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教科书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跟塞罕坝,不仅是一部活的林业教科书(组诗)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教科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1

塞罕坝,不仅是一部活的林业教科书(组诗),本文是有关教科书硕士毕业论文范文跟组诗和塞罕坝和林业教科书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教科书论文参考文献:

教科书论文参考文献 林业职称论文中国林业期刊林业期刊林业论文

塞罕坝,不仅是一部活的林业教科书(组诗)

■田 耘

田耘,女,文学学士,哲学硕士.百余篇(首)作品发表于《中国诗歌》《延河》《延安文学》《诗选刊》《华语诗刊》《都市》《青岛文学》《草原》等刊物,并入选多种诗歌选本.著有诗集《飞走的堂吉诃德》.曾获“中国诗歌网杯”美丽河北·名村古镇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首届井底蛙诗歌奖,第二届“中国诗河·鹤壁”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2010年度中国诗苑诗歌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塞罕坝没有如果

如果没有“水土不服”的苏联造林机械

如果没有高寒沙地造林一次次艰苦卓绝的实验

如果没有六女上坝、马蹄坑大会战

和夫妻望火楼上5岁才会叫爸爸妈妈的孩子

如果没有1977年的雨凇和1980年的大旱

如果没有林场女职工拖坡时留下的一条腿

如果没有在失声痛哭中为32万亩死去的树木送葬

却仍然打不垮、压不弯的塞罕坝人

如果没有爬冰卧雪、脸膛黑黄、腰悬窝头的护林人

如果没有满手血泡、浑身大粪无处洗澡的育苗女工

如果没有无数双灌满雪的靴子,温水泡出的方便面

如果没有把安逸舒适遗忘在承德的一栋小楼,用13年

壮大54万亩树的队伍抗击风沙的抗日游击队长王尚海

如果没有身着迷彩服、满脸污渍的林场书记和场长们

如果没有地窨子里脸上、鼻子、耳朵、手脚的冻疮

如果没有每天清早眉毛、帽子、被子上的一层厚霜

如果没有把树当成眼珠子、命根子,把对树的热爱

种进孩子的身体里,培养出“林海、建林、苗苗、森森”

代替自己继续站在绿色里的塞罕坝人

就不会有绕赤道12圈的树,黔驴技穷的浑善达克沙地

就不会有卫星云图上北中国那一弯深深的碧绿

就不会有屹立于13亿国人心中的那个“塞罕坝”

就不会有55年里一个个常写常新的塞罕坝故事

就不会有把王尚海当成偶像的中国林科院研究生们

这些90后不爱首都的繁华,偏偏爱上了

这个55年如一日创造的绿色奇迹

绿色的爱情

当一个男人不可救药地

爱上树

当一个女人不可救药地

爱上一个男人

一场爱情的“千里走单骑”

就会让这几个

看上去毫无关系的词

亲密无间地拥抱在一起——

“北京”和“塞罕坝”

“高级白领”和“守林员”

投奔河北农大同学于士涛的

中国林科院女研究生付立华

把首都的繁华遗忘在千里之外

她扛着简单的行李来了,只为让

经常在风雪中造林10个小时的心上人

从此与一碗泡面说拜拜

付立华带着一生的时间来了

站在树林里的她轻盈得快要飞起来了

她终于发现绿色是她生命里最重要的颜色

她的面前铺开了112万亩绿色的浪漫

这场声势浩大的绿情

与物质无关,与诗和远方有关

与我们头上的那片蓝天有关

与我们杯中的每一滴水有关

我是从石家庄美术馆塞罕坝展厅角落里

一张并不起眼的照片上

见证这场绿情的

同时收获了理想和爱情的

第三代造林人于士涛

在塞罕坝的蓝天下笑得好温暖,好灿烂

一下子就照亮了我的心

与尚海林对话的于士涛

在马蹄坑,当你看到

一个人对着一群落叶松沉默不语

不要简单地把他当作一个怀揣心事的人

12年了,这个从白胖变得黑瘦的人

每当他的绿色梦想遭遇雨凇、冰雹时

他就会来到这里汲取能量

从阵阵松涛声中,于士涛听到了

藏在落叶松深处的那个人

正在对他讲述

在多年前更残酷的现实面前

是如何用绿色为自己疗伤的

他听到了1977年10月28日半夜时分

20万亩树木在冻雨中折断的噼噼*声

松林间依稀晃动着第一代塞罕坝人的身影

那些为养育了十几年的树木送葬

大滴大滴滚落的泪水

穿透了40年的光阴

在于士涛的眼前依然晶莹闪烁

那些晶莹和他眼里的晶莹融为一体

一阵松涛是一个故事

由风向着他的方向逐一推送,日复一日

他从塞罕坝故事中温习着同样的主题——

树倒了,还能扶起来

人不倒,塞罕坝就不会倒!

从一场12年的对话中蓦然转身

于士涛已是千层板林场的场长

和40万株幼苗无一死亡的奇迹缔造者

“任师傅”素描

1962年的人很纯真,纯真到

不懂得安逸舒适和艰难困苦

这八个字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承德技工学校的教师任仲元

对平静的生活挥了挥手

在红色的号召下整装上坝

林业机械工程师成了他的新职业

一碗没有卤的面条

是他上坝第一天的优待饭

本来热气腾腾的面条

被播种机突然坏掉的轴承

拦腰截断,一直吃到晚上

从此以后,不管他忙碌到多晚

食堂的大锅里

总有一碗贴心的菜和饭

这个刨根问底的人

从两次机械造林失败的果

挖出投苗机缺陷的因

千辛万苦改装了一台还不行——

“会干的干不好,对不起组织”

第二年春季造林,林场的投苗机

全部按照任仲元谱好的曲子

快乐地唱着《投苗之歌》

它们在平坦的地方唱

在上坡、下坡的地方唱

也在转弯的地方唱

20世纪60年代的塞罕坝

苏联收割机、匈牙利413拖拉机

波兰拖拉机、中耕除草机

都只会说俄语,塞罕坝人听不懂

拿起一本《俄华词典》

“任师傅”又变成了“任翻译”

白天的“任师傅”

在车间、林场里上班

晚上的“任翻译”

在宿舍柴油灯下上班

“任师傅”的脸

被塞罕坝的太阳晒黑了

“任翻译”的鼻孔

被柴油灯熏黑了

那112万亩的绿

却更深沉,更厚重了

112万亩绿的故事

如果把112万亩的绿拆解开来

每一亩都有一段特别的故事

具体到每一棵

落叶松、樟子松、油松、云杉

它们用深绿、浅绿、墨绿、草绿

等各种颜色将这绿的故事诠释

有1963年炕席、毡子和墙冻到一起

却在大通铺上嘻嘻哈哈靠友谊取暖的

19岁林校毕业生们的故事

有1964年在马蹄坑清理残木的女同志

汗水湿透的棉袄结成冰甲的故事

有2005 年腰悬干粮、用温水泡面

又黑又瘦的林业研究生的故事

有2013年同在林场工作,却三个月

不能见面、偷偷流泪的情侣的故事

有在保定老家留守的3岁儿童

面对从塞罕坝回来探亲的爸爸妈妈

哭喊着将他们赶出门外的故事

你会发现

这片绵延在北中国无尽的绿色

绿得是那么气壮山河

绿得是那么惊心动魄

塞罕坝,你值得更有力的抒写

如今的塞罕坝火了,那112万亩的绿

已经绿遍了全国的大街小巷

昂首站在宣传画上的“塞罕坝”

和那片深邃的绿,绿得格外醒目

“喝塞罕坝酒,品塞罕坝精神”

连公交车上的广播里

都弥漫着塞罕坝的醇香

每年的50万游客,你们可曾

读懂真正的塞罕坝精神

“艰苦奋斗、坚韧不拔”

看似坚硬的八个字

在塞罕坝人面前也软了下来

要抵达塞罕坝的灵魂

参观塞罕坝展览馆还远远不够

请深入每个塞罕坝个体的一天

穿上灌满雪、冰冷刺骨的靴子

吃一口莜面窝头就咸菜、温水泡面

披着哗哗作响的“棉衣冰甲”走两圈

请呼吸着他们的呼吸

请与他们的苦乐重叠

你也许会甘愿成为一个身在异乡

灵魂却从此扎根在塞罕坝的人

把一个地理名词,上升为

一种民族精神

三代塞罕坝人用了55年时间

112万亩的绿色血管里

汩汩流淌的是红色血液

和平年代的红色血液

在这块精神高地上喷薄出一轮红日

照耀着一个民族的前行路途

责任编辑

侯建军

特邀编辑

张 凯

此文总结:此文为关于组诗和塞罕坝和林业教科书方面的教科书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教科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来不与了,我追赶不上自己的瞬间(组诗)
来不及了.我追赶不上自己的瞬间来不及了,天即将放亮而我还没睡着星辰已经升起我却还在灯火通明处加班赶在春天的尾声我勉强匆匆去踏了次春人们蜂涌向田野秋收我事后拾了根麦穗总是慢了一两步总是踩着生活的脚后跟总.

清风辞,落雪帖(组诗)
□周大强老屋帖三间瓦房,父亲说这是我留给你们的唯一家产他总是要我和弟弟一人再出一份钱盖三层小楼,我和弟弟会同时说,盖可以,给谁住反正我们不回来住 父亲无言三间瓦房 被父亲重新修葺一新父亲得了脑梗塞,有.

远方,从眼前展开(组诗)
顾伟丝路,让生命奔跑一没有凝固的都在播种生命的迹象二树林跑累了,褪去绚丽多彩的外衣被雪花百般慰藉,沉静地进入冬眠长绒棉、藏红花的雪白与金色交相辉映牵引南北疆散漫的风情,穿越田野修补戈壁顽皮愉快的紫翅椋.

是过客,是一生(组诗)
是过客,是一生(组诗)□马端刚路过热斯坦巷七月底的清晨从一只猫的眼眶跳出来在包克图大街上阿尔丁走来的姑娘她甜甜地笑,和我擦肩而过流云是从遥远的新疆过来那里有喀纳斯和喀拉库里湖我记得路过的热斯坦巷从北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