托万在家里的处境也让人担忧.家庭本应是一个温馨的港湾,但安托万的家却充满了矛盾和冷漠.因经济窘迫,安托万一家人居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继父肤浅、软弱,表面和善,但对安托万严厉苛刻,母亲刻薄、寡廉鲜耻,对家庭不负责任.父母与他很少进行情感交流,缺乏对这个家的关心和照顾,并且争吵不断.影片中,母亲第一次出场就是指责安托万没有买面粉,并把倒垃圾的活交给他.安托万和好友雷内逃学出去玩,却碰见了母亲与情人约会,这份复杂的心情令他难以言表.老师追问安托万旷课的原因,他则谎称自己的母亲去世,此事被继父知道后当着全班师生的面狠狠扇了他一个耳光.由于这件事,安托万选择离家出走.但第二天,母亲从学校把安托万接回,并主动向他示好,而安托万用一脸怀疑的表情注视着她,话里有话的利诱让安托万体会到母亲真正的用意是让他保守秘密.而安托万与父母矛盾的爆发是偷窃打印机事件:安托万被老师勒令停学后,身无分文的他偷了继父办公室的打印机,由于没法卖掉,归还打印机时被看守逮个正着.继父知道后被激怒,直接把安托万送到了局;之后,母亲又决定让他到少管所接受教育.在这个精神牢房里,安托万被所有人抛弃,彻底失去了自由,唯一的好友雷内来探望却被看守拒绝,母亲探视时决绝的眼神和冷漠的言语让他彻底绝望.影片结尾安托万独自一人从少管所逃出直奔大海——那是他压抑已久对自由的向往.

三、独特的叙事和镜头表达

巴赞曾提出“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电影要更接近生活,贴近现实.特吕弗的《四百下》直接实践了巴赞的理论,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手法,按照生活的自然流程为线索进行叙事;影片的叙事语言始终保持在生活的渐近线上,展示了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富于生活气息.[4]《四百下》中,安托万受老师责罚、逃课、巧遇母亲与情人接吻、被扇耳光离家出走、作文误认为抄袭被停课、与雷内一起玩耍、偷打印机被抓、先后送到局和少管所,向大海奔跑;影片通过这一系列日常生活琐事和毫无戏剧性的事件串联,一步步挖掘出主人公孤独的内心世界,阐释出影片的主题.与这种叙事结构相适应的,导演对长镜头和场面调度理论的实践也是影片的突出特点;为了增强影片的纪实性,导演采用实景拍摄,用摄影机连续不断地运动和跟拍的长镜头来表现主人公的生活.

影片开始,法国巴黎的街景,房屋建筑、埃菲尔铁塔、天空等通过几个长镜头一闪而过,摄像机就像是一双眼睛,把观众带入这个特定环境.在学校第一场“受罚”戏中,一个男孩从课桌里拿出*画报开始传阅,摄像机的镜头一直跟拍这个动作,传到主人托万的手里被老师发现,老师罚他站墙角.这个近一分钟的长镜头里,导演通过景别的变化,完成了人物和镜头的双重调度,使事件更具客观性.安托万回到了家中,他的日常生活依然采用长镜头来表现.尽管空间狭小,摄像机的活动受到限制,但摄影师通过娴熟的技巧完成了镜头表达.从安托万生火、用窗帘擦手、拿钱,到卧室梳妆台前梳头、玩睫毛夹,然后来到客厅摆放餐具、拿出书包写日记、母亲回来,这三个长镜头一气呵成,真实地还原了事件的原貌.

安托万被送到局,坐在囚车里,一组长镜头表现了他难以言表的复杂心情.他向车窗外望去,周围是繁华的巴黎街区、纸醉金迷的巴黎夜生活,而这一切与他毫无关系,一脸安静的安托万留下无声的眼泪.在少管所,导演尝试用新的电影手法表现心理医生与安托万谈话的一场戏.拍摄这个场景时,由于饰演心理医生的女演员未及时到场,特吕弗决定先拍莱奥的镜头,再补拍其他镜头.莱奥真实自然的表演使这个段落异常精彩.安托万独自坐在桌子前对着镜头回答,面对心理医生的追问,观众看到了一个安静却满身伤痕的少年孱弱的灵魂.

影片结尾是一个接近四分钟的经典长镜头段落,安托万从少管所逃出直奔大海.这个段落的第一个长镜头表现安托万穿过树林、越过田野和农舍,不停地向前奔跑,摄影机持续移动、跟拍,观众听到他奔跑的脚步声,也感受到他的心跳;紧接下一个长镜头,安托万从画面右边出现又出画,镜头横摇,背景音乐响起,这时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和绵长的海岸线,之后出现安托万继续奔跑的背影;最后一个长镜头,安托万从岸上下来,奔向大海,当海水阻碍了去路,他转身向镜头走来,目光凝视观众.画面定格在他迷茫忧郁的面部特写,影片结束.[5]这个经典的长镜头和最后一个画面的定格,完全征服和感动了观众,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奔向自由的豁然开朗心境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却没有人知道安托万将何去何从,人们只看到他眼中的迷惘和无助,这样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带给观众无限的遐想,并为主人公的未来的命运深感担忧.综上,“新浪潮”电影这种独特的叙事和拍摄手法,值得当代中国电影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纽珀特,法国新浪潮电影史[M].陈清洋,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 182-194.

[2]王宜文,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0-42.

[3]金晓非,电影课中外经典电影欣赏十二讲[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 138-140.

[4]游飞,蔡卫.世界电影理论思潮[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15-229.

[5]李易晗.《四百击》对法国新浪潮的影响[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8-40.

总结,这篇文章为关于《四百下》和叙事风格和镜头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风格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风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色彩叙事
杨 琦(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摘 要2014 年上映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主题相对沉重和严肃,但该片的镜头却大量运用了色彩的元素进行表达和叙事 本文以这部影片为例,分析了该.

新时期背景下法国英雄主义电影特征探析以《飓风营救3》为例
【摘 要】一向以爱情片著称的法国电影产业,近年来在不断受到好莱坞电影及欧美其他流派的观念影响后,转而向动作类型方向不断迈进 作为“飓风”系列的第三部作品,飓风营救3在上映期间,.

电影《达芬奇》的符号学探析
摘 要电影达芬奇是一部推理悬疑剧,故事讲述了宗教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在调查索尼埃被谋杀一案中,根据各种线索的指引和分析,最终了解到人们苦苦追寻的“圣杯”的深刻寓意的故事 电影中.

套层结构和符号矩阵:电影《七月和安生》的叙事探析
【摘 要】作为一部不落俗套的国产青春片,七月与安生的叙事手法极为考究 导演除了大量地使用闪回、倒叙之外,在故事线的安排上也别具匠心 时间被任意打乱并重新分割,现实与理想相互交错,给了故事多种结局 在该.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