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影视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跟话语版图碎片化的忧思和考量二论舞台影视语言的多元呈现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主题:影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5

话语版图碎片化的忧思和考量二论舞台影视语言的多元呈现,本文是有关影视论文范文检索跟忧思和考量和舞台影视语言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影视论文参考文献:

影视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园小学化论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论文学前教育小学化论文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

【摘 要】一方面是计划经济养成的思维固化不能适应“后现代”的舞台影视语境,另一方面则纵容舞台影视话语的“方言大爆炸”来挤压主流话语被边缘化.面对这两难的抉择中,文章通过对其历史、现实的反思与考量,认为话语多元的呈现已不可逆转,只能因势利导,促其在相互包容中发展.

【关键词】舞台影视;语言反思;包容多元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3-0091-02

当下舞台影视语言时兴用“舞台腔”与“接地气”来判断艺术表演的形式与效果,这种判断本无高低优劣之分.例如,舞台语言要求字正腔圆,夸张鲜明、节奏感强;影视语言则追求个性突出,生活自然等,都只是说明了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特征而已.至于“舞台腔”的称谓,是针对以舞台训练为表演基础的舞台语言与肢体表达的方式不符合影视微相表演的纪实原则而说的,与语种无关.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将其引申到普通话与方言的表达上,并错误地认为“舞台腔”即等同于主流话语(普通话);而“接地气”则等同于方言,并用此来判断其艺术的高下与优劣的状况.这样,时间长了会误导话语语境的主次颠倒,甚至出现话语版图的碎片化,影响到未来话语发展的走向.

一、话语语境面临的艰难抉择

若把舞台影视语言置于国际国内文化多元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审视,我们便会惊讶地发现“后现代”的“舆情”对于“挺方言”的巨大热情.权威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受威胁语言的地图上就开列有2474种语言的使用地区和濒危程度.其中有230种语言,自1950年起已经消失.德国《世界报》网站2012年2月15日报道,全世界“近3000种语言面临消亡”[2]这无疑一再证明了余秋雨所谓“文化淘汰论”的客观存在,不可逆转.此外,方言的流失是否说明主流话语过于强势所造成的呢?在这两难的抉择中,当下我们所能做的是反思与考量,以便在均衡的发展中能迟滞或挽回一些损失.

这些报道都是将方言作为濒危物种来考量的,其结果引伸出了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科学保护方言,以实现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已刻不容缓;二是将方言提升到国家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层面上去考虑;三是明确方言直接关系到地域的、民族民间文化习俗平衡发展的问题.如“引发广州人”便是地域语言文化的平衡没有做到位所至.

上述三个层面的问题,既可以当作是方言对主流话语的挑战,又可当作是主流话语给方言创造了一个协调考量的互补机遇.

二、对主流话语的反思

透过历史看,早在20世纪初,在中国艺坛还没有一个主流话语统率的情境下,著名现代文学和语言学家刘半农曾利用实验语言的仪器方法对北京、南京、武昌、长沙、成都、广州、潮州、江苏江阴、浙江江山、安徽旌德、云南腾越等12个地方的语言进行过声调实验,写出《四声实验录》受到学界高度重视,被誉为汉语声调研究史上的“开宗明义第一章”.这一时期的舞台影视语言说的都是有浓重地方口音的“国语”.就以大众欣赏为表征的电影为例,复映二三十年代的国产老电影拷贝,人们仍然能领略到演员们浓重的方言口音,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此后,中国一代语言大师赵元任、罗常培、王力等都对汉语语系、语音的实验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开始了统一语言版图的浩大工程.继前人对祖国语言、语音具有开创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人民日报》社论《为祖国的语言纯洁而斗争》和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词十二讲》等为普通话语言在汉语语法修词等方面做到了扫清障碍、夯实基础的工作.及至上世纪50年代戏剧学院表演系台词教研室以普通话的舞台语言、语音、声音基本功、表现手段、外部技巧及艺术处理等入手,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出教学、教研方面诸多的可喜成果,还吸收了我国影视的话筒语言教学进入台词教学课堂,拓展和丰富了戏剧教学领域,编辑出版了一套《舞台影视语言基本技巧》对舞台影视语言的教学、普及与提高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这种科研教材为全国各艺术院校、剧团培养了几代舞台影视艺术的表演人才.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

一是主流话语虽然没有垄断艺坛,但是方言对于主流话语(普通话)还是通过个性化演员、特型演员或特殊人群等的塑造来顽强地展示出方言的艺术魅力,反过来又影响着课堂的语言教学;

二是随着时展,汉语语言词汇的增多和变异,使普通话语言教学无时不在受到各地方言的掣肘,因而其发展总是显得不够顺畅与平衡;

三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东北方言、广东方言以及港、奥、台语言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迭起,先后轮番在话剧、小品、影视剧中呈现,后来发展成普遍效仿的时尚,接着是晋、豫方言等的全面开花;

四是审视上述三个层面,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进入80年代以来,人们一方面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把戏剧仅仅当作意识形态来看待的问题,还缺乏应有的反思”.另一方面对“世纪末市场大潮汹涌而至时又缺乏思想准备,导致主流话语蓦然发现自己又一次从舞台影视话语中心退居到了边缘的位置,在“大众文化”的挤压与渗透下,一向以“主流话语自居的普通话不得不自甘让位于方言的娱乐化与被调侃困境.有专家慨叹:“这种大众文化和后现代的思潮将精美艺术家冲得七零八落,大众不再向严肃的精英艺术脱帽,而是转过身去,在感官享受式的大众艺术与媚俗化的商业戏剧中寻找乐趣”.这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不负责任的“放逐”心态.事实上,作为舞台影视话语根基的主流话语都已被方言边缘化了,何况商演乎?

这些状况的症结在于:其一是对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而无从反思;其二是依恋固化的机制和思维方式对“后现代”的东西总是看不顺眼,格格不入.难怪方言对思维定势的反弹,已出现了泛滥的趋势.

三、对于方言宽容的考量

2012年的时候,媒体以“国产方言大爆炸”为题刊文称:2012年,国产片的方言使用率创下历史新高.文章称:贴近生活的方言气场强大,能一针见血地展现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生活状态.且不说全程飙方言的《万箭穿心》(武汉话)、《1942》(河南话)、《白鹿原》(陕西话)、《黄金大劫案》(东北话)、《我不是潘金莲》(江西话),就连一些中国导演更是借助方言表明对主流文化的疏离和对民族特色的坚定捍卫.这类影片容易获得艺术奖项的青睐.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在国际上打响头炮的三部曲《小武》、《站台》和《任逍遥》都是以山西方言为主.顾长卫导演的处女作《孔雀》中,每个人都操着地道的河南话,该片为他擒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主打武汉方言的影片《江城夏日》在嘎纳电影节上获得“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奖.看来主流话语的影片已风光不再,强势消融,却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方言元素渗透着诙谐幽默的喜剧因子,容易捅到观众的笑点.《股疯》里的沪语段子,《没事偷着乐》的津味笑话,《疯狂的石头》里的重庆噱头,还有《三拍案惊奇》里小沈阳的东北腔,都让人大笑不已.很多电影人表示,方言不仅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而且有利于塑造人物,催生戏剧冲突,甚至成为盘活整部戏的骑兵”.编者按更是推波助澜:“何止华语电影,欧洲、亚洲、美洲经典大片里都少不了各国地方话的参与.不论效果好坏,方言已然成为全球电影不可或缺的花边”.驻法、美、日三国的特约记者亦撰写《法国片流行调侃巴黎腔》、《方言折射好莱坞地域偏见》、《关西话垄断日本影视剧》等,强调了方言在影视领域的重要作用.[3]

但说到“借助方言表明对主流文化的疏离和对民族特色的坚定捍卫”,“主流话语已风光不再,强势消融”等论调,不仅有失公允,且是以偏概全了.主流话语就从来没有排斥过方言,甚至认为方言对塑造特型人物或个性化人物有特别独到的作用,因此在被采纳的同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是近百年的舞台影视语言一再证明了的.反倒是方言显得过于强势,为了一己的所谓特色追求,用语言版图碎片化的代价,与主流话语疏离,人为地在颠覆着舞台影视语言的话语传统.

梳理方言颠覆主流话语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中国用语言法实施主流语境(即普通话)的普及战略虽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但全面实现还要走很长的路.据国家教育部文件披露,“我国人口中有30%的人不说普通话,而在会说普通话的70%人口中,只有10%能用标准普通话顺畅沟通”.[4]这表明推广普通话仍面临任重道远.

二是大众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批评者,但非常不幸,近年来影视导演喜欢用娱乐的审美情趣博取观众的兴趣,其中有一些作品甚至以最廉价的方式树立自己的市场形象,其中之一是大打方言牌,主张去主流化,喜欢通过方言塑造所谓个性化人物的价值观而让自己的影视作品“焕然一新”.由于主流话语或市场成功的概率较少,“方言”便逐渐塑造了市场的口味,也影响了很多文艺作者对市场的逆向理解.

三是对现行国家通用语言法没有起码的尊重和践行的自觉,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教育、国际文化交流的影响于不顾,总是试图将话语版图撕裂成碎片化而自得其乐,屡屡向主流话语提出挑战,这是颠覆主流话语最常见的招数.

坚持方言与主流话语“疏离”是没有群众基础的,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之所以推广普通话,规划母语的健康发展,是由于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语言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天然载体,它关涉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国家安全.试想,若中国的56个民族,3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逾千的语种、语支没有一个统一的主流话语,岂不是威胁到国家的安全吗?反之,任由影视剧的“方言大爆炸”泛滥,则影视剧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则更难.当我们对于主流话语与方言的利弊作了基础的、历史的和现实的认真分析后,就应该明确其未来的努力方向,不再纠缠于“舞台腔”与“接地气”的论争,而是热情拥抱舞台影视语言的多元呈现.这种呈现的核心,就是八个字“相互包容,共同发展”.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伴随着文艺市场化和大众化的崛起,使所谓固有的宏大的审美体系和永恒的启蒙主义一下子陷入茫然,因而出现了对坚持语言法的失语,而主流话语则一味地谦让,不能保持自身的理性格调、名节和操守,必然会在方言碎片化的喧嚣中“迷失”和“沉沦”,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

参考文献:

[1]和建元.舞台影视语言美学初探[J].戏剧丛刊,2009-8-16(14).

[2]近3000种语言面临消亡[J].参考消息“科技前沿”版,2012-2-18.

[3]《环球时报》娱乐文体版,2012-12-10.

[4]三分之一国人不会说普通话[N].环球时报,2014-9-14(6).

概括总结:此文是一篇关于忧思和考量和舞台影视语言方面的影视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影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
“5 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 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 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类似的短视频节目如今在.

土地碎片化,推进一户一块田改革
2014年开始,国家推行了土地确权,2016年又开始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在土地确权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承包土地碎片化严重,平均每个家庭经营的土地一般都在78块,有的甚.

碎片化学习的骗局
很多人一开始为了梦想而忙,后来忙得忘记了梦想 我的辅导员在群里分享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罗振宇的骗局 开篇讲述了一个名叫刘刚的人,他整天都在忙,生活日常被各种学习计划充斥满满,早晨一睁眼,先听60秒罗胖.

断裂语境中的碎片化和泛一体化新和批评的人性话语考察
陈进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3)关键词新;文学批评;人性话语;开放与封闭;自我修复摘 要人性话语在新和批评中出现碎片化与泛一体化的嬗变 在文化内涵上,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