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环境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与西方环境话语的建构与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主题:环境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9

西方环境话语的建构与,本文是环境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和启迪和环境话语和建构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环境论文环境工程论文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环境污染论文

摘 要:环境话语是试图明确环境价值承诺、定位环境制度、引导环境利用和改造活动、形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话语实践.西方环保主义基于话语框架理论特别是话语即权力与权利的理念,把环境问题裁定为危机、困境、灾难,进行归因分析,然后从*修辞、政党规训、仪式话语和全球动员多个维度,探讨环境问题的消解,建构了包含环境问题性状话语、归因话语和路径话语于一体的环境话语体系,是我国环境话语建构的有益养料.

关键词:环境问题;西方环境话语;话语建构;启迪

中图分类号:D0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3-0092-04

环境问题源自工业革命.西方国家工业革命时间早于我国,发达程度高于我国,历史上遭遇的环境问题先于我国,环境治理实践也早于我国.承载环境忧患意识和保护路径设想的西方环保主义话语,引领着西方国家环保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方向,是我国环境话语建构的有益养料.

环境话语是试图明确环境价值承诺、定位环境制度、引导环境利用和改造活动、形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话语实践.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活动是环境话语存在和发展的根源.环境话语的主体有三种,即环境开发主义者、生态主义者和环保主义者.环境开发主义者主要是“从环境污染中获利的人”[1],认为人类是环境的主宰,环境仅仅是具有资源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附加对象,衡量环境价值唯一的尺度是人类的需求,人类当然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和消耗环境;现在人类掌握了“人定胜天”的工业技术,“科学控制自然”成为可能,正是充分开发环境的好时光.显然这属于环境领域的资本性“霸权独白”,伤害了环境话语的公正性与开放性.生态主义者认为“生态本身就是目的,任何进犯环境的作为都是邪恶甚至是罪恶的”,以增进人类福祉为使命的工业文明是环境问题的肇事者,保护环境的唯一出路是去工业化,拒绝工业技术.这属于环境领域典型的“无责漫谈”,虽然具有反抗资本权力的骨气,但却缺乏责任担当意识和共识追求精神,妨害了环境话语的有效性.环保主义者既反对主张恣意进军自然的环境开发主义,同时也认为生态主义“去工业化”的主张是因噎废食,并不足取,它声称:人类拥有基于自身福祉开发和利用环境的权利,但也须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应该抑制过度开发环境的蛮蠢举动;必须以合作姿态对待环境.环保主义者建构环境话语的旨趣在于解释、定义和评价工业文明破坏环境的“事实”,既颠覆“从环境污染中获利的人”的“霸权独白”,又跳出环境问题空谈者的“无责漫谈”藩篱,从而赢取环境话语权力,实现环境话语权利,并构建公共环境话语秩序,促成环境共识,引导大众共同回应环境问题.

话语框架理论认为分析特定事件的话语包含性状、缘由和路径三方面,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目睹工业文明带来的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大众不断高涨的环保热情,西方环保主义秉承话语框架理论特别是米歇尔·福柯“话语即权力”的思想,出于责任信念和变革思虑,借助主体间性哲学思维与实证研究工具,从环境问题性状话语、归因话语和路径话语三个方面,酝酿并建构了自己的环境话语体系,试图运用话语反对资本环境权力的压制,更改环境权力的归属.

一、环境问题的性状话语建构

人类是否遭遇环境问题,存在分歧.环境开发主义者崇尚主体性哲学,高扬人的主体性,颂扬人对自然的征服与占有,断定人类统治自然、利用环境、改造环境是天经地义之事,何来环境问题?环保主义者认为主体性哲学必然带来人类与自然的对抗与分离,主体性的人类与客体性的自然必然陷入对立状态,环境问题已成既定事实.一般地说,化解分歧达成共识的话语策略有两类:“一类是以协商和妥协为主的平和性的话语策略,另一类是以论辩和批判为主的批评性的话语策略”[2].环保主义者的话语策略显然属于后者,把描述环境问题的性状话语定位于灾难话语、危机话语,运用揭丑策略和恐惧诉求策略,用激烈的话语对抗触及环境问题的本质,使环境问题的制造者和普通大众听到“良心的声音、责任的声音”,达成环境性状共识.

(一)西方环境灾难性状的呈现

起初,西方环保主义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呈现环境灾难话语.田野调查是获得常识、激发思维活力的研究范式,无论是乡土化(家乡化)研究、参与式观察还是跟踪式考察,均能直接接触环境实践中鲜活的人,体验揪心的环境恶化事态,因此可以丰富环境政治的常识,纠正环境政治的常识性错误.西方环保主义田野调查的一般做法是:记录亲身观察甚至切身经历,通过个案实证研究,借助“确切性和可靠性”的事实和数据,运用文学修辞手法,以感性、个人化的、煽情的笔法,细节性、绘声绘色地叙述危险化学品、工业开采、商业垃圾在食物链和传导链作用下先污染某地食物、空气和水体,最终殃及其他地方的可怕事实.一份份撕扯疼痛的环境档案,因为裸露般展示了人类对自己所忠贞的泥土和自己的“背叛”,而触动了大众的心灵,让大众认识到如果再不采取断然措施,环境问题将日趋恶化:“这些都是严重的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等待越久,风险越大”[3]5.环保主义者选用灾难话语描绘环境问题性状,采取底层叙事范式叙述亲人离奇故去或莫名畸形的悲惨,描摹越来越多的动物与植物再也无迹可寻的无奈,用意相当直白:让生态灾难、环境风险成为社会的共同关切,修复大众因为追求奢侈生活和过度消费而一度失衡的心理,使环保成为社会的认同聚合.

后来,西方环保主义更倾向于采用议题建构方式来呈现环境灾难话语.“议题建构是一个过程,焦点在媒体如何与社会上其他机构互动,共创大众关心的议题.”[4]当建构的议题成为媒体议题后,就能更广泛、更深刻地影响大众,进而成为公共政策.西方环保主义看到了议题建构的作用机制,于是刻意发掘各种廓开环境问题的消息来源,建构议题,让媒体感到环境问题的发现与识别非常重要,看到基于人类中心主义而诞生的开发环境资源合法性随着时间段延长而持续损耗的现实,形成媒体舆论,以此闭合人性的空间.环境灾难话语建构的本意在此.环保主义者运用新闻搭乘策略,开发环境事件的新闻内涵,成功地建构了风险社会、环境恶化与毒害、生态困境、环境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化学污染、重金属污染、核能破坏、有毒垃圾、生态退化、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物种灭绝加速、大雨林趋于消失、过度开发、奢侈消费、浪费主义社会、粗鲁的物质主义、资源枯竭等议题,用以描述和谴责工业污染与城市化给环境和人类自身带来的伤害甚至危机.这些环境灾难议题的建构,有效地制造了环境焦虑感、恐慌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境和人类已经处于凶险的危崖,环境风险因此成为大众共同的关切,人类与环境相互融合遂成共同梦想.

(二)我国环境性状定位:突出问题

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5]当前我国确实面临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环境退化等环境问题,百姓已经从“求生存”转向“求生态”,从“盼温饱”转向“盼环保”,环保成果和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热切期待存在差距,环境陡然升格为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环境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府应该在保护环境方面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因此,党的十九大顺应百姓要求,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6].党明确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本国策,明确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施政方针.这些都表明我国政府具有敏锐的环境问题意识,并着手制定环境政策.但是有些基层政府对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缺乏警醒,存在难免论、短痛论等认识误区,以致环保工作不得力、配合不主动.为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仍然需要建构环境问题的性状话语,在不妖魔化的前提下,不遮丑不护短,客观描画、呈现当下某些地区、某些领域的环境问题,实事求是地将其定性为“明显短板”“突出问题”,讲透环境风险,培养居安思危、居危思危的环境警醒意识,提高“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5]的认识.

二、环境问题的归因话语界定

对环境问题进行灾难话语定性后,西方环保主义便开始追问环境问题的病灶缘由,得出三种结论.

(一)资本家的贪婪

起初西方环保主义把环境灾难归因于资本的本性,认为正是资本家“环境是为人类而存在”的自私观念和没有节制的,“把毒害环境的行为当成既精明又经济的实用主义”[3]229,让他们做出“牺牲长远福祉,获取短期利益”的举动,一手制造了蕾切尔·卡逊所说的“死亡之河”,田地、牧场、河流中潜伏了巨大的危险,地球变成灾难场域.

(二)工业技术的副作用

批判了资本家的自私与贪婪后,目光更加深邃的环保主义者基于科技威胁论,把环境问题归因于工业技术,指出工业技术为人类“蒙昧的观念”“配置了最新的、最可怕的武器”,对自然无须谦卑甚至“控制自然”这样妄自尊大的想法似乎接近可能,但结果却是“无数的城镇失去了春天的声音”[3]229,工业技术的出现本就给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性”.乌尔里希·贝克的分析则更加系统,他在《风险社会》中指出:工业革命的改造浪潮使得当今社会成为危机四伏的风险社会,风险的诞生往往是“与文明程度和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密切相关的”,工业主义对技术神话的膜拜,把人类推向了危险的悬崖,工业社会制造了环境风险,却不能有效应对环境风险.

(三)资本主义制度的衍生品

浸润于新制度学派的环保主义者把环境问题归因于资本主义制度,主要有两种观念.

一种观念认为环境恶化是资本主义制度偏差的产物,其所崇尚的“帝国式的”或“奢靡性的”生活方式,导致消费异化,引发环境危机.因此只要实施“绿色新政”,推行“绿色增长战略”,走绿色资本主义道路,在不触及资本主义制度性结构的前提下,不仅可以摆脱当前的经济发展困境,而且可以实现绿色未来.显然这是在维持资本主义政治根基不变的前提下,寻找温和或激进、变更性或替代性的环境政治表达,提醒资本主义在环境问题上要“相对仁慈”,属于自我审视、自我谴责、自我修复的范畴.

另一种观念认为,环境恶化是资本主义制度基因性的产物,走向“社会主义”是消除生态危机的最佳选择,这就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注定是矛盾的或破坏性的,资本的“效用原则”和“增殖原则”,决定了其本性是无止境地掠夺自然中的一切资源,漠视环境是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特征,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资本逻辑是环境危机的根源.贝拉米·福斯特据此认为资本主义具有反生态的本质,“这种生产方式正朝着与地球基本生态循环不相协调的方向发展”,因为“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制度需要专心致志、永无休止地积累,不可能与资本和能源密集经济相分离,因而必须不断加大原材料与能源的生产量,随之也会出现产能过剩、劳动力富余和经济生态浪费”[7].因此绿色资本主义模式是不可能实现的,资本主义必然陷入詹姆斯·奥康纳所提出的“第二重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与自身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资本扩张的无限性与自然界自身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本·阿格尔甚至认为“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8]而成为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的主要危机.因此,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路径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彻底改造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新型的社会自然关系,促进社会公正与可持续有机融合,促进环境和人类社会协调发展.

上述观点表明西方环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取向.今天我们建构环境话语,也应该站稳政治立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因此,研究环境保护,应该借鉴西方环保主义的现实观照与实践取向秉性,自觉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进行思考,在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总格局中,系统筹划环境保护,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铭记总书记关于“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5]的指示,既要摒弃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又要反对放弃工业文明回归原始的静态环境保护和零增长环保主张,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道路.

三、环境问题的路径话语选择

伴随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西方环保主义看到大众虽然为保护环境做出了努力,但环境呈现的格局依然是“忧多于喜”,特别是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工业革命浪潮的兴起,制造出了更大范围的环境危机,环境问题骤然成为世界问题.西方环保主义把环境问题裁定为危机、困境、灾难,进行归因分析之后,便从*修辞、政党规训、仪式话语和全球动员多个维度,探讨化解环境问题的路径,引领环保运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一)*修辞

资本之所以能够“从环境污染中获利”,根源在于大众追求奢侈生活和过度消费.保护环境,需要所有人的道德自觉.西方环保主义看到,越来越多的大众认同了环保议题,但却存在明显的知行不一现象,原因是环境理念没有发展为道德觉醒与自律,因此必须发起*劝喻甚至道德审判.于是他们除了在政治领域和公共管理领域为环保著书立说外,还创立环境*学,不断向大众灌输以下环境道德理念:固守人类中心主义,必然导致无休止地掠夺自然,人类具有环境原罪;人类应该养成“没有超越其他物种特权”的意识,并进行生态赎罪;全世界20%的工业社会人口享受大部分财富、消耗大部分资源、产生大部分污染,而其余80%的人却在恶劣环境中受苦受难,这是缺乏道德的;人类没有杀害与剥削其他动物来追求自己经济和社会目的的道德权利;当代的*责任是确保有充足的资源保留给未来的世代;简单生活、简朴生活是美德.

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5].今天我们建构化解环境问题的应对话语,强化公民环境意识,当然要有道德*的规劝:一是从道德层面引导大众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信仰,克服人类中心主义和个人主义,关切环境恶化问题,以此推动大众环境道德意识觉醒;二是倡导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重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德主张,重申“开发环境有底线,消费商品有上限”的*命题,引导大众牢记梭罗的教诲:“大部分奢侈品,以及许多所谓生活中的舒适品,非但不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必定阻碍着人类的崇高向上”[9],崇尚节俭,拒绝奢侈消费,做有环境良心的消费者.

(二)政党规训

西方环保主义发现,面对庞大的“从环境污染中获利的人”和工业技术的轰鸣,自己的呼喊是孱弱的,只有组建强大的政党,才能争取话语权,于是探索政党化道路.他们摒弃分歧,从松散联合走向纲领化的团体组织,组建了以促进环保为宗旨的高级组织形态——绿党,环保主义在意识形态层面得以成型.绿党运用环境理想、环境信仰、环境纲领、环境治理、环境制度、环境权利、环境权力等政党话语,强调给予环境价值承诺,在公共管理层面定位环境制度,思虑环境政策,以此谋取环境权力,保障环境权利,并发挥规训大众的作用.绿党的出现,标志环保经过学者呼吁与抗争,终于进入“政党”层面,可以登入“庙堂”议政、参政了.联合国、欧盟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纷纷发布“绿色新政”“绿色经济倡议”“绿色增长战略”和“绿色技术转型”年度报告,探讨“绿色经济”“社会生态转型”等议题,提出了多种力图实现人类绿色发展的环境政治理论.环保话语社团试图创造“威权”话语,实施“支配人体的政治技术”,管约或者役使着大众发展成为“合格”的环境公民.虽然绿党在绿色政治信条上囿于选票而与资本的压力有所妥协,但其政党话语在推动环境议题转化为公共议题、规训大众两方面确实已卓有成效.

今天我们建构环境话语,同样需要环保专业组织做坚强后盾.为此,应该进一步提升各级政府环保职能机构的行政地位,赋予更大职权和话语权;同时积极发展环保社团组织,引导它们发表环保时事报道与评论,发布环保公益影音,组织环保志愿者服务和环保主题宣传活动,促进环保国际交流,发布环保事件真相与社会呼吁,提起并支持环保维权诉讼.这样,借助环保社团话语,不断强化环保话语背后所代言的制度意识,使之成为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强势话语甚至“威权”话语.

(三)仪式话语

西方环保主义熟知仪式乃培育大众环境素养的最佳载体,于是不断设置环境主题节日,建构仪式话语.1931年意大利生态学家提议每年10月4日为世界动物日.1970年美国环保主义学者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提议每年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得到广泛认同.此后,世界湿地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环保主题日得以确立.在环保主义者引领下,这些环保主题日每年更换宣传主题、标语和标识,创作主题公益广告,开展路演推介,借助专题纪念活动,演示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的主题仪式,富有定力地开展环境焦虑营销,使大众“把视觉转向环保的环境影像政治和生态情景剧”,核心用意就是向社会传播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引导大众端正对自然环境的态度,纠正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西方环保主义运用仪式话语成功地进行了环境价值诉求.环境价值诉求着眼于大众的身份化呈现和品质化生活愿景,使环境保护与大众所崇尚的社会价值、精神理念、生活感悟、生活方式达成等同,使环境传播演化为价值代言,“环境话语”成为“文化话语、文明话语”,由于借助了仪式化的叙事视角与方式,加上注重“国际权威利用”和“场域利用”的超逻辑化设计,环境主题日成为时尚价值演展的过程,环境保护成为具有优势地位感的社会亚文化.

今天我们建构环境话语,也需要借鉴环境仪式话语的范式.具体而言,就是以环境仪式话语为抓手,策划、组织环保主题日传播活动,演绎环保经典仪式,借此培育良好的公民环境意识,引导大家牢记恩格斯当年的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真正理解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内涵,使全社会把关于环境资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手段这种片面认识转变为环境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的科学认识,确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价值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价值理念,让大众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子孙,从价值观层面夯实保护环境的社会基础.

(四)全球动员

西方环保主义最早提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小村庄”,需要大家共同的善待与呵护.为了向世界喊话,进行全球动员,他们组建了多个国际性环保NGO,以全球动员为逻辑出发点,通过非政府组织机制,开始了声势浩大的环境话语传播,以唤醒全球大众的环保意识.他们坚持NGO的公益秉性,发扬“蚍蜉撼大树”的无畏精神,砥砺前行,推动、协助联合国多次召集国家元首会议,专项研讨不同的环境问题,敦请各国政府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斯德哥尔摩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性环保公约,指导各国制定环保政策,共同挽救岌岌可危的地球,虽说不上硕果累累,但也是成就喜人.经过他们的持续努力,当初被视为“异端邪说”的环境话语成为人类共识,各种意识形态论者都认同环保议题.

今天我们建构环境话语,既要突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环保实践新理念新实践新成就,也要映现全球环保事业的公共话语谱系,呈现中国的人类环境命运共同体观念和责任担当精神;既要以包容的态度善待国外环保主义者的批评甚至指责,又要理性、客观地反驳和陈述我国环境事件的真相.在扎扎实实推进环境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国际环保传播,大力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等观念和当下环境治理实践,讲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故事,让全世界了解中国正视环境问题并勇于应对的景象,知晓我国的环保承诺,知晓我国的国际环保贡献,如伸张国际环境正义,倡导权利与义务相平衡原则,公正承担与国情相匹配的环保国际责任和义务,签署环保国际公约,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环保规则制定,尊重国际环保规则,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变革,承接国际环保会务,勇于回应气候变化,等等.通过这些展现中国主流环境叙事的影像文本,建构国际环保话语秩序,形塑中国积极承担环境责任,并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大国形象.

参考文献:

[1][美]阿尔·戈尔.纪念《寂静的春天》出版25周年[EB/OL].[2017-10-17].http://blog.com.cn/s/blog_637312a80101br.

[2]张凤阳.政治哲学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354.

[3][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许亮,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4]李华君.政治公关传播[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17.

[5].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N].人民日报,2017-05-28(1).

[6].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5).

[7][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耿建新,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8,127.

[8][加]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慎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86.

[9][美]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M].杜先菊,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7.

本文评论,这篇文章为关于启迪和环境话语和建构方面的环境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当代中国价值观对外传播话语的生活化建构
日常生活是价值观的逻辑起点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价值观,同时价值观也在生活中不断得到确认和深化 因此,我们“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网络正能量信息的话语建构和传播机制探究
【摘 要】本文以正能量信息为研究主体,通过分析正能量信息的话语建构,阐述正能量信息在社会、媒体、公众三个层面的传播机制,认为正能量信息的传播需要继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法律来规制和改善负能量.

环境执法风险内部防范机制的建构
一、研究背景伴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环保部门的地位明显提升,其享有的行政权力也逐渐膨胀,逐渐从过去的“环保执法靠口号”的弱势部门转变为掌握一定权力、容易滋生腐败的&l.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美术教育生态环境建构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教育界表现出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微信平台在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便携式信息接收终端的基础上,为信息传递提供了畅通的渠道,这种特性在.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