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故事本科论文怎么写 跟耄耋邮翁的标签佚事记黎泽重会士办刊背后故事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故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8

耄耋邮翁的标签佚事记黎泽重会士办刊背后故事,本文是故事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和办刊和耄耋和耄耋邮翁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故事论文参考文献:

故事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改重论文查重修改技巧小论文查重论文改重技巧

当今誉满海内外集邮界的《甲子邮刊》+《集邮快讯》等于黎泽重.这两大充满活力、吸引眼球的集邮文化标签,是我国集邮文化宣传大师、全国集邮联会士、年届九十的集邮家黎泽重先生创造的知名品牌和30多年精心耕耘的成果,作为集邮文化传递和集邮信息的交流平台,为推动、发展我国的集邮文化事业走向繁荣,建树了有目共睹的篇章.有关黎泽重先生为集邮辛勤劳作的事迹,已在海内外许多媒体见诸报道.归纳邮界对“一刊一讯”内容的评价:纸质版《甲子邮刊》是览闻博见,期期图文并茂,诸事无所不知;电子版《集邮快讯》是博闻多识,既有信息快报又有焦点访谈.

笔者与黎泽重先生是40年的集邮知己,今年10月22日是黎老九十华诞,作为忘年的至交邮友,用一种什么方式来表示祝贺呢?最后还是选择了记叙性的邮文.标题使用“耄耋邮翁的标签佚事”,有两层意思:一是耄耋,自古以来泛指80-90岁的老人,本文要叙说的是黎老这10年中的事;二是《甲子邮刊》《集邮快讯》是黎老集邮生涯中独创的身份标签,笔者有着近在咫尺的优势,知悉耄耋年中一些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发生在《甲子邮刊》出版中的一些感激涕零事

众所周知,黎老的《甲子邮刊》1984年创办,到2013年共出版189期,同时还先后精选出版了《甲子邮刊》合订本22卷,“活页文选”12期.这中间发生的许多事情,其中较典型的有3件,令人感激涕零.

1.《甲子邮刊》的稿件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集邮作者的投稿和约稿;二是自己动手撰写相关文章;三是选择各大报刊和史料书籍中的文萃和故事.为让每一期刊具有不同的主题特色,又要涵盖适时的国家大事、民俗节日和与集邮相关的人和事,还要顾名思义有邮香、邮味和潜移默化的知识普及.这对于编辑一本专业性+娱乐性的杂志,从构思到策划至印制成集,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笔者每年都要多次到黎老家请教或商量事情,几乎每次进门看到的都是黎老蹲在地上,面对一堆摆放在地面上的文稿和图片,左移右放地调整布局和计算版面上的页码容积,旁边总会有一叠用笔勾画出的方块线条图纸,这是他正在全心全意地对期刊的图文进行编排或定位.有几次我蹲在黎老身边近半个小时他竟然不知,我也不好打断他的思路,便知趣地到房间喝茶或与黎夫人李玉珍女士聊天,直到他对某一栏目编排完毕后,我才会喊他进房间来会面.黎夫人也多次向我诉苦,要我劝劝黎老,70多岁的人了,办起邮刊来就是拼命三郎,从早上起床到半夜,不是坐在书桌边写东西就是在客厅中摆地摊,有几次因劳累过度竟倒在客厅的地板上睡着了.

2.按杂志型的办刊规律,每一期从策划到组稿、审稿、文编、美编、出样到三校,应是流程式的团队操作,而《甲子邮刊》的每一期,这些众多的流程工序均是黎老一人包罗.2013年以前,老年人在电脑操作上还较陌生,再加上投、约稿者多为两地书,有时为了一篇稿的内容涉及进行核实,要翻阅相关文献和到图书馆去查资料等,尔后对修改了的文章要用稿纸重新誊写定稿,再用16开的纸对这篇文章配图片进行初排和计算版面容积率.仅这个初始流程,操作起来的繁琐工作量可想而知.黎老最要感谢的一个人,是他的夫人李玉珍,是她为采用的每期稿件做内务责编,从文章的语言逻辑性到标点符号的审定和用稿纸重新誊写等事务几乎全包揽,还要承担家庭主妇分内的一日三餐和全部的家务事.

毎一期的稿件全部编辑完毕后,付印在当时是最头痛的一件事,一大叠图文纸质稿要送印刷厂,从排版、三校到签字后开机,这些外勤事务都是黎老一人承担,黎老家住河西,到河东城北的印刷厂要横穿整个长沙城,坐公交车过河后还须再转两趟车,在路况正常下需80分钟左右,一个往返至少要2个半小时.河西附近不是没有印刷厂,为何舍近求远?他是为了降低每一期的印刷成本,而通过一位爱好集邮的某印刷厂老板给予照顾,毎一期可适当优惠.虽然每一期降低了一些成本,但黎老为此付出的却是鲜为人知的境遇.2012年之前,像黎老这种年纪的非专业人士,大多数是不会操作电脑的,毎一期刊从送稿到三校审定开机,一个电话黎老就要去印刷厂,多则4次少则3次.每次出门的形象是:盛夏身背水壶,袋装防暑药品;寒冬身着棉大衣,袋装应急的遮雨雪用具,就像当年在西藏部队出征时的模样.虽然笔者用这短短5句话的描述,殊不知这里面有着黎老出《甲子邮刊》189期的风风雨雨事.2008年春节前夕,湖南地区遭遇50年来最严重冰灾,正好黎老的《甲子邮刊》2007年第4期在二校,为及时宣传、报道湖南军民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英雄事迹和1月5日长沙集邮爱好者冒寒踏雪参加新邮《戊子年》鼠票首发的感人场面,黎老将写好的补充文章送印刷厂的途中,在冰道上滑倒多次,摔得一身伤痕累累.当印刷厂职工见到黎老进门时的一副狼狈不堪像,都为他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感动.

3.黎老所出的189期《甲子邮刊》再加上合订本、活页文选,有邮人比喻,把这些刊物上的图文连接起来,可绕地球两个圆圈还要多.这对于一个民间集邮爱好者,连续不断地自费办刊31年,本身就是一起划时代的传奇,而构成这种传奇式的色彩,其内在的因素取决于个人对爱好的执著,而要取得功德圆满的不懈成果,取决定性作用的要靠和谐、优雅的家庭环境.黎老之所以有此建树,这中间的功劳有他老伴李玉珍女士的一半,因为黎老的动力来自于内贤.知情的集邮人,都为这位知书达理的贤妻良母未能陪伴黎老白头到老而惋惜,每当集邮爱好者一看到珍藏的《甲子邮刊》,都会怀念这位为集邮文献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辅助会士、我们敬爱的大姐——李玉珍女士.

誉满邮坛的“新闻联播”《集邮快讯》

截至本文发稿,黎泽重会士《集邮快讯》已发电子版740期,覆盖海内外近2000位集邮者邮箱,还不含通过微信、QQ群在朋友圈上转发或邮刊转载.《集邮快讯》从2014年5月创办面世到2017年9月,仅3年零4个月,1215天出刊740期,按编发周期计算,基本上5天出3期,且都保持毎期图文容积率有15页左右的A4纸篇幅.很多集邮报刊和集邮者评论《集邮快讯》:就像是一面旗帜引领着集邮发展方向;全国集邮联林轩会士赞扬《集邮快讯》是奇迹;南昌集邮家龙文岚先生说:“古有永乐大典,今有集邮大典,那就是《集邮快讯》,今有集邮快讯,明日邮坛经典”;中华全国集邮联杨利民会长对黎老在集邮文化宣传上的执著精神,多次题词给予赞扬,次题词,题词如下:“博学长者邮界前辈”“幸福集邮老前辈 德高望重老寿星”.为黎老题词的还有很多,台湾老集邮家俞兆年题词:“甲子邮刊,立论超群,连绵世代,嘉惠后昆”.当然在《集邮快讯》诞生之前,却有许多为世人所不甚知的事:

1.黎老《甲子邮刊》的得力助手和贤内助李玉珍女士不幸逝世,使黎老在精神上受到打击.为了让黎老尽快走出悲伤的阴影,黎老单位和省市邮协领导及广大邮友纷纷上门或用书信、电话等进行慰问,在其子女、亲属的关爱照顾和耐心开导下,黎老总算从悲哀中迈出了心态调整的第一关,大家都为黎老的精神康复欣慰.哪知好事情发展还不到一个星期,我就接到黎老亲自打来的电话,声称有紧急要事,邀我到他家里去商量.事后我才知道受邀的是8个人,其他7位邮友也和我一样,都知道黎老的脾气,谁都不敢细问.第二天早上,笔者挤上从河东开往河西麓山南路的公交车.人到齐后,黎老火急火燎地把我们约到家里商量的紧急要事,谁都没有想到竟然会是续出《甲子邮刊》.我们见他仍带着悲痛的面容说:“《甲子邮刊》是我的第二生命,老伴是我的得力帮手,她走后我就断了一只手臂,这几天总睡不着觉,一闭眼就出现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稿,又恍恍惚惚像似与贤内一起在编排,毕竟夫唱妇随编《甲子邮刊》这么多年,《甲子邮刊》既是我们夫妻的共同资产,又是我俩离退休后为海峡两岸‘三通’架桥和传播集邮文化事业筑构的结晶.虽然她于2010年5月出版《甲子邮刊》第186期后的6月18日离我而去,但她仍在天上关注着《甲子邮刊》的继续出刊.今天我邀各位到家里来,一是感谢大家过去的支持,二是我要继续出版《甲子邮刊》第187期,为她生前已整理过的第187期部分稿件尽快印刷到邮刊上,这么做既是我代她完成未实施的心愿,也是我对海内外友人表示感谢的一份礼物.现在已接近年关,我想在春节后就动手组稿排版,邀各位来是请大家协助我把《甲子邮刊》第187期办得更出色.”黎老对《甲子邮刊》的情深和对邮友的厚爱与信任,使我们深深感动,纷纷安慰老人“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同时每人都表态给予全力支持和协助.年后,经过黎老与邮友们的同心协力,2011年7月一份以“天下为公——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为主题的《甲子邮刊》第187期,以崭新的面貌与海内外邮友见面.

2.正当《甲子邮刊》活页文选出刊到第9期时,2014年5月23日至25日,“长沙2014中华全国第16届集邮展览”在湖南省展览馆隆重举行.邮展还尚未开幕,很多海内外集邮组织和爱好者都提前2至4天赶到长沙.来自各地的集邮组织领导和不少的集邮家都纷纷去拜访黎老,同时还有多个邮会上门特邀黎老去参加联谊会、研讨会和分会成立大会及表彰会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段时间的黎老,一下子成为了邮展期间出镜最多的新闻人物,忙碌地参加各个集邮组织举办的活动,接受各媒体的专访,接待来自海峡两岸的邮友.

这种百年难遇的邮坛盛事,真让黎老喜不自胜,为了及时宣传“长沙全国16届邮展”的现场花絮和邮展期间的场外邮谊活动,黎老不顾每天的奔波劳累,晚上与成林一道赶写新闻报道和编辑《甲子邮刊》活页文选第10、11、12期.

邮展期间,最让黎老高兴的有两件事,一是邮展开幕式结束后,全国邮联杨利民会长陪同省领导和亚邮联成员从展厅出来后,就满场询问湖南的黎泽重,当与黎老见面后,双方在展厅外交流了本届邮展相关活动和湖南集邮文化宣传,还特别邀请黎老和成林女士合影留念.二是参加湖南省*协会邮品专委会主任胡国荣主持的“湖南、台湾邮友联谊座谈会”,在省冶金宾馆,黎老又见到台湾来的著名集邮家俞兆年、王忠振、骆登贺(已故)、王怀璞等集邮家,宾主畅谈两岸传统文化和集邮文化的交流,集邮家俞兆年等人高度评价黎老创建“海峡两岸集邮研究会”和创办的《甲子邮刊》,为推动两岸“三通”和民间集邮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3.以长沙第16届全国集邮展为契机,为全国各地集邮组织及邮友的联谊或交流提供了一个聚集的平台.笔者当年受省集邮协会委托,作为海内外民间集邮组织接待组成员之一,邮展前后的5天,各民间集邮组织在此期间举办或举行的各类活动有15场之多,光笔者就先后接待和参加了“重庆/湖南老干邮协联谊会”“台湾/湖南邮友联谊座谈会”“《北京邮声》湖南读作者*流会”“湖南*鉴定中心专家《义务鉴宝》日”等10场.这些活动在邮展期间如火如荼地开展,都从一个侧面呈现了我国集邮文化的繁荣,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人和事的正能量需要及时报道或推广.而在当时,除省市的电视台、广播电台和省市的日、晚报等媒体,具有当日或隔天传播的优势外,全国集邮的各专业报刊和民间邮报邮刊,都只能是事过传播.虽然黎老以湖南人“敢为人先”的精神捷足先登,连发3期《甲子邮刊》活页文选,仍然跟不上邮界盛事的节奏或需求,这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的黎老坐立不安.在开幕式当天的晚上回家后,见成林正在用电脑输写开幕式盛况的稿件和回复、转发外地邮友需要的图文.坐在旁边的黎老在一瞬间产生富有创造性的灵感,何不利用电子邮件自编文章转发给邮友?黎老和成林两人商量后一拍即合,并定名为《甲子邮刊》集邮快讯.说干就干是黎老的一贯作风,当晚黎老和成林就自编自排“《甲子邮刊》集邮快讯(第1期)”并通过电脑向各地邮友群发.第二天就收到全国各地邮友回复,邮友们都表示热情赞美或祝贺.得到各地邮友的鼓励,更加坚定了黎老办电子邮刊的信心.

黎老对《集邮快讯》刊登新闻性的有关人和事稿件,与其长期从事宣教工作的职业习惯相连,非常注重内容涉及的真实性,一般报道省邮协和长沙市开展的重大集邮活动,只要知悉信息不论天气好坏,黎老和成林都会赶到现场并亲自拍照、写稿,对未参加和外地发来的新闻或动态,都会先联系、核实后再发.

黎老天生的性格是闲不住,除了办刊外,还会主动地联系学校、社区、图书馆主办专题邮展和邮识讲座等.黎老的儿女和孙子们又都在外地工作,知道老爷子喜欢东奔西跑,协商后联系了一家有业务往来的单位,以定人定车式租赁了一台小车,目的是为了让黎老外出活动时能安全接送到家.黎老也非常高兴,因为解决了出门难和到市外的路途问题.谁知好景不长,2015年3月24日是邮界泰斗郭润康会士98岁大寿,那次黎老做了一件令集邮界人士都目瞪口呆的猛事,23日上午黎老驱车去参加四市集邮沙龙的联谊会后,在无陪护人员(当时成林正生二胎在医院)的情况下,邀了1位88岁和2位70岁左右的邮友要坐小车去给郭老拜寿.而前往贵阳市的路程近900公里,当时的天气是春雨绵绵,时间已是下午2点多,小车司机多次劝阻无效,只好违心服从黎老固执又霸蛮的指挥,一路冒雨西行.一路上司机提心吊胆,用清凉油擦眼皮,硬是违章(一人开长途涉嫌疲劳驾驶)开车15个小时,于3月24日上午准时参加了在郭老家举行的祝寿仪式,原拟再在贵阳访友和游览几天,哪知当天晚上因受长途劳累加春寒的风吹雨淋影响,带发了其他的症状病倒了,大家动员他去医院就诊,黎老就是不去.当时也是来给郭老拜寿的广州妇女邮局王伟萍女士见此状况,当即提出了和3位同行老翁一致的意见,小车放空回去,由3位同行者带黎老改乘第二天的早班飞机,谁知黎老死活不肯,并大声吼道:“这点小病算什么,比起当年在青藏高源冒着大雪纷飞,我隐瞒身患重病发高烧的事未报告,仍跟着部队搞训练都挺过来了,与那次的状况比,这点小病就差远了.”最后经大家像哄小孩似的说:“你当年确实是个大英雄……岁月不饶人……”好话说了一箩筐,只同意第二天早饭后仍坐小车回长沙.25日晚上到长沙后,就直接送进了市第四医院.那一次四位老翁年龄相加已平均逾80,公然在3天之中长途跋涉坐车1500多公里,打破了当今现代版“90不留餐,80不留宿”的神话,消息第二天传到黎老的儿子那里,即从外地赶到医院护理并劝父亲再别干这样的冒险事.以黎老认定自己要做的事,连原来老伴都承让他4分的固执,怎么会听儿子的,一个多月病愈出院后,儿子为防止他再出类似猛料事,临走时与往来公司终止了派车合同.

在黎老经历这场惊心动魄的事后住院期间,笔者去长沙市四医院探望,好在我与黎老是知己,就利用这种优势尖锐地提出了批评,同时指出邀约的邮友,您既未通知自己的儿子,又没有征求其他3人家属的同意,就你们四个老顽童一拍即合,万幸中的大幸是连车带人5个都平安回来了,万一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您家和车主单位都会难交代.知己的诚挚之言,黎老都虚心地接受了,并作了自我批评.黎老是个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乐观派,可以说是名副其实.检讨刚完毕,可能又勾起他去贵阳途中的情景,情不自禁地大谈沿途洪江古城和镇远古镇的历史、民俗及田野风光.说着又诗性大发,一连朗诵了古今和自创的诗词七八首,面对黎老阴转晴的脸色和严肃变活泼的神态,在病室一晃就呆了两个多小时,笔者被这个老顽童逗得啼笑皆非.

黎老酷爱集邮达70年,笔者对他的为人处事比较了解.黎老是湖南著名戎马家族之一黎家祠堂的血脉直系,1949年初肄业于暨南大学新闻系后从军,在军营生活30年,既有书香门第的基因,又有军人铮铮铁骨的气质,两种元素结合锤炼而成的性格,铸就了他别具一格的风范.年届九十仍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办事——雷厉风行;办刊——立马可待;诗词朗诵——声情并茂、嗓门响亮.特别是对待有争议的问题,黎老风格是:有理,要霸气三分硬上弓(真理或原则须坚持);无理,也要逆思维争辩三分(因为道理越辩越清晰,这样才不会丢弃原则或真理).黎老就是这么一个直性子的人,当然现实接触中也确实有一些人不喜欢黎老这种有点怪怪的性格.其实,黎老是一位感情丰富、感受力强、又善与人交、并且不计前嫌的实在人.值黎泽重先生九十华诞,特献《祝寿图》谨表敬贺.

本文点评,上述文章是关于办刊和耄耋和耄耋邮翁方面的故事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故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看黎锦记(散文)
有一阵子,我对织物十分感兴趣,包括去日本要专门看日本的织绵,去南京也想去看看那么大的楼子织机,遗憾的是却没看到,只去织绵博物馆看了看花样繁多的织品 织锦的华丽是其他织物无法相比的,而且也厚,穿在身上不.

听党话、跟党走,这是我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记六盘水市关工委主任时念好
他是一个步入鲐背之年的老人,本该颐养天年、安享天伦之乐,却心系群众,长年奔波在基层一线,热心助学帮困;他是一位新中国成立之前入党的老党员,本该“功成身退”,却执着如初,身体力行.

入党记:用一辈子践行入党
理想信念宗旨是中国人的灵魂 今年,是中国成立97周年 让我们来看看几位名人入党的故事,体会他们那份为了信仰、为了国家的拳拳之心……宋庆龄入党的曲折历程宋庆龄对中国的向往,来.

千里寻母记
爸爸是抗日英雄高丽良的父亲高志航,原名高铭久,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著名的空军抗日英雄 1924年,东北军扩建空军,年仅17岁的他改名高志航,赴法国学习飞行 1927年1月,高志航学成归国,被张学良任命为.

论文大全