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大学生心理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主题:大学生心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8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该文是关于大学生心理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与心理健康和路径研究和高校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大学生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杀人、自杀的悲剧几乎每年都在大学校园上演.因此,深刻反思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象及其诱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构建与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与此同时,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断加剧的外部竞争,却使得当代人的内心失去了原有的宁静与平和,深受焦灼、苦闷、孤独等各种负面情绪的折磨.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人群,对未来满怀憧憬与希望,但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强,其心理健康更是面临巨大的威胁和考验.近年来各大院校都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但成效不甚显著,大学生杀人、自杀等校园悲剧仍时有发生,讫需我们深刻反思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这不仅仅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职责,也是我们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中国梦,教师实现育人梦,大学生实现成才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象及诱因

事实上,许多大学生的心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表面看来一切正常,但内心却存在着抑郁、焦虑、偏执、强迫、自闭、仇恨与敌意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严重影响[1].其诱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业问题

由于大学实施通才教育,课程设计与中学有很大不同.除了各门基础课、专业课外,为了修够学分,学生们还必须选修各种公选课,这些都使得学生们一个学期所上课程比中学要多很多;期末扎堆的考试更令人应接不暇.由于大学的管理环境相对宽松,需要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这对于那些自制力差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放任.逃学、玩耍的结果是一门门考试成绩的不合格;面对未来就业的巨大压力,虽深感危机,却无法自我克制.有些学生热衷于把网络作为心理发泄的途径,沉溺网络的结果反而更是荒废了学业,久而久之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网络性心理障碍”.

1.2 人际关系问题

除了学业问题外,人际交往也是困扰大学生的一个重要问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社交需求体现了个体对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人感受到他人的关怀,产生愉悦感、归属感、融入感,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体会到一份温暖与幸福.当代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犹如温室的花朵从未经历过风吹雨打.离开父母的身旁,独自面临和处理问题,常常出现各类适应障碍,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与同学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友谊,甚至产生各种矛盾冲突.有的对能力比自己强的同学有强烈的嫉妒心理,讽刺挖苦他人,甚至以攻击行为来发泄愤懑与不满.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调整,严重者会因长期不适而退学;更有甚者会产生暴力行为,导致悲剧的发生.

1.3 情感困惑

告别了青葱的中学时代,迎来了五彩斑斓的大学生活.大学生们对一切都充满了憧憬与向往,其中自然包括那份披上了神秘而瑰丽色彩的感情———“爱情”.大学时代的爱情极具理性化的色彩.由于缺乏对现实生活真实深入的了解,对可能面临的困难、挫折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当遇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难免陷入情感困惑.如果没有正确的疏导,容易诱发心理问题,有的人因此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1.4 就业压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变迁,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圆了更多人的大学梦,另一方面也大大加剧了竞争,增加了大学生们就业的压力.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多,2016 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70 万.市场供求失衡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而自身竞争力差,职业定位不客观,对岗位的心理预期过高,不愿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这些因素又进一步加大了大学生们就业的难度.许多学生因此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一些心理问题随之而生.

2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心理健康教育体制不健全,缺乏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

一些院校尚未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各部门间职责分工不明确,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协调,由于职责交叉或前后衔接不畅等原因容易出现相互推诿、不作为等现象的产生.此外,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的管理规范、工作流程、课程教学、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等内容,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缺乏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虽然许多高校都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教学课时有限,教学方式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实际指导性不强[2].相比数量繁多的专业课而言,一门几十个学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犹如蜻蜓点水,划过无痕,刚有点感觉,又随时间推移消失殆尽,根本无法起到长期的指导调适作用.而大规模心理普查、团体咨询、个别约谈、心理危机定期排查等由于诸多因素限制,许多高校都没有常规开展,不利于对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和疏导.

2.2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控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各大高校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教师,每个班有相应的班主任,每个年级安排了辅导员对学生事务进行管理.但是由于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数量连年增多,师生比严重失衡,根本无法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一方面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们为各种琐事疲于奔命,应付不暇;另一方面,对学生们而言,辅导员制形同虚设,专教师课下难见,心理咨询难以启齿,当他们内心有解不开的结的时候,仍然难以找到倾诉的对象,缺乏良师益友的正确引导.除了数量严重缺乏外,专教师的培训进修也没有制度化、常态化,对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都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3].

2.3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不丰富;课程教学方式单一、内容针对性不强

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课程教学为主,偶尔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其他活动形式则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每年5 月25 日“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这天,这大大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在心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限于教学经验、环境、设备、课程时间、经费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许多教师多侧重于对代表人物的观点进行理论介绍,案例分析也浮于表面,而情景体验、角色扮演等方式较少采用,缺乏创造性的方式方法,致使学生参与不足,不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来真正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在遇到各种心理障碍时也无法自己进行正确的调适.

3 践行“中国梦”,构建与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践行“中国梦”,要真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教育是先导和基石.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重任,只有身心健康、德才兼备,才能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从这个意义上看,做好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而且深入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中国梦”的最终实现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3.1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构建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

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构建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各大高校应建立涵盖学校—学院(系)—班级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学校应成立领导小组,对全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统筹管理,研究制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及相关规章制度,并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各个院系由学院领导专门负责,下设相应的学院工作组、班级工作小组、宿舍工作小组、学生心理社团等组织,并安排专教师负责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确保其得以有效实施[4].

3.2 加快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3.2.1 强化“教书育人”的理念,督促广大教师共同参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不仅仅是专职教师分内的工作,也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广大教师共同参与,坚持“教书育人”的理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专业理论的讲授,而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真正提高心理教育的实效,达到“润物细无声”效果.因此,高校应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意识,逐步形成专教师为骨干,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3.2.2 加强对师资队伍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除了增加专教师数量外,为了有效解决师生比严重失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有待不断提高等问题,高校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分类培训,针对不同人员制订不同的培训计划.专教师每年应常规进修培训;而辅导员、班主任、广大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宿舍管理员等每年至少应参加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不仅如此,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的课程体系,使他们从职业生涯的开始就能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职责,能够自觉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这样,通过对全体人员系统、常态化的培训,大大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每个教师都能真正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3.3 注重心理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心理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环节,应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各学校可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均应开设一门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并设置多门相关选修课供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此外,应鼓励专业课教师以身作则,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意志、信念的塑造.

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情景体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相应的理论对各种鲜活的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使学生们能有所思、有所悟,从中体会到“此中有深意,寻常不寻常”,从而学到许多切实有用的方法;并能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来指导自己、亲人和朋友,实现自助与助人的并重.

3.4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完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除了心理课程外,高校可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如,除每年5 月25日的“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外,平时也可不定期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电影赏析”、“心理情景剧展演”等丰富多彩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日常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为学生排忧解惑.此外,应定期举行大规模心理普查、心理危机排查,及时发现学生中潜在的问题,及时沟通和疏导,对其心理危机进行干预,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5].

上文结论:本文是关于经典大学生心理专业范文可作为心理健康和路径研究和高校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生心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论辅导员在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一些大一新生甚至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普遍年龄在1825岁之间 大学生由于所受教育不同,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能用分析一般社会青年的方法去分析大学生的心理 本文以独立学院的英语.

艺术设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一、设计和艺术设计的定义设计和艺术一样,从人类开始就已经存在了,它是人类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设计”就是借用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物质手段将技术与艺术、审美和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积极心理学导向下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积极心理学导向下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张 艳(湖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时刻关注的问题 结合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积极心理.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4 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7 070摘要当前我国互联网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网络普及率较高,再加上大学生群体是使用网络的主要人群之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