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生活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跟新时期农村妇女精神生活的现状、成因与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生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0

新时期农村妇女精神生活的现状、成因与,该文是生活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跟农村妇女和成因和现状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生活论文参考文献:

生活论文参考文献 妇女生活杂志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新农村建设论文农村新技术杂志

乔田语 张国民

摘 要:新时期农村妇女精神生活,总体上是进步而文明的,丰富而多彩的.然而在心理生活、文化生活和心灵生活方面,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自在性、贫乏性与盲从性.其成因主要在于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农村经济水平有待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有待完善,农村文化条件缺乏以及农村传统观念陈旧等原因.其对策重在完善基础教育,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妇女文化素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条件,扩大农村妇女工作机会;强化文化建设,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农村妇女文化生活;转变传统观念,倡导现*念,提升农村妇女精神境界.

关键词:新时期 农村妇女 精神生活

中图分类号:F320,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01-265-03

农村妇女作为整个中国妇女的基本组成部分,她们的精神生活的质量与水平是当代中国妇女地位的突出反映与体现,也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与表现.新时期,关注与提升农村妇女精神生活,对农村妇女从精神层面得到再次解放与自强自立,对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与文明,都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一、农村妇女精神生活的现实状况

新时期,随着农村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妇女精神生活确实有所改变和提升,总体上是进步而文明的,丰富而多彩的.但就全国妇女的整体而言,农村妇女的精神生活还是较为贫乏,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心理生活的自在性

农村妇女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或者说心理活动的能力和状况构成了她们的心理生活,是其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但这一部分,较多的农村远远没有达到自为自觉性,而是处在不自知的自在性阶段.

从自我的认知方面来看,农村妇女普遍缺乏理性.农村妇女的自我认知,主要表现在对自我性格、角色设定、传统道德观念等方面的认知.在认知自我性格的方面,存在一定年龄差异的,在25岁至35岁之间的农村妇女群体中,她们能用内向和外向来大体的描述出自己属于什么样的性格,而在年龄偏大的中老年妇女群体中,性格只是一个较模糊的概念.

而对于角色设定的自我认知,封建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对农村居民的影响依旧深入,农村妇女普遍地认为自己应主要打理好家务事.针对优秀传统道德方面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行背离,即一方面人们明白做人做事的道德规范却没能很好得将其转化为行动,另一方面则是在许多事情上表现出的道德冷漠.

从情感体验方面来看,农村妇女较表面化.在当前,农村妇女对于幸福的感知较为简单,对她们来讲有吃有穿,孩子有出息就是最大的幸福,而相对于个人兴趣爱好是否得到重视、人际关系以及自身思想同时展的关系等方面并没有给予重视.总体而言农村妇女对于自己的情感体验更多的是选择抑制,例如对于婚姻的不幸福,大多数妇女会选择隐忍.

(二)文化生活的贫乏性

农村妇女文化生活从内容上看,既包括她们对文化资料的消费甚至创造,还包括其阅读、教育、节日礼俗以及闲暇娱乐活动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实际上,农村妇女文化生活相对贫乏.

1.农村妇女参加文化生活的闲暇时间有限.一方面农村妇女闲暇时间和农忙农闲是相关联的,如山西地处我国北方,农民的闲暇时间是根据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特点而决定的,一般来说,除了冬季,春播、夏管、秋收都是他们较忙的季节.另一方面农村妇女在农业种植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家庭劳务的主要承担者,在农村家庭中,妇女们往往承担着农务家务双重劳动,真正属于她们的闲暇时间就少之又少了.

2.农村妇女参与的文化活动类型较少.据调查,农村妇女除了参加必要的节庆习俗活动外,日常的文化活动类型单一,且精神层次较低.看看电视是最普遍的文化生活.即使在一部分文化设施建设较好的农村地区,很多妇女也就是在晚上时间跳跳广场舞,除此之外,阅读,职业培训等情况就很少了.很多城市居民日常的文化活动例如到电影院看电影、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看时装表演等活动对于农村妇女来讲只是一种奢望.

3.农村妇女享有相应文化活动的设施较少.据调查,一些经济发展一般或落后的村落,其文化活动设施,如图书馆、活动广场、棋艺室、体育锻炼场所、展现本村历史展览馆、村民交流室、培训教室等,是极少有齐全的,即使个别有图书馆的,也就是一间狭小的图书室,可让妇女阅读的图书极少,同时这些基础设施所配套的设备也都非常的缺乏.总之,农村文化设施相对落后缺少,能够适宜农村妇女参与利用这些设施的就更少了.

(三)心灵生活的盲从性

心灵生活是农村妇女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有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1.自我价值追问缺乏合理性.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化,在当前的社会,传统腐朽礼教已离我们远去,但对于妇女的刻板映像及约定俗成的人格设定依旧影响着妇女群体,尤其在农村地区,对妇女的固有角色设定限制了农村妇女对自我价值的追问.关于自我价值,农村妇女首先表现在对于这个概念的模糊与不解.其次,农村妇女对自我价值缺乏理性的判断,农村妇女各方面思想观念更趋于保守,且依附观念更深.总体看来,农村妇女在自我价值认识方面独立性较差.

2.人生信仰追求缺乏科学性.这里所说的人生信仰主要针对农村妇女关于宗教信仰的思考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妇女比较偏向于传统的道教和本土化的佛教,但大都不是真的信教,且存在盲目跟风以及封建迷信的问题.有少部分妇女拜信基督耶稣,这些妇女大都出于生活的不如意因而想在宗教的世界里寻求慰藉,在虚幻的宗教世界里学着说服自己认命.在很多农村妇女看来,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似乎只是国家政府工作者和学者们关心的国家大事,对于她们而言只是一种以自己知识水平难以领会的理论,同样马克思主义在她们的生活中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和影响.

3.社会道德信守缺乏辨别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一部分农村妇女走出山村进城务工,在城市她们看到了山村所无法比拟的物质生活以及完全不同于乡村的城市生活方式.受城市生活观念以及灯红酒绿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使得她们对勤俭持家,仁、义、礼、信等传统美德观产生了模糊认识,甚至对她们一贯秉承的传统道德产生怀疑与动摇.

二、农村妇女精神生活的影响因素

1.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妇女精神生活囿于制约.一般情况下,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这主要由于农村传统观念比较陈旧,不重视女子的文化培养,相当一部分农村女子过早地辍学,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要求,甚至小学没有毕业就辍学在家辅助家务劳动.文化素质过低,导致农村妇女精神生活追求层次也相应偏低.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教育条件非常有限,无论是师资力量、教学设备还是教育氛围都不及城市的发展水平,同时受限于家庭经济条件,农村妇女的绝大多数不能够接受到中等教育,农村妇女受到高等教育的更是极少数人.受不到更高水平的教育,农村妇女自身文化素质就难以提升,也就不具备提升精神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文化素质.

2.农村经济水平落后,妇女精神生活面临困境.新时期我国不同地区村与村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且贫富差距较大.一部分农村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主要是充分发掘本村优势,利用本村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以及农业资源(农产品),或者发展民营企业带动本村经济发展,所谓仓廪足而知礼节,人们物质生活的提升是追求精神生活的物质前提.而在一些偏僻山村,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人们生活的大部分内容是在为了解决物质需求和儿女上学的问题而忙碌,对于这样家庭的农村妇女来说满足物质生活是首要的,她们是无暇顾及精神生活的.

3.政府部门管理欠佳,妇女精神生活遭遇轻视.农村妇女精神生活没有大的提高,也与基层管理有关.一方面,有的基层领导轻视农村妇女精神生活,认为物质生活是实的,精神生活则看不见和摸不着的.其结果是一手硬,一手软.基层管理者侧重发展农村经济,从而忽略了对农民尤其是农村妇女的精神生活方面的提高;即使谈了改善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由于各方面的政策措施还有待完善,因而作用欠佳.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大潮为农村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为农民致富带来了机遇,很多先富起来的农民,其中包括农村妇女只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却对精神文化追求上不屑一顾,形成了物质生活富裕而精神生活极度贫乏的现状.

4.农村文化条件缺乏,妇女精神生活受到限制.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硬件条件比较短缺,远远不能够满足农村妇女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在许多偏僻农村既没有图书馆、电影院、阅览室,也没有公园、广场以及文娱活动的场所.可以说,农村在这方面的建设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另外,由于经济利益的冲击,反映农民生活、贴近农民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还相对较少,而一些在城市中无处藏身的“文化垃圾”打着文化扶贫的幌子却悄悄的向农村转移.坑蒙拐骗、低级、文化匮乏、甚至带有精神污染的“文化垃圾”严重腐蚀了农民的文化阵地.

5.农村传统观念陈旧,妇女精神生活束于禁锢.广大农村还处于旧的伦常神圣观念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新的道德*秩序还正在建立的转型时期,农村妇女的心理基础不可避免地保留着传统陈旧观念的痕迹.一方面安于现状,农村妇女改变现状的力量和愿望都比较小,她们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缺少批判和竞争精神.

另一方面保守观念的深厚.追求自我精神境界的提高并非当前农村地区的主流思想,农村妇女各方面思想观念更新较迟滞,她们不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而由于保守观念的影响,能做到追求自我的农村妇女会被人们说三道四,在人们的浅意识当中,农村妇女就应该是规规矩矩的.

三、农村妇女精神生活提升对策

关注与关心农村妇女精神生活,重在提升其精神生活的质量,丰富其精神生活的内容,升华其精神生活的内涵.

1.完善基础教育,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妇女文化素质.提高农村妇女文化素质是提升其精神生活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前提.为此,要完善农村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在由、省级和县级政府共同承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格局基本形成的基础之上,加大县级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以保障农村女童女孩不辍学,完成义务教育学业.其次要更加重视对农村妇女的职业教育,大力培育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通过职业教育,让更多的农村妇女树立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同时通过学习掌握职业知识从而提高她们的职业技能.

2.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条件,扩大农村妇女工作机会.关注与提升农村妇女精神,改善物质条件是必要基础.要在现有条件下和已有基础上,下更大的力气,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农村基层政府组织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整合农村发展资源,鼓励并提供农村妇女更多从事第二产业的生产机会,增加妇女收入.加强对乡镇民营企业的支持,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切实改善农村妇女的物质生活.只有物质条件改善了,才有可能让农村妇女精神生活得到丰富与提高.

3.强化文化建设,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农村妇女文化生活.丰富与提升农村妇女精神生活,重在积极开展适宜其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是引导农村妇女精神生活,树立农村新风新貌的重要形式.重要地是做好:引导与组织农村妇女参与传统节日期间的民间活动,激发她们的生活热情;开展内容丰富的集体文化晚会,戏曲、乐器演奏、弘扬积极向上理念的小品等,让农村妇女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主体与主力军;鼓励农村妇女展现自身才艺,在艺术欣赏以及实践参与中升华精神内涵;开展读书运动,鼓励农村妇女在闲暇时间多读书,读好书.

4.转变传统观念,倡导现*念,提升农村妇女精神境界.丰富与提高农村妇女精神生活质量与水平,就必须在农村倡导新观念、新风尚,即摒弃陈旧落后的观念,倡导现代文明的新理念,新思想.通过新观念的确立,使农村妇女重视、关注自身精神生活,经营好自己的精神生活,与时俱进,成为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女性.还要积极组织农村妇女参加到“除陋习、树新风”活动中来,带头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破除当前农村中存在的不良习俗和社会风气,抵制低俗的演出进入农村文化市场,倡导健康向上的现代农村文明.同时,通过妇女工作,深入农村千家万户,传播现代文明信息和思想观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村民精神生活,不断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童世骏.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6)

[2] 李景春.性别*视域下女性自我观的建构[J].*学研究,2014(5)

[3] 贺新春,张明聪.社会转型时期农民信仰状况调查及其教育对策[J].成人教育,2014(11)

[4] 黄雯,李录堂.中国农村妇女问题研究综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5)

[5] 赵霞.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6] 胡章平.“三农”思想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6

[7] 张元.自我认知的实现路径[J].宁夏社会科学,2013(9)

[8] 李雪峰,王秀绒.山区留守妇女精神生活缺失现象探析——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4(11)

[9] 杨华.女孩如何在父姓村落获得人生归属?——村落“历史感”与“当地感”的视角[J].妇女研究论丛,2013(3)

[10] 白慧玲.贫困地区农村老龄妇女精神贫困问题及解决路径[J].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6(2)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太谷 030800;导师、通讯作者:张国民教授)

(责编:吕尚)

汇总:该文是关于生活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农村妇女和成因和现状相关生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班本德育课程:现状、成因与以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为例
【摘要】德育课程是落实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而“班本德育课程”的实践是一种新的探索,其目的在于增强德育课程对班级及学生的适应性,使非小班化学校更好地贴近“生本&rdq.

新时期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
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他们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家庭、一个学生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问题 留守学生的数量持续增长,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将关乎着国家未来的稳定与发展,关.

结合十九大精神新时期我国农村地区特长生培养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仍然是新时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农村地区特长生培养作为农村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与城市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

新时期农村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冯乃宽(屯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屯留 046100)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有效发展农业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当前农业技术也逐渐走向了先进、实用的道路,但是由于多方.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